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钗而冕 > 第4章 #4 或曰见龙在田(4)

钗而冕 第4章 #4 或曰见龙在田(4)

作者:玉里禾斗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6-14 19:56:31 来源:文学城

徐添一四处眺望,忍不住摸着胡子赞许。

他原先在大户人家当管事,也打理过田庄,一眼就看出这里是好地方。

本身入口狭窄,人迹罕至。但也不至于交通断绝,走两天路就能到临真县城。

水源充足,水质清澈;四周山林环抱,林间带下来的枯枝烂叶都是天然好肥。

还遗留有一些开垦过的熟茬地,整一整就可以直接播种。至于大片大片的生荒地,还要等腾出人手后才能开垦。

方真灵带人在附近转了一圈回来:“大郎,前面果然有废弃的窑洞,还挺坚固。总共四孔,虽然不大,不过挤一挤够咱们休息。”

游抱刃问:“要是把二百石粮食放进窑洞呢?”

方真灵犹豫着想了想:“这……恐怕要腾出一孔窑洞才够。再怎么挤,怕也还有十来人睡不进去。”

游抱刃不以为意:“安排十五个人住营帐里。先让兄弟们自愿报名,不够就让身体好的补上。算我一个。”

方真灵原想劝一劝,最终只是点头。

游抱刃又说:“既然要在这里安家,不如咱们起个名字。”

盘虎左看右看,拍掌道:“这里是延安府南边,泥地又多,又有一个大水湾,就叫南泥湾好了。”

方真灵摇头:“太过土气。”

游抱刃看向徐添一:“徐丈读过书,你看怎样?”

“这个……我看这里溪水有如龙形,田地也多。叫龙田乡如何。”

徐添一原本也只是随口乱取一个——除盘虎这个实心肠之外,徐、方二人都以为游抱刃只是故意谦让。

不想她却爽快点头:“我听算命先生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个名字吉利,那就叫龙田吧。”

从直罗一路过来,也曾遇到乡民走投无路、无依无靠,想跟他们一起,游抱刃一并收纳。如今龙田有八十二人。

稍事休整后,分派任务:

一组伐木造房、修葺窑洞,称作营造组,孔大有领头;

选六个人做守卫组,昼夜轮值,警戒猛兽,守卫粮食及入口,盘虎负责;

五人采买组,往返临真,买卖物资,方真灵负责;

农事组抢种糜子、荞麦等作物,兼养殖、狩猎、做饭,徐添一负责;因他曾经做过田庄管事,也让他管账;不过收支都要游抱刃点头。

分派完毕,游抱刃问徐、方二人:“不知我们该怎么跟官府打交道?”

徐添一原在田庄管事,方真灵在京兆府游走,都应付过胥吏。

两人也不掖着藏着,一番讲解谋划。

第二天,游抱刃与徐、方一同到乡中,用牲畜换了些钱,前去拜见里正。

里正见她年轻,有些怠慢。

听说是南归的汉人,也不怎么吃惊。德彰之变至今十七年,原先还盼着中原平定、王师北征的汉民心知已然无望,许多人举家南逃。

待听说有八十人之多,里正不由得有些吃惊,皱眉问:“你们果真是从北虏那儿逃来的?哪个地方?”

游抱刃道:“是宥州附近。因为不辨方向,迷了不少路,好在祖宗保佑、大周保佑,最终还是顺利南归,身上带的口粮也没有丢。如今我们在临真西北安顿……”

“哦?你们带着粮食?已经安顿下来了?在哪儿?”

“就在库利川源头,不知有没有什么妨碍。”

游抱刃话音落下,徐添一笑容满面地把一袋子钱送到里正手里。

里正掂了掂份量,面色才缓和下来,细想了一会儿:“原来是那里。无妨,那一片都是没有主的,你们安心住下便是。我待会儿叫乡书手来,报县里办文书,给你们造户籍和田契。”

“还有一件事,”游抱刃笑道,“我等叨扰贵宝地,总该出些力。我们自请编作一龙田乡,我应差为里正,我的乡人应差为耆长、户长、乡书手,不知贵人能不能代我向县里传达一二?”

里正听罢大喜。

原来里正、耆长之类,都是衙前职役,由上户中的一等户充差,不能不干。

虽说管着一个乡的赋税、治安等事宜,但既无酬劳、又担责任,要是出了漏子,还得自掏腰包填上,还要动辄鞭笞问罪,实在不是什么好差使。

碰上酷烈的上司或是差一点的年景,甚至能闹得家破人亡。

突然来了这么多人要安置,差事增添不少,里正原本大不乐意。如今游抱刃自愿应差,当然再好不过。

“游兄弟如此热心肠,令人佩服!我一定把话带到县衙。还有什么缺减的,只要不太麻烦,不妨提来。我也不是怕麻烦,只是我这里事务繁多,怕耽误你们。”

“不敢劳烦里正。我们初来乍到,免不了要修房铺路,还要打些器物,想找几个手艺可靠的匠人,却不知该找谁。”

“这个简单,待会儿让我长随带你们去。”

临真县丞听闻此事,大感惊喜,即刻亲自报到知县冯歆处。

原来北地汉人归义也是一番政绩,八十人一举归义,更是值得在磨勘簿里记上一笔。

冯知县当即召游抱刃等人到县衙见面。

游抱刃略略说了些路上见闻,言及原本队伍中老弱妇孺如何因北虏追索而失散、如何不堪辛苦纷纷病亡等等情事。

知县大为叹惜,好言劝慰一番,拨下五十贯钱、一百五十石粮以为安置,又道:“按律你们可免二年赋税,只管安心农事。”

众人告退之后,后堂有人议论起来。

“你父亲怎么不问得细一些,我看此人所说不尽不详,未必真的是南归汉人。”

“这才是好事。若真的是北地来的,就得严查是不是细作了。如今看来,不过是哪里来的流民,为减免赋税冒充北人南逃而已。”

原来是知县冯夫人与其女二人好奇,在后堂偷听。

冯夫人:“既是假的,怎么不当即揭穿,将人抓起来?”

“不过减了八十口的赋税而已,却平添政绩,岂不是好事?”

“这……万一被上头发觉怎么办?”

“此事虽好,却也称不上大事,哪有人特意来查的。何况又是这种新旧交替的时候。”

知县听罢,笑道:“我女儿当真冰雪聪明!只是不知将来要便宜谁家儿子。”

冯家女却没有一般女儿家的羞赧之色,扬头而笑:“我的夫婿,自然得是远见卓识的当世英雄。”

话说曹弈在直罗与游抱刃分别后,便对亲兵道:“在我右胸划一道伤口,要重些。”

亲兵本来不肯,被下了严令,才含泪动手。

他又让随他一起走的庆州兵相互造些伤口,再三叮嘱:“回到庆州,无论谁问当时详情,你们都要说有一伙山匪劫掠了粮草,要挟我们运送到直罗。其他的事,因事发突然,你们糊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

“事关重大,要想保命,就不能泄露任何口风。宁愿说不知道、忘记了、没看清,也不能说错!”

又单独召了信任的心腹,一番秘密嘱咐,对好口供。

十一人一副狼狈相,到庆州距离直罗最近的合水县城,向县衙报案。

曹弈道:“歹人留我们的性命,原是让我们运粮;我等假意屈服,直到直罗才有机会逃出,不幸被发觉了。多亏兄弟们舍命相助,否则我的性命恐怕也不保。”

知县见他们身上多有伤口,不疑有他,忙安排救治,派人往庆州州治安化报信去了。

与此同时,定边军发觉杨平所率丁都未到,消息也发到安化。

此事报到庆州统军的兵马都监胡观彦处,一个门客私下进言:“这批军粮如何分派运送,外人不甚清楚,只知道有一都被劫了。东主尽可多报一些数目,待州衙补上缺粮,多出来的便都是东主的了。”

胡观彦大喜,向庆州知州韩奉告称:“贼子胆大包天,竟劫了六百多石军粮去!”

韩奉既惊且疑。六百石足够两个指挥、即一千人吃一个月了。

“又不是北虏打草谷,真有贼人能抢走六百多石粮食?”

“不怕兄台笑话,我军中虽然有缺额,但一个都怎么也有七十多兵员,如今竟然只有十人逃出来;几个节级只存活了一个十将。这伙贼人凶残得紧啊!也是我麾下指挥使调度不利、料事不宽,我已经罚他一个月俸禄了。”

韩奉惊怒:“既有这等大事,我得即刻上报转运使司。胡都监已经上报安抚使司了吗?”

转运使司统管陕西道一道财权、辖制各州府亲民官;安抚使司则统管一道兵权。正是二人各自的顶头上峰。

不过方今乱世,朝廷又有两个,不知听哪边的好,北地有些彪悍点的方面官员,就干脆自行其是,全不理会上头派谁来,只维持个明面关系。

胡观彦原本没想上报,但韩奉一贯讲规矩;他只得敷衍:“自然是报了的。”

他回到军中,严令心腹各处收紧口风,又特意召见了曹弈。

“听说曹十将名门之后,祖上乃是讨灭僭唐的开国元勋鲁国公曹太师?”

“小子辱没先祖英名,不敢称是。”

“不必过谦,将门出虎子,你能从凶悍匪徒眼皮子下杀出重围,可见是有真本事的。杨平既已殉国,总要有人接替,我看你就不错。”

曹弈正暗自诧异,胡观彦话锋一转:

“不过,丢了‘六百石’粮食,安抚使司也是震怒的,想要问你渎职失粮之罪。这毕竟是‘六百石’,不是‘二百石’,我想要保全你,殊为不易。”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4 或曰见龙在田(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