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 第120章 洪承畴出山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120章 洪承畴出山

作者:倚天傲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1-31 20:19:40 来源:转码展示1

瞿式耜见状,心内一声喟叹,这位小老乡,心胸之宽广,目标之远大,远不是同龄人所能企及的。

略感遗憾的是,他知道本来林啸是打算在此帮助朝廷练兵的,而如今的决定,使他隐隐感到,林啸的内心,多多少少有了些冷淡,可见,他对朝廷是相当失望的。

这件事,给双方往后的合作之路,到底会留下有多少阴影?

尽管庆幸避免了一场内讧,瞿式耜的内心,依然非常的失落。

……

三天后,已是小年夜,李涵之的运粮船队又到了,林啸决定班师回钦州,只留一个连在此监督放粮。

前来送行的,只有李元胤一人,目送林啸的坐船渐渐远去,李元胤独自站立于江边,眸色幽深,默默无言。

“风萧萧兮易水寒……”

凛冽的北风卷起漫天的尘叶,旋转着拍打在身上,宽大的衣袖随风漫卷,阴沉的天幕下,茕茕孑立的李元胤久久未动,这情景,犹如一幅苍凉的水墨画……

……

船队到达防城镇,已是除夕,老陈他们,早已等候在码头。

除了出征在外的,留在防城镇的众人纷纷前来探望林啸,老陈不许别人和他谈工作,以便他专心养伤。

林啸只能每天躺在床上郁闷地数羊,唯一安慰的是,有两位美女轮流照顾和陪伴,倒也不是特别无聊。

战士们的迎新团拜会,林啸没法参加了,穿越众的年夜饭,也有老陈主持,对于林啸来说,这个年,他是过不好了。

……

这个年过不好的,不止林啸一人,还有一个人,日子比他更难过。

北京通往南京的官道上,一队清军士兵正顶着寒风匆匆赶路,队伍中间,一辆四驾马车摇摇晃晃的一路前行。

马车内,一脸愁苦正襟危坐的,正是大清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内院佐理机务——洪承畴。

这一年年底,清廷内部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十一月,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丢下小皇帝顺治,亲自率众出猎古北口外,本意进一步树立权威,不料在行猎时竟坠马重伤,到了十二月初九,多尔衮便死于古北口外的喀喇城,年仅三十九岁。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闻之大为震惊,亲率诸王、大臣缟服前出东直门外五里,迎接多尔衮遗体。

多尔衮意外身亡,使得年仅十三岁的福临意外地提前亲政,不久之后,多尔衮的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首先议了其兄弟阿济格的罪,紧接着正式宣布多尔衮的罪状,追夺其一切封典,并毁墓掘尸。

真实的历史上,迟至一百年后,乾隆帝才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直到此时,有清一代对多尔衮的评价才算有了定论。

多尔衮死后仅仅两个月,便突然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可说完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但是,凭心而论,多尔衮对于清王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绝不是政治对手们的几条欲加之罪所能掩盖的。

亲政之始,顺治帝便连收噩耗,川东义军“夔东十三家”死灰复燃,闽浙沿海地区频频爆发起义,而南下夹攻南宁的两路大军,不仅全军覆没,就连定南王孔有德都兵败身亡。

面对全国出现的新的抗清**,顺治会同大臣们经过反复筹商,最终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

一方面继续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另一方面进一步重用洪承畴,使他从一个并无实权的内院参政,一跃而为封疆大吏,前往南京指挥南方所有兵马,令其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

同时饬令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临行前,顺治帝亲自设宴饯行,另外恩赐宝马、宝刀。

顺治如此加恩,是因为他看中时年六十一岁的洪承畴老谋深算,无论领军还是理政,都是一位能臣,对他此番力挽狂澜寄予很高的期望,不仅寄望他彻底扑灭当前的抗清势力,还要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洪承畴接旨后,只得星夜启程,眼看已到年关,仍不得不匆匆赶往南京。

对于顺治的分外恩宠,他却不仅没有一丝兴奋自得之意,反而平添一份如临深渊的悲哀。

此时,真正的后金八旗兵,其实只有十来万,而且几乎全在长江以北,洪承畴手下能指挥的主力,只有三十来万降清汉奸队伍——清协军。

对于这些部队的底细,作为曾经身居大明要职的洪承畴来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这帮人,正因为贪生怕死,才走上背主求荣之路。打顺风仗的时候,他们会比主子更卖力,欺凌起百姓来,也更凶残,但是,一旦遇到强有力的抵抗,他们就是一群绵羊,溃散逃跑起来,比一阵风都快。

而所有的情报,都已经告诉他,南明残余势力中,最近出现了一支神勇异常的队伍,无论是悍勇的孔有德,还是狡诈的尚可喜、耿继茂,都惨败于这支部队,据说,这支部队拥有比佛郎机人还先进得多的火器。

然而,既然已经背叛了旧主,铁了心做了满人的奴才,洪承畴还是很有一名优秀奴才的觉悟的。

他知道,其它地方的起义队伍都难成气候,之前剿抚并重的策略,是有效的,真正的心腹大患,正是这支神秘的新生力量。

虽然还没有真正揭开这支队伍的神秘面纱,但种种迹象表明,要想战胜这样一支队伍,仅仅采用老一套的军事策略恐怕是不行了,他觉得,到了必须使出独门暗器的时候了。

因而,一方面,他奏请顺治加派满骑过江,并提前请出悍将吴三桂作为主战先锋;另一方面,他此行还暗中带了一个神秘人物,这个人,便是他的秘密武器。

正是这个神秘人物的手下,在他尚未到任的时候,便已送来了第一份情报。

这份情报表明,那支来历不明的无敌之师,目前全部分布在东路,大有进军广东之势,而他们打造火器的原料,却几乎全被盘踞云贵的孙可望控制在手里,据说双方还由此生隙,水火不容,这可是个好消息。

一路上,洪承畴反复盘算着兵力部署和破敌之策,反复权衡之后,他觉得在军事上无论是全面进攻,还是全面防守,都不是最佳策略。

欲以三十万人全面进攻三个省,无论兵力,还是物资都是不够的,而消极的防守,清廷是断不会容忍的。

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

(ps:近日有个别在章节后答题的书友询问何处领奖,在此特作说明,本书读者讨论一群群号为,每章两题全部答对前十名者方能得奖,请得奖的书友加群向群管理员咨询,奖励微薄,权当一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