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 第404章 备战之繁琐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404章 备战之繁琐

作者:倚天傲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1-31 20:19:40 来源:转码展示1

第四零四章备战之繁琐

林啸决定一步到位,在这些地区,直接组建他们自己的地方政权,大面积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改工作。

眼下,借用“反清复明”的大旗,他们穿越众已经顺利获取了合法身份,得到了祖国百姓的认可,那么,时至今日,不择手段、广泛建立统一战线的第一阶段可以宣告结束。

接下来,趁着烂泥扶不上墙的小朝廷那帮人,暂时无力节制各大军阀的大好时机,甩开膀子单干,以自己的方式打造一个全新的华夏帝国,时机已经成熟。

经过审时度势,林啸决心已下,是时候在解放区大力推行“分田分地”、“减租减息”,以先进的社会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争取百姓们的拥护和支持了。

往后,一段时期内,除了李定国、郑成功等友军的地盘,以及由其余明军占据的少数地区暂时不宜打草惊蛇外,凡是他们讨虏军独力打下的地盘,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林啸认为,假以时日,谁的地盘上百姓的物质生活更优越,经济水平更高,谁的向心力也就更大,届时,谁优谁劣自然一目了然。

“既然狠不下心来向他们开战,那就通过实际行动,用各自的治理成绩来说话吧!”

林啸打心底里希望,李定国和郑成功们,到时候能够顾全大局,良禽择木而栖,成为他的真正盟友,而不是走向反面。

深思熟虑后,林啸经过软磨硬泡,把地方行政的大小事务,一股脑全部托付给了情报军官出身的李涛。

老陈不在了,这么重要的工作,他的那几个特战队兄弟一个都无法胜任,交给这个时代的本地人更是想都不用想的事。

这下,林啸倒是一身轻松,得以专注军事了,可本来留在广州享清福的李涛就忙得焦头烂额了。

半个月前,刚通过电台接受林啸的托付,李涛就踏上征程,带人去了闽西。

不久后,他还得途经江西去一趟湖南,祝俞嘉为俞济凡在湘南找了一处适合开建一座制药厂的地方,招工和安全保卫等工作得李涛这个大佬亲自操作。

忙完这件事后,他将直接前往浙江,带人接收新的解放区……

“这家伙,有得他忙了……”

林啸腹黑的想道,内心无比温暖,却多少有些幸灾乐祸。

对于各级地方官的任命,李涛他们也想好了,主要在部队中抽调能识文断字、又年龄偏大或负过重伤的军官担任。

此外,李涛觉得,在一些特殊地区,也可以适当聘用一些地方开明绅士,担任县令以下的官吏。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原则,这些人只负责民政事务,不能对其下放驻军的调动权,毕竟,土改工作的主要打击对象,就是这些兼并了大片良田的豪绅大户,不将他们干翻,广大贫苦农民就翻不了身。

林啸也认为,除非口碑特别好的,凡是雇佣佃农过千的大地主,或是在明廷担任过重要职务的遗老遗少们,一概不得重用,决不能让他们摇身一变,换了一张皮又成了新政府的红人。

在治安方面,林啸打算效仿后世,抽调一部分兵力改建为公安部队,暂时充当稳定后方的保安部队和治安警察的角色。

……

只是,在军事上,他们却遇到了一些难题。

按林啸的意思,夏博敏已经派出一个混编团的兵力北上浙江,协助刘旭磊发起的江浙战役。

有了生力军的加盟,刘旭磊手头兵力充足,杭州府指日可下,不出一个月,他就可以饮马长江,甚至兵临南京。

可是,作为配合作战力量,在安徽一带作战的西线明军却迟迟打不开局面,进展迟缓。

猛将焦琏伤势未愈,他的人马还在鄱阳湖一带征兵筹粮,而作战的主力——张同敞的明军却攻城乏力,往往一万余人围攻一座不大的城池都久攻不克,加之粮草不济,数万之众一直在徽州一带打转。

而受困于九江的冯素琹独立营则同样粮食紧缺,加之兵力单薄,还要防备江北黄梅一带的清军偷袭,一直未能发起东征,只是又招了一些新兵,正在加紧训练。

林啸有些担心,照此局面,盘踞南京的洪承畴很有可能全力向西反扑,专捏软柿子,或者趁机从容渡江,溜之大吉。

是以,林啸心急如焚,一心希望速战速决,拿下大员后早日北上。

眼下,他最缺的,就是时间。

可是,在出海远征的日期上,他与郑成功产生了分歧——郑军的备战工作,实在太慢了。

眼看都六月下旬了,郑成功誓师出征的日子都还没定下,把林啸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其实,郑成功已经很努力了,只是林啸对这个时代军队的备战之繁琐,确实估计不足。

首先,郑成功认为,要想收复大员全岛,没有一万人的兵力是无论如何不够的,可是,他的主力分散驻扎于福建各地,眼下,他留在金厦的总兵力只有六七千人了。

从各地选调精兵强将,需要时间吧?

刚刚光复的地盘上,繁杂琐事数不胜数,各地的将领天天忙得屁股冒烟,实在是有苦难言。

其次,这个时代一支上万人的大军出征,筹粮筹饷、维修船只,以及军需物品的采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能像林啸他们那样,只要有枪有弹有吃的,就可以一切从简。

事实上,这几天,郑成功手下的军需官们早就忙坏了,粮草、旗幡神马的就不说了,光是配备给士兵的火器、木石、绳索、钩、刀、枪、弓弩等兵械,以及锅灶、水缸、火镰火石、碗碟、盐菜、发火草之类的必备品的采办,都不是区区数天就能完成的。

此外,郑成功还得做好情报工作。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不是一句空话,这么大的行动,万一失利,对官兵信心的打击可是不可估量的。

好在,郭怀一派来的一个名叫郭斌的亲信一直留在了安平,最近,郑成功天天向他询问大员的情况。

郭斌自然是代表了郭怀一的意见,极力主张“国姓爷”出兵的,他不止一次的说道:“大员沃野数千里,若得此地,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上至鸡笼、淡水,硝磺有焉……且横绝大海,肆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

当然,郭斌并不只是空谈,郭怀一特地托他带来了大员的地图,并多次据图讲解了各处居民的形势,以及水路的变化。

郭斌强调,台湾的粮食与军用物资充足,贸易位置理想,又有海峡天险,每一项都是郑军迫切的需求,使得郑成功非常心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