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 第370章 郑成功的惊疑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370章 郑成功的惊疑

作者:倚天傲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1-31 20:19:40 来源:转码展示1

第三七零章郑成功的惊疑

就在林啸率舰队进港时,大明延平郡王,时年二十八岁的郑成功,正在安平宅邸的内签押房中,静待客人的到来。

阁老瞿式耜大人的亲笔信函前日就已送到,是以,郑成功得知,已在濠镜盘桓多日的瞿大人,将会偕同琴川侯由海路北上亲自到访,且就是这两天的事。

那个琴川侯麾下的大军,此番自粤入闽发起东征后,一路攻城拔寨,快速克复漳州府后,就在前几日,突破鞑子的南靖防线攻入了泉州府。

他们绕过同安、晋江和南安等地后,前锋营已经杀至德化县,并由专人送来了瞿大人的信函。

关于这个横空出世的琴川侯,以及他那支战无不胜的讨虏军,早在年前,郑成功便已经听到了许多传闻。

尽管被传得神乎其神,还有不少稀奇古怪的玩意,比如一艘巨大无比的大铁船……但是,由于这些传闻中充斥了“巨大”、“神奇”、“不可思议”、“多得数不清”之类的形容词,使得郑成功对此只能抱着怀疑的态度。

的确,以他的认知水平来说,有关讨虏军的种种传闻,实在是有些过于荒诞了。

为此,他还特地派出了自己手下的得力细作,前往广东洋面搜集消息。

由此,他已得知,有关讨虏军在广西等地的战绩,恐怕都是真的。

至少,那个极为凶悍的孔有德,的确是被这拨人击毙于南宁附近。

更令郑成功惊讶的是,就在一个多月前,他们已经到达濠镜,并一举攻下了广州,随之收复广东各府,那个令他恨之入骨的尚可喜,据说也被俘伏诛。

更令郑成功大惊失色的是,据细作报告,这位琴川侯,居然将濠镜的佛郎机人一锅烩,宣布收回濠镜的主权,还击沉了佛郎机人的几艘炮船。

这下,郑成功有点坐不住了。

要知道,佛郎机人盘踞濠镜已有上百年之久,若是消息传回马尼拉或西洋国内,佛郎机人派遣强大舰队前来报复的话,说不得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只不过,与前日前线传回的消息相比,郑成功之前的震惊程度,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因为,不止一个部下派人来报,那支横扫千军的讨虏军,居然只有几千人,事实上,杀至德化的那支前锋营,只有寥寥数百人。

要知道,虽说鞑子的浙闽总督陈锦早已逃回浙江,但德化和永春一线,却是福建提督赵国祚亲自坐镇的。

这个赵国祚,是他郑成功的老对手了,之前一直大军压境,将他牢牢压制在南安、晋江和同安一带,若不是有金厦水师作为后盾,恐怕就连这点地盘都保不住。

想自己苦心经营多年,手下战将如云,除开水师,光陆上部队也有一万余人,可人家仅凭区区数百人,就将鞑子重兵杀得落花流水。

至此,郑成功心中的惶恐无以复加。

他发现,当这个琴川侯真正露出獠牙的时候,他才惊觉自己之前掌握的情报实在太少,充其量只是一些零星的传闻。

此外,他还得到情报,那艘巨大的铁船新年刚过的时候,曾经通过闽南海域一路东去,看样子是前往日本,并且当时还与大员的尼德兰人有过一场小型的海战。

这个消息,令郑成功不禁满腹狐疑,琴川侯的人,为何突然要去日本呢?

莫非,他们也看中了对日贸易这块肥肉,也想插上一脚?

……

不过,此刻,郑成功顾不得想那么多了。

因为,他手里拿着一封密信。

这封密信,是刚从大员回来的一艘走私船带来的,写信的人名叫郭怀一。

这个郭怀一,原是泉州府同安人,眼下的身份是台南一带的汉人移民的首领,同时,他曾经是郑芝龙的部下,是他们郑家留在台湾的代理人。

表面上看,郭怀一只是当地的移民村落——油车行村的村长而已,实际上,附近许多村庄的首领都听他的,在当地汉人移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说起来,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发迹,与继承了大海盗颜思齐的遗产有很大的关系,而大员的势力也是颜思齐留下的遗产之一。

当初,颜思齐是横行中日海域的大海主,从事着海上贸易和掠夺事业,当时,年轻的郑芝龙是他手下的十大头目之一。

颜思齐和当时很多着名的海主一样,一开始都以日本平户作为自己的主要根据地。

这个时代的日本,处于江户幕府早期。

由于禁教的原因,幕府将军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并将佛郎机商人和传教士统统驱逐出境。

荷兰是一个奉行新教的国家,他们采用了只通商不传教的策略,从而得到了幕府的赞许,而且荷兰商人还曾经支持了幕府对农民起义的镇压,因此,幕府特许同荷兰进行贸易活动。

此外,日本传统的对外贸易国家大明和朝鲜,也仍然可以同日本通商。

不过,无论荷兰、大明还是朝鲜,同日本的贸易活动也受到了严格的管制,并且只能在长崎一地进行贸易。

然而,当时日本西部沿海的一些大名(即领主)仍旧私下与西方商人经商,以求壮大经济实力,得到先进武器,是以,长崎、平户等地,一度仍是海商的天堂。

后来,随着幕府的威权不断加重,禁令越发严厉,颜思齐未雨绸缪,考虑要去别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要在中国沿海的岛屿立足,可选的地方倒是很多,但当时明王朝的余威犹存,军事力量也没有衰落到后来那样不堪一击的地步。

闽浙沿海等地的岛屿无法染指,即便像澎湖列岛,荷兰人曾数次在此筑垒,都被明军驱逐。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海外的孤岛了,“化外之地”大员,就这样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就这样,天启四年(1624年)八月,颜思齐率领部下和大批移民前往大员笨港(今北港镇)登陆。

颜思齐见岛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大为兴奋,决意在此开疆拓土,干一番事业。

于是,他率众伐木辟土,构筑寮寨,后又不断从大陆招纳漳、泉移民在此拓荒垦殖,主要种植大米、麻,以及蔗糖等农作物。

第二年九月,颜思齐在诸罗山行猎的时候,据说因为感冒死在了当地,年仅二十一岁的郑芝龙继承了颜思齐的首领地位,得到了颜思齐的大部分遗产。

不过,郑芝龙继承了首领地位后,并没有在大员的拓展垦殖上下很大的力气,以致荷兰人在大员的势力扩展很快,加上西班牙人也来插了一脚,导致大员的局面变得复杂。

而郑芝龙当时正忙着同各大海上势力不断交战,争夺海上霸权,不愿意多蹚浑水,一度决定放弃在大员的移民据点,撤回福建。

后来,由于一件事,他才放弃了这一念头,改为继续经营大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