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重生1949,出人头地 > 第二章、荷兰水

重生1949,出人头地 第二章、荷兰水

作者:历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1-01-31 17:16:28 来源:转码展示1

虽然这香巷的路和三十年后还是大相径庭,可大致的走向还是差不多的,刘军和刘显贵在路上走了四个小时才走到尖沙咀。

到了尖沙咀的码头,刘军站在渡轮码头,撩开衣袖看了看手里的欧米伽手表,已经是早上的五点半。

“走快点,五点四十最早的一班船去港岛,我们就坐这班船过海。”

“三叔,不…不行了,再歇会,我们坐下班船吧。”

刘显贵怎么也是一个土豪劣绅家的少爷,从来就是养尊处优,小轿车混不上,竹挑子还是能混上的,再怎么也不用自己走路,何况是游过一个深甽湾,一条命只剩下半条,又走了四个小时,剩下的半条也已经快丢了。

“行吧,你在这里歇着,我去给你买点吃的。”

看着刘显贵的状态,虽然离上渡轮的地方也就只差不到一公里,可想让他再走这一公里是不太可能了,行百里者半九十,他就是死在九十九那一挂。

摇了摇头,刘军就往一个方向走去,这个方向的行人比较多,而且他还看到有几个行人手里握着碎报纸,碎报纸里面裹着油条。

眼尖的刘军看到一个人在路上拿油条的手换过,换手以后还把手塞到嘴里啅了啅,然后还在头发上抹了抹。

这德行,刘军看得明白,肯定是油条还是热的,这是被油条里面沁出来的热油给烫着了。用嘴啅手指是为了消减疼痛,至于为什么往头上抹,只要是品尝过半穷不穷的滋味,大体是应该懂得。

这种傻事,刘军小的时候也是干过的。

刘军小时候虽然家里已经不会饿肚子,可想经常吃好的,那也是力有不逮,有点营养不良,头发枯黄分叉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枯黄的头发上抹上这么点油渣子,头发丝染上了浮油,自然会变得油光发亮。

顺着行人逆反的方向走了大概三百多米,刘军就看到一个早点摊子,生意非常好,有人在那里排队买油条。

摊主的手非常利索,长竹筷在滚油里一挑,把油条挑到铁丝架上,等油沥的差不多,就撩过放在一边,已经被裁减成小片的旧报纸把油条一包,递给客人,接着又重复动作。

刘军在摊位上扫了一眼,找了一个空位坐了过去,一坐下就喊道:“老板,两根油条,一碗豆浆,豉油…酱油放少点。”

刘军本来想喊“豉油”,按两广的叫法,酱油不说酱油而是“豉油”。可他突然想到,这时候的香巷可不是以两广人为主。

从1946年开始,就有人不断的从内陆往香巷迁移,而今年也就是1949年,随着解放大军南下,更加庞大的人口往这里迁徙。

这些人里面天南海北,说各种腔调的都有,粤语在这里也并不是最主流的语言,在香巷能听到最多的还是沪海话,开口阿拉,闭口侬,夸人结棍,骂人册那。

这倒不是沪海过来的人占的人口比例高,而是沪海过来的大抵都是有钱人,有钱人放个屁都带着茉莉花的香味,有钱人可以让**丝前赴后继的叫爸爸,称其为“家父”。

除了英语之外,这时候的香巷如果操着一口流利的沪海话,找活计都容易一点,沪海话在无形中变得高贵,上档次。

“好咧,客官稍等。”

摊主应了一声,过了大概三分钟的样子才把刘军要的東西端过来。

从筷筒里抽了一双筷子,把筷子头在自己的衣袖上抹了抹,刘军就把油条夹起来,可到了嘴边闻到那一股难闻的味道,他又把筷子给放下了。

炸油条的油好久没有换了,里面已经掺杂了刺鼻的味道。

喝了一口豆浆,豆浆的味道不错,起码掺水的比例不高,豆浆的豆香味还是很浓的。

正好,累了一个晚上,刘军也有点渴了,咕嘟咕嘟把一碗豆浆很快就喝完,喝完以后问摊主要了片报纸,把油条给裹上,付了一毫五仙钱。

拿着油条在街边找了一会,找到了一家仓买,一看这个店名,就知道店主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叫法只在東北一带,确切的说是冰城一地流行。

不知道这家店的老板是怎么想的,在香巷做生意居然不叫“士多”,而是叫老家的“仓买”。

“老板,拿瓶菏兰水,瓶我要带走,多少钱?”

店主瞄了刘军一眼,脱口而出:“菏兰水两毫,押瓶三毫。”

干!押瓶费居然比水还贵。

刘军心里吐槽了一句,不过还是随口回道:“好的,给你钱。”

从老板手里接过菏兰水,刘军头也不回的就往码头的方向走去。

汽水,现在被称为菏兰水或苏打水,主要是将碳酸气溶于水中,再加入糖浆、果汁或食用色素制成的饮品。

清末期间由欧洲传入国内,而菏兰又是当时的主要通商国,故被称为“菏兰水”。

其实早在几十多年前,港岛就出现汽水,不过当时,汽水对于人们来说是十分奢侈的物品,且只有药房才可售卖,因此并不普及。

当时港岛较出名的有屈臣氏大药房a.s.watsons,粤东先施公司sincerely以及威健公司watkins等。

不过自从罗贵祥建立了维他奶品牌,菏兰水在香巷就算不上是奢侈品,而是街头巷尾都能经常见到的,一种也称不上多平民的饮品。

现在的菏兰水还要卖到两毫,还不能算是所有人都能消费的起的饮品。

“给你,边走边吃,可以赶上六点二十的渡轮。”

走回到刘显贵呆的地方,把手里的油条和菏兰水递给他,刘军就催促道。

“菏兰水,三叔还是你想着我,知道我渴了。”

刘显贵欣喜的接过菏兰水,用嘴咬开瓶盖,咕嘟咕嘟不到五秒钟,瓶子就见底了。

“别扔,给我,押瓶费三毫呢。”

刘显贵喝完菏兰水,就准备把瓶子给扔了,眼疾手快的刘军把瓶子给夺了过去。

“三叔,不就是个破瓶子么,咱们手里钱不少呢。”

“闭嘴,财不露白懂不懂?”刘军狠狠的瞪了刘显贵一眼,厉声喝道。

………………

ps:1949年香巷的物价水平很低,不换算港币和人民币的差价,物价水平相当于内地1965年-1972年左右(六七十年代国内物价几乎没什么变化),不过人工会贵上一点。

打零工一天可以赚到2块-3块,白领阶层可以赚到4块一天,一个月120港币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