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潮水带星来 > 第23章 太子英年薨

潮水带星来 第23章 太子英年薨

作者:韶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1-06 09:53:03 来源:文学城

从江都一路千乘万骑,回到了洛阳,意兴风发的皇帝杨广丝毫不觉疲惫。他没有休息一天,次日就在东都上早朝,宣布大赦天下、减免租税。此外,他着手开设进士科。从此,科举制度正式成立。

皇帝求才若渴,最识大体的萧皇后自然颇感欣慰。同时,她并不介意皇帝回到洛阳后新纳了几名妃嫔。其中陈婤地位最高,受封为一品贵人。另外几个几乎都是曾在前往江都的龙舟上侍寝的宫女获得了擢升,但都是最低阶的第七品采女。不过另有一名经由渤海郡(在后世的河北省)地方官进献的世家少女刀妙琏,与陈婤同年,都是虚岁十八,也同样颇具文学造诣。刀妙琏得到了四品才人的位置,在这一轮册封之中排名第二。由此可见,杨广偏愛才女。

萧皇后唯一纳闷的是,皇帝并未命令陈婤迁入显仁宫的贵人寝宫,就让陈婤回到了西苑内曾陪她姑姑同住的结绮院。更不可思议的是,自从返回洛阳以来,皇帝都不曾去过结绮院。

那是因为,结绮院曾为宣华夫人陈蕙生前的住处,皇帝恐怕触景伤情?或者,陈婤失言惹恼了皇帝,气得皇帝不理她?萧皇后这样揣测着,因为,她并不知道皇帝说服陈婤受封所开的条件。

萧皇后猜不出原因,也没有尝试打听。反正,皇帝到皇后寝宫来过夜的次数增多了,除了皇帝应与皇后共度的每月十五、十六两个满月夜晚照样临幸以外,别的夜晚也常来,好像有意弥补他曾为迷恋陈蕙而带给正宫的心灵伤痛。看在二十三年夫妻情份上,萧珻豁然大度,愿意重修旧好,也就无心去管皇帝夫君到底为何不去结绮院了。

在甫返洛阳的这个夏天,杨广显然特别念旧,不仅时常驾临皇后寝宫,也频频去找曾为萧珻陪嫁媵女的萧玔。过了不久,身为九嫔之一的萧玔就怀上了她自己的第二胎,也是杨广的第七个孩子。

对于萧玔怀孕,萧珻完全乐观其成。她早已把这个从故国西梁带来的堂妹当成另一个自己,萧玔怀的孩子就像是她自己的一样。

至于萧珻亲生的三个孩子,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各分东西,这一年夏天却很难得聚首于洛阳。其中只有次子杨暕担任豫州牧,本来就该在洛阳。长子杨昭则以太子身份留守西京大兴,只是暂时到洛阳来朝见父皇。排行第三的女儿杨晴既已出嫁,一直跟着婆家,目前在洛阳,乃是因为家翁宇文述身居许国公的高位,参予东都的朝廷大事。

三个成年的孩子能在同一天到皇后寝宫来共用午膳,萧珻真是再高兴也不过了。她特地交代掌管御厨房的尚食直长谢讽:一定要做一桌宫外通常吃不到的珍馐佳肴!

谢讽不负皇后娘娘赋予的使命,他首先采用了洛水的鲜鱼,精心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生鱼片,以及类似后世鱼鬆的加料盐花鱼屑,配上水晶鹌鹑蛋,还有以碎羊肉、黄豆加上麴、酒、盐腌制的所谓“千日酱”,作为夏日的开胃凉菜。

主菜之中最大的一盘是金丸玉菜臛鳖,亦即清炖甲鱼配上炸成金黄色的虾球与碧绿的青菜。这也很配合夏季的时令物产。

此外,由于三兄妹都爱吃点心,这顿午膳的主食以繁多的面点代替,例如以樱桃汁染红薄饼卷的朱衣餤、什锦素菜馅的君子饤、黑白芝麻酱各半的乾坤夹饼、紫米包饴糖的紫龙糕,等等。

席间,萧珻留心观察两个儿子的互动,看他们俩兄友弟恭,不禁暗自鬆了一口气。这时候,杨广已经增加了杨暕的食邑,也已经敲定了要在阴历六月底之前晋封他为齐王。因此,杨昭、杨晴两人都趁着聚餐,举杯向杨暕敬酒,表示恭喜。杨暕则一饮而尽,笑逐颜开,显得心情愉快。

只要暕儿满意他父皇给他的奖励,没有后悔为他父皇设计诱捕陈婤,并且能够忘记陈婤,那就好了!萧珻如此默祷。

身为一位母亲,萧珻总免不了为子女操心。她才对暕儿稍感放心,又忽然念及昭儿越来越胖,年纪轻轻,行动却有些迟缓,是不是不太好呢?

杨昭从小就胖,主要原因起于他在堂兄弟之中排行最长,比大伯杨勇的庶长子杨俨还要早出生,而皇祖父杨坚与皇祖母独孤伽罗视嫡长孙如至宝,就把他接到皇宫中抚养,给他请了好几名乳母来轮流哺乳,让他整天除了睡觉时间以外,都在吃奶吃个不停。到了他断奶后,两老又一有空就拿点心、零食、糖果喂他,引以为乐。

对于只比杨昭小一岁的杨暕,皇祖父母也是必喂食而后快。只是杨暕留在父母身边,较少相见,而且杨暕生性顽皮,动不动就跑掉了,老人家根本追不上他。两老难免斥责暕儿不像话,也更加偏爱乖顺的昭儿。

或许幼年的杨昭就是太听话了,皇祖父母给他吃什么,他不管爱不爱吃,一律吃下去。结果,他的胃撑得越来越大,习惯非得要多吃不可,不然吃不饱。小胖子随着年岁增长,渐渐变成了大胖子。

由于当代社会承平未久,刚刚迈向富裕,大众对于过去物资匮乏的动荡时代记忆犹新,都认为能吃是福。何况,杨昭是男孩,不像女孩必须迎合细腰的审美标准,他既不用在意腰围,就没有动力要减肥,以致不断胖下去,体重高达两百六十多斤(一百三十多公斤)。纵然他身高接近后世公制的一米八零,也还是超重。

这些年来,他母亲萧珻先是不肯放任自己产后身材变形,后来又要预防中年发福,为了消减本身其实只有少许的赘肉,真不知节食了多少次,却从未有一次由此联想到真正太胖的昭儿。直到这一天,在显仁宫的皇后寝宫中,她目睹昭儿拜别时,站起来的动作很慢,居然差点跌倒,需要太监趋前搀扶,简直不像个年轻人,而像老人!她这才初次对昭儿过胖的体型感到惊心。

然而,她只能叮咛昭儿多走动、多喝些可以帮助消脂的茶,别无办法。毕竟,母子俩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她管不到昭儿的日常生活。

沉思至此,萧珻不由得遗憾昭儿的太子妃韦芮难产早逝,昭儿实在需要一个有权管理膳食的正妻啊!

韦芮是杨昭的第二任妻子。他的原配是检校太府卿崔弘度之弟崔弘升的女儿崔纨。当时,崔纨的姑姑崔钫已嫁给杨昭的三叔杨俊。崔家一度享有一门二妃的荣耀,但不幸后来,崔钫暗恨杨俊宠爱姬妾,愤而下毒,事发后被处决,也连累了崔纨。虽然,杨昭与崔纨感情甚笃,却不得不遵循皇祖父的圣旨,把崔纨送回了娘家,另娶韦芮。

杨昭难忘崔纨,他父母心中都有数。因此,韦芮难产去世后,已是皇帝的杨广一度有意让昭儿复娶崔纨。不料,杨广派遣的使者到了崔家,鬱鬱不得志的崔弘度正在闭门谢客期间,竟然没弄清楚状况,未予应门。使者回报崔弘度称病不起。杨广闻言大怒,此事即告吹。杨昭唯有私下感伤,并未去向父皇求情。

纵然杨昭外貌遗传父系家族较多,性格却特别像他的母后,专门为别人着想,宁可委屈自己,有苦水都默默吞咽下去。他从不发怒,而且确实遵守皇祖父节约的遗训,生活朴实。他的属下若有年老父母,他都必会亲自造访问候,逢年过节更会多加赏赐。

萧珻看得出来,昭儿务求面面俱到的心理有多么像她自己,也为此格外心疼昭儿。这趟昭儿来洛阳,她真希望,昭儿能多住一阵子!

杨昭也想多待一些时日。原来,杨昭这太子做得战战兢兢,总把大伯杨勇当作殷鉴,唯恐会有任何差池。他曾经收到母后提醒他凡事要多加小心的信,那更加深了他的戒惧。他担心自己奉命镇守西京大兴,与父皇长久分离,容易遭到小人挑拨离间。从他个人的观点来看,最好能够有机会多跟父皇相处,维系父子之情,才好稳住储君的地位。

偏偏,杨广认为,西京大兴不能太久没有昭儿监督。杨广打算以地理位置居中的洛阳为新京,却又放不下大隋的旧都,才拟出了太子留守的两全之策。杨广很了解也很信任自己的长子,却对戍守大兴的将领们存有疑心。为了确保西京稳定,杨广无视于昭儿再三央求,也顾不了萧珻在旁说情,只让昭儿留到了盛大的七夕晚宴过后,就催促昭儿尽快返回大兴!

杨昭未能理解父皇的用意。他误以为自己对于父皇并不重要,父皇才会毫无不舍之念。于是,他满怀焦急,越发要向父皇表达孝心,就反复跪拜,恳求延长在洛阳侍奉双亲的时间!

体重过重的杨昭禁不起这般跪了又站、站了又跪,他终于撑不住,整个人垮了。他这一倒,就再也没有清醒过来...

御医的诊断是,太子殿下中了风。这么年轻的人中风,未免太少见了。杨昭这一年虚岁才二十三!

当代人士都不懂,肥胖会对心血管造成严重危害。杨昭青年中风在他们看来,似乎不可思议,像是冥冥之中有鬼神在操纵!杨广不得不信邪,请巫师来为杨昭祈福。想不到,巫师一见到杨昭,就摇头叹道:“这是房陵王在作祟啊!”

杨广听了,当下浑身一凛--- 难道,大哥真的死不瞑目,他痛恨朕夺去了他的太子之位,就硬要把朕的最佳继承人带走?

无论杨勇是否冤魂不散、回来纠缠,仅仅再过了不到半个月,到了阴历七月二十二日(阳历八月三十日),杨昭就在昏睡之中停止了呼吸。

杨广简直无法置信--- 如此忠厚、孝顺、仁爱的一个好儿子、好储君,就这样没了!天道宁论?

萧珻则在乍闻噩耗时晕了过去,从此病倒了。她脾胃不振、食不下咽,只勉强喝些宫女喂的燕窝粥来维持生命,体力太差,连续一个多月需要卧床静养。在卧病期间,她含泪听宫女们向她报告:皇帝为太子取谥号为元德,又准备册封太子的三个幼年儿子为王...

杨昭的长子杨倓虚岁才四岁,次子杨侗虚岁三岁,幼子杨侑刚满周岁。这么小的三个男孩封王,实在是太早了!这显示了杨广有多么痛惜杨昭早逝,才如此急着要把能给的荣华富贵赶快给杨昭的儿子们!

萧珻比谁都更能体会杨广的无限悲伤。每天黄昏,杨广到皇后寝宫来探望萧珻时,萧珻眼看他消瘦憔悴得也像个病人,总会反过来请他要多保重。夫妻俩之间有一种奇特的默契,就是绝口不提昭儿,甚至不谈昭儿的儿子们封王,彷彿假装昭儿并未薨逝,对彼此都会比较好过...

杨广太好强,不肯承认巫师所谓房陵王的报复深深打击了他,故意在杨昭停灵期间,照常让宫廷乐师演奏他的晚膳配乐。其实,他对任何美食都失去了胃口,每晚只管一杯接一杯灌酒,意欲醉到忘记一切...

每当萧珻向宫女们垂询皇帝的饮食起居,所得到的答复总是:“皇上夜夜酩酊大醉,常常无法早起,得要取消早朝...”

萧珻听了,不禁为杨广的健康忧虑。她深知自己在杨广来探病时说什么,都没有用;最好要在杨广举杯痛饮时,从旁劝阻!问题是,她自己实在没有精力前往皇帝寝宫,那么,该叫谁去呢?

本来依照常理,皇后要从后宫挑出一名妃嫔去陪伴皇帝,应当很容易。偏偏,杨广的后宫是个特例。原来,杨广刚登基时,为了陈蕙,根本没有下诏去从民间选妃,除了册封原有的陈娟、萧玔等姬妾为妃嫔以外,仅仅从掖庭挑选宫女,予以提拔而已。因此,依照周礼所设的一百二十个后宫名额大多数都是缺额,实际人数起初不到三十人,加上最近新納的几名妃嫔,也还不到四十人。在这三十多人之中,绝大多数都极少见到杨广。

陈蕙在世之时,妃嫔们之中唯一还算吸引杨广的就只是受封为嬪的崔韵。每逢陈蕙经期来临,或者偶尔陈蕙稍感微恙,崔韵都必定是杨广退而求其次的最优先选择。不过,在陈蕙刚自尽那段时期,崔韵却有孕在身,需要养胎,丝毫未能作为杨广移情的对象。

何况,由于从江都返回洛阳舟车劳顿,崔韵不幸在途中小产,流掉了约有六个月的男胎。崔韵身心皆受重创,回到洛阳这三个多月以来,一直闷闷不乐,身体也就恢复得很慢,仍然相当虚弱。怎能强迫崔韵打起精神去宽慰杨广呢?

萧珻思虑至此,不禁深深叹了一口气!就在感叹之际,忽然间,萧珻想起了陈婤。尽管,杨广再也不去结绮院,但在昭儿中风之前,在七夕的宫廷晚宴上,宫廷乐正白明达发表他为此佳节所创作的新歌“七夕相逢乐”,杨广竟特地指定由陈婤来演唱。由此可见,陈婤在杨广心目中还是很有份量...

当然,萧珻了解,如果派遣陈婤去劝慰杨广,有可能导致陈婤变成另一个陈蕙!然而,在萧珻眼中,陈婤依然有点稚气未脱,唱歌的声调也细嫩得像童音;萧珻未免难以想像,陈婤如何能够和千娇百媚的陈蕙一样迷住杨广?或许,萧珻太低估了童颜少女的吸引力;又或许,她只是太急于帮助杨广走出丧子的阴影,她仔细衡量了半天,终究还是决定吩咐宫女去传送口谕给陈婤...

本书连载完毕后,作者对本章进行了修改,主要是补充杨广的妃嫔数目。网上有人统计,杨广的妃嫔在史书上留下封号者仅有九人。然而,真正的数目理应不止,因为根据史书记载,杨广登基后,将《周礼》所制定的皇帝后宫一百二十个名额分为七品,换言之,这七个等级每一層都有人,才会分成七品,而每一層只有一两个人未免太少了!杨广是很愛面子的皇帝,不太可能只册封了九名妃嫔。史书只记下了他九名妃嫔的封号,想必是由于战乱,很多资料遗失了。

不过话说回来,杨广眼界极高,能让他看得上眼的女人一定很少,他的妃嫔数目也就可想而知不多。依据常理来推测,如果一品的三妃(在隋朝统称为贵人)和二品的九嫔都填满了是12人,底下五品如果每一阶五到八人,妃嫔总数应在三十多到五十多之间。起初本书作者打算编写杨广妃嫔实际人数大约五十多名,但后来看到资料显示李隆基的妃嫔留名青史者只有38人,而李隆基的时代虽有安史之乱,但不如隋末那么乱,史籍不至于散失太多,这样看来,较为挑剔的杨广之妃嫔总数还不至于超过李隆基所封,于是推断杨广后宫七品名额的实际人数共有三十多,应是合情合理。

敬请读者们注意:俗话所谓皇帝后宫佳丽三千,都是把宫女们算在内,才有那么多人。一般皇帝若把周礼制定的后宫一百二十个妃嫔名额填满,就算妃嫔很多了。通常那一百二十个名额都有多数是缺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太子英年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