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抖开大红缎面的瞬间,仓库顶棚的节能灯管突然闪烁。二姐用工商局练就的眼力数着经纬线:"正绢真丝,苏州老绣娘的手艺,够换三台示波器。"
"这是妈留下的嫁衣料子。"大姐指尖抚过团花纹路,纺织女工特有的粗粝指腹勾出一丝金线,"□□时藏在锅炉房煤堆里,你看这牡丹瓣上还有焦痕。"
苏晚晴摸着AI设计的全息婚纱图纸,触控笔在投影边缘悬停。顾长风团队研发的柔性屏正缝在试样裙摆里,此刻却因二姐泼过来的茶水短路,在衣料上晕出诡异的蓝光。
"老祖宗的规矩不能破!"二姐把鎏金鸳鸯匣拍在数控缝纫机上,震得激光裁布刀嗡嗡作响,"你在深交所敲钟穿西装我不管,婚礼必须穿这套龙凤褂。"
大姐突然蹲下身子,就着仓库老灯泡的暖光穿针。苏晚晴看见她藏在缝纫机抽屉里的药瓶——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纺织女工的职业病。
"要不这样..."大姐咬断线头,将全息纱嵌进真丝衬里,"白天接亲穿妈的嫁衣,晚上酒宴让那些小芯片亮起来。"她摊开掌心,里面是二十年前从继母那里讨回的银镯子,此刻正缠着光纤导体。
顾长风调试着同步卫星通信设备时,二姐突然夺过他的频谱分析仪。"我们苏家嫁女有三道坎。"她将工商局查账的架势用在检查聘礼上,"过火盆的铜盆要1985年国库券熔的,踩瓦片的青瓦得是罗布泊实验场捡的..."
"二姐,这是粒子探测器。"顾长风无奈地看着她将瓦片塞进辐射检测仪,"您要的1985年国库券纹样,晚晴用激光蚀刻在纳米陶瓷上了。"
大姐捧着母亲留下的黄铜梳妆匣过来,突然咦了一声。匣底夹层露出半截老式打孔计算机纸带,大姐夫当年在棉纺厂操作提花机时,用的就是这种编程方式。
"妈在六十年代就玩过数控刺绣?"苏晚晴将纸带对准扫描仪,投影出的竟是微缩版《东京梦华录》嫁娶图。大姐忽然泪如雨下:"难怪她总说要把百花锦绣刻进银河..."
婚礼前夜,三姐妹在库房通宵改制嫁衣。当二姐将工商局公章印在纳米面料检测书上,大姐用顶针敲开三十年陈的女儿红,而苏晚晴把母亲的数据纸带编进全息头纱——那些二进制代码在月光下开解成康乃馨暗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