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 第610章 盐场团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610章 盐场团

作者:倚天傲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1-31 20:19:40 来源:转码展示1

第六二五章盐场团

不过,对林啸来说,学堂这种事,暂且也只能这么将就一下了。

因为,眼下,还有更紧急、更棘手的事情等待他去解决。

当晚,夜深人静,油灯下,林啸看着桌上的一沓纸,陷入了沉思……

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办正规学校,大兴基础教育,显然是开启民智、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不过,无论从人力、物力、组织统筹等哪一方面来说,这都不是儿戏,既需要时间,更需要财力。

“等着吧,等咱们的工业品外销,等我赚到了钱,马上实行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免费午餐,”

他闭上眼,心里默想,“到那时,处处是书声朗朗,处处都有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嬉笑声……”

在他的愿景中,要拯救这个病入膏肓、几近废墟的泱泱大国,需要考虑的岂止教育,完全是千头万绪、任重道远。

从大局来说,要打破历史车轮,最根本的途径,首先是彻底的制度变革,推倒重来的那种。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

后世的经验启示,这种变革不可能是温和的改良,而必须是暴力的“革命”!

具体来说,腐朽的官僚门阀制度必须击碎,从而开辟一个新世界,唤醒底层民众,帮助他们翻身做主人,真正做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在此基础上,彻底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工业、农业与商业,全面提升民力国力,真正实现国富民强……

从细微处入手的话,除了最急迫的战事,在广大解放区,诸如初级土改、就业保障、教育、交通、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等,都是迫在眉睫之事。

但是,事情再多,也总有轻重缓急,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攻打翟家庄这件事,给了他一个警示:这片新近光复的两淮地区,局势远未安定,尤以治安隐患为最!

首先,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洪承畴不战而逃这件事,必定是经过其主子首肯的。

眼下,抗清武装各部关系错综复杂,永历、鲁王、李定国、郑成功以及讨虏军等势力并未形成合力。清军这边,遭受严重损失的大多是汉军、绿营,真正的满蒙八旗兵远未伤筋动骨……

在林啸看来,在此局面下,清廷默许洪承畴退守长江天堑,八成有着隔江而望、待机而动的阴谋在里头。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以老朱家的尿性,一旦强敌南犯的威胁不再,小日子稍作安定,肇庆的朱由榔跟南京的朱以海,势必再次陷入国本之争,率先火并一番……

不料,“讨虏军”不去南京帮朱由榔争抢大位,却火速过江,迅速攻占了大片产盐区。

此举一定粉碎了他们“划江而治”的如意算盘,即便洪承畴能忍,远在北京的顺治却未必忍得了……

林啸自忖,精锐的讨虏军本就长于野战,如果清军选择决战,正是再合胃口不过。

但是,问题恰恰在这里。

理智告诉他,即便清廷严加催促,洪承畴未必肯冒险与自己决战,各种虚虚实实的骚扰却在所难免。

因此,张晨枫的主力部队需要随时备战,无法分散驻扎,实难兼顾广大农村的消化。

再说,整个扬州府,共有3州9县,沃野千里,人口数百万,光大小湖泊就有十数个,就张晨枫那二千多人,若是一网撒下去,具体到每个县就没几个人了。

然而,从翟大户这件事来看,一个小小的坐地场商,都能豢养上百家丁,可想而知,各地的土豪大户,势力有多豪横。

这样的恶霸,整个盐区少说数以百计,他们为鱼肉乡里,不是勾结官府,就是暗通土匪,相互之间又盘根错节,稍有风吹草动,便有聚众作乱的隐患。

而张晨枫在扬州端掉那几大盐商的举动,必定会极大刺激这些人的神经,狗急跳墙的可能性极大……

军管会麾下,虽有一支“公安”武装,却也只能维持大城市的安定,广大的农村依然是权力真空,湖匪众多,恶霸横行。

至于张晨枫跟施琅在淮安府搞的收编本地漕兵那一套,实在是仓促之下的权宜之计,这些伪军,尤其是军官,大多只是一群畏威而不怀德的小人,不经历一番洗心革面的再教育,根本无法信任。

长远来看,真正能够依靠的,只有劳苦大众自己的政权和武装。

然而,基层政权的建立,肯定要寄望于李涛的土改工作组了,目前来看,远水难解近渴……

思来想去,林啸认为,为今之计,为确保后方安全,维持食盐的正常生产,只有先搞个试点,把盐场“自卫团”升级成一支颇具规模的地方武装。

往后,剿匪和治安这个重任,八成要落在这个“自卫团”的肩上了。

而以翟家庄之战的表现来看,各村镇的民兵,平时仅能自卫,在战时至多搞点战术配合,壮壮声势……

他估摸着,自己在这里逗留的时间,或许没几天了,好在机炮连即将赶到,从中抽调一些骨干问题不大,可以让他们去担任军官,从容调教。

他决定,在离开前,亲手把这个“自卫团”建立起来,并亲自起草一份训练大纲。

想到这里,他又拿起桌上的纸看了起来。

这是一份三百人的花名册,是司徒正刚刚递送上来的。

名册列得十分详细,上面每个人的姓名、籍贯、家庭关系,甚至识字程度都一一标注清楚。

光从年龄和识字程度就能看出,这三百个人,确实是精挑细选的——年龄几乎全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居然有半数以上识字,大多幼时读过一二年私塾。

林啸大致了解过,这五千民工中,绝大多数是文盲,真正识字的寥寥无几。

“武装三百人,是远远不够的,”

他皱了皱眉,自言自语道,“既然要担当重任,起码立个三千人的大团……”

不过,军事训练工作,与日常生产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

毕竟,开辟新盐场仍是民工队的首要任务,眼看马上就要开工修筑圩堤,而白驹场那边,也已开工煮盐。

一方面,手握足够过冬的粮食和布匹,人心就定了,另一方面,他们的生产任务,也必将日渐繁重,在这种时候,组织过多的脱产训练,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林啸再次皱起了眉头。

思虑再三,他决定,就以这三百人为首批集训对象,稍后再安排其余人分批轮训,最终把整个盐场建设成一个半兵半民性质的直属团队。

虽然,就纯军事角度来说,还不能称之为部队,以他们目前能够得到的装备水平,也就马马虎虎预备役的水平,比施家桥村的民兵高不了多少。

但是,如果只承担剿匪及后方治安的职责,应该能够胜任了。

毕竟,只要训练过关,武器可以逐步升级,一支掌握了基础战术的纪律部队,哪怕手中只有大刀长矛,也足以对付湖匪那种乌合之众了。

林啸觉得,既然如此定位,再称其为“自卫团”就不合适了,应该给她起个新的名字。

“就叫盐场团好了。”

说着,他咧咧嘴,拿过一张白纸,提笔写下了一行字——“盐场团训练大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