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长安不见春 > 第27章 第二十六卷·落花时节又逢君

长安不见春 第27章 第二十六卷·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云书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20:56:40 来源:文学城

谢杳再醒来时,已过了整整一日,参天的樟树枝桠上堆满了雪,白茫茫的,映在她眸中。

“昨夜扬州下了场大雪。”棠梨小心扶起谢杳,给她披好衣裳,“小姐,府上来了信,我们也该回去了。”

“当真退了兵?”

“我仔细查探过,城外的军队已拔营离去,秦家军群龙无首,定是退兵无疑,小姐可安心。”

谢杳颔首,呆呆地望向窗外,满地清白下是悄然腐烂了的根系,经不起灼灼日光,暗涌出肮脏的脓水,混着雪和土,化成一滩污泥。

轻微的叩门声让她收回思绪,“何事?”

门被人推开,陆琼宇急匆匆地走了进来,目光全然落在她的身上。

“何故这般看着我?好似我病入膏肓了一样。”谢杳打趣道。

陆琼宇白了她一眼,“莫造口业。”

“府上来信,催我回去,你可要一道?”

陆琼宇没应声,思量了片刻,轻轻摇头。

“那你可是要回楚州?”

“我身为楚州刺史,绝不能在此刻弃城而逃,理当与楚州百姓同进退。”

谢杳莞尔,这答案她早已猜到。

“你怎么不劝我?”

“我方才没劝你吗?”她俏皮地眨了眨眼,“你既心有所执,我自是不该,也万不能强求的。”

陆琼宇也不反驳,只默默望着她。

他倒是希望她强求,可他心知肚明,谢杳绝不会开口挽留,毕竟就连太子殿下都没有,更遑论是他呢。

翌日午后,积雪消融,正宜赶路。

临行前,陆琼宇嘱咐道:“阿杳,你伤势未愈,回了江宁定要好生休养,切莫再劳碌了。”

谢杳笑着点头,“万事小心,若力有不逮,切记传信于我。”

“好。”陆琼宇转而嘱咐棠梨,“照顾好她。”

马车驶远后,陆琼宇依旧站在原地,凝眸望着她离去的方向,良久,叹了口气。

这些时日,他一直未敢同她提起谢景,可纵使不提,也终有一日要面对。

他还记得儿时他们在一起玩闹,长辈们对他三人的评点,人人都说谢杳生性洒脱,不拘小节,可他知道,并非如此,她最是重情义,有些事看似满不在意,实则心中珍之重之,远甚任何人。

谢家兄妹手足情深,从未有隙,谢景对谢杳之爱重堪比双亲,于她而言,失去兄长,定是锥心之痛。

陆琼宇怅然若失,玄明兄爽朗的笑颜,尤历历在目,而今却是天人永隔,本应安度余生之人,何以落了个不得善终?

上天不仁,国朝四面楚歌,出路何在?

他疑惑不已。

* * *

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缓缓停在江宁侯府门前,前来迎接的江宁侯夫妇望着车上下来的人,俱是一惊,急忙上前见礼。

“二位免礼,请侯爷多唤些人来将姑姑扶下马车。”

话音刚落,又一辆马车迎面驶来,停在他们对面。

谢杳不急不徐走下马车,待她看清府门前立着的人时,停住了脚步。

元序极快收回目光,“不可再耽搁了,需快些接姑姑入府,她中了毒。”

谢杳闻言,心头一震,立时跑上马车,只见谢弈月横卧在车舆内,面无血色,嘴唇乌青,她的身侧还躺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孩提。

“姑姑。”

谢杳握住谢弈月的手,眼泪夺眶而出。

“昭昭别怕,姑姑没事。”

谢弈月释然地笑着,回握住谢杳的手。

“皎皎,兄长带你回家。”

谢弈安亲自将谢弈月抱下马车,径直进了府。

“昭昭,莫要忘了待客之道。”

高燕转而向元序施礼,“殿下,失陪了。”

元序慢慢移步到马车前,待谢杳敛好情绪,才开口道:“你面前的这个孩子,是玄明的子嗣,姑姑是为了救她,中了毒箭。”

“我……我兄长是不是真的……”

“昭昭,人死不能复生。”元序轻抚她的肩膀,“你兄长定不愿见你沉溺于悲伤,莫要将自己困住。”

襁褓中的孩提似是感应到了他们的悲伤,忽然啼哭不止,谢杳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抱在怀中,凝眸望着她,她的眉目与兄长长得极像,鼻子和嘴巴倒是更像公主。

想到这儿,她恍然发觉,失去亲人的苦楚不止她有,元序也失去了唯一的妹妹。

“多谢殿下将姑姑一路护送回江宁,殿下离京已久,恐圣上忧心,谢杳便不多留殿下了。”

元序颔首,他在路上已有耳闻,楚州动乱,想必父皇又要疑心江宁侯府,此外,薛氏谋反,朝廷怕是还被蒙在鼓里,如今大晟四面楚歌,纵是她不开口,他也不会多留。

“阿策,你留下。”

段策还未来得及推脱便被慌张跑来的小满打断,“阿姊,姑姑的毒……解不了!”

此言一出,几人将适才议事抛诸脑后,疾步进了府。

书房门前,管家来回踱步,满面愁容。

“周叔,阿爹如何说?”

周管家叹了口气,默默摇头。

谢杳的心凉了半截,连父亲都解不了的毒,这世间还能有何人可医呢。

元序上前一步,扶住谢杳,让她倚靠着自己站稳。

谢杳臂上的伤被他手上的动作碰到,吃痛地缩了缩肩膀。

他察觉到她的异样,轻轻抬手,只手臂揽着她的背,目光移向棠梨。

棠梨会意,接过谢杳怀中的孩提。

少时,高燕垂头走了出来。

谢杳急忙上前,“阿娘,如何了?”

“此毒已深入皎皎肺腑,无药可解。”

“那……姑姑还有多少时日?”

“不足半月。”

高燕不忍望着女儿失落的神情,移开目光,恰巧注意到棠梨怀中的孩子。

“这是景儿的孩子?”

元序颔首,“各中缘由想必姑姑已向将军、侯爷言明,孤这便回京,向父皇禀明真相。”

高燕拦在元序面前,“殿下,且在江宁待上一日也不迟。”

“阿娘,你这是做什么?”谢杳轻声劝阻,“无论如何,他也是大晟太子,我们不好阻拦。”

“殿下意下如何?”

“恭敬不如从命。”

高燕付之一笑,抱着孩子回了书房。

“殿下为何要应?”

谢杳想不明白母亲为何会在此时挽留太子,更不明白元序为何要应下。

“孤相信,令堂定有她的缘由,更何况,这里不是别处,孤又不会陷入险境。”

“可……”

元序抢过话,“孤舟车劳顿,实在体力不消,少陪了。”

不待谢杳开口,元序就在周管家的引路下去了厢房。

人走远后,棠梨轻声开口:“小姐,你多想了。”

谢杳不答,自嘲地笑了笑,虽说关心则乱,却也掩盖不了她的荒唐,她怎能以为母亲是想扣下太子,借此保江宁侯府平安呢?

“小姐许是这几日太过劳累了。”棠梨柔声开解,“左右我们在这儿帮不上什么忙,不若也回去休憩片刻。”

谢杳闭目,平复好心绪,轻轻点头。

入夜,祠堂的光亮更盛了几分,那烛火轻轻闪动,将堂内的两个身影打在窗棂,莫名扰乱了她的思绪。

谢杳轻手轻脚走到窗前,侧耳听堂内的动静。

“自太祖薨世,圣上步步紧逼,江宁侯府一退再退,事到如今,夫君还打算听之任之吗?”

“可我们又能如何?难道要同薛凌寒那般,谋反吗?”

“如今的大晟,庸君当道,赋税繁重,国朝积弊已深,各州府早生了异心。”

谢弈安不答,眉头紧锁,心中思绪万千。

“世间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偌大的天下,已非元氏一族能守得住了。”

“为官为民,自当忠君,万没有谋朝篡位的道理。”

高燕拉住谢弈安的手臂,“夫君扪心自问,此般境地,当真只是一个薛国公和西羌瀚海可以造就的吗?”

不待他回答,她继续说道:“若不是圣上默许纵容,景儿、皎皎,以至楚州、扬州,会落到这般田地?”

谢弈安抬手捂住她的嘴,轻声制止,“太子还在府内,夫人这番话若是叫他听去,我们可就真的洗不清这罪名了。”

高燕轻笑,“江宁侯府满门忠良,何罪之有?难道非得要用我们阖府上下的性命,来换他元氏一族自以为是的安稳江山?”

谢弈安长长地叹了口气,覆上她的手,摇头示意。

良久,父亲低沉的声音落在谢杳耳中,带着难掩的倦意。

“容我再想想吧。”

她不忍再听下去,默默转身离开,不知怎的,竟鬼使神差走错了方向。

谢杳愣怔地站在谢景书房的门前,深吸了一口气,推开门,走进屋中。

借着月光,她翻找了好几遍书架,才找到火折子。

烛光亮起,驱散了满室黑暗,落在她的眸中,恍如隔世。

这书房内的陈设,她再熟悉不过,儿时她贪玩,总缠着谢景带她出府,每每被发现,都是兄长顶罪,替她抄书受罚,她呢,则在一旁的卧榻上,喋喋不休,极不服气地声讨父亲、母亲。

回忆涌上心头,让她渐渐模糊了眼眶,谢杳苦笑,四下张望,努力开解自己,“让我瞧瞧,万一某人粗心大意落了些价值连城的物件,我也好劫了去。”

她的目光囫囵一扫,最终停在角落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箱子上。

谢杳不免有些好奇,难道兄长真有遗漏的东西?她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当初谢景出府时他们一一核查过的,断不可能有遗漏。

“想必是些不重要的东西,不过……打开看看也无妨。”

她眉眼一弯,掀开箱子,顿时愣住,一件大红色衣裙映入眼帘,那衣裳上还放着一张字条,是她兄长的字迹:给昭昭的嫁妆。

这是……婚服,谢杳双手微颤,将字条和婚服从箱中拿出,在婚服下面,还有数十张房产、地契和一些珠翠首饰。她将这些东西统统拿出箱外,最后发现了藏在箱底的信。

她小心翼翼地展平信笺,一字一句地仔细读着。

昭昭:

自尔出生,已十八载春秋,吾妹亭亭,兄长甚喜。无奈为兄庸碌,害尔婚事波折,错失良缘,每念及此,心中惭愧,难弥其咎,兄经年所得,皆付于此,权当为小妹添妆。

惟盼昭昭日后平宁顺遂,得遇佳偶,做这世间来去自由的闲云野鹤,喜乐常随,再无忧惧。

江宁侯府虽重,亦不足舍己承担,天下生民虽重,亦不足舍命相抵,昭昭谨记。

兄谢景

谢杳豆大的泪珠自双颊滑落,打在信上,晕开了墨迹。她慌忙去擦,可泪水早已浸入信纸,纵然擦干,也恢复不了原来的模样了。

她很是自责,气自己这不争气的眼泪,抬手胡乱地抹着,却终是泪流满面。

“我才不要这些……我只想你回来……”

她哽咽着说完,嚎啕大哭,将婚服和信紧紧拥入怀中。

“兄长!”

这撕心裂肺的喊声溢满悲戚,屋外,一个落寞的身影倚在窗边,默默地陪伴着她。

“殿下,小姐可在此处?”

前来寻人的棠梨上气不接下气地问道。

“嘘——”

元序比了个手势,示意她放低声音,然后轻轻点头。

棠梨舒了口气,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你看好她。”言罢,元序便要离开。

“太子殿下请留步。”棠梨唤住他。

元序虽不解其意,但还是礼貌地停下了脚步。

“棠梨斗胆,有一事想求殿下。”

“但说无妨。”

“小姐此前辗转楚州、扬州,落了一身伤,却怎么也不肯好生将养,侯爷、夫人尚且不知,现下又顾不得她,棠梨只怕这身上的伤和心头的痛愈加难消。”棠梨跪地以请,“江宁侯府已经失去了大公子,万不能再失去小姐了,求殿下出言相劝。”

元序虚扶起她,“孤应下了,只是昭昭的性子你也知晓,孤亦未必能劝得动。”

“小姐这一路失去了太多,如今在这世上能唤她一句‘昭昭’的人已经不多了。”

而殿下便是其中之一,是这仅存之人中胜过血浓于水的亲情还要爱重,甘愿舍命相护的人。这后半句话,棠梨没有说出口。

她自小便伴着小姐,这数年间,她们辗转南北,起起伏伏,她都无比笃定,小姐绝不会一蹶不振,可身在其中,哪怕只是旁观,都觉得心疼,她的小姐,那般清风朗月的人,何以坎坷至此?

“棠梨实在不愿小姐一个人承担那么多重担,因而擅自做主说了这些,还望殿下宽宥。”

元序垂眸,“你先回去吧,孤守着她。”

书房内彻底没了动静,只余下呼呼风声,挟着刺骨的寒凉掠过面庞。

元序轻轻推开门,一眼便望见了伏在箱子上昏睡着的谢杳,她的眼角还带着泪。

他叹了口气,俯下身,轻轻揽住谢杳,将她抱到榻上,正欲回身,却忽地被她拽住。

谢杳攥紧他的手,“哥哥……哥哥回来……”

元序回握住她的手,轻声安抚:“昭昭,兄长在呢。”

他抬手为她抚平紧蹙的眉头,待谢杳安稳睡去,他起身走到角落旁,将地上的东西一一放回箱内。

在拿起那封满是泪痕的信时,元序的手蓦地一顿,信上的字字句句情真意切,他也不免为之动容。

元序轻叹,他们的婚约原是长辈的一意孤行,除却父皇谁又能奈何的了?谢景却将罪责揽到他一己之身,只为了让妹妹不再自苦。

天家无情,他幼年失恃,与几位皇弟、皇妹并不亲近,可就算如此,永乐公主的死对他而言都已痛心疾首,更遑论谢杳呢。

元序将箱子合好后,解下斗篷,盖在谢杳的身上,将她打横抱起,顺带拿走了那封信。

翌日清晨,谢杳醒来时发现自己和衣而眠,想到昨夜,不免些许疑惑。

“棠梨!”

屋外的人应声走了进来。

“殿下?”

元序没出声,默默将信递给她。

“多谢殿下送我回来。”谢杳接过信,神情一改,“可纵使是殿下,也不该无故拿人信件。”

“孤总不能任由这信件掉在地上,而视若无睹吧?”

“殿下何时出现在书房的?”

“自你进了书房伊始。”

谢杳蓦地想到昨夜父亲、母亲在祠堂内的对话,心中生出一丝担忧。

“殿下也当启程了。”

“谢二小姐何必如此急着赶孤走。”元序分毫不让,“莫不是觉得被驳了面子,便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谢杳气极,慌不择言,“我的事不劳殿下费心。”

“谢昭昭!”

元序拉住她的手腕,将她的衣袖向上一撩,触目惊心的箭伤映入眼眸。

谢杳挣扎着欲抽出手,却被他紧紧攥住,动弹不得。

“玄明的信你也看了,以后绝不许再这般莽撞行事,落得一身伤还不好好将养,你可是一心求死?”

谢杳不答,别过头去。

“你若不好好将养,孤便不走了,留在江宁侯府日日盯着你。”

“殿下不会。”

元序凑到她面前,迫使她望向自己。

谢杳望着他认真的神情,有些无措,“我竟不知大晟温润如玉的太子殿下,如今变得这般意气用事。”

“我唤棠梨来,给你上药,你今日好生在此休憩,哪也不许去。”

言罢,元序快步出了门。

谢杳垂眸望向自己的手腕,腕上还带着他的余温,元序的手……怎么这般烫?

棠梨端着药刚一进门,她就立时问道:“昨夜太子殿下送我回来后去了哪里?”

“殿……殿下自是回了厢房。”棠梨支支吾吾地应道。

谢杳直勾勾地望向她,“当真?”

“殿下对不起。”棠梨咬牙将实情告知谢杳,“殿下昨夜在小姐门外守了一夜。”

“胡闹!你怎也不拦着?”谢杳立时起身,披了斗篷,作势便要出去寻他。

棠梨拦在谢杳面前,“小姐上了药再去吧。”

谢杳用力将她推开,“江南的隆冬虽不比北境,可夜深风寒,在外一夜是要人命的,你速速去熬些治伤寒的药来。”

不待棠梨应声,谢杳便疾步离去。

辰时的阳光照在元序的脸上,暖洋洋的,不知是否因着日光太盛,他竟觉得有几分晕眩。

他勉力撑着走过亭廊,步子愈加轻飘,险些摔倒。

“殿下!”

元序隐约听见谢杳的声音,却又不真切,他自嘲地笑了笑,她怎么会来找他呢?定是他听错了。

“元子启!”

元序愣怔着回头,只见谢杳疾步向他跑来。

他失了神,终是强撑不住,身子向前一倾,谢杳连忙拥住他,让他倚在自己身上。

“昭昭,我没事,你快回去。”

谢杳抬手覆上他的额头,“这么烫,还说没事?”

元序笑着摇头。

“殿下说我不惜命,你自己不也一样。”

谢杳陷入沉思,薛氏谋反的事朝廷尚且不知,太子又病了,圣上那边恐难以交代。

“不必担心,我已传信父皇。”言罢,元序垂下头,失了意识。

“子启?”

谢杳轻轻晃了晃他,见他没了反应,心急如焚,扬声唤道:“来人!快来人啊!”

厢房内,只余几盏烛火闪着微光,谢杳倚在塌边,不时为元序擦去额间的汗珠。

她紧紧握着他滚烫的手,凝眸望向他,不敢错过一丝一毫。

天色泛白,元序艰难地睁开眼,他望着伏在塌边的人,心念微动,抬手将谢杳身上散开的斗篷拢好,理了理她额间的碎发。

如若可以,他真希望时间停留在这一刻,这样,他们就不用再面对离分。

可惜,人们所希冀的从来难以为继,命运往往另有安排。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第二十六卷·落花时节又逢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