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闲谈
开元二年十二月卅。duanzixiaohua
太原府陷入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之中,尽管天气十分寒冷,依然阻挡不住人们的热情与喜悦。
穆菡将李柱子之妻李常氏招进了宫,一同进宫的,还有李沣。
穆菡领着李常氏主持着宫中的准备工作,十分忙碌。
李沣与赵治便被闲下来的赵征一手一个抱在怀里,带到了殿中省。
殿中省如今有些冷清,各监的人都被穆菡放出去回家过年了,留下来的要么是无家可归的,要么便是跟着学习的寺人。
赵征带着两个小家伙儿是来找李柱子的。
李柱子如今恢复的极好,加上赵征开解后解开了心结,吃的红光满面,瘦下去的身躯又一次长了回来。
赵征进门的时候,李柱子正一个人扶着床走动着,见到赵征赶紧行礼。
“行了行了,摔那去还得朕扶你。”
李柱子摔倒,当然用不着赵征亲自扶,赵征这么说,不过是玩笑话。
李柱子也不矫情,赵征说完,他就重新起身,一屁股坐回了床上。看到赵征怀里的李沣笑了起来,他脸上狰狞的刀疤配上一脸的横肉,让他的笑容显得有些不怀好意。
李柱子成功把李沣跟赵治吓哭了。
李沣一边哭一边抓着赵征的袖子,身子挪动着,往赵征怀里钻着。另一边的赵治也不甘示弱,哭的震天动地,死死抱着赵征的胳膊不放。
这让伸出双手准备迎接宝贝儿子的李柱子格外的尴尬。
赵征跟李柱子哄了好一会儿,才将这两个小孩儿哄好,放在床上,任由两个小孩儿在床上爬来爬去。
李柱子坐在地上,拦在床边,防止两个小孩儿掉到地上。
“陛下,俺想回府上见见俺媳妇。”
赵征瞥了一眼李柱子,调笑道
“朕的亲卫队长这是想老婆了呀?以前怎么没见着你这么想呢?在宫里憋得慌了?”
李柱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顺手拦住爬到床沿的李沣,两只手颤抖着抓着李沣后背上的衣服,丢到了里边去。
“贱内这么些年操持着家里也不容易,俺确实想了。而且俺还想趁着年轻,再给沣儿生几个弟弟。嘿嘿嘿”
赵征摇了摇头
“你生几个那是你的事儿,朕的沣儿以后必定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你生多少个也不能威胁到沣儿的地位。”
李柱子嘿嘿地笑了起来,往赵征这边凑了凑,低声问道
“陛下,皇后殿下还没动静吗?”
一边神神秘秘的问着,一边用手在自己肚子上比划着。
赵征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说道
“朕有治儿就够了。”
“那怎么行!”
李柱子急了
“陛下您是皇帝,应该多生几个皇子,努力开枝散叶才对。您看啊,俺李家就俺一根独苗苗了,俺不得多生几个让李家发扬光大嘛。您也一样的啊。”
赵征读懂了李柱子的意思,不过他的心思并不在这上面,只是摇了摇头。
李柱子压低声音问道
“陛下,您不能不好意思啊,尚药监的何老头儿在这方面也挺有几分手段的。您要是不好意思,等何老头儿来了,俺帮你问,就说俺要跟媳妇多生几个,问他要点儿方法。”
赵征眼见着李柱子越说越离谱,只好开口打断道
“大秦皇室历来养蛊式的培养皇帝方式,朕并不认同。这天下纷争,有朕一个经历就够了。朕不想让治儿也过的辛苦。你别瞎寻思了。朕看你就是闲的慌,整天瞎寻思。”
李柱子并不认同赵征的想法。
大秦不论如何开放,如何新潮先进,在子嗣方面,始终遵循着古人的固有思想。多子多福。
这与如今生产力低下是分不开的。
如今大秦每一个成年人可以说不论他是做什么的,哪怕是个乞丐,都是人生赢家。因为至少他们顺利张大成年了。那些夭折的孩子才是失败者。
尽管大秦是最强盛的,但不论平民百姓,还是官宦世家,生下来的孩子,没有一个敢打包票说他能顺利成年的。
事实上大秦幼儿夭折率将近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每一个生下来的孩子,都有一半的几率活不到成年。就这个数字,都已经是远远低于西楚、北蛮与楼兰,让他们羡慕不已的了。
夭折率最高的北蛮这个数字高达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说十个孩子里面便有八个活不到成年。
楼兰紧随其后,以百分之七十多位列第二。
西楚则以近百分之六十的数字,位列第三。
除了古代生产全都是自然顺产以外,一个孩子生下来到成年这十几年间,至少要经历一次旱灾一次水灾。而这个频率在近期,已经开始逐步提升。
自承和二十八年开始,连续三年,年年水患。
每一次旱灾水患,最直接的影响便是粮食紧缺。
来到大秦以后,赵征便明白,现实远没有话本小说中那么光明。
一家人口之中,青壮年男子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一家三代人有一口粮食时,这口粮食必然会落入青壮年男子口中。
这不是不孝不慈,而是面对生存与家族延续时,人们的本能选择。
在这种时候,老人会是最先被抛弃的。或者说他们不会等到被抛弃,就会自己主动放弃生的希望,为青壮年与幼童留下生机。
紧接着,便是幼童。
与一个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成年的幼童相比,已经成年,有力气有生育能力的青壮年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于是,幼童便会被放弃。
接着,便是女子。
在古代这种社会中,即使大秦,在面临生存与死亡的考验时,女子依旧是低于男子的。
当这些能够放弃的全部都放弃以后,剩下的,就要看天意,看运气了。
运气好,老天爷照顾,在青壮年男子饿死之前,得到救助,然后继续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开枝散叶。
运气不好,万事皆休。
这是整个社会的常态,不涉及人性,不涉及其他,仅仅是人们在面临生存与延续之间,自然而然做出的最理智,最冷冰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