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尝宋(美食) > 第27章 端午吃粽子

尝宋(美食) 第27章 端午吃粽子

作者:傅支支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0-07-05 05:52:41 来源:转码展示1

蝉声起,夏意浓。zuowenbolan

近来天气渐热,口中泛泛无味,食欲消减,金水府邸中众人也清减不少。

已经有小贩挑着窖冰,挨街沿坊叫卖。金水府邸不像长公主府有自己的冰窖,须得日日请人送冰上门。幸而府中人不多,供应倒也及时。

今年是闰年,有两个五月,第二个五月便是闰五月。按照惯例,国朝的端阳节是放在闰五月过的。

苏蘅正趴在美人塌上的小几前描香缨上的花样子,手边冰镇着一碟紫黑饱满的桑葚,想起来便吃几个。

她描好一张双蝶绕莲,搁下笔,对着光抖落抖落,自觉颇满意,哼着小调,交给绣娘按照样子去绣。

绣好的花样做成小巧袋兜,菖蒲、朱砂、雄黄、熏草、艾叶等物料晒干,碾作细茸,以香药相和,装入袋兜中,再系上五彩络子,这便是一枚可以端阳节时佩戴在身上的香缨。

阿翘和阿罗一边将五色丝线编成络子,系在香缨上,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听见苏蘅在一旁哼着小调,两个丫头不时抬头,偷笑着交换眼神——自那晚从“小沧浪”水阁回来后,小娘子心情似乎格外得好。

苏蘅这边画完了花样子,颇感无聊。见丫鬟们做的差不多了,她便站起来,伸个懒腰,随手拿了个梅红匣子,将这些小巧香缨装进去,“我们去将这些分派给下人们吧。”

自端阳节前三日开始,早市上便有店家开始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等芳香辟邪之物,家家钉簪铺陈于门首。

金水官邸的檐廊门楣上,都钉上了黄微绿翠的菖蒲叶,一路行去,空气里都是植物清亮透明的气息。

主母给下人们派香缨亦是传统,都说“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一个个精致香缨分派到各人手中,无不是道谢后立马喜滋滋戴上。

天蓝云高,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节日的气氛顿时就从物器中传递到了人的身上。

走到厨房,阿池正俯身在偌大的水池里冲洗新鲜箬叶。张春娘正和一众帮厨将泡好的雪白江米倒进大木盆,拌上酱油。

此前苏蘅做饭烫伤了手,张春娘是说什么也不敢再让她下厨了,道是若再出什么事,叫长公主和都尉知道,万万担不起这个责任,只能请辞谢罪。

阿翘本担心小娘子固执,最讨厌别人威胁她。春娘这样讲,苏蘅未必肯答应,到时候春娘下不来台怎生是好?

可是没想到苏蘅笑眯眯就答应了,也不争,只道:“春娘你放心吧,在伤好以前,我不下厨便是。”

张春娘见苏蘅竟这样轻易松口,自己也不必请辞了,暗道声阿弥陀佛。至于伤好之后的事,那便到时候再说。

但张春娘只是不敢让苏蘅亲手做餐食,却拦不住隔三差五送来的食单,以及随后负手悠悠转进来看上一看的苏蘅本人。

这边张春娘正按照苏蘅送来的食单准备:甜粽子是小枣馅儿的,放凉了以后蘸蜂蜜和白糖吃。材料简单,包得纤细瘦长,小小连成一串,直接下锅大火咕嘟煮上。

见苏蘅走进来,张春娘及一众下人起身行礼。

张春娘笑问:“小娘子怎么没有去金明池看赛龙舟?”看看外面的天气,又觉得自己多问了。

今年端阳节格外热,别说是苏蘅愿意窝在府里不出门,就连下人们也是能不出门则不出门呢。唯有郎君要上朝会,早出晚归的,辛苦得很。

苏蘅想吃的咸粽子也很简单,是板栗鸡肉粽和蛋黄鲜肉粽。准备好材料,春娘这便开始包。

苏蘅一进来,就闻到了熟悉的粽香。

端午节可算得上苏蘅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为别的,就为这一口粽子。

小时候,家里过端午节很少自己包粽子,大都是父母从街上买几个回来应应景,也没什么节日仪式感。

街边的粽子掺了过多的碱面,煮得微黄软滩,吃不出什么味道。

以至于在小时候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蘅听老师讲屈原的故事时,都有一个疑惑:把这么难吃的东西扔进汨罗江,老百姓凭啥保证水里的蛟龙会去吃粽子而不去吃屈原啊?

长大以后,苏蘅不信邪,自己第一次正正经经地做了次蛋黄肉粽。

三张箬叶重叠像扇面似的捻开,扭成漏斗状,捞一把圆糯米,填进油汪汪红彤彤的鸭蛋黄和拿酱油、糖、黄酒隔夜腌过的肋条五花肉,再捞一层薄薄的糯米封上顶。

绑粽子的绳子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蔡澜大师的比喻妙极,“要像初恋时握着对方的手,柔软而坚定。”苏蘅学着包成四角菱形,也不太规整,只保证四个犄角不漏就成。

小火咕嘟焖煮了一晚上,早上起来满屋子都是粽子香。迫不及待地拿着还烫手的肉粽,解开棉绳,剥开清香箬衣,露出里面褐红透亮的粽肉。

一口下去,直接咬到馅儿。五花肉的肥油完全融化进了温润的糯米,略透明,糯软不糜,咸蛋黄沙沙的,又正好解了油腻。

那份儿恰到好处的惊艳,真是难以忘怀。

及至以后再吃到内馅儿再豪华丰富的大粽子,譬如什么腊肠瑶柱、野山菌松露、火腿排骨,都不如这一口简简单单的蛋黄大肉粽。

这时小枣粽已经煮好,春娘用筷子高高挑起一串泡进冰水过凉后,自然是先献给苏蘅尝尝鲜。

如果说咸粽是内心戏复杂的花花大少,那么甜粽就是清新可人的良家小少女。

瘦长的粽子又小又俏,剥开一个,清清白白。

小枣嵌在里面犹如红玛瑙,浇上一小勺上回做的玫瑰花蜜,便是北方人常吃的蜂蜜凉粽子。

又凉甜,又滑糯,夏天吃最好。

春娘手下利索,两种不同口味的咸粽以形状区分。板栗鸡肉粽包成枕头状,蛋黄五花肉粽却包作苏蘅前世从未见过的形状,又大又饱满,煮熟以后好似……一只只大猪蹄子。

苏蘅问阿翘,阿翘倒是见怪不怪,道:“这就是猪蹄粽子呀,我们家乡就常包。”

苏蘅不禁噗嗤一声笑出来。

众人不知道苏蘅笑什么,苏蘅便又开始讲些所谓的“古书”上看来的内容——古书什么的当然是不存在的,她讲的全是前世看过的书。

“那书上写道,男子受了伤,被青衣少女所救。男子养病时想吃粽子,少女早已对他芳心暗许,自然没有不答应的,连夜就做了甜咸两色粽子,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火腿鲜肉,美味无比。”

“那男子又高兴又感动,大快朵颐。少女本是幽静孤绝的性子,不沾染任何红尘是非,心上人吃得快活,她便在旁边沉默写字。这少女不想让男子知道自己的心事,于是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偏生那男子用粽叶粘了一张,便看到了她写的话。”

“写的什么啊?”

苏蘅讲的故事总是格外吸引人,从前根本没听过,比瓦子里的说书先生讲得还有趣。

众人听着,不由放下手中活计,竖起耳朵听下文。

苏蘅叹了一口气,“写的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下人们虽没怎么读过书,但是结合语境,还是能明白大概意思的。有人连忙问道:“那这男子最后和这少女在一起了么?”

苏蘅摇摇头,叹了口气,“那男子不仅在家乡早已有了情深义重的爱人,身边红颜知己亦有无数,怎么轮得到这沉默寡言的少女啊。”

“所以我猜,那少女给这男子做的粽子,大概就是你们常吃的猪蹄粽吧。”苏蘅眯眼微笑,时常作惊人之语,“大猪蹄子啊,在书上说,就是薄情寡性的男人。”

众人觉得小娘子懂得真多,读的书也真多,有新见!

崇拜之余,大家不由发散思维,纷纷附和,踊跃贡献八卦。

“这么说来,那巷口刘掌柜就很是个大猪蹄子!老婆子还躺在病床上呢,便纳了个妖妖娆娆的烟花女子做小妾!”

“就是!我们家乡那个王贡生也是个猪蹄子,岳家供他读书,考上进士便大摇大摆休妻,那副趾高气扬的嘴脸哟,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还听说,有人月月抛金撒银地去勾栏里,自家孩子病了,却道没钱治病,这不是大猪蹄子是什么?”

……

最后有婢子幽幽道:“如今大猪蹄子遍地跑,像我们家郎君这样的,又年轻,又好看,又是进士及第,还得官家器重,着实是不多了。”

这婢子的口吻略带憧憬,旁边一圈人小鸡啄米似地点头赞同,“我们家郎君哟,那可是千里挑一的好人才。”“可不是,要不然金明池边一溜的进士,官家为什么只选郎君作咱们郡君的夫婿呢?”

苏蘅听着,双手往胸前一兜,嗯?怎么听着薛恪比她人气还高?

有人升华主题,接道:“小娘子说什么‘鸡见菌子,狐狸不喜’,我瞧我们家郎君才是真菌子,大菌子!”

苏蘅在脑袋里想想薛恪那张矜冷肃雅的俊脸,旁边忽然配上几朵滴溜儿圆的浅黄野菌子,怎么还有点可爱呢?

粽子煮好,将近日暮。

算算薛恪也该回来了,苏蘅命人每种口味挑几个,攒一食盒送去给他。

自从新婚之夜阿寿拿宋辽使臣之间的冰冷外交关系比喻苏蘅和薛恪,府中的下人越看越像,暗戳戳地便希望两人关系也能有所缓和。

从前苏蘅吃东西,很少想到薛恪,怎么今天破天荒的体贴起来了呢?

下人们见小娘子如此,不由面面相觑,眼底有压抑不住的兴奋。

这些事苏蘅也是后来才知道的,然后回头一想这些诡异的兴奋眼神,叹了口气,这难道……就是CP粉的心情吗?

见阿寿去送粽子,苏蘅便带着阿翘,怡怡然地去紫藤萝下的秋千椅上乘凉去了。

苏蘅不知道的是,她下午随口讲话的故事已经在下人间传开,大家捧着新鲜出锅的热粽子窝在阴凉处歇闲,边吃边聊,越传越歪。

等薛恪回来时,从送粽子的阿寿那里,听到的版本已经是“郡君说,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只有郎君是菌子,狐狸见了也喜欢。”

完全牛头不对马嘴的版本。

要是苏蘅本人听到阿寿的话,估计会气得要捶阿寿。

可是薛恪这样聪明,凭着阿寿这样叫人摸不着头脑的只言片语,竟拼凑出了原句。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阿寿见郎君不说话,疑心自己是不是说错话了,大着胆子抬头。

薛恪的脸上,静静的,挂着一抹极淡极淡的笑意,“你回去告诉她,这粽子,味道很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