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长命 > 第4章 004 好人

长命 第4章 004 好人

作者:蒋姿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1-25 03:23:33 来源:文学城

人说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套不到长公主身上,但是用在先帝身上,又再贴切不过了。

先帝这个人……怎么说呢,他性子是十分凉薄的。

先帝凉薄倒也不是无缘无故——他自己便是在冷宫长大,生母被先上皇厌弃,外家因被连坐近乎绝户,可以说是先上皇那么多皇子里,最无权无势、最不可能登上帝位的人。

后来他坐到了高位,他的后宫与先上皇的后宫……可谓是重蹈覆辙。

先上皇对先帝不上心,先帝有了皇子之后,对于自己那些皇子他同样并不上心,尤其是对几个年长的皇子——先帝更是戒备提防得很。

长公主、当时的七公主之前的几个皇子母族显赫,先帝皇位得来纯属侥幸,早年登基时帝位不稳,为了笼络权臣重臣,很是“委屈”了自己,后来帝位稳固,对于那几个自己委曲求全宠幸的妃子以及所生的皇子,便有诸多不喜与防备,加之担心外戚干政,所以一直都没有立储君,而且不会在年长、有背景的皇子之中选一个立储君。

而七公主之后的几个小皇子……多为无品阶的宫婢所出,先帝这人……出身贵胄的妃嫔他不喜,而那些身份低微的宫婢,他幸了却又看不上不曾给她们提升名分,生下的几个皇子他也觉得他们卑贱不堪大用,平日里也是不闻不问的。

唯一能勉强入他眼的子女,是其皇后所出的三皇子以及七公主。

皇后与先帝是少年夫妻,也曾共患难,相互扶持,怀着身孕时替先帝挡过一劫——但这并不是先帝对这两个孩子“宠爱”的缘由,真正的缘由三皇子生来病弱,难以、或者说绝无可能承继大统,而七公主只是女儿而已——历朝以来,少有或者说几乎没有公主称帝的先例。

这两个孩子对他的帝位没有威胁,所以他愿意施舍他为数不多的“父爱”。

先帝的子嗣阳盛阴衰,生了那么多皇子,只得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出生那日,天降祥云,司天监当时的监正岑天官占卜言道公主命格尊贵,是为护佑国家之兆,先帝素来多疑,本是不信的,可随即边关便传来大捷,先帝难得龙颜大悦,第一个公主便跟了皇子的排序,是为七公主。

当然,其实也就是当做一个祥瑞物件罢了。

无论如何,七公主在宫中,算得上的最受宠,先帝给她的待遇远超其余皇子。

不过她并没有因为这分殊遇而目中无人张扬跋扈。

她很清楚,先帝对她宽容,一是那些年里无甚祸乱让先帝对于司天监的批命宁可信其有,二是因为先帝认定她是公主不能继承大统所以没有威胁。

幸好七公主也没有那样的野心,至于其他的,既然先帝愿意给,她便也受着,在先帝允许的范围内,小心试探着,做自己想做愿意做的事情,倒也未曾委屈苛待了自己。

七公主八岁那年,年幼的十皇子夭折,察觉到先帝以及其他有品阶的妃嫔对那几个小皇子并不上心,而她的母亲、皇后又一心扑在三皇子的病上无暇他顾,七公主自请看护几个小皇子。

先帝对这些琐事不在意,长公主求了,他便允了,在他看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甚至不必跟他说起——他根本不关心那几个小皇子死活,一直以来都是任他们自生自灭的……若是夭亡了,只能说其不是天命所归而已——不过七公主要养,那便养着吧。

因此八皇子、九皇子以及十一皇子说起来,算是七公主看护长大的。

包括后来的顾闲以及三皇子的遗孤。

先帝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兄弟之中摘得帝位,离不开顾家。

成国公顾铭自幼与先帝相交,别人都不看好先帝即位,唯独顾铭身后的顾家一直支持他——先帝能够登基,离不开顾家的鼎力相助。

先帝登基之后,升了顾家的爵位,允了顾家世袭罔递的国公之爵,感激顾铭的襄助。

先帝与顾铭原本应该是一段君臣佳话的,然而先帝登基之后,他变了。

高处不胜寒,他变得猜忌易怒,当然,或许他本来就是容易猜忌之人,他总觉得顾家能够扶持他上位也能将他废弃,可是他又不能轻易动顾铭——顾铭继承爵位之后,掌握着朝廷三分之一的兵力,而且顾铭在军中威望甚高——就算顾铭自己愿意交出兵权,其他人也不愿意他退,边境的形势,也容不得他退。

成国公是没有野心的人,他能猜到先帝的心思,也明白先帝的忌惮,可是他也知道自己暂时还不能退,得给他时间——他中年才得一子,给独子取名顾闲,跟先帝说希望这个孩子往后只做个富贵闲人便好,其他的不奢求——其实就是委婉跟先帝允诺交权的意思,只不过不是当下而已,毕竟在他看来,朝廷以及陛下仍需要他,他不可能说退便退,那太不负责。

先帝帝位不稳,内有手足虎视,边境他国环伺,内忧外困,顾铭他不能退,不敢退。

他要为先帝再守些年江山,待得四海皆平,他便交还手中兵权,带着妻儿过太平日子。

然而先帝不信他。

先帝不能离了顾铭,他不能不用顾铭,他害怕顾铭害怕到不敢面对顾铭,将其派往边境驻守,依旧令其掌管兵马,却又将其幼子留在京中令他们骨肉分离——美名其曰替顾铭照顾他唯一的子嗣,并且早早定了顾闲世子的名分,说是为顾铭免除后顾之忧。

其实说白了,顾闲是先帝牵制顾铭的人质。

顾铭伤病在身,子嗣艰难,又专情,中年才与其夫人孕育一子,而其夫人生顾闲时亏了身子,两人不会再有其他子女,所以顾闲对于顾家而言,弥足珍贵。

但先帝这样的人,对自己的皇子都不上心,更何况是一个质子——即使这个质子大有用处,说是厚待将士幼子,他将顾闲弄进宫便不闻不问——所以最后,顾闲还是被七公主捡走的。

顾闲年纪只比当今陛下小几个月,恰好跟夭亡的十皇子一般大,不知怎么的,后来七公主便唤顾闲“阿十”。

虽然顾闲只在宫中当了几年“质子”,好在有七公主护着,倒也平安无事。

正是因为这一层善缘,后来福王叛乱,前面几个皇子以及八皇子都因此殒命、先帝未留诏书驾崩,当七公主决定拥立九皇子为帝时,成国公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当今陛下才得以顺利即位。

陛下初即位时年纪太小,少不更事,也是成国公提议应该由已经是长公主的七公主代为参政议事的,即使之前没有过公主听政的先例。

陛下即位后,七公主变成长公主,依旧还在宫中,顾闲回到顾家,依旧时常进宫——像从前一般,与陛下以及如今封为靖王的十一皇子进学。

她总当他们依旧是需要她护佑的孩童,无论身份变迁,依旧想为他们遮风挡雨。

而如今她已经去了。

顾闲凄然一笑,兴许自己方才的确是听错了,那个小姑娘并未喊他“阿十”。

这世间,只有一个人会唤他“阿十”。

而如今那个人……她已经不在了。

顾闲还是忍不住多打量了宁襄几眼——容貌对不上,年纪对不上,声音对不上,眼前的小姑娘全身上下没有半分长公主的影子,她不可能是长公主的。

这世间再无长公主。

长公主已经死了。

今日听闻噩耗,他本想进宫求证的,可是陛下紧闭宫门,谁都不见。

没能见到长公主最后一面,顾闲倒也希望这是个误会,然而他十分清楚,陛下不会拿长公主的死来开玩笑。

长公主是真的去了。

长公主进宫之前最后见到的人是她的驸马,镇抚司指挥使卫显。

陛下不见任何人,这个“任何人”里,包括了自小一起长大的顾闲,包括了血脉近亲靖王昱王,也包括了卫显。

卫显是长公主的驸马,也是陛下近臣,当然,更多人觉得他是陛下佞臣。

他出身微末,无甚根基,若没有陛下护他,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但是今日卫显与其他人一样,都被拒在宫门之外。

顾闲探究的目光看向卫显,眸色加深,不过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质问出来。

长公主身子自小康健,除了十二岁那年大病不省人事了半年以外,几乎没有过大的症候,她是长公主,陛下专门给她拨了好几个御医,御医们每日替她诊脉,也都说她身子无恙,按理说不可能出什么意外——然而她突然便去了。

要说其中没有猫腻,顾闲不信。

长公主的丧仪由皇宫接手,作为驸马的卫显却被排除在外——是不是陛下也在怀疑长公主的死跟卫显有关?

这么重要的日子里,卫显却似乎有些无所事事,居然有闲心多管闲事——当然,也有可能是故意跟顾闲叫板,给顾闲找不痛快。

卫显一直以来便跟顾闲不对付。

陛下即位之后,顾闲便回了国公府,因着顾铭从龙有功加之长公主信任,陛下对顾家也十分恩赏,何况长公主也对顾闲爱护有加——卫显上位之后,人人都惧怕他,但是他也不是一直都是一往无前的。

成国公世子顾闲,便三番五次与他作对,然后还能全身而退。

顾闲也是唯一一个一直与卫显不对付却还能一直活到现在的人。

长公主说顾家世代忠良,顾闲是成国公的唯一血脉,成国公在在军中朝堂在民间都有威望,顾闲是顾铭唯一血脉,绝不能伤害顾闲寒了忠臣良将寒了天下百姓的心——所以无论顾闲怎么给卫显添乱,卫显始终没有痛下杀手。

旁人都说,那是因为长公主的缘故。

不过如今长公主已死,卫显如今看起来,似乎不打算再“忍让”。

顾闲能感觉得到,卫显此时插手多管闲事,明显是不安好心。

“我知你忍耐多年早已经是迫不及待,”顾闲出声警告他:“但是今日、至少今日——你最好别造杀业!”

卫显嗬嗬一笑:“你倒也不必如此防备我——其实……我也是个好人的。”

他说出这样大言不惭的话,别人面上不敢说什么,心里却都是在腹诽——他若是好人,这世间便没有坏人了。

“其实,我也曾想做个好人的,”卫显声音低低的:“曾经有个人……一直希望我能做个好人。”

然而那个人……终究是不在了。

卫显面上浮过一阵冷意,看了看皇宫的方向,回头看向宁家的方向:“进去吧。”

他不理会顾闲,也不看宁襄,径自走到宁府正门之前,目不斜视:“还不开门?”

他一身孝服,没有半分着孝登门十分失礼的自觉,李茂也不敢挑他的礼,赶忙命人开了正门,又吩咐人赶忙去通知老爷夫人。

门开了,卫显却不进去了,就堂而皇之立在门口:“既然你去叫了人,那便把人叫过来,便在这里审理吧。”

他看了看人群一眼:“既然来了,那就都留下听听吧。”

宁襄不发一言,不过她也的确不愿意进宁府,想了想,便也没有出声拒绝。

顾闲也不说话,只是盯着卫显,眉头轻蹙。

碍于卫显的“声威”,别人都不敢凑近但是也不敢离开,就这么不远不近地候在一旁。

卫显似乎才想起宁襄这个“苦主”一般,扬着下巴:“姓甚名谁?”

事到如今,闪躲避让反而令人生疑,既来之则安之,虽然不清楚卫显为何突然“大发善心”“主持公道”,但兵来将挡,见机行事便是——宁襄抬头:“国子监司业宁海长女,宁襄。”

“‘襄’?”卫显皱了皱眉头,不由自主追问道:“哪个字?”

“襄助的襄,”见对方眉头没有松开,知道这样说容易误解,宁襄顿了顿,还是老实答道:“怀山襄陵的襄。”

听到这样的解释,卫显眉头更是紧皱:“回头把这名字改了。”

命令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容辩驳的威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