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族学设在兴道坊,毗邻太极宫,距离延寿坊不过三个城坊,牛车虽慢,小半个时辰也就回到家了。
一进门杜若便发觉不对劲,马厩多了一匹陌生的棕黄色雄健大马。
杜家常年只有一匹枣红马,那是杜有邻的坐骑‘踏花’。
杜有邻爱之如大师法帖,如徽墨湖笔,连摸都不舍得让思晦摸一下。杜家四个小厮都过得紧紧巴巴,独门上的荣喜得过他一百个钱的恩赏,便是因为冬夜起来给踏花加夜草。
杜若眼眉一挑,向正房看去。
有唐一朝,时人多行合餐制,众人围坐一桌,彼此亲热,唯有重大节庆,或是宫宴官宴,才仿旧制分餐。
今日却奇怪,正堂排了两列案几,分排相对。
——阿娘竟肯落座陪客?
杜若顿时紧张起来,下意识停在门边,扣紧白兽皮大毛斗篷。
韦氏闻声回头。
“若儿回来了?来,过来拜见你大伯父。”
杜若愈发惊诧。
京兆杜氏枝繁叶茂不假,可是阿耶所属的第十三房,十多年前即已分家,大伯父远在灵武的朔方军做官,久已未通音信,杜家姐弟都没见过。
海桐忙扶杜若进屋,卸下重重的斗篷,向‘大伯父’行叩拜大礼。
杜有涯四十来岁年纪,气度沉稳,方面广额,样貌果然与阿耶有些相似,只是两鬓皆白,皮肤粗糙黯淡,想来饱受风霜,然他的神情却很慈爱温厚,看着就让人想亲近。
“侄女身子骨娇弱,穿这么厚实,快别劳动了,坐下歇歇吧。”
杜有涯来回打量三个孩子好几遍,才把目光对牢正襟危坐的杜有邻夫妇,揶揄道,“弟妹花信之期想是较旁人迟些,成婚八年才有大侄女,所幸晚开花亦能结果,二弟四十岁还能添个儿子,当真可喜可贺。”
三个孩子齐刷刷目瞪口呆。
杜有涯嘿嘿笑着又添了一句。
“我走时二弟膝下犹虚,夫妇也不甚和睦,又不肯纳妾。这些年我在外,很担心二弟最后要过继我的儿子,所以多多努力加餐饭,却只生出两女一儿。这回一看,哟呵,白操心了。”
杜蘅心想,阿耶不肯纳妾侍,却占了娘子的丫鬟做通房?
杜有邻不悦,“大哥也是望五十的人了!说话还是这般没轻重。”
“家里嘛!你们两口子情分深,我才敢开玩笑。”
面相稳重的杜有涯很不协调的露出调笑之色。
“我还不是怕你们过不到一块儿去。”
他起身离座,亲自拉起杜若,“好侄女跪这么久作甚,快起来。”
韦氏却是气定神闲,徐徐客套。
“承大伯好意。如今郎君与我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极是周到稳当,大伯尽可以放心。”
她顿一顿,“二娘在我娘家附学,早出晚归,怠慢了伯父,应当赔罪。”
“——诶!”杜有涯大手一挥。
“弟妹莫委屈孩子,读书是好事,怎么成了罪过?本是我处事不周道,贸贸然上门叨扰,连累了侄女。”
杜若老老实实跪着受教,待韦氏施以眼色方起身入座。
杜有邻接口,“一家子骨肉,什么叨扰不叨扰?大哥这是怪我多年没往灵武请安去。”
“哈哈哈,二弟有这个心就好。灵武地偏人穷,吃不好住不好,二弟就算想去,我还舍不得你受罪跑一趟。”
说起灵武孤寒困窘,杜有邻就心疼起长兄来。
“大哥一去十数年,音讯全无,我日日翻看邸报,但凡有朔方军的消息,都要翻来覆去逐字逐句的看,又想看到大哥立功杀敌,又怕看见报了病丧,年年心惊胆战几回。”
他越说越动感情,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上了,絮絮念叨。
“大哥当年一身肉皮白练似,比别人家女孩儿还娇贵,孩儿定然更加玉雪可爱。可怜侄儿侄女本都是娇滴滴的好娃娃,却在那苦寒之地养大,黑了糙了,回京城如何攀亲事呢?”
杜若听得好笑。
她向来知道阿耶文人习气,心软多情,书房里散落的字条尽是些酸词,什么‘今朝柳梢绿,去岁桃花浓’,不过在孩子面前故作庄重。
杜有涯也是老脸通红,尴尬地向韦氏瞄了一眼求援。
韦氏忙笑着打岔,情真意切地问。
“大伯如今好端端的回来了,你还说这些干什么?大伯可是调回长安了?那太好了,咱们家可算团圆。”
她推推正在抹眼泪的杜有邻。
“快别哭了,赶紧陪大伯买房子置地,莫被奸商骗了才是正经。”
杜有邻怔了怔,迟疑道,“大哥真的调回来了?大哥升官了?”
杜蘅和杜若不约而同地抬眼。
“不是!”杜有涯咧嘴干笑,大咧咧摆手。
“弟妹又不是不知道,我笨嘴拙舌,走到哪里都不受长官待见,娘子说我闷头干活行,抬脸要好处,下辈子也不行。诶呀,官场上是混不出头啦!”
韦氏诧异,“那,大哥此番因何进京?”
原来边将不同于京官,一旦定职定岗,极难请假探亲,通常只有升迁才能回到原籍。
一家老小都好奇,瞪眼瞧着。
杜有涯越发不好意思,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二弟命好,当初同以学馆入仕,同在国子学纳课,二弟样貌英俊,又擅诗文,得了老师青眼,不满一年就特许参加考试,果然一击而中。我就不行了,混不出个名堂,挨了三年才考,还没考上。”
提起旧事,他并没有多少伤感,反而意兴盎然。
杜有邻连忙劝慰。
“大哥不好妄自菲薄。这些年我与大哥分离两地,每每想起此事,倒觉得当初是阿耶办左了,白耽误大哥多年。”
杜若听的得趣儿,忍不住插口问。
“祖父什么事办左了?”
韦氏生怕杜若不知深浅,伤了杜有涯的心,忙喝道,“若儿收声!”
“哎呀!”
杜有涯见韦氏屡屡借斥责孩子维护他的颜面,心疼得瞪了韦氏一眼,才侧身耐心向杜若解释。
“侄女不知道。官家子弟以恩荫出仕,有两条路走。倘若擅文呢,便往国子学或是太学读书,通过礼部考试授官。倘若擅武,可在羽林或是千牛卫、监门卫服役三年,然后由兵部、吏部考核授官。你阿耶是说,我生来不是读书材料,何必在国子学白费功夫。”
杜有邻忙道,“大哥!我不是这个意思。”
“好啦!”杜有涯痛快地挥挥手,笑向韦氏。
“二弟还是这个脾气,酸唧唧的,累得慌!我是不会念书啊!又怎么了?这十来年在外头混着,不用与长安达官贵人打交道,我快意的很。”
韦氏掩口笑。
“大伯潇洒恣意,自是我家郎主比不得的。”
杜若笑嘻嘻插话。
“阿耶,大伯,文官容易留京,武将若不从上四卫发家,非下州县不可,祖父是心疼子弟,不愿大伯出京受苦才勉强而为,行此下策吧。”
杜有邻从不曾想过此节,一时愣住。
杜有涯惊异不已,伸出大拇指夸耀。
“对嘛!照我想也是这么回事。难得侄女小小年纪,见事这般清楚明白。养得好,养得好,果然还是弟妹教养得好!”
韦氏也觉面上有光,但仍轻声斥责杜若。
“长辈议事,你听着就是,不许胡乱插嘴,没规矩!”
杜有涯道,“弟妹这话就不对了。把孩子养的那么听话干什么呢?我瞧两个侄女都在及笄之年,想来已在议亲事了?结亲家可是大事,爷娘固然要把住根本,孩子也得心里有数。不然嫁出去还糊里糊涂的,白耽搁了下半辈子。”
说到亲事,杜有邻与杜若下意识都朝杜蘅瞄了眼。
杜有涯从军多年,审讯过不少细作,十分警醒,立时笑着点破。
“哦,原来正在议大侄女的亲事!”
杜蘅顿时大感羞赧,拱起袖子遮在面前,细声细气道,“大伯见笑了。”
众人尽皆一笑。
独杜若噙着笑意,眼珠一转,又问,“方才大伯说,这次是为什么回京了?”
“你这丫头!”
“若儿!”
——杜有涯和韦氏齐声呵斥,不过杜有涯的语调无奈里头带着抱怨。
杜若不理他们,继续追问。
“我朝于开元九年置朔方节度使,领单于大都护府,并夏、盐、绥、银、丰、胜六州,开元十年增领鲁、丽、契三州,至去岁,又兼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如今的朔方节度使,总领疆域之大,统辖兵力之广,乃国中各节度使第一。大伯此时进京,可是身负重任啊?”
审核好慢好久啊天……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兰叶春葳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