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春秋谷梁、僖公十五年)
这是太外祖父每年过年守万岁以后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他最喜欢的话。
刘家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却是最稳固的家族。
“当初为什么把我们都放在刘家,因为他知道在刘家生活的人,宁可死也绝不会背叛太外祖父。”
民众对刘家这份信任和情感,靠的是外祖父刘君云几十年如一日的操守。
当年裴家起义,恰逢大旱,佃农们都吃不上饭了,外祖父却效仿孟尝君焚卷市义。
裴疆虽然当时不太懂事,但是却记得有段时日连他都饿的青黄,当时新野柳舅婶娘家,博望云舅母家,邓县大姨父家还有那些她都要不记得的,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姻亲都笑舅公愚蠢,为了求名,要整个刘家陪他饿肚子。
可是刘家扛过来了,逆首倒行逆施之时,多少氏族刀斧加身,昔日笑舅公的邓县邓家连祖坟都没了。
他们却能坐在正堂,挺直胸膛的饮雪水。
裴疆沉重的闭上了双眼,眼眶的泪晃荡晃荡的瞧着就要落下,可是他却手背一挥,悄然的将它带走了。
裴惠娘知道尽管侄子尽管还小,但是却已经是个男子汉了,不想让姑姑看到他的软弱。
裴疆虽然姓裴,但是可以说他继承的却是刘家“民者,君之本也”(春秋谷梁、僖公二十六年)的理念。
裴疆也知道父皇向来不欣赏舅公的学问,他信任的只有自己的兵马,王道为骨,重民为皮。
所以刘茂引水槐扒村究竟有没有父皇的示意,连裴疆自己也不敢肯定。毕竟汛情若是形势大涨,洛阳就在眼前。
裴疆不怕这件事情是刘茂做的,因为他深知刘家根本不会包庇他,甚至更可能会杀一儆百,能让他在祠堂终老算他捡回一条命了,说不定会被出族。
但是最怕的是,万一这件事情是取得了父皇的授意,以姑姑和舅公、大表舅的性格必定会闹的很僵。
随刘家修谷梁多年,若是违背原则,那他裴疆十年苦读还有什么意义?
身为皇族,享万民供养,槐扒村那些无辜冤死的村民难道就不是大周的子民吗?
若天命不属意他裴疆为皇,他也不怕,这世间走一回,清白来清白走。
姑姑一介女流,都敢为民请命,难道身为男子的他,却要躲在女子的裙摆后面吗?
裴疆朝着她伸出了手掌,她则很自然的拍了上去。
“啪”的一声,击掌为盟,谁也不许退缩。
两位大主子决定了,孟临和吕达也只能紧紧底下护卫的皮,他们两可不像刘旭,两位殿下的意思才是他们应该听从的。
而黛儿取代了月白成为了她身边第一得力的人。
她还因黛儿的引荐,把同样是宫里分配过来的小宫女丹朱也带在身边,倒是也使唤的很是顺手。
如同她自己很快的适应了古代的生活,黛儿、丹朱也很快的适应了她的器重。
至于月白的想法,她不在乎也不想知道。时间太宝贵了,她不想浪费在和宫女讨论她忠心的心路历程。
倒是刘旭,却从来未曾因此事发表过任何意见。
直到她很是疑惑的问刘旭。
刘旭很自然的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春秋谷梁、僖公二十二年)殿下,我是你的家令。自然听你号令。”
刘旭出身刘家旁支庶房,自幼丧母,继母不慈,可是太后娘娘却一直对他们一家关照有加。
可以说刘旭与妹妹全靠太后的倚仗才能活到现如今,太后娘娘让他听殿下的,他就听殿下的。
裴惠娘恍然大悟。原来刘旭是母后的人却非刘家的人,只要母后没有下令,刘旭就还是听她的。
那这就好办了,好歹一路上的事情也有人打点,否则事必躬亲这是要活活累死她。
吃过午膳,在刘旭的协理下,他们很快就重新打点行囊补充了必要资源,直奔渑池。
三个时辰以后,他们就来到关家村的村口。
作为既得利益者,关家村的确是有这个资本。
眼下秋收之际,遍地金黄,整个村里的人都在田间劳作。
连他们这种外来人口来了也没有人盘问,因为在这个时候,秋收比什么都重要。
这关系着整个村子今年的赋税,来年的口粮,没有什么能与此相提并论。
田边树荫下,一总角丫头搀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杖走了过来。
两边见过礼,互通了姓名,他们报了南阳刘家,打的是给郡守大人送节礼的名号,自然是通行无阻。
白发老人是关家村的村长关大,关家村能发展的这么好,全靠他一身地里的本领。
关大幼年曾随着当时的旧氏族董家学习,学的却不是四书五经,而是看天识地。
加上关大为人豁达大气,从不与人争辩,青年丧父却以长兄身份把六兄弟拉扯大了,这些年下来,他立住的儿子也有五个。
加上他的兄弟们一个赛一个能生,逐渐的便有了现在的关家村。
关大虽然没读多少书,但是处事甚是公道。
最可贵的是关大虽然子嗣众多却无轻女的思想,反而因为关家村的劳力多,便让村子里的女孩都不用下地干活,只要在家里织布即可。
不用日晒雨淋自然也比旁人养的更好些,关家女嫁得好人家,而好人家的姑娘也愿意嫁到关家村做媳妇,不用下地干活在农家可以说是娘娘般的享受了。
关大带着一行人参观了一圈村子,便让他们在自己家里留宿,只是他们一行人众多,所以除了她和裴疆的随身人员,其他人仍旧在外头扎营,亦或是睡在马车上,双方都更从容点。
倒是景元娘因为孤身一人,所以她便主动提出大家一道睡,这样孟临可以一次守两个。
他们早就和关大商量好租金。
等明天关大那边搬过去,他们就可以搬进关家大宅居住
深夜无聊,两人就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多数也是她问,景元娘答。
有时候她甚至“不经意”间提起刘茂的夫人云氏亦或是刘栩景元娘都没有任何波动。
她几乎可以确定,景元娘因爱成恨诬告刘茂的可能性着实是微乎可微。
真的爱的歇斯底里怎么可能不在乎对方的夫人与子嗣,可见她的话语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只是想到刘茂,她却很好奇,景元娘是如何能拿到路引又赶赴到了新安呢?
说道这个问题景元娘倒是有些踌躇,再三思考她才决定说真话
“当时刘茂昏睡,我看到了信件自然是急的。
只是半夜里我一个弱女子也无法逃出生天。
好在写信的是我父亲,他的字迹我从小临摹自然是炉火纯青的。
我偷偷重新写了一封信,把有官印的那一封调了包,把另外一封信重新放在了他的衣服里。
第二天一早他便带着人急匆匆的回弘农了。而我则是开始把他赏给我的首饰悄悄的藏了起来,以便急用钱时还能典当一下。”
借着八月里孔子的寿诞,刘茂忙于应酬无暇多顾,景元娘便收买了一个粗使仆人带她离开。
景家虽然尽是些厚颜无耻之徒,可是陈大儒当年授徒无数,自然还是有几分香火情。
景元娘披星戴月赶往新安寻董大儒。
董大儒当年曾在陈大儒处听过几次课,虽然因为其另有传承,所有没有成为陈大儒的嫡传弟子,但是两人却成了忘年交。
景元娘很聪明,知道这件事情报官不一定管用,毕竟哪个县令敢接这个案子和郡守作对呢?
但是如果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就不一样了,他们讲出来的话哪怕陛下也不能忽视。
递了拜帖,也如愿进了董宅。
只是景元娘入了内室才发现等她的并不是董大儒,而是董大儒的首徒司徒恒。
原来董大儒受张掖郡郡守的要求去那边讲几堂课,所以并不在家里。
正是六神无主之际,司徒恒却很有耐心的开解了景元娘。
因为年龄差不多,景元娘也曾听过他的名声,便对他和盘托出。
司徒恒建议景元娘马上从新安去洛阳敲登闻鼓告御状。
他怕时间拖的越久,过往的痕迹都烟消云散了。
于是司徒恒打点行囊便带着景元娘准备结伴去洛阳。
只是没想到他们两出城的时候,却瞧见裴惠娘在办进城。
司徒恒一看见她,便让景元娘马上折返去云来客栈。
等远远看到裴惠娘的马车驾驶进来的时候,就抢先一步进去,而且要想办法引起您的注意。
景元娘老实的说:“本来我想为司徒公子保留秘密的,毕竟此事与他无关。何必影响他的仕途。可是他曾嘱咐我若是你问我起来,就让我告诉您。”
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那天夜里会有人来杀景元娘。
一夜夫妻百夜恩,景元娘也没想到,她容不得刘茂继续为官,刘茂也容不得她继续活着。
至亲至疏夫妻,老话总是说的对。
她却已经顾不得安慰伤春悲秋的景元娘,难怪她说景元娘怎么就敢和她说这种大事。
真要找人出头也不该找她这个身上流着南阳刘家血的人啊?
原来是这个司徒恒在背后做狗头军师。
亏自己当年还给他银两,他倒好,直接回报她这么一桩惊天大事。
自己与他也是一面之缘,讲过几句冠冕堂皇的话,他怎么就敢相信她是那种表里如一的人呢?
万一其实她内里是两面三刀厚颜无耻之徒,那槐扒村村的村民不就白死了吗?
说不得刘茂还能做到三公三孤,现在的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就是不牢!
全凭直觉怎么可以?
不好好教育教育这个司徒恒,他还以为自己这个荥阳长公主是好欺负呢!
2020.9.11晚上23.59分卑微写完,为了保住红花鞠躬尽瘁了≥﹏≤,没想到还黏贴错了,修改了好几次。。如果再有虫白天抓,真的困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原来是他(大修言辞,不影响剧情,美化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