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常见 > 第12章 第12章 蹭饭

常见 第12章 第12章 蹭饭

作者:珩一笑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0-10-10 17:35:04 来源:文学城

钟语结交的朋友不少,可随着毕业、工作,联系都渐渐淡了。人生际遇,实在难控,也难料,当初,钟语万想不到,关系仍保留迄今的,独陈应旸一个。

想起他,就会想起很多个开心的,生气的,难过的瞬间。

钟语更恨了。

他的心是什么做的,真的硬得下来,跟她绝交?

钟语越想,心越闷得慌。她撇过头去,紧紧地抿住唇,看阴蒙蒙的天空——看起来,似乎又将是个多雨的秋。

电线杆如一道道分割线,分割着世界。

她用力地盯着,以此转移着注意力,可转不开,恼火得直在心底骂陈应旸,眼眶甚至酸得发疼了。

王八蛋。

白眼狼。

邻座女生约莫是返校上学的大学生,没经历过什么事的样子,被钟语吓得呆住了,安慰不是,忽略也不是。

她默默地抽了几张纸巾给钟语,“姐妹,你擦一下吧。”

钟语强行压住了喉头的哽咽,她道了谢,抹了把脸。

那天,钟语一路没再搭理陈应旸。

回到家,她脱光衣服,扑上床,用薄被裹住自己睡了个昏天黑地。

晚上饿醒,爬起来找吃的,可几日离家,冰箱空空如也。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何况钟语厨艺堪堪称得上能把菜炒熟。她打个荷包蛋,盖在泡面上,几口吃完,算是敷衍过了肚子。

钟语一个人在家,喜欢穿吊带、热裤,因为夜间降温,在外头套件T恤,底下一双长腿。

她把头发挽了起来,扎成个丸子,蹲着收拾东西。

那只盒子压在衣服中。

镯子是陈应旸送她的二十岁生日礼物。他大老远地,从桐城赶来海城,陪她过的生日。当时室友还调侃说,那些追她的男生,连男闺蜜一半的真心都没有,怎么可能追得到人嘛。

段敏莉叫她带给陈应旸的茶叶还在一边。

她把这两样东西一齐塞进柜子里,一甩手,重重地甩上柜门。

喝鬼去吧你陈应旸。

接下来是一连七天班。

钟语高考填报志愿失误,图学校名气大,选了服从调剂,结果却入了个天坑专业——工商管理。大一想方设法转专业,学院卡得死,没转成。

得亏她自个儿争气,大学履历挺好看,又找了学姐内推,进入海城电视台。当然,是幕后工作。

海城电视台在国内也算排得上名号,早些年推出好几部现象级电视剧。后来国内网剧、短视频发展崛起,对传统媒体冲击颇打,海台又开始转型,主打综艺节目、人文纪录片,一手抓娱乐,一手抓情怀。

如今这行卷生卷死,进节目组累,熬夜、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好不容易一档节目结束,捞了几天国庆假,一晃而过,又得继续上班。

钟语现在跟的这个项目,是一款音综,网台同步播出,不过请来的都是小糊咖,导师倒是在业内很名气。

尚且是前期筹备阶段,未正式开始录制,她已经忙得团团转,压根没想起陈应旸那厮。

钟语手机是24小时待机,开提示音,因为有可能随时被各种人叫走,以及得回复各种群里的艾特。

她起先是把陈应旸设的免打扰,后来干脆眼不见为净,拉黑了。

彩排那天,钟语站在台下,捂着嘴,遮掩着,打了个绵长的哈欠。

台上的人又是唱又是跳的,她不由感叹,不愧是些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精力真充沛。

小杨凑近,小声说:“钟姐,今天这么晚了……”

她是海城大学来的实习生,才大三。平时在电视台和学校往返。

像他们这种,都不叫廉价劳动力了,海台不发工资,顶多给些补贴、开具实习证明。几乎是倒贴式上班。

钟语看了眼时间,说:“马上结束了,待会儿没什么事的话,你就先回去吧,你一个女孩子太晚坐车也不安全。”

小杨说:“我跟我一个同学一起走的,她在艺统组。”

彩排结束,一行人上台把设备搬下来。

这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小歌手,叫周禹京,装扮时髦酷飒,一米八几的个子,腿又细又长,才出道不久,便迅速积攒一批女粉丝。但反差是,他和人说话很腼腆、有礼貌。

她们私底下讨论起他,一致表示还蛮喜欢他的。毕竟这个圈子,有太多恃才傲物的人了。

钟语过去给他摘麦,男孩子穿得单薄,刚唱跳完,他身上冒着热气,露出来的皮肤一片红。

她避免指尖触碰到他,把麦摘下来。

周禹京额上有汗,微微喘着气说:“谢谢老师。”

钟语朝他笑笑,收东西走了。

小杨一直盯着他看,钟语知道她追星,墙头数不胜数,并不加以干涉。

她也是过来人。

钟语走过去,她穿的平底鞋,身量的问题,还是走出了气势,给人压迫感。她觉得自己挺和气友善的啊,但实习生却有些怕她。

她说:“等下收拾完,你就走吧,路上注意安全。”

“好,谢谢钟姐。”

执行导演叫钟语:“小钟,来一下。”

“哎。”

“明天录制的时候,把这一片地方空出来,方便艺人上台……”

“好。”

别说实习生了,钟语也累极了,靠着妆来遮近些天熬夜熬出来的黑眼圈。

艺人们接连坐车走了,但钟语他们还不能回。录制在即,出不得差错。

总导演叫走他们,开了个简短的会议。钟语又冷又困,脑子里跟团糨糊似的,强撑着应完,同事叫她去台外吃夜宵也被她拒了。

凌晨,秋天的风透骨凉,地铁停运了,可月亮还没打烊,仍在贩卖着它的皎洁。

当初,钟语为了通勤方便,租的电视台不远处的房子,这会儿道路通畅,打车不需十分钟。

她的头抵靠着窗玻璃,为了避免睡过去,不敢阖上眼,脑子里回响着嗡杂的伴奏乐。

表面上,每天接触光鲜亮丽的艺人、明星,可接触多了,也就祛魅了。何况,这一行有太多潜规则。

不知怎么的,想起她之前跟陈应旸说,等他以后大红大紫了,她当他经纪人,帮他运营账号,谈商务合作。

特别强调:赶在她累死之前。

这狗怎么回答的来着?

他“哦”了声,说,作为她的朋友,他到时会给她多烧几沓纸钱的。

她听罢,动手怒捶了他几下。

还嫌工作不够累吗?想他干什么。

晦气。

更晦气的是,回家居然还碰到他了。

钟语以为自己累得出现幻觉了,盯着那抹侧影看了半晌,然后,大脑卡顿般地,输出一则确定的信息:那是陈应旸无疑。

网约车停在路边,打着闪光灯,他下意识地撇了眼。

车内没亮灯,路边的光照不进,隔着层窗玻璃,钟语不确定他能不能看清自己,可他目光定格住了。

司机这时等得不耐,开口提醒她:“小姐,已经到了。”

她不得已,说了句“谢谢师傅”,推门下车。

陈应旸穿着件浅色棒球服,跟学生时代穿校服的习惯一样,拉链拉到最顶上,略遮住下巴。

他一只手里拎着一个便利店的袋子,里面东西重,沉甸甸地往下坠着,塑料与他的裤腿发出窸窣的摩擦声,另只手则拎着瓶三得利的无糖乌龙茶。

大半夜的,干吗不睡觉,跑出来买东西。

像猜到她心中所想,陈应旸说:“家里茶喝完了,出来买一瓶提神。吃糖吗?”

她不做声。

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吵架了,还拿糖哄么。

陈应旸从袋子里摸出一把溜溜梅,塞到她口袋里。

钟语说:“先生,路上陌生人给的东西,我不会随便收的。”

陈应旸从善如流地掏出手机,“小姐,我们有个限时活动,只要扫码参与,就有机会获得许多礼品。”

上面分明是添加他微信的二维码。

钟语无语至极地抽了抽嘴角。

他们两个能成为朋友,或多或少,是因为志趣相投,哦不,臭味相投。

陈应旸见她无动于衷,又说:“家里停电了。”

钟语望了眼,小区里家家户户黑着窗。

可能无法万事如意,这里房租不高,通勤方便,周围各类基础设施齐全,不足的是,这一片房屋建成已久,电路、水管老化,时不时地停水停电。

钟语揿亮手机看电量,低于5%,提示该充电了。

陈应旸见状,又把手机往前递了递,微微歪头,“小姐,我可以提供蜡烛、充电宝等服务哦,请问需要吗?”

钟语不理,径直擦过他的肩,用仅有的电照明,“蹬蹬蹬”地爬着楼梯。

掏钥匙开门,突然发现把手上挂着个帆布袋。

她打开,里面有盏小台灯,一个充电宝,都是充满电的,还有两根蜡烛。

她拿着东西,回头看跟上来的陈应旸。

他们不仅是住同一个小区。一层楼两套房,同属于一个房东。钟语先住进来,后来得知房东出租另一套,问陈应旸要不要租。于是成了邻居。

他说:“楼下贴了停电通知,我猜你没注意看,要么就是忙忘了。”

看吧,她的好朋友陈应旸多了解她。

她的确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而且她这些天忙,即使知道,也想不起提前准备这些。

又或者,以前一直仗着有人可依,有人可靠,心总是放得宽,没所谓。

钟语正要开口,手机电量彻底告罄,灯骤然灭了。

月光从楼道开着的小窗倾泄而入,稀释过的蛋清般,有一种淡淡的粘稠感。

面前的人只剩一个黑色的,模糊的轮廓,像炭笔在素描纸上,一涂再涂。

她听见他说:“钟语,潇洒地想走就走的,从来都是你。主动权从来都在你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