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枬和怀桑的思想是相似的,这里的思想和思维不同,思维和思想是相互存在,相互融合的,但思维侧重行为,思想侧重心理。
这里拎出如枬和怀桑的对话—1.这有什么好编排的,世人追名逐利是虚妄的,终日昏昏以酒消愁也是虚妄的,又有什么高低上下呢!
2.喜自己所喜,乐自己所乐,不为取悦他人去做什么?才不枉负了为人一生。等等,大家各自去找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怀桑也是追求世俗幸福的人,他之前和如枬说过梁鸿孟光夫妻共志的典故,但明显如枬是不清楚这个典故的,不然后面就不会去找这个典故的书来看了,所以如枬是不追寻这种世俗幸福的。
然后书里一共出现两段唱词。
怀桑挑了一个好位置能听昆曲的唱词是:一心不愿成佛、不念弥陀般若波罗,这个代表的是怀桑
而如枬弾的《山门》词—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他们两看似相合其实相隔
最后的结局是各自守着各自的圆满
鞠躬,感谢各位的支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