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 第138章 棉衣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第138章 棉衣

作者:明月在心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3 10:19:05 来源:转码展示1

相传麻将牌原名麻雀牌,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市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

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

这种筹牌上刻着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麻雀牌三种基础花色的名字叫做“万、束、筒”。

“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和”(音胡),“和”“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

麻将被称为中国娱乐的国粹,在炎热夏天的树荫下,街头巷口大多都能见到一摊摊搓麻的人民。

民国时期,胡适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麻将》,说中国当时每天至少开100万桌麻将,每天中国人浪费400万个小时,麻将是中国的四大害,甚至是明亡清兴的祸首。

梁启超则有不同意见,他有理有据地把麻将和救国结合起来:“麻将不能不打,要救国一定要打麻将。”

不管麻将有害还是有益,它能吸引人,就足以说明它有独特的魅力。

最终李恪还是决定把麻将剽窃出来,一来冬天出门少,在家可以打发打发时间,另一方面,麻将能赚钱,可以为李恪带来收入。

反正也不急于一时,李恪还是决定先把麻将的事情放在一边,因为以他跳脱的性格,在府里待了两天早就待烦了,感觉浑身不得劲,想出府走走。

李恪刚一打开房门,一股冷空气袭来,冻得李恪直打哆嗦,李恪立马关掉门,又逃兵似的退回了屋内。

“这该死的鬼天气怎么这么冷啊?必须得想个办法,做件能御寒保暖的外套!”

一提到御寒保暖的外套,李恪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羽绒服。

因为羽绒服不仅保暖而且轻便,穿在身上不仅舒服,还不影响运动。

但是羽绒服的主要成分是鸭毛和鹅毛,如今的大唐,很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更别提养鸭养鹅这些副业了。

这个年代能养的起鸡鸭鹅的肯定是大户人家,但大户人家毕竟是少数,想要大量收购鸭毛鹅毛显然不现实。

除了羽绒服,李恪又想到棉衣,但制作棉衣又离不开棉花。

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至少在此之前,棉花并未在中原大规模种植,只是出现在边疆一带。

古时棉花被称作古贝,织造精细的布称作氎、白氎。惟唐以前不知有草棉,将棉布误认为木棉所织,唐宋之时,因为织作困难,白叠被视作珍品。

棉花如论是用来制衣取暖,亦或者用来织布,都是极好的材料。

棉花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只要有充足的温度、光照、水肥条件等,就像多年生植物一样,可不断地长枝、长叶、现蕾、开花、结铃,持续生长发育,具有无限生长性和较强的再生能力。

在棉花的一生中,温度对它的生长发育、产量及产品质量的形成影响很大。除温度外,棉花对光照非常敏感,比较耐干旱,怕水涝。

无论江南江北,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棉花。

棉花不仅御寒,织成的布匹比之葛麻耐用、柔软,比之丝绸价格低廉,只要盛行起来,又是一个一本万利的大买卖。

李恪也不知道现在的大唐有没有棉花,因此他叫来了见多识广的杨宝山。

“王爷,不知叫老奴来有何要事?”杨宝山恭敬道。

“有两件事,第一,叫府里人到外边收点鸭毛鹅毛回来,越来越好!”李恪有徐徐道。

“没问题,老奴多嘴问一句,王爷收这么多鸭毛鹅毛有何用处?”杨宝山好奇道。

“用来制作防寒保暖的外套呀!”李恪理所当然道。

“鸭毛鹅毛做的衣服能御寒保暖吗?”杨宝山表示很怀疑。

“呵呵,杨叔,你想一下,怎么冷的天气那鸭鹅为什么还敢在水里游来游去,肯定是身上的毛发保暖呀!”李恪微笑道。

杨宝山眼睛一亮,道:“还是王爷目光如炬,老奴万不能及!”

“呵呵,杨叔过奖了!第二件事,我想问一下杨叔知不知道我大唐哪里能买到棉花?”李恪继续道。

“王爷,敢问这棉花是何物?”杨宝山一脸疑惑道。

“噢!这棉花好像又叫白叠子!”李恪有些不确定道。

“王爷,你所说的棉花是不是浑身雪白,软软的,而且还很暖和?”夏荷突然插嘴道。

“对,就是此物,哪里有?”李恪急忙追问道。

“奴婢在娘娘处看到过,有两大车,好像是高昌国进贡给陛下的,陛下觉得毫无用处,就顺手赏赐给了娘娘!”夏荷温声细语道。

“对上了,那棉花就是产自高昌国,杨叔,你尽快进宫一趟,把那两车棉花拉回府里,本王急用!”李恪兴趣勃勃道。

“王爷,你要棉花干什么?”夏荷怯声问道。

“制作衣服啊!”李恪理所当然道。

“知道了,王爷,老奴这就去办!”杨宝山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