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钗而冕 > 第12章 #12 诛一夫纣矣(2)

钗而冕 第12章 #12 诛一夫纣矣(2)

作者:玉里禾斗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6-14 19:56:31 来源:文学城

“依照惯例,凉人秋收时不会来,要等秋收完了才来捞现成的;则只剩两个多月备战。即便是钱粮到位,紧赶慢赶也要花一个多月来整备。延安府等不起啊!

“我没法子,给陕西安抚使司去信相求,请他们好歹拨点粮秣辎重;帅司头两天倒是满口答应,过几天再催时,便说自己也困难,腾不出多余的的。我说你们没有,那陕西其它州府总有吧,请帅司居中调剂一下;张知府也发话了,实在不行就当是借的,以后保准还。谁知各州府连借都不愿意,说是自个儿也要加紧防备,没有余裕了。

“都是屁话!京兆府要防备什么?商州虢州陕州要防备什么?无非就是不想借而已!

张勤道:“沈抚使是开封的人,他不是敷衍你,而是敷衍我。我原以为他是个秉公持正之人,不想竟将朝堂恩怨置于民族大义之上,实在令人失望。”

一旁的司录翟愈也道:“鲁钤辖不要急。陕西安抚使司一贯便是个摆设,求了也没多大用,沈抚使便是想帮也帮不了。”

张勤微微皱眉。翟愈沉浮官场多年一直不得志,早已歇了进取的念头,万事惯会和稀泥。

翟愈话锋一转:“府公召我等前来,想必胸中已有妙策?”

“也谈不上妙策,不过是东挪西凑。”张勤淡淡道,“今年的重中之重是防御北虏,别的用度就不免要委屈一些。”

见众人无话,他又说:“节流也要开源。延安府受了兵祸,按惯例当免除今年秋收税赋徭役。不过现在是非常时节,就不免除了。苦一苦他们,也是为了今后安宁。

“翟司录,你以秋粮担保,向别州或是民间赊买物资,约定秋收后还;如此就能筹措物资了。各县也要征发民夫,协助修筑工事。

“鲁钤辖,我知道你难,但延安府和延安百姓更难。无论用什么法子,你都要把延安军整饬好;若是今年还放进凉军一兵一卒,你自个儿向朝廷谢罪吧。”

鲁厚忙道:“包在我身上!”

翟愈却没有应承,面露难色,双眼瞥着坐在下首的众位县令。

张勤知道缘由,只拿他追问:“司录有什么难处?”

翟愈不得已回答:“秋粮税赋若是收得上来,下官这里自然没有难处。”

“六位县令,如何?”张勤目光一一扫过。

延川与延长是大县,为六县之首,众人齐齐盯着他们。

却另有一人忽然起身,拱手躬身一礼。

“府公容禀,难处是有的。原本可以免的赋税徭役却不能免,老百姓定然不愿意、有怨言。不过只要把道理讲通,让他们明白府公的良苦用心,为了自己将来免受刀兵,他们定然能理解。”

此人正是与游抱刃有过一面之缘的临真知县冯歆。

“请府公放心,临真县必定不辱使命,赋税如数缴纳,徭役应发尽发。”

张勤满意点头。

延川县见状,不得不发言了:“今年百姓确实是太过困难了些,正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一旦他们闹起事来,恐怕不好收拾啊。”

冯歆摇头道:“若论穷困,临真比延川如何?我临真做得,延川反倒做不得?”

延川县只得讪讪闭嘴。

延长县忙帮腔道:“就怕道理讲不通。百姓大多愚昧,只看眼前的好处,不顾将来大局。”

“教化百姓,也是亲民官之责,不可推卸。再说即便有些冥顽不灵的反民,但总归无伤大雅,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自然就能弹压下去。”

众人这下算是明白了,冯歆不知何时与张勤暗中交通,今日就是特意配合,说一些张勤不好直说的话。

见再也无人开口,张知府满意道:“诸位知县都是深明大义、迎难而上的好官,我张辨谷在这里多谢各位了。”

“慢来。”忽然有人高声打断,“门山县还有疑问。”

张勤皱眉看过去,乃是门山老县令王若虚。

王若虚先朝冯歆拱拱手:“冯知县,我门山孤城斗大,穷山之巅,强名曰县而已,论穷困比之临真尤甚。我该有资格说话吧?”

冯歆皱眉,避开视线。

“延安兵祸,门山以僻阻而幸免;如今张府公让县中百姓纳赋,我自然无话可说。独忧门山烟火萧然,四际荒险,缴得这一点税赋,于大局无补而已。”

张勤听到这里,面色稍缓。门山一个穷县,缴不缴秋粮,张勤原也无所谓;但能有这番表态,便是好事。

他刚想表扬一句,王若虚又开口了。

“不过,门山虽然荒僻,今年却也来了许多人,乃是从邻邑逃难至此。我亲眼所见,他们妻离子散,疲于奔命,食不果腹,蜷曲道旁,唯余一口气而已。我开设粥厂,搭建棚舍,才勉强保得他们性命。”

张勤道:“你安抚接济流民的功劳我都知道。林知府未曾嘉奖你,我却是不会忘的。”

王若虚拱手一礼:“凉军一退,林知府就被问责,他自然是没心思管的。我也不求什么嘉奖,只是想问张知府一些话。

“百姓家中被洗劫一空,回去之后没有种子,如何种粮?自然只能向富户借贷,月息少则八分,多则十五,年息超过百分。

“延安丁口锐减,劳力不足;兵灾又耽误农时,只能抢种百日作物。今年秋收,粮食必定减产。还清欠款、购进冬苗之后,勉强也能留些口粮果腹,如果不纳秋赋,这难关就算挺过去了。

“如今张知府一声令下,秋粮也要纳赋。敢问府公,他们的税粮要从哪里省出来?是要把救命的口粮缴上来,还是背上双倍的债金,或是干脆不种明年的地了?

“这便罢了,本来丁口便不足,却还要征民夫修筑工事,敢问谁来收粮?谁来冬播?这难道不是把百姓往死地上逼!”

冯知县道:“王知县此言差矣,百姓一时困难,官府可以出面纾困;凉人一旦再次入寇,就又是生灵涂炭!孰轻孰重,难道不清楚?”

王若虚拱手道:“当真如此紧急吗?我听说凉人将汉人视为‘草谷’;即便是化外蛮夷,也晓得草场要轮换放牧。阅其过往,凉人极少在同一年内于同一处连犯二次。”

鲁厚冷笑:“荒唐!旁边趴着一只大老虎,你不趁着它还没动手前拿起钢叉防身,竟然还指望它吃饱了大发慈悲放过你?”

“敌强我弱,只能智取。凉人未必再来,可百姓被逼上绝路,是会造反的!”

原本端坐主位的张勤闻言脸色一变,拂袖冷哼。

冯歆呵斥道:“王知县,府公所思所虑,全都是为百姓着想;你话里话外为凉军美言,又把一顶逼反百姓的帽子扣给明公,意欲何为?”

翟愈见势不妙,出言道:“王若虚!上头的政策,你们有疑问、有异议本属自然,你好好讲、好好问,难道上头还能不明白解释?怎么能故作惊人之语?还不立刻道歉!”

张勤瞥了翟愈一眼,沉声道:“道歉就不必了。为百姓纾困,度过难关,乃亲民官之责。王知县若是自问办不到,就摘下官帽,脱了官皮,看看凉人那里有没有给你留个位子!”

众人皆惊,各自无言。

王若虚面色苍白,双手微颤,慢慢取下官帽。

忽听仪门外头传来嘈杂声,有小吏在堂外求见。

张勤召人进来,只听小吏报说:“有特使到!”

众人面面相觑,张勤问:“哪里的特使?”

“杭州来的,说是带着政事堂的移文。”

“好生请到偏厅歇脚,我片刻后便来见。”

小吏应声退下。不一会儿却听嘈杂声更大;有人大喊“奉命办差,谁敢阻拦!”

又间或有喝骂打斗之声。

张勤正自惊疑不定,就看见一人身穿绿色官袍,高举一卷黄纸,被手持长棍、统一装束、兵士模样的六个人簇拥进了中庭。又有一高一矮一壮一瘦两人持长枪断后。

正是盘虎、松末带着四个兄弟护着南也谦闯入。

府衙几个皂吏持水火棍追过来,却犹豫不定,不知该不该打。

盘虎可不会手软,三下两下就将他们打倒在地;又将左右耳房的胥吏揪出,赶到一处,绑到一起。

张勤强压心中惊怒:“使者是否有什么误会?怎地硬闯进来?”

南也谦大步迈进二堂:“张知府见谅。在下大理寺少卿、前行郎中姜圭,有紧要事务在身,事急从权,故此直接闯进来了。”

张勤听这名字,不由一愣。

他在延安府做了三年通判,中枢新进官员他不认识。不过他一直留意着开封、杭州动向,听说过这个姜圭。此人嫡亲妹妹刚刚嫁与符太后族弟,不可轻易得罪。

虽然怀疑使者真假,他却不敢贸然质问,一时犹豫起来。

“却不知姜少卿此来何事?”

南也谦道:“延安府有人叛国通凉、泄露军情,致使凉军三个多月前攻破芦子关、入犯延安府!”

众官一听,俱皆大惊,面面相觑。

五一快乐!

补充声明一下,本文只是仿宋,但不是同一个朝代,因此官制上会有许多不同,大家看待历史时不要以我为准哦=3=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12 诛一夫纣矣(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