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赤染兰香 >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下决心学必有功成

赤染兰香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下决心学必有功成

作者:誉精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4 10:40:11 来源:文学城

叶阳晨回到泽清山后,第一件事就去找了父亲,见面便道:“爹,我要读书。”

叶阳天先是一愣,然后笑了起来,“家里给你找了先生,你随时可以读啊!你弟弟妹妹天天都在学,你却经常逃课,今天怎么突然开窍了呢?”

“慕瑶希望我多读点书。”至于未来考取功名的事,叶阳晨没有多提。他有自知之明,现在以他肚子里那点“墨水”,连一杯都倒不出来,更不要说妄想蟾宫折桂了。

叶阳天饶有兴致地看着儿子,惊喜于儿子的转变。从前叶阳晨不喜欢读书,他从来不管不问,也不干涉,因为叶阳天知道,关于自己这个儿子的成长,他只要充满期望,静待花开就好,叶阳晨从未让他失望过。

听到儿子要上进读书了,叶阳天自然是喜出望外。叶阳天祖上本就是书香世家,后来家族没落,他才到了泽清山当了这么一个土匪头。

叶阳晨有点急不可耐,“爹,你给我找个有大学问的老师吧?”

叶阳天轻捋颔下胡须,“小晨,本朝最有学识的大儒要当属仁渊了。”

“仁渊?他人在京城?还是在什么别的地方?”

“他就在泽清山上。”

“在我们这里?我怎么从来没有听爹爹说过啊?”

“十五年前,仁渊因不满时局昏暗,毅然决然辞官,而后辗转来到泽清山。为父仰慕他的博学,以礼相待,让他隐居在泽清山的玉琼潭。”

玉琼潭是泽清山最佳的风水宝地,父亲让仁渊住在玉琼潭,叶阳晨便猜到仁渊是天下闻名的鸿儒。

在叶阳晨的央求下,第二天,叶阳天就带着他,启程去了泽清山。也难怪叶阳晨不知仁渊住在玉琼潭,虽然同在泽清山上,但是玉琼潭离长风寨很远,他很少去那边玩。

两人翻山越岭,走了两天的山路才到了玉琼潭。

玉琼潭是位于泽清山半山腰的天池,潭水面积广阔,水质清澈透底,晶莹如玉,周边环境幽静,竹林密布,而仁渊就住在潭中半岛的竹屋里。

叶阳天带着叶阳晨来到竹屋前,青竹院门上方的牌匾上是仁渊亲自手书的三个大字:“怡风居。” 字体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院门左右两侧各有四个字:“梅标清骨,兰挺幽芳。”

叶阳天轻轻敲了敲院门,“家里有人吗?”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老妇走了出来,虽然容长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可依旧气质高雅、风姿绰约。

叶阳天拱手恭敬道:“黄师母,打扰了。”

“呦,是叶寨主,好久没见了。请进。”

叶阳晨跟着父亲进了院子,放眼望去,见这是一个四合小院,小院雅致清幽,四周栽满了竹子,院子的角落里养着两只白鹤。

黄氏领着叶阳天他们先进了会客厅,“你们先坐一下,我去叫渊哥出来。”说完,黄师母穿过客厅,朝着书房走去。

须臾,仁渊走了出来。

叶阳晨瞥眼过去,见仁渊身材颀长,穿着灰白长衫,他那银丝白发上插着一根白玉簪,清雅的气质中透出一抹孤寒高节的风骨。

随即黄氏沏茶来,众人喝了口茶后,仁渊才淡淡说道:“叶寨主今日怎会有空来我这里呢?”

叶阳天尊称道:“仁师父,实不相瞒,此次冒昧叨扰,全只为犬子,不知师父可否收他为徒?”

“蒙叶寨主当年收留,本不该拒绝。只是我一生为学,但却不敢枉自为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责任重大,仁某愧不敢当。”

“师父自谦了,您通今博古、风逸惊才,吾儿如能得您教诲,他日必成大器。”

仁渊神色平静,“还请叶寨主不要强人所难。”

叶阳天看了眼叶阳晨,叶阳晨执着道:“爹,我一定要拜这位师父门下。”

叶阳天假装无奈,“仁师父,你看孩子如此坚持,我也没办法。如果您不答应,我们是不会走的。”

仁渊不说话,站起身离开了。

叶阳天也不生气,对着黄氏道:“黄师母,既然这样,我和小儿先不打扰了。”

黄氏语气温和,“叶寨主,你不要介意,我家夫主就是这样的性格。”

“不会,我和小儿就在门外相候,如果仁师父改变主意,您再叫我们。”

黄氏也不知该怎么劝说,只是笑着送叶阳天出去。

走到门口处,叶阳天礼貌道:“黄师母请留步。”

黄氏止住脚步,冲着叶阳天父子挥了挥手,随即门被关上。

叶阳天领着叶阳晨来到竹屋外,站在那里。

叶阳晨好奇道:“爹,我们真要一直站在这里等吗?”

叶阳天笑着摸了摸叶阳晨的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啊。儿子,做啥事除要有恒心外,还要有诚心的。”

叶阳晨心里一暖,记忆里父亲从小到大,都是这么爱宠溺地摸着自己的头。

叶阳天不禁想起自己上次在玉狼峰求楚宗收徒的情景,只不过他不能对仁渊使用强硬的手段。两人时而说着话,天就渐渐黑了。褡裢里还有两个饼,父子两人分着吃了。

竹屋里,仁渊夫妻也在用晚饭,黄氏对仁渊道:“渊哥,叶寨主还在院门外边等着你的回复呢。”

“什么回复?我不是下午的时候已经拒绝了吗?”

黄氏翻了个白眼,“你呀,越老越固执。那孩子长得眉清目秀的,我看挺好的。”

“收徒弟又不是看长相。”半晌,仁渊冷着脸发问道,“你喜欢那孩子啊?”

黄氏突然笑着打趣,“我喜欢的话,你就会同意就收下那孩子吗?”

被黄氏这么一问,仁渊一怔,随即两人都笑了出来。风风雨雨几十年,仁渊和妻子虽膝下无子,但两人依旧相濡以沫,鹣鲽情深。

“不过我还真的觉得那孩子风采英朗,跟你有师徒之分。”黄氏说这话时,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仁渊听的。

仁渊虽然假装不在意,但脑海还是回忆了一些叶阳晨的容貌,随即心里溅起一丝丝涟漪。

半晌,黄氏柔声商量着:“渊哥,外边那一大一小多半还没吃饭,要不把他们找进来吃点东西吧?”

“不必了,找进来,如果他们还重提拜师的事,又该如何是好?”

黄氏无奈摇了摇头,夫君顽固的性格,她太熟悉不过了,也便不多劝了。

夜幕降临,星空闪烁。

叶阳晨突然说道:“爹,我们好久没有在一起看星星了吧?我还记得我小时候总是骑在你的肩膀上看星星,每次我们都要把苍穹夜空的星星都数一遍,我们才回家。你还给我讲很多关于守护星的神话,每个守护神都那么英烈热血。”

叶阳天诧异道:“这些你都还记得啊?为父以为你早就忘了呢。”

“我当然记得啊!我爹给我讲的故事我一个都不会忘。只是孩儿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我和爹爹还有机会在一起看星星。”

“儿子,你看,那颗星好亮。”叶阳晨用手指着天空。

“爹,我就要做那颗星的守护神。”

“好小子。”叶阳天宠溺一笑,“你刚刚不是说记得爹给你讲的故事吗?那爹考考你,那个星属于什么星座?”

“天秤座。”叶阳晨毫无犹疑地说道。

叶阳天满脸欣慰,“果然记得啊。”

“那是。”

父子两人这么其乐融融地聊着,时间也过得很快。一夜就这样过去,直至东边的启明星亮起,叶阳天依旧搂着儿子的肩膀。

叶阳天问道:“儿子,困不困?”

没等叶阳晨说话,两人突然听见院门打开的声音,父子一齐回过头去看,见仁渊走了出来。

仁渊面无表情,“你们父子还真执着,都进来吧。”

叶阳天领着叶阳晨进了屋,每个人都没再提拜师的事,用过早饭,屋子里所有人依旧沉默着。良久,仁渊才勉强道:“罢了,留下试试吧,如果不行再带回去。”

话音一落,叶阳天喜笑颜开,“谢谢仁渊师父。”说完他又看向儿子,“小晨,快谢谢师父。”

叶阳晨跪地叩头,“谢谢师父。”

仁渊一摆手,“先别说这些了,现在还不必叫师父。”

叶阳天没有再多劝,他再次对仁渊表示感谢后,便说要离开了。仁渊仍然没有半分客气,只是默许点了点头。

临走时,叶阳天叮嘱儿子要好好学习,好好听师父的话,然后一个人回了长风寨。

送走父亲后,叶阳晨来到仁渊的书房,见仁渊正躺在竹椅上看书,他走到仁渊跟前,怕吵到仁渊,于是轻声道:“师父,我们什么时候授课啊?”

仁渊并不看叶阳晨,“不急。还有,我现在还不算是你师父,你不必叫我。”

叶阳晨自尊心极强,不免有些尴尬。

仁渊合上书,郑重问道:“我来问你,你为什么拜我为师?”

被仁渊突然这么问,叶阳晨心一颤,不知该怎么回答,他很怕自己回答错了惹得仁渊发怒。

仁渊以为叶阳晨是没有听懂自己的话,继续追问:“换言之,你为什么求学?这个很重要。”

叶阳晨心想:“这该怎么答呢?总不能说自己是为了博取功名后娶老婆。如果自己真这么回答,仁渊大概会把自己轰出去吧。”这个问题不得不回答,可他一时又不想到更好的答案。

“你是为了考取功名?然后封官荫爵?”仁渊故意给叶阳晨挖了个坑。

“不是的。”叶阳晨再笨也知道为名为利而读书会辱没读书人的气节,于是他想了想说道,“为了自己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在叶阳晨的认知里,读书人知识渊博,自然会比没文化的人了解这个世界更多,他觉得自己这么回答总没有错。

有那么一瞬间,叶阳晨很想说以文安邦,但是话到嘴边,他却不敢厚着脸皮那样说。那时的叶阳晨心知自己都没有想在学术上有多深的造诣,更谈不上有以文治国的想法了。

叶阳天从小便教育叶阳晨做人要光明磊落,虽然在拜仁渊为师这件事上,叶阳晨也有些自己的小心思,但却不愿把谎话说得过大。与读书相比,他还是更喜欢钻研武学,并以武锄强扶弱。

仁渊皱了皱眉,他对叶阳晨的这个回答不是特别满意,“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世间的一切而去求知,这本无可厚非,而且为了这个目标而求学,总比为了功名利禄强上太多。可这样的格局还是稍稍小了,按你所说,你的求知是局限在自己的思维里的,却没有想过改变这个世界。”

叶阳晨想方设法找补,“师父,我也想过用知识改变世界的,不是要先了解这个世界,然后再去改变世界吗?”

仁渊淡淡追问:“那你说说,你要怎么改变?”

叶阳晨心中忐忑,他觉得自己真不该接仁渊的话,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叶阳晨只好硬着头皮道:“师父,这个问题我还没想好,等我想好了我再告诉你吧。”

仁渊眼里有一丝丝失落,然后那张脸又变得霜寒。

叶阳晨面露惭色,转而问道:“那师父,你当初为了什么而治学的呢?”

仁渊怔住了,不是叶阳晨问起,他几乎都已经忘记自己年少时的梦想了。他神色一时黯淡了些,思绪也陷入了回忆中。

良久,仁渊见叶阳晨的眼睛还望着自己,他才轻声道:“当初是希望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理想社会。”

叶阳晨刚想问仁渊有没有实现这个理想,可他想起父亲跟自己提过,仁渊是不满时局黑暗才隐居于此,话到嘴边,他没有再问,也无需再问。

仁渊轻叹了口气,继续道:“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而如今朝局黑暗,文人亦少有风骨,可悲可叹。倘若文人身上没有了刚正不阿,没有了谦卑淡泊,也没有了忧国忧民和凛然不屈,那么国运危殆之时,谁能成为国家的脊梁?”

听仁渊那么说,叶阳晨突然觉得天下的文人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酸腐”。之前叶阳晨不爱学习,就是觉得父亲为山寨请来的西席甚是迂腐,他实在听不下去。叶阳晨是上古战神赤骁转世,自然天资英奇,他听那个教书先生讲的话很多都是理论脱离实际,不知变通的,自然无法信服。

第二次令叶阳晨觉得文人迂腐,就是西关道的林远峰。若不是他信奉科举功名才是正途,自己和慕瑶的阻碍也许就会少许多了。

这一次拜仁渊为师,仁渊上来就讲了一大篇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当时的叶阳晨自然听不进心。刚刚仁渊有感而发时,叶阳晨就在心里腹诽:“一个人可以改变国运危殆吗?一个人可以力挽狂澜吗?一个人根本不可能成为什么国家脊梁,要是一个人用脊梁托起一个国家,那么他的脊梁早就断了。”当时的叶阳晨还不知“敢为天下先”这句话,也不明白“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的意思,更不知其实丰国已有卫忠海这样的忠臣为过赴死。一个人也是可以成为国家的脊梁的,只是那时的叶阳晨不知道罢了。

不过,后面的日子,叶阳晨才发现,第一天仁渊对自己说的那番话并不是迂腐,而是对理想和信仰的执念。只是那时的叶阳晨还生活在泽清山这个“世外桃源”之中,根本无法感受到仁渊说的什么朝局黑暗,自然也就不明白流淌在仁渊血液中“去浊扬清净风尚”的家国情怀。

见叶阳晨一脸懵懂,仁渊眉头也不禁皱了皱,“我今天说的话你可能不太懂,但一定要牢记在心。”

叶阳晨连连点头,“我记下了。”

仁渊对叶阳晨直白说道:“我本无心收徒弟,既然汝父苦苦相求,我们就姑且试一试有没有师徒的缘分。我们先不用行拜师礼,如果你不成器的话,还是要离开的。”

仁渊时时摆出跟自己“划清界限”的样子,叶阳晨尴尬得不知该怎么回答,只能躬身应是。

还没开始传道授业,叶阳晨便感觉被仁渊泼了一盆又一盆凉水,他觉得这个仁渊比当初的楚宗师父还不好打交道。仁渊不轻易动怒,但常常不苟言笑。虽然说话时的语气温和居多,但话的内容却如扔刀子,处处透着冷漠和寒意。如果说楚宗像是铁石,相处时,触则疼痛,那么仁渊便如沙袋,软绵无力,让人无计可施。就是过了很久之后,叶阳晨也找不到与仁渊和谐相处之道。

尽管仁渊很难相处,但师母黄氏却和蔼可亲,这也是日后叶阳晨面对日复一日枯燥学业时唯一感到欣慰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