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钗而冕 > 第23章 #23 有朋自远方来(4)

钗而冕 第23章 #23 有朋自远方来(4)

作者:玉里禾斗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6-14 19:56:31 来源:文学城

一队人在大门外停下,靠在墙边歇息;唯独那年轻郎君在门前下马,整了整衣冠,带了两个元随跨进门来,行到十步处便拱手而笑。

近处看去,只见这年轻郎君不过弱冠之年,面如冠玉,目似朗星,人品不俗。

游抱刃暗自纳罕,这样的年纪就是一府副长了?

复又自嘲眼界狭隘。含着金玉出生的公卿子弟,或许还觉得来当这穷乡僻壤的小官是纡尊降贵呢。

那郎君快步近前:“放言公,烟幸不辱命,无负所托。”

南也谦大笑:“仲直办事,我还能不放心?有劳了!不知一路上可还顺利?”

“有惊无险。太行匪患,令人忧心。此事稍后再与师兄细说。”

“说的是,眼下好好休息才是正办。我已经叫人清扫通判厅,即刻就能搬进去。你今日好好休整,明日我再引你会见诸幕、诸曹。”

放在原先,什么幕、什么曹的,游抱刃也是两眼一抹黑,听不懂。

如今她既也混进了官场,这些日子便也着意打听了一番。

这幕职官负责协理郡守、签发文书,与中枢的门下省类似;常设判官、推官二人。

曹権官以司录参军为首,各自分管方面事务,与甚么刑部、户部之类相仿——所谓三省六部的六部,为东汉始设,原名就是六曹,隋朝才改名六部。

幕职官地位原本在曹権官之上,然而在延安这样的边地,又有些不同:

幕职官辅佐知府、知州,多是主官亲信,因着开封杭州两个朝廷你争我夺,主官一旦倒台,便无枝可依。延安的判官、推官还是先前引咎卸任的林图留下的,现下自然不敢出头。

而曹権官管理具体事务,不牵扯政争,反而有些稳坐钓鱼台之势。

诸曹之首的司录参军翟愈,便隐约成了除知府、通判外腰杆最硬的。

南也谦将诸幕列在诸曹之前,似乎有拨乱反正的意思。

游抱刃正自神游天外,闻烟已向南也谦道过谢,将目光转到她身上。

“不知这位是……”

大周六、七品穿绿袍,八、九品穿青袍。闻烟是太常博士,从七品;一看游抱刃穿着青色常服,便知道此人位阶比自己低;再者袖口有兽纹,应当是武官。

然而南知府特意带在此处迎候,竟是比府中属官还要先引见,显然别有深意。

因此他并不怠慢,主动相询。

南也谦道:“水山,还不见过闻通判?”

游抱刃忙拱手施礼。

“仲直,这位便是先前与你提到过的游抱刃,字水山。”

“原来是斩杀国贼张勤的游义士,幸会。”

南也谦道:“我已向朝廷请功,将水山拔为钤辖司麾下指挥使。今后便是同僚,不妨多多亲近。”

大周重文轻武,游抱刃品级又不高,若是旁人,怕就要轻视于他了。

闻烟却是从善如流:“游指挥使当之无愧!今后我便叫你表字,如何?”

游抱刃忙道:“抱刃荣幸之至。”

闻烟可以与她亲近,她却是不敢与他亲近的——通判虽说不直接管着她,却也是上头人,她哪敢造次。

再说此人通身世家子弟气派,果真愿意折节下交?怕只是给南府公面子罢了。

也不知这南府公刻意拉近她二人到底什么心思。

南也谦见火候差不多,道:“仲直远来辛苦,不妨今后再叙。”

闻烟点头称好。

他嘱咐一声,身边元随便去传令。

原先歇在墙边的长队分出一队来,从府衙侧门进到内院去安顿。骡队是雇来的,卸完行李后自去。

那顶二抬的轿子也去了侧门,其中坐着的须是女眷;若是正妻、女儿,必定走正门。想来是侍妾了。

闻烟与南、游告了辞,又骑上那匹雪白骏马,转去通判厅不提。

闻烟在通判厅休整一夜,第二日起身神清气爽,洗漱用过早膳,便要叫人去府衙问问;不想松末已经早早过来,说是知府有请。

闻烟换上绿色常服,打马到府衙。

南也谦在三堂等他。三堂在内宅,不是公务之所。闻烟便知道是有别的事要说。

南也谦先是关切几句休息如何之类,而后道:“你初任地方,我本不该给你出什么难题。只是身为一府佐贰,延安也是你肩头重任,推托不得。管师也说,你自入秘阁后,博览群书,见识大涨,或许有我也意想不到的解法,故此先来请教。”

两人虽以师兄弟相称,其实所学不同。

南也谦所说“管师”,乃是他得中进士那年的主考管宜南,自号蠡海痴人。

闻烟却是十二岁便拜在管宜南门下,真正的亲传弟子。

秘阁便是秘书阁,为国家藏书修史及储才之所,历来只有殿试三鼎甲直入;其余进士须得参加“阁试”,择优取之。闻烟科考在二甲居中,阁试在前列,因此入阁。

彼时家人报喜,管蠡海正与客下棋,听罢却只是挥手,从容落子,手谈不断。客人倒是有些心猿意马,忍不住问:“如此喜事,蠡海先生如何不顾?”

管宜南回:“意料中事,何足道哉。”

足见管师厚望。

闻烟抖擞起精神:“师兄垂询,但有浅见,烟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延安情形,想必你有所知。不知有何良策助我?”

闻烟道:“确有腹案,正想请师兄指点。

“延安所患,凉患为首。要想抵御凉军,只有自强不息。我有三策。

“其一,整顿吏治。天下纷乱,中枢威权大不如前,延安虽无自立之心,却渐有自立之实;属官有恃无恐,阳奉阴违,致使政令难行。要想施展拳脚,非得整顿不可。临真县令通敌去职,是个好开始。

“其二,休养生息。延安方遭兵祸,百姓苟延残喘。宜减免赋税徭役,鼓励开垦荒地,安抚民心。

“其三,推行军屯。此为重中之重。延安荒地甚多,却没有人口。中原流民不计其数,太行山中盗匪竟有数万之众,更有流寇无数。宜招纳安置,充入军屯,寓兵于农。”

南也谦捋着胡子听完,点头赞许。又说:“仲直所言均是长久之策。不过眼前嘛——你可知道,张勤伏法之前,召集延安属官所为何事?”

“为何?”

“他担忧入冬时凉军再来,打算征收秋粮以资军队,征发民夫修筑工事。”

闻烟不由得皱眉:“此贼诛百次亦不足赦!为了敛财,这样的绝户计竟也想得出来!”

南也谦笑而不语。

闻烟道:“且不说凉军也懂得不可竭泽而渔的道理,单说芦子关易守难攻,先前失守不过是因为张贼泄露军机;只要他不捣乱,杨家军岂会任凉军长驱直入?”

南也谦抚掌道:“仲直看得透彻。”

闻烟:“远不及师兄。”

南也谦点头欣慰道:“这番见识,似你这般年纪时,我是绝没有的。”

这话他说得真心实意。

自己已过不惑之年,才做到了区区延安知府;闻烟不过二十,却已经成为他副手。这样看来,他很有理由嫉恨。

不过大周官场,极其讲究资历。南也谦有赵家靠山,做完这一任延安知府,只要不出岔子,便要升任一道安抚;端看安抚何地罢了——富庶之地与贫瘠之地不同,京畿之地与边鄙之地亦不同。

闻烟天之骄子,从为国储才的秘书阁出判一府,起步略高了些,却也并非没有先例。其后仍然是要转迁积累,才能上进。

南也谦大他二十,确是不必与他斗气的。

“仲直三策极佳,就照你的意思推行吧。唯独一件,太行山匪已成气候,与陕西又隔着河东道,恐怕不好伸手,当徐徐图之。”

河北西道也有人称作“山西”,此“山”便是指太行山。

“是。”

“依我看,招纳流民,未必只能在中原。陕陇之地,仍有可为。”南也谦轻飘飘说完,话锋一转:“你看那游抱刃如何?”

闻烟略一迟疑:“我与他不过才见一面,不敢妄言。”

“不敢妄言便是有所疑虑吧?”

“实不相瞒,看去确是一表人物,只是不知有什么特别的才具。”

“这个游抱刃,虽然出身乡野,却并非目不识丁。初见之时,我假托‘南容’为姓名,他以《论语》试我;其后斩杀张勤,他又引《孟子》‘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自辩。

“他学过经义?”

“不错。他拜过师,其师姓关,自号八苦先生。这八苦可是妙人。”

便将“鸡鸣狗盗”之事告诉闻烟。

闻烟微微动容:“难道是……”

“或许是。”

原来三拜先生虞好古学问自成一派,时称“新学”,或援其出身称“洛学”;他下狱之后,洛学虽遭封禁,仍有四散的门生各自秘密传承;理宗驾崩后,封禁松缓,洛学门人以其他学派名义陆续入仕,洛学才逐渐恢复。

管宜南、南也谦、闻烟均是洛学子弟。

有这一番缘故,滑州又在洛阳附近,南、闻二人不免多想。或许当初洛学艰难之时,有门生在滑州隐居,传承至今。

即便“鸡鸣狗盗”之说不是洛学传承,那八苦能自己领悟到这一层,也必定是个巧思善辩的人物。

幕职官:类似于政府办主任、秘书长

曹権官: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例如各种市局局长

秘书阁:类似于明朝的翰林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23 有朋自远方来(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