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吃遍江湖瓜[综武侠] > 第14章 把酒言欢

吃遍江湖瓜[综武侠] 第14章 把酒言欢

作者:长歌小鹿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6-03 02:26:42 来源:转码展示1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xinghuozuowen

原句出自《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说的是想要得到什么,必须先付出什么。最简单的例子,池边钓鱼,先拿出鱼饵才行。

在祝红尘看来,画眉鸟为四大名捕指路、给地图、提前杀了石观音的诸位弟子,看似是为了给人行方便,实际上还有图谋。

她把人想的坏,其他人却也没有反驳,铁手说:“多谢姑娘提醒,我们会多加小心。”

祝红尘点点头,这一茬就算揭过去了,赵庄之看着一地死尸,问她:“你还要找人吗?”

她叹息:“要找。”

要是她找的人真被画眉鸟杀了,还要记她一笔账。

找就要一个个翻死尸,她翻习惯了,倒是赵庄之这位贵公子袖子一挽,“我帮你找。”

铁手略一挑眉,没等劝阻,只听他沉默寡言的四师弟问:“可有什么特点?”

“男的,这有一颗黑痣。”祝红尘点点自己右嘴角。

于是追命在里面转了一圈出来就发现他两位师兄并着殿下还有一位西域姑娘在翻看尸身。

“你们在找什么?”他好奇地问。

铁手回答:“一个男人,你查遍整座山谷,除了这里有几具男人尸体。”

追命摇头:“没有了,只集中在这。”

“是么,”铁手低头扫视了一圈,这些人身边都倒着一把扫帚,可以想见是扫着石峰林前黄沙,突然被杀,“有不少熟面孔啊。”

赵庄之:“怎么说?”

追命回答:“您脚边那个是巴陵顾家的小公子,三年前失踪了,顾家借着关系绕过地方官府直接把案子报给了六扇门,六扇门虽然也派出很多捕头调查,到底也没有结果,最后成了悬案。”

在场所有人心里都有数,石观音好养男宠,她的眼光是何等高,一般男人她也看不上,必须是那些长相俊美、气质出众的男人,这种人通常集中在大户人家,石观音派人掳了他们来,过了新鲜劲就随便一丢。

可怜这些人出身显贵,却日复一日扫着黄沙,死在这里。

过了那股唏嘘劲,追命八卦的视线就落到了赵庄之身上,这位主失踪了足有三个月,不知道和石观音之间……他咧嘴一笑。

赵庄之敏锐的察觉到,投过去一道和善的视线:“崔捕头?你在笑什么?”

仿佛腹诽被抓包,追命清了清嗓子以掩饰:“没什么,我想起高兴的事。”

见状,铁手扶额,他这个三师弟年纪比他还大,性格却不是那么稳重,在殿下面前都是玩世不恭的样子,好在殿下气量宽广,不予计较。

他连忙让追命去接一下路上的镖局,别在殿下面前晃来晃去。赵庄之看着怅然若失的祝红尘,轻声问:“那是对你很重要的人吗?”

他们并没有在一地男尸中找到符合条件的人。

“不。”是雇主很重要的人,看来已经无声无息的过世了,她不欲再提,正好外面进来一队人,一水的短打麻衫,裤脚用布绑住,跟着追命从她面前走过。

看出她的疑惑,赵庄之主动解惑:“是铁捕头请来的镖局,我在这也不是白待的,石观音盘踞沙漠二十年,劫掠了不少宝贝,总不能放在这里生灰。”

祝红尘:“……”

懂,放在普通人身上就叫抢劫,放在官府身上就叫抄家。

他笑着说:“当然,功劳还是祝姑娘的,我不会忘了你那一份的。”

祝红尘没什么意见,问道:“你一个皇亲国戚很缺钱吗?”

赵庄之顺着她的话头自我调侃:“是啊,尽管平常也不富裕,最近手头尤其紧。”说着说着他的语气认真了起来,“北三省去年秋天收成锐减,百姓过的本就困难,今年春天一滴雨都没下,又影响了春种,旱情很早以前就有了苗头,到如今愈演愈烈。户部拨了一百万两赈灾,如果我没出这种意外还能看着点,但是现在一层层贪下去我估计也没有多少了。”

“幸好还有石观音这只肥羊可以填填窟窿,她亲口对我说她有不少上了年代的古董字画,还有值钱的宝石。”

话是这么说,他的表情依旧不好,有钱买物资是好,终究来得晚了,治下百姓不知道饿死、病死多少。

原来是这样。

不过一位异姓王世子主理赈灾这种事吗?都不知道是皇帝糊涂还是朝中无人,或者兼而有之,皇帝沉溺书画,宠信奸臣,朝政由蔡京傅宗书把持,咒他们死的歌谣连偏远山村的小童都在传唱。

她对赵庄之的身份存疑,不过没有追问,也许他有什么难言之隐。

既然钱的去处都是一个地方,那她就不要她那一份了,她如此想着。

直到看到一个人捧着四四方方的大盒子从她面前走过,她感应到那份寒意,几步追上了他。

“借我看看行吗?”

那人见她是和四大名捕一起的,脸一红倒是没说不。

祝红尘期待的打开,果然里面是一块分量不轻的玄铁,她的师父出身名门,以无双刀法和冠绝天下的锻造术传家,她的师父是个中佼佼者,也将他会的东西悉数传授给她。

以她的眼光来看,这是一块上上佳的材料。西门吹雪送给她一匹好马,她就在想送什么回礼,现在看来,没有比一把绝世好剑更好的选择了。

虽然现在还是块材料,锻造炉也没有着落,但是她仿佛看到了天下利器出世,她按捺住兴奋:“我那一份不要了,用这个换,你意下如何?”

赵庄之过来一看,是一块黑黢黢的铁,触手冰凉,他收回手,对她说:“那你不是亏了?”

祝红尘细细摸过它:“这种好东西有价无市,我赚了才对。”

赵庄之自然是随她。

山谷口就是石峰林,驼车进不来,镖局的人还有三位捕头来来回回地搬,祝红尘也没闲着,干起了她的老本行,挖坑埋人,她埋完了,他们也装满了车。

没有停留的理由了。

无论是祝红尘还是赵庄之。

他离开汴京三个月,以前装病没有这么长时间过,诸葛神侯和盛捕头估计也要遮掩不住了。

他们在兰州城外分别,互道一声保重,分道扬镳。

而她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对着他们的背影扬声喊道:“世子,男孩子出门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

“……”

就像个恶作剧,她说完后不等回答,扬鞭策马,一路绝尘。

祝红尘驱马寻小酒馆,酒馆老板孙二爷没精打采的站在柜台后,显然还认识她,说道:“今日他不在,你出了门往西顺着一条溪水,自去找他吧。”

说完不搭理她了。

这熟悉的拽样,老板也没说多少里路,她就一直往西走,见到溪水了,清澈见底的小溪中飘着花瓣,也是奇怪,这荒无人烟的地方还有桃花。

顺着再走了一段路终于在林中找到一间木屋,一圈篱笆墙围上,虬髯大胡子坐在房前劈柴,在她还没走近时就拿着斧头抬起头来,看清人后表情略松。

“是姑娘啊。”

“你家少爷在吗?”

“少爷在屋内,姑娘自己去就是了。”

他是半点不讲究,祝红尘也不闹那些虚文,她将马拴在门口树上,径直进屋,屋里简陋干净,往左边一瞧,便见他伏案写字。

“你先坐坐,待我写完这一篇招待你。”

祝红尘倒还不累,凑过去一看,“你在抄书?”

他坦承道:“维持生计罢了。”

这理由不新鲜,她以前闯荡江湖花光了盘缠也去过茶馆端茶送水,干活赚钱都不丢人,穿越过来她重操旧业,日日碰上□□熏心的登徒子就罢了,还没有天策府维持治安,她就消了这心思。

“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你字写得这样好,装裱好、盖上印章打出名气再卖不行吗?你若不想留真名,取个号也行啊。”

他说:“太招摇了。”

就现在这样,有的达官贵人看了他抄的书还想重金求墨宝,都被他拒了,宁愿辛辛苦苦地抄书。

突然他咳嗽了起来,一笔顿住,在洁白的书页上晕开一大片墨迹。

祝红尘来不及可惜,来到外间给他倒了一杯水,握在手里以内力加热成温水递给他,他喝了才好些。

他方才一直认真抄书,她进来他也没抬头。书法讲究个一气呵成,想着马上就要写完这一页,那时再停笔不迟,没想到还是变成这样了。

“好可惜。”

“没关系,重写就好了。”他把写废的放在一边,抬头看她,目光一呆。

抹胸、露腰、高叉裙下没有绸裤,身上金饰琳琅,在窗外阳光下散发着光,当年参加宫宴看到过邦外诸国献胡旋舞,舞姬的衣服似乎和她就差不多,不过高叉裙就更适合动武了。

祝红尘没注意,她拿起他写废的那张,他在抄《周礼》,抄其实不是很准确,因为他旁边没有放范本,完全是在默写,写坏的一句正好是祝红尘这些日子在忙活的。

“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她轻声念出来,“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

后面的没在纸上,在她心里,可以背出来。他观察她神色,试探性地问:“怎么?中原出现灾情了?”

荒政意为赈灾对策,也就是说早在两汉之间的《周礼》就有了成文的应付灾荒的政策,共十二条。

瞧她若有所思的样子,有此一问也不足为奇。

“嗯,朝廷只办了散利(发粮款)和索鬼神(向鬼神祈祷),然后就撇下不管了。”粮款还被贪了,靠她东奔西跑的凑,亏得杀人是暴利。

“这只能说明天子比前几年还不如啊。”他叹息道,语气颇为熟稔。

“诶?你见过天子?”

“以前做过小官,有幸得见。”

“……”

我信你个鬼,做小官你能见到天子?

不过她也没有探究别人**的爱好,跟在他身后去看后面马厩里的虞姬,他们不养马,为了虞姬才搭了个马厩。

去时虞姬正在低头喝水,不经意间抬头,看到祝红尘,没好气地打了个响鼻,不看她,继续喝水。

千里马向来桀骜不驯,被西门吹雪转送给她,她又把它丢给别人,一走就没了影子,它不闹脾气才怪。祝红尘给它顺了半天毛,解开缰绳想要带它走,虞姬头一扭就是不动弹。

这就伤脑筋了。

又是亲手喂马草,又是把它全身洗刷了一遍,虞姬的态度才有所转化,愿意跟她走两步了,趁着她们沟通感情,他让虬髯胡子看看祝红尘马上有没有行李,有的话拿过来,省得虞姬看到祝红尘有了新的马发脾气。

这马通人性,鬼精鬼精的。

马哄好了,天色渐晚,雨又下起来,雨势不小,在外面站一会就会全身湿透的那种,雨天不方便赶路,但一想到这里距离旱区很近,说不定那里也在下雨,她又不怎么排斥这场雨了。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留不?”身边传来他温润的声音,祝红尘转头一看,他正含笑看过来,显得毫无攻击性。

他说的话是一则趣味故事,书生去亲戚家串门,雨下了起来,书生想要留下来,亲戚却不想留,又不能明说,在纸上写下“下雨天留客客留我不留”,书生虽然明白他的意思,但还是加上标点改了意思。

此话由他说出来,换了字的顺序,又变了种意思。

“留啊。”祝红尘说。

所以说读书人之间对话很有意思。

祝红尘留下吃晚饭,说不定过一会雨就小了。

看她留下来,可把虬髯胡子高兴坏了,用他的话说他自己不怎么会说话,要是没人理,他家少爷一天都不怎么开口。

他家少爷好养活也不好养活,不用吃什么大鱼大肉,一壶酒、一碗饭、一碟毛豆就能过日子,不好养活就是明明身患咳疾还天天喝酒,不过今天有朋友来,开怀畅饮,不醉不归才好。

祝红尘听得一阵无奈,心说这人是修仙吗?她同门师兄弟一顿就要吃三碗饭,对习武之人来说肉和蔬菜也是必须的。她跟进了厨房,只看到几大斤卤牛肉还有毛豆,菜的话有葵菜。

毛豆、卤牛肉、素炒葵菜,三道菜,三个人吃?

“少爷?你出去了?”

目光转过去,只见他披蓑戴笠站在厨房门口,手里一根树枝,上面串着四条鱼,有一条尾巴还在动。

“总不能让客人操心晚上吃什么。”他把串着四条鱼的树枝给虬髯胡子。

附近确实有一条溪水,有些游鱼,他那么快就串了四条回来不说,外面雨下得那么大,鞋子却一点都没溅上泥点,可见轻功了得。

“我也不白吃你的鱼,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起初,他们都很放心,在旁边煮饭洗菜打下手,任由她烹饪鱼,虬髯胡子从她身后过的时候,余光一扫,疑惑地凑过来。

“您这鱼没去鳞吧?”

“不要慌,小场面,鲤鱼鳞是可以吃的。”

“可……可以吃的?”虬髯汉子一脸震撼我妈,看向在他眼里最博学的少爷。

他家少爷点点头:“唐朝孟诜的《食疗本草》中说过鲤鱼鳞可以入药,但是和鱼一起煮……”

“是煎,”祝红尘纠正,“没事,尝尝嘛,很好吃的。”

听她这么说,他心中生出了几分久违的期待,让她随便折腾那几条鱼。

虬髯胡子还挺会举一反三的,既然鱼鳞可以吃的话,那么……他指指桶里的内脏,“这个是不是也可以……”

“不,那个真不可以。”祝红尘认真地回复。

晚饭摆在屋子后面亭子里,虽然还有雨,不过一个人端着菜一个人打着伞就好。

亭子,石桌,石凳,四面通风,桃树环绕,雨打树枝,落英阵阵,风景好,食欲自然也会好。

坐下后,祝红尘感慨:“这隐居的地方不错啊。”

虬髯胡子表示不是他们隐居在桃花林前,这里的桃树都是他家少爷种的,十来年过去成就一片桃林。

再加上两条香煎草鲤,一道炖鲫鱼汤,这桌饭丰盛了不少,草鲤炸至金黄,夹一筷子鱼鳞果然有不俗的口感,而且鱼鳞里的鱼肉也鲜美异常。

祝红尘看他一杯一杯的喝酒,又想起他咳得厉害,说:“如此喝酒也没什么意思,不如我们来行酒令吧。”

他抬起好看的眼睛,似乎看透她在想什么,温声问:“怎么玩?”

“对诗,我说上半句,你要用句尾的字开下半句,对不上来就不许喝酒。”

他微微一笑:“没问题。”

祝红尘信心满满。

于是她就小半个时辰只喝上三杯酒。

她手指都在颤抖,他还嫌不够刺激她,笑着饮下一杯:“承让了。”

“哼,是我技不如人,”忍一时越想越气,她忍不住低声说,“杨先生让我离开书院时说了,论才学,不是会元比不过我的。”

虬髯胡子许是喝多了酒,也顾不得对他家少爷的身份讳莫如深,大声说:“会元算什么?我家少爷当年可是高中探花!”

科举考试第一名称“元”,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殿试第一是状元,全国第三当然比省第一要响亮。

武功高,隐居十来年,还是探花。

祝红尘觉得自己又掀了别人一层马甲,看向不知作何表情的某某人:“尊驾贵姓啊?”

他连连苦笑,反正也瞒不住了:“免贵姓李。”

实锤了,祝红尘心想。

关于他的故事,江湖上传得很广,文采第三,兵器榜第三,文武双全,仗义疏财,小李探花,例无虚发,然而都不如一桩男女之情传得最多,传得五花八门。

有人说李寻欢义字当先,让妻给结义兄弟龙啸云,有人说龙啸云横刀夺爱,抢了林诗音,还有人说林诗音移情别恋,弃李寻欢选更好的龙啸云。

以祝红尘热爱江湖八卦的性格,遇上当事人难免想要问问,现在看他旧伤难愈的样子,这打算就作罢了。

若该她知道,她总有一天会知道。

“我隐瞒身份在前,与你针锋相对在后,自罚三杯。”

祝红尘闻言,抬手按在他的酒杯上,“之前萍水相逢,不说就不说,至于针锋相对,你没有让我的必要。你不让我,我反而开心。你就是想喝酒,还找借口。”

李寻欢只得放下酒杯:“所以你承认对诗胜者喝酒是不想我喝酒的借口了。”

“……快别提了。”她有气无力的说,尽管猜测他是饱读诗书的世家子弟,但她有了杨先生的肯定,以为对个诗而已,她必不可能输。

人还是不能太骄傲啊。

李寻欢其实不喜欢别人尤其是朋友劝他不要喝酒,但是面对祝红尘这种新鲜的方式,心里觉得无比熨帖,看着没精打采剥毛豆的她,不由得会心一笑。

“你之前说的杨先生就是教你读书的先生吗?”

“徽山书院里的教书先生。”

祝红尘话匣子也开了,在她还是个小不点的时候,师父就牵着她的手带她走江湖了,明教左护法有很多事要做,不能总是在外面晃,一年有两个月她就很满足了。

有一天,师父带她去徽山书院拜访,那时师父还在失忆中,然而杨柳两家到底是世交,有不少认识师父的人,正在微山书院教书的杨温予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师父的挚友。

她在外面池边赶上岸的青蛙,听不到屋子里谈话声。

结果他们一出来,她就要一年在徽山书院住三个月,直到学成为止。还是个萝莉的自己凭借着身高优势抱住师父的大腿,泪眼汪汪——你不要我了,你是不是外面有别的猫了?

师父摸着她的头告诉她,她要读书,以后才能明理自持,看透世情。

她说师父不是教她读千字文了吗?难道四书五经,她师父教不了吗?

事实上也可以,她师父以前是柳老庄主属意的继承人,智计无双,天赋卓绝。可是他哪怕失忆都潜意识忘不了自己做过一件巨大的错事,自认为为人处世教不了她,所以把她送到徽山书院读书,那里经常有大儒和致仕的朝廷官员亲自授课,学道理是再好不过的去处。

她不用像那些文人们能七步成诗,作锦绣文章,但一定要成为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人。

当然,她那时想不了太多,脑回路很简单:师父让她读书,她不想读书,也不想离开师父。

杨先生告诉她,提早学成就能回明教,她问他怎么才能最快学成,放马过来,杨先生轻笑一声,把她的难度从背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调整到了就“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做一篇文章。

她太难了,题干都读不懂。

李寻欢笑道:“典型的下马威,便是会试题目用这个也不为过,你的先生不至于如此为难你吧?”

祝红尘说:“激将罢了。”

她生性好强,别人越认为她做不到,她偏要去做。

先生是一片好意,那时她却觉得受了欺负,同窗告诉她去找一个叫杨煦的人,她能给她出这口气。

李寻欢问:“莫非那人是杨先生的父亲?”

祝红尘:“不,是个女孩,当时还和我一般大,你绝对猜不到。”

李寻欢看她神秘兮兮的表情,颇为捧场,“到底是什么?”

“先生是阿煦的大侄子,要叫她一声姑姑,平素恭敬备至。”

也就是说先生年龄大辈分小,规规矩矩叫和自己学生一般大的女孩姑姑,李寻欢忍俊不禁。

祝红尘发言完毕,李寻欢开始发言了。

他这个全国第三表示自己小时候也不想读书,常常偷懒。

这套路祝红尘熟啊,一开口就老学霸了,都说自己不想学,却学得比谁都好。她听说这人殿试应该是第一的,结果皇帝非要凑个父子三探花,正好他也长得俊美,就点他做了一甲第三。

学霸发言还在继续,他年少时更喜欢练武,是大哥被点中探花才发奋读书,为的是实现父亲那个家中出一个状元的心愿。

把酒言欢,不知不觉间雨停了下来,祝红尘趁着夜色离开了,临行前说北方冬季寒冷,待到冬天不妨去江南养病。

他笑着说会考虑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