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长安不见月 > 第22章 第八章,一夜鱼龙舞,之一

长安不见月 第22章 第八章,一夜鱼龙舞,之一

作者:青衣呀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8-13 02:34:24 来源:文学城

转眼正月十五,便迎来了长安人最盛大的节日,上元佳节。

从十四日直到十七日清早,全城取消夜禁,所有坊门通宵开放,喧嚣欢闹夜以继日。朱雀、东直、西直等主要街道上鱼龙百戏夹道林立,曾有人被挤得脚不落地,浮行数十步。连平日不准进出东西市坊的贵戚百官也得到特许打破禁令,挤在人群中体验摩肩擦踵的乐趣。

所以,一跨过新年,上至圣人与惠妃,下到贩夫走卒乞儿奴婢,人人都在盼着这场大热闹,杜家也不例外,晚膳后,便与街坊们一道举家出游观灯。

延寿坊的地段很好,距离最热闹的安福门只有两三个坊城。为免牛车笨拙,行进缓慢,杜家人照往年旧例步行出游,单留下老成的福喜、寿喜、房妈妈和莲叶看家。

刚到坊门口,就碰见住在隔壁的礼部苏郎官家,亦是扶老携幼。杜有邻忙上前去与苏郎官彼此见礼,两间女眷跟着相对道福。一番扰攘之后,大家互相矜持的拉开距离,可是坊门口正是拥堵之地,大道从西往东的人流和坊里从南往北的人流汇聚,呜呜泱泱一挤,就把两家人挤成了你中有我的一小群。

杜有邻和苏郎官打头,韦氏牵着思晦与苏家大娘子居中。杜若左边是苏家十七岁的大郎,右边是十五岁的二郎,两人都殷切地勾着头笑对杜若。苏家十四岁的元娘子拉住杜蘅咬耳朵,她的婢女和海桐殿后。外围则圈着两家加起来一共七八个家丁。

苏家大娘子一看这场面说不过去,只得抢先笑道,“啧啧啧,二娘子出落得越发水灵了,就跟那年堆出来的雪娃娃一样,真是叫人看着就喜欢。”

她越众而出一把攥住杜若的手腕。

“头先你叫人送来的酥糖,我很是喜欢。正想问你在哪儿买的。”

“苏大娘子安好!”

杜若乖巧地叫人,然后骄傲地瞟一眼杜蘅。

“那是,那是我姐夫送来的。”

“元娘子定下亲事啦?!哎呀,杜大娘子真是见外,咱们两家做邻居都快十年了。这大喜事竟也不与我家通个消息。”

苏家大娘子兴奋地叫起来,嘴里念着杜蘅,眼神却上下打量杜若。

茜红织锦的窄袖冬袄与唇上轻轻一点同色口脂,简单喜庆的装扮,就显得她唇红齿白,艳色逼人。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苏家大娘子暗自慨叹,韦氏的性子那样寡淡冷峻,凭什么养出杜若这么盈盈弱弱天然一段风流的小女娘。

自己当年比韦氏强的多了,偏女儿不出挑。

“……都说京兆一带,韦氏男的俊,杜氏女的俏,这话果然不假。”

她摆出万分遗憾的样子,摇着头叹气,“元娘子想来年内就要完婚?我与郎君必要上门讨这杯喜酒。”

韦氏从容一笑,不动声色。

杜蘅忙致谢。

苏家大娘子挤眉弄眼地向苏郎官道,“诶,人家都嫁掉一个了。我们家这两个孽障八字儿都还没一撇呢。”

这话的口气大为不妥。

家长背着孩子与人客气‘我家那个好不容易才脱手’,乃是心实喜之,当着孩子面讲就有些尴尬了。

几个孩子脸上都火烧云一样讪讪地,偏苏家大娘子浑然不知,还眉开眼笑地招呼韦氏。

“真羡慕杜家阿姐,一般是养三个孩儿,你就那么爽利。我们家大郎啊,我东看西看,十家八家的小娘子也没个满意的。还是小时候就认识的好,彼此知根知底,拌个嘴吵个架,第二天就好了,你说是不是?”

韦氏只做没听见。

苏郎官性情不似他娘子那般天然奔放,忙把人从杜若身边拉开,尴尬地连道恭喜。杜有邻不悦地皱了皱眉。

这时人流涌动,把大家挤得更聚拢些,偏巧就有个高个汉子不识趣硬贴过来,吆五喝六地举着巨大的红色鲤鱼花灯走过。经过纸张过滤,那鱼灯烛火的光焰温柔如水,徐徐流泻在杜若脸上,给她婉媚的五官蒙上了一层轻软的霞影纱,便减了妩媚风情,添了宁和柔美。

苏家大郎如临大敌,整个人都呆住了,怔怔瞧着温软的光芒寸寸挪过。揭开面纱的杜若冲他甜甜一笑。

“苏家大哥哥安好。”

大郎冻得发白的耳朵立刻无师自通地烧的通红。杜若无辜的像只小白兔,眨眨眼,求助似地瞧向苏郎官,颤巍巍怯生生的小模样晃得连苏郎官都有点恍惚,登时怒从心头起,牛眼一瞪,冲儿子大声喝道。

“好啦!”

——这丫头分明故意仗着这张脸横行霸道。

韦氏冷眼旁观,只得咳嗽两声。

“快走吧,待会儿前头更挤了。”

兄弟俩不约而同伸出手臂虚虚拦在杜若身后,替她挡着兴许远在天边,兴许近在眼前的不知道什么危险人物。

站在后头的杜蘅默默摇头,想起阿娘从前说过的话: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杜苏观光团顺着人流缓缓前行,一路人头攒动,车马拥挤。

许多人提着金龙吐水、白鹭转花、银燕或是攒星阁等简单式样的花灯。还有些人拿‘影灯’,又叫‘走马灯’,用五色蜡纸裁剪车马人物,绕着火烛旋转如飞,极是栩栩如生。

杜若贪看,几次走着走着脚步就歪到一边。

苏家大郎笑道,“我们兄弟忙于温书,未及制作花灯。不知妹妹为何也没有灯啊?”

杜若忙得目不暇接,随口道,“阿耶管的严。”

苏家二郎便道,“杜伯伯太勤勉些,区区花灯而已,有甚值得约束。妹妹莫急,为兄替你买一盏。”

他顿了顿,仿佛开窍了似的。

“不,买四盏,大姐姐一盏,小思晦一盏,大哥一盏,我与妹妹共提一盏照路。”

杜若肚里闷笑不已。

苏家大哥张嘴喝骂。

“蠢材蠢材,路边水缸大的油灯,你瞧瞧这不夜天,哪用照路?”

苏家元娘子跟在后头扬声插口。

“二哥混把我给忘了,倒惦记着人家的姐姐弟弟。”

二郎道,“夫子有言,克勤克俭,方是大家延绵之法,花灯而已,妹妹去岁还有一只呢,今年何须再买。”

前排并肩走的四个大人直翻白眼。

苏家大娘子这才发现有两个儿子也是麻烦,长到了年纪,不去外头与别人争娘子,光会窝里斗,她贴在郎君耳边埋怨。

如此一路叽叽咕咕,好容易挤到安福门前,全体人马站好位置,思晦抬头便倒吸冷气,夸张地‘哇’一声。

杜若闻声往上看,顿时也大受震撼。

安福门是太极宫的西门,自则天皇后搬去大明宫居住,以及圣人把三省六部等中央枢密机关通通搬到兴庆宫后,太极宫里便只剩下太子的官署——东宫。东宫只有一百多人的编制,又无实际差事,偌大的宫室日常寂寞荒凉,连带着安福门日益冷清,直到这几年圣人重修才加了楼观。

有了这个‘帽子’,安福门一扫从前的萧条瑟缩,观感比从前威武雄壮许多。

今日因是上元夜,门上威风凛凛地站着数百个持戈卫士,居高临下俯视万民,虽然只是守卫而已,脸上也隐隐带着沾染了皇室荣光的骄傲。

但此时此刻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门前空地上架起的巨大灯轮,足足有二十丈高,饱满如明月,超出安福门甚至整个长安城的最高建筑花萼相辉楼好几倍高度,琳琅满目的各色花灯绽放其上,锦缎金玉不计其数。

在它的映衬之下,安福门仿佛是个孩子玩儿的摆设,就连上面照明用的一人高羊脂大灯也显得寒酸惨白。

杜若唏嘘叹气。

苏家大郎忙道,“妹妹,我听同窗道,这座灯轮上摆放了五万盏灯呢。”

“五万?”

杜若好奇地瞧着他。

“是啊,方才二弟如果买了五盏灯,十倍,再十倍,再十倍,再十倍,才是五万盏。”

他心里嗤笑,可惜二弟只会说,一路走来挑挑拣拣,一盏都没有买。

二郎咕哝道,“什么十倍十倍又十倍,说百倍又百倍不成么?”

大郎仗着比二郎高出半个头的优势,摆出挥斥方遒的姿态,巧妙地将臂膀虚虚一抬,圈住杜若微微转身,指点东边兴庆宫及‘十六王宅’方向。

“妹妹且瞧那边。圣人爱热闹,宗室亲贵皆上行下效。听闻今夜,各亲王、公主、宰相的府邸门前也都摆放了四、五十尺的各样灯树,光华盈天、美轮美奂,光明足可夺月光锋芒。”

杜若心道,啊呀,不晓得此时忠王府里是何等烈火烹油的热闹,英芙又怀了身孕,更该大肆庆祝了。

“再加上烟花爆竹、教坊舞乐、万人踏歌,欢庆之声能响彻百里之外。”

大郎说的兴起,为表沉稳老练,忽然深深吸气纳入丹田,沉声道,“我大唐疆域广阔,人口繁盛,发达富庶。你我二人,上托祖宗之福,下受爷娘庇护,很应当对月祈福,保佑圣人太平安康,爷娘健康长乐。”

“呃……”

杜若一时无言以对,幸得二郎插口道,“国有明君自是百姓大幸,不过今夜还是先观灯吧。”

自家兄弟拆台扫兴,大郎皱眉,正要反击,周围熙熙攘攘大呼小叫的人群忽然静了下来。

数百人不约而同一起抬头,只见宫门上不知何时已点起一整圈火把,熊熊烈焰似金边,隔断了天上明月与地上花灯,单独将那一小块领地勾勒出来。

刚才还趾高气扬的卫士们全都右手执戈,单膝下跪,整齐而恭敬地低下了头。

几百件黑色盔甲构成沉默的黑潭,在火把耀映下熠熠发光,仿佛黑玉反射出月亮的光芒,既七彩璀璨,又清冷孤寒。

杜若被这一幕的简洁和庄重深深击中,无需威吓就能实现的征服,带着一种深邃而难以言表的美感。

她微微向大郎靠近一步,按捺住砰砰地心跳,喃喃问,“是圣人要出来了吗?”

大郎满意于她的信任,低头凑到她耳边。

“应该不是,圣人明夜会在花萼相辉楼摆宴开席,今夜许是点了哪位重臣出来代为巡幸百姓。”

他难掩得意。

“妹妹莫急,不论他是哪个衙门口儿的,待会儿人出来了我便认得,再细细说与你知道。”

就这么两句话的功夫,宫门上漆黑的潭水流动起来,哗啦啦向两边退潮,一个颀长挺拔的身影从门内楼梯上一步步踏上来。

对伏在低处的围观群众来说,他头上的天和脚下的地,融汇成完整而浓淡不匀的黯淡舞台,一顶金色的远游三梁冠轻盈地浮起来,越升越高。随着那人沉稳的步态,他一丝不苟的发髻,裸露的脖颈,鲜亮倜傥的朱红大翻领胡服,然后是被织金腰带紧紧束缚住的昂然有力的腰肢,一样样依次登台。

杜若瞪大双眼,她从没见过服朱的男子。

她一直觉得朱红不适合男人,那不是又浓烈又旖旎的颜色吗?寻常姿色气度的女郎尚且撑不起来,独子佩那样俊逸潇洒的身姿面相,着朱红翠绿方才勉强能看得过去。

男人?那得多么俊朗的眉眼才镇得住啊。

可是台上这抹朱红却盖过了周遭所有明暗交织的光影,甚至远远超过五彩斑斓的花灯,呈现出一种漫不经心但又傲然凌厉的气魄。

他背着手,慢慢在城门上左右踱步,面孔微垂,似要看清麾下拥挤好奇的民众,又似仅仅在展示自己。片刻之后他稳稳站定,抬起下巴打开臂膀,姿态松弛坦然,像一只巨大的鹰张开双翅,意欲从宇宙洪荒中招揽豪杰。

杜若竭力睁大双眼,然而宫门上火光太过耀眼,无论如何看不清那人的面庞。

她着急地问。

“这是谁?”

向大家推荐一首很符合本章主题的歌,叫做《青玉案,元夕》,要听陈彼得的现场版本,在酷狗有。歌词非常美,是辛弃疾的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与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一夜鱼龙舞,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