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潮水带星来 > 第31章 谨呈述志赋

潮水带星来 第31章 谨呈述志赋

作者:韶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2-06 07:20:34 来源:文学城

大业十二年(西元616年)阴历正月,全国一百九十郡有二十多郡的地方官员在前往东都洛阳朝拜途中,被盗贼占领的区域阻隔,无法通行。同样的动乱也挡住了不少外国使节,以致朝贡大会远远不如往年盛况。大隋皇帝杨广这才意识到了民变有多么严重,分遣使者到各地去发兵讨捕盗贼。

虽然官方努力平乱,但是自从三征高句丽以来,国力消耗过度,民不聊生,有太多民众吃不饱、穿不暖,不惜铤而走险,官府抓不胜抓。其中一名流寇甄翟儿甚至有十万人追随!这十万人在阴历四月攻向太原时,大隋将领潘长文率军前往镇压,却反而战败身亡。

就在太原兵荒马乱的阴历四月,东都洛阳的显阳门发生了火灾,居然查不出原因,难免引起了流言。到了阴历五月初一(阳历五月二十一日),天象出现日全蚀,那就更导致人心惶惶!

自古以来,日蚀往往被视为上天给皇帝的警告或惩罚,日全蚀更是大凶之兆。杨广熟读史书,当然晓得汉文帝曾为日蚀下过罪己诏。然而,杨广太好强了,他不可能下诏承认自己犯了任何错误。他的皇后萧珻看在眼里,真是急在心里!

萧珻非常了解杨广,深知杨广纵然逞强,对日全蚀必然心生疑惧,因此这是向他提出忠告的最佳时机。只是该用什么方式呢?萧珻费尽思量,才决定要采取间接、迂廻的做法,写一篇表面上是作为自我勉励之用的《述志赋》:

承积善之余庆,备箕帚于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

乃夙夜而匪懈,实寅惧于玄冥。虽自强而不息,亮愚朦之所滞。

思竭节于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

赖天高而地厚,属王道之升平。均二仪之复载,与日月而齐明。

乃春生而夏长,等品物而同荣。愿立志于恭俭,私自竞于诫盈。

孰有念于知足,苟无希于滥名。惟至德之弘深,情不迩于声色。

感怀旧之余恩,求故剑于宸极。叨不世之殊盼,谬非才而奉职。

何宠禄之逾份,抚胸襟而未识。虽沐浴于恩光,内惭惶而累息。

顾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难。实不遑于启处,将何情而自安!

若临深而履薄,心战栗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虑处满而防溢。

知恣夸之非道,乃摄生于冲谧。嗟宠辱之易惊,尚无为而抱一。

履谦光而守志,且愿安乎容膝。珠帘玉箔之奇,金屋瑶台之美,

虽时知道德丽可盖,明善恶之由己。荡绤烦之俗虑,岂丝伏膺于经史。

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遵古贤之令范,冀福禄之能绥。

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嗤黄老之损思,信为善之可归。

慕周姒之遗风,美虞妃之圣则。仰先哲之高才,贵至人之休德。

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实礼义之所遵。

虽生知之不敏,庶积行以成仁。惧达人之盖寡,谓何求而自陈。

诚素志之难写,同绝笔于获麟。

杨广看了,自然看得出发妻用心良苦。尽管他好面子,嘴上只是称赞皇后的文笔真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心中却在反思《述志赋》中的“ 夫居高而必危,虑处满而防溢”...

然后,杨广取消了在会稽兴建一座新行宫的计划。或许那是因为,会稽也有民变,局势混乱,但萧珻推测,杨广多少还是看进去了《述志赋》之中最值得他注意的“恭俭”二字。

过了几天,杨广忽然宣布要带后宫后妃到景华宫后面的小山丘上夜游。于是,萧珻的凤舆紧跟着杨广的座骑,在这个清凉的夏夜上了山。萧珻很快见到了满山萤火虫,点点晶亮,与天上繁星辉映,耀眼如白昼!

原来,杨广事先派太监、宫女们收集了数以万计的萤火虫,在这一夜全数放了出来。当夜游一行人抵达小山丘顶上,杨广就望向刚刚踏下凤舆的萧珻,得意笑道:“你看!我们一个灯笼也没带,一路全靠萤火虫给我们照明。有这么多萤火虫飞来响应皇后娘娘节约的主张,为我们省灯油呢!”

萧珻忍不住扑嗤笑出声来!她真没想到,杨广虚岁四十八了,却还保持着青年诗人的浪漫情怀。更难得的是,杨广花费这些心思,意欲博得一笑的对象竟是发妻,而不是年轻妃嫔...

念及妃嫔,萧珻不由得环顾周遭,心想:果然婤儿又躲起来了!每次杨广带后妃们全体出游,陈婤总会在途中故意落后,到了目的地又会悄悄离群,以廻避到帝后二人的视线范围之外,简直像是一个乖巧的女儿要给父母独处谈心的机会。这一点,最让萧珻乐意善待陈婤,而不像对宣华夫人陈蕙那般冷漠。

杨广也察觉到了婤儿这份心意,为此更加疼惜婤儿。其实,假如杨广只顾自己的喜好,他会更想要单独带婤儿一人来看满山萤火虫飞舞,在萤火与星光交织的山顶上拥抱婤儿青春的身体,必然会更有情调。但是,他愿意放弃那种情调来取悦发妻。《述志赋》之中的“故剑”典故勾起了他的旧情,令他亟欲证明给美娘看:朕并未变心...

的确,杨广对萧珻的感情一直没有变,都是宠敬二字所能概括。他在登基之前对美娘信誓旦旦,确实都是出于真心,只是那时候他料想不到,自己的心会另外对蕙儿产生迷恋,对婤儿产生痴狂。既然迷恋与痴狂皆不属于原先对美娘的那一片情意,朕对美娘就未曾减少一分,等于没有变... 杨广这样在内心为自己辩解。

何况,杨广是皇帝,又是极度自负的皇帝,当然自认有资格满足本身在情愛方面所有的需要。他生平最心愛的三个女人分别是他所需的三种对象之一,亦即贤妻、美妾、少女。在他看来,朕既是天下之主,理应三者同时得兼。

这就是为何杨广始终不能理解陈蕙的决绝。他以为美娘既能勉强接受蕙儿,蕙儿也就应该同意让朕收纳婤儿才对。然而,无论他扪心自问时,为自己辩护了多少次,他挥不去心头对蕙儿的愧疚,也照样唯恐万一有一天,婤儿发现她姑姑轻生的真实原因...

当杨广动念要第三度巡幸江都时,他自然不免联想:那是伊人埋骨之地...

不过,那绝对不是杨广不顾众臣谏阻,坚持要三巡江都的最主要理由。他真正最深层的动机,实在比怀念庶母宣华夫人更令他说不出口,因为来自于恐惧!尽管在显阳门失火以及日全蚀那两天,他都不动声色,其实,他心底极为忧惧。他恐怕自己三征高句丽时过度透支国力,已经触怒了上天,那么,最好要出走避祸!

本来,杨广要离开洛阳,最该去的地方是西京大兴。臣子们也都力劝他回去经营关中。问题是,曾有术士宣称皇上的命属木,而大兴所在的雍州地处破木之冲,不宜久居。这是杨广自从东都建成以来,一向很少回西京的一大因素。况且目前他正在深恐天降大祸,就更不想回大兴了。那些主张驾返西京的大臣都不明白皇帝的心理,以至于徒劳。

众臣之中,以许国公宇文述最懂得迎合上意。由于杨玄感之乱所焚毁的龙舟刚好重新打造完成了,宇文述就提议用新龙舟来下江都。杨广立刻准奏。在杨广心目中,江都是最吉祥的去处。毕竟他当初争储成功,就是在扬州总管任内打下的基础。

这趟江都之行于阴历七月初十(阳历八月二十七日)出发,随驾的除了后妃、近臣以外,杨广也把他不信任的次子齐王杨暕、最疼爱的幼子赵王杨杲,以及最重视的长孙燕王杨倓都带在身边,而把东都、西京分别交给另外两个孙子越王杨侗、代王杨侑留守。

萧珻实在不放心虚岁十三的侗儿与虚岁十二的侑儿。然而,杨广笑着指出三年前他们俩年纪更小,却已有能力抵抗杨玄感,如今必定更足以担当大任。萧珻说不过杨广,但是内心仍然颇感不安。

在皇家船队启航之前,杨广留给了送行的宫女们一首简短的五言诗:

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

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当时,他真以为自己只是到龙兴之地避避风头,次年即可返回洛阳。他一心要讨个吉利,受不了任何臣子以盗贼日盛为由,拦阻圣驾。有两名职衔为奉信郎的官员先后试图谏止江都之行,结果都惹火了他,而惨遭斩杀。

圣驾一路东南行,途中的天象有两次出现大流星,此外,某一夜又有两条蛇形流星出于北斗,注入南斗。以当代的眼光来看,扫把星是凶兆。杨广不免有些心惊胆跳。不过,他保持着强者的镇定,不予置评,属下也就无人敢据此发表任何议论。

随驾至江都的官员之中,当然包括建议此行的宇文述。然而,谁也意想不到,宇文述这次在阴历九月刚到江都,就病倒了,然后不到一个月,就在阴历十月六日(阳历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了。

宇文述临终,哭求皇帝照顾他的长子化及、次子智及。本来,他们兄弟俩曾经触犯军规,若非南阳公主杨晴出面,尽全力为丈夫的两个哥哥求情,他们早就没命了。皇帝把他们交给他们的父亲管束,已可谓隆恩。依照常情而论,这两兄弟根本不必妄想重归仕途了,但他们父亲的遗言软化了皇帝。

杨广重新起用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杨晴特地为了夫家这两名不成材的兄长,到江都行宫来向父皇谢恩,顺便来向母后请安,也把虚岁七岁的独生子宇文禅师带来了。

杨晴并未遗传她母亲萧珻或祖母独孤伽罗容易怀胎的体质,她很难受孕。大夫判断那恐怕是受了她长期以来天天习武所影响,运动量太高,不宜养胎。杨晴虽然从未因此放弃练武,但吃遍了补药,终于在婚后第十年怀上了头胎,生下了一个宝贝儿子。为了祈求佛祖保佑这孩子平安长大,祖父宇文述给他取名为禅师,又给他剃了类似和尚的光头,打算等他成年再让他留头发。

每次萧珻见到外孙的小和尚模样,总会笑逐颜开。禅儿很乖,不像一般七八岁的小男孩那么顽皮。萧珻猜想晴儿把孩子管得太严了,但对于早已嫁出去的成年女儿,倒也不好评论什么,就只管叫宫女拿甜、咸各两样点心给禅儿吃,并与晴儿闲聊。

杨晴不像当代一般少妇那样专注于相夫教子,她非常关心时政。这一年冬天,她最念兹在兹的莫过于北方的战事。她谈到了父皇委任唐国公李渊抵御突厥、消灭山西流寇甄翟儿,不禁表示忧虑。

“那有何不妥呢?”萧珻诧问:“唐国公是自家亲戚,你父皇的亲表哥,你为什么信不过他?”

“据女儿所知,唐国公广交天下豪杰。”杨晴蹙着酷似杨广的浓眉答道:“只怕他权柄越来越大,有朝一日会图谋不轨。方才女儿在御书房见了父皇,稍微提了一下。可是,父皇说唐国公才具平庸,不足以成大事。看来父皇对唐国公太掉以轻心了。请母后要适时提醒父皇!”

“嗯!”萧珻点了点头,却又感慨道:“只不过,母后的话,你父皇又能听进去多少呢?”

母女俩相视兴叹,情绪都很低落。直到禅儿称赞点心之中以鹅肉馅的花折鹅糕最好吃,说要留一块给娘、一块给皇外婆,她们俩才为他纯稚的孝心而展颜,暂抛烦恼,共享天伦之乐...

本书是《末代公主》系列第四部,双女主为西梁末代公主蕭珻(大隋蕭皇后)与陈国末代公主陈婤。单数章节侧重蕭珻,双数章节特写陈婤,但情节丝毫不为此停滞,章章皆有新进展。单数章节定于中国的周五(美国的周四)推出,双数章节定于中国的周日(美国的周六)更新。欢迎读者们按时来关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1章 谨呈述志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