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 第544章 王略的动作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544章 王略的动作

作者:倚天傲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1-31 20:19:40 来源:转码展示1

第五四四章王略的动作

昨晚,在见到万寿祺后,王略的心便已定了。

虽然还是没来得及出城暂避,但万寿祺回来前已将报信之人派出,他知道,顾先生便一定会有办法说服大军采取应对措施,马进宝的诡计必不能得逞。

一旦冷静下来,他便思忖着,自己也不能袖手安坐,应该设法在城中积极活动起来……

王略并非狂妄之徒,他自然明白,以自己的能量,其实也不过拉拢一些城中的商户,见机行事,尽量破坏马进宝的阴谋而已。

其中,他将目光主要聚焦在了城内的米行商会,以及盐商公会一些头面人物的身上,这些人手下家丁众多,并且极有号召力,如果成功,便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作为一个明面上的粮食商人,王略自然是加入了米行商会的,虽然在行会中,他只是个中等商人,但因常参加议事,为人也大方慷慨,倒是颇有人脉。

另外,因他们其实还是个私盐贩子,因而不免结交了不少盐业同行。

虽说奸商眼里无大义,但王略知道,鞑子在扬州的根基尚浅,众多的商界大佬中,仍有一些人心念故国旧山河。

平时,在与他们打交道的时候,王略发现,其中不少人虽然对大明官府的贪腐无能心怀怨念,但他们似乎更恨残暴的鞑子,时时流露出身为亡国奴的不甘……

不过,他很清醒,这些人大多只是空谈之辈,许多慷慨之词不过是茶余酒后的牢骚而已,危急时刻决不能以命相托。

但是,王略仍然觉得值得一试,无论成功与否,总比什么也不干好。

况且,他的底气在于,只要将马进宝的阴谋公之于众,无论出于哪个角度,众人难免心生怨愤,反戈一击的可能性不小……

另外,如果事情顺利,他还打算策反城中的一些武装,重点是扬州本地的壮班和一些漕运兵丁。

这两者的人员组成都是本乡本土的,尤其是壮班的“民壮”,几乎都是被临时招募的平头百姓,哪有什么心思真为鞑子卖命。

即便那些漕兵,也大多是扬州府人,至多也不过是近郊出身,家眷亲朋多在城里或者四郊,因而做事不敢做绝。

而且,这些人马在大量绿营客军涌入之后,实际上已经沦为了边缘,不但粮饷供应不能保证,还一直被“兵强马壮”的客军欺侮,彼此之间的矛盾很深。

一旦马进宝放火,扬州城毁于一旦,这些人的家眷、房屋和财产也会被毁,于情于理,他们都是最不愿意烧城的人群,因而也是他争取的对象……

策反的渠道,是早就铺就了的。

因暗中贩卖私盐的关系,平时,他们各路神仙都得敷衍,衙门里的人头很熟,和各哨卡的官兵也有一些来往。

但是,相比之下,这帮人比商人更不可信,时机不到决不能轻举妄动。

谁都知道,这帮人素来寡廉鲜耻,毫无信义可言,当面说得感天动地、义薄云天,甚至发誓赌咒定为朋友两肋插刀,转身就把人告发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是以,王略思虑再三,决定先去找米行商会的会首。

鞑子占了两淮后,沿袭了大明官府的“纲盐制”,但这个时期的“纲盐制”,与明初的官办盐引已大有不同,早在万历年间,朝廷便将官办盐引改为专商卖引法,即由各大盐商承销承办,这便成就了一大票巨富的半垄断盐商。

但是,作为主要产盐区,扬州府半数的地方是无法耕种的滩涂地,大量的米粮必须由外地购进,这就使得本地的米行也有了相当的影响力,米行商会的头面人物,甚至在某些方面能跟大盐商叫叫板。

这样一来,扬州的盐商和米行都是大行当,双方自然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的关系。

王略思忖着,只有说动了米行会首,才有进一步游说盐商大佬的可能……

听着城外的枪炮声渐止,王略知道,今日的战事算是告一段落了,只是不知战况如何。

不一会,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小伙计阿全回来了,当听到鞑子在城西大败而回的消息后,王略的底气更足了。

他知道,顾先生的事必定办成了,接下来,就看自己的了。

事不宜迟,天色微暗,王略便带着阿全出了门……

……

米行商会的会首姓程,年过六旬的他身家不菲,是扬州城商界的头面人物。

不过,这几日他正为战火围城而忧心忡忡,今日更是枪炮大作,他一整日都心惊肉跳,虽然端坐内室足不出户,却频频派出伙计家丁四处打探……

王略突然找上门来,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担心“官兵战事不利,扬州可能玉石俱焚”的担忧之后,程会首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种心领神会,不但在商人们中间普遍存在,便是城里的缙绅大户们,同样是心有灵犀。

中古社会的守城战,城内缙绅大户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不但控制着大量的社会和物质资源,还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在动员百姓上是非常得力的,明末时,官军在辽东几次艰险万分的守城战最后能坚持下来,当地的缙绅都是出了大力的。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双方力量悬殊,敌军又有暗中招降之意,这些人很快又会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敌人暗通款曲,甚至做出献城投降之举……

近日,明军的这波反攻声势浩大,虽然已当了好几年鞑子的顺民,城中的缙绅大户们也自然心生动摇,不大愿意陪着鞑子殉葬。

过去,这伙明贼的种种传说他们都知道,素有宽严相济之名的他们,对能及时投降的城池,从来不迁怒于百姓,堪称秋毫无犯。

但是,若有激烈抵抗之举,破城之后虽不会屠城大掠,但是,主事的缙绅大户可就没什么好下场了……

“此事你说得是,”

程会首低声道,“老朽也有此想,这扬州阖城百姓,不能白白填了沟壑。”

“只是不知……”

王略故作谨小慎微。

“这你可放心,”

会首微微眯起了眼,“城中的诸位乡贤亦是明白的,只是……”

他的声音愈发低到了只有耳语了,“老兄为何要说起此事?莫非……”

王略在行会中只是个中等商人,平日里在行会中也算不上很活跃的人士,突然来和他谈这样的话题,显然是有人指使。

“正是,”

王略知道此时不亮出些底牌来,对方是不会轻易相信自己的,“在下平日里暗中往江南贩些食盐,与义兴颇有来往,与其中的几位管事颇为谂熟……”

“义兴商行”,是明军收复江南后刚刚开设的产业,明面上经营粮食、食盐和丝绸等生意,实际上主要是帮助明贼调节各地的粮食盈亏,这在扬州是尽人皆知的事情。

扬州作为两淮最重要的盐业市场,同杭州、苏州等地的“义兴”有过暗中交易的米行很不少。

会首微微颔首,眼皮不自觉地跳了几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