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参商叹 > 第24章 第24章 利见大人

参商叹 第24章 第24章 利见大人

作者:怀渚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12-16 00:37:42 来源:文学城

一炷香前,锦绣湖畔。

水光潋滟,碧柳如丝,微风过处,湖面涟漪轻漾,金波闪烁,似有无数碎金洒落其中,令人目眩神迷。

湖岸边,一条的复廊依水而建,蜿蜒曲折,廊檐高挑,为过往行人提供了一处休憩游赏的绝佳之地。

而在那复廊的内壁之上,则密密麻麻地贴满了书院学子们的文章,放眼望去,蔚为壮观。

昨日,院仆们遵照山长的吩咐,将学子们的窗课收集起来,连夜张贴于此,供游人交流品鉴,以彰书院学风之盛。

湖风轻拂而过,吹得廊内宣纸哗哗作响,就连空气中似乎都染上了一丝淡淡的墨香,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

踏入书院后,几位平日与程霖交好的同窗便将他团团围住,争相邀请他一同游玩。

程霖出身望族,不仅才学出众,性情也温文随和,因此在书院中人缘极好,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群人如影随形。

相比之下,裴书谨则习惯了独来独往,自觉难以融入其中,便主动告别了程霖,独自漫步于复廊之间,宛如一株清冷的孤竹,在周遭喧嚣的衬托下愈发显得形单影只。

不过,他对此也并不在意,只是神情专注地浏览着墙面上的文章,仿佛只有这些才能吸引他的目光。

忽然,他的视线定格在了一张略显皱褶的宣纸上。

望着宣纸上那熟悉的字迹,裴书谨眸光微动,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他原本还担心,蒋誉会因交易不成而心生怨怼,在自己的文章上动些手脚。

如今看来,倒是他多虑了。

思忖间,裴书谨缓缓伸出手,修长的指尖轻轻触碰着面前的宣纸,一字一句地细细摩挲着。

忽然,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手指骤然一顿,眉头微微蹙起。

不对!

这篇文章,并非他昨日提交的那一份!

裴书谨清楚地记得,自己提交上去的那份窗课,是在仓促之中连夜赶就的,字迹相较以往略显潦草。

可眼前的这份,字迹工整,笔画清晰,分明是他最初撰写的那一份。

意识到这一点,裴书谨眉头微皱,心中疑惑丛生。

他不免回想起昨日,同样是在锦绣湖边,自己与程萋萋的那场短暂的对话。

“这样好的文章,裴公子当真舍得转予他人之手、冠以他人之名吗?”

记忆中,少女手捧着这篇文章,一副视若珍宝的模样,言辞恳切地劝说着自己,不要将其卖予他人。

只可惜,彼时的自己心志不坚,自觉有负于她的期待,心中无地自容,只顾仓皇逃离,没有接过她递来的文章。

“此文于我,已是无用,姑娘若是喜欢,便留下做个纪念吧,不必归还与我了。”

所以这个版本的《阳春赋》,理应还在那位程姑娘的手中。

可是如今,它又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呢?

裴书谨百思不得其解。

“这位小友,这篇文章,是你所作吗?”

忽然,一道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传来,将裴书谨从万千思绪中拉回了现实。

他转身回望,只见身后不远处,一位头戴乌纱,身着绯色官服的中年男子正含笑而立,目光中满是赞赏之色。

男子约莫四十来岁,美髯长须,气质儒雅,若非穿着这身官服,看起来倒更像是一位学问深厚的大儒。

察觉到来人身份不凡,裴书谨心下一惊,赶忙躬身行礼,“回大人,是晚生所作。”

男子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抬手示意他起身,随后目光再次落在了那篇《阳春赋》上,连声称赞道:“真是好文章,想不到小友年纪轻轻,竟有这般文采和构思,真是后生可畏啊。”

裴书谨从未料到自己的文章能赢得旁人如此之高的赞誉,心中惶恐不已,态度谦逊道:“大人谬赞,晚生愧不敢当。”

话音刚落,又有一道声音传来,插入了两人的对话之中。

“原来顾大人在这里,真是让下官好找!”

裴书谨抬眸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绿袍,身形颀长的青年官员正朝这边迈步而来。

待看清来人的面容后,裴书谨微微一怔,迅速收敛心神,再次恭敬行礼道:“见过曹司业。”

原来,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思齐书院的司业——曹羡之。

曹羡之乃进士出身,原在翰林院任职,后因得到了山长的赏识,自三年前开始兼任书院司业,掌儒学训导之务。

他与裴书谨皆出身寒门,难免惺惺相惜,所以裴书谨自入学以来,便得到了来自曹羡之的诸多关照。

这也是裴书谨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收获的为数不多的善意。

于廊内站定后,曹羡之先是对那中年男子行了礼,而后拍了拍裴书谨的肩膀,一脸骄傲地向他引荐道:“这便是我之前向大人提过的学生,名叫裴书谨,吴郡人士,与大人乃是同乡。”

说罢,他又转向裴书谨,郑重向他介绍道:“这位是大理寺的顾少卿,也是我在翰林院时的师长。”

裴书谨闻言,眼底掠过一抹惊讶之色。

顾少卿之名,他早有耳闻。

与曹羡之一样,这位顾少卿亦是进士出身,写得一手好文章。

在翰林院任职期间,他便时常向圣上直言进谏,针砭时弊,言辞犀利,毫不徇私,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

好在当今圣上并非昏聩之君,对于他的犯颜直谏总能虚心接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或许正是考虑到他这样刚正不阿的品性,圣上便本着“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将他安排去了大理寺,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工作。

据说,在他任职期间,许多积年旧案得以侦破,许多冤假错案得以昭雪,无论是朝野还是民间,都对他的能力和人品赞誉不已。

原来,眼前这位大人,便是那位传说中的顾少卿。

得知对方身份后,裴书谨心中顿生敬意,连忙躬身行礼:“晚生裴书谨,见过顾大人。”

曹羡之欣慰一笑,又接着道:“我早就想向顾大人引荐你,没想到你们倒是先遇上了,这位顾大人的文章造诣极高,尤其擅长赋体,今日既有缘相遇,正好可以向他讨教一番。”

听完曹羡之的话,裴书谨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昨日自己差点将《阳春赋》卖给蒋誉一事,心中既愧疚,又庆幸。

愧疚的是自己意志不够坚定,居然差点为了五十两银子出卖自己的心血之作;庆幸的是自己能够及时悬崖勒马,没有辜负一直以来对自己寄予厚望的曹司业。

顾子兴闻言,笑着摆了摆手道:“羡之过奖了,我这把老骨头,哪里还能跟你们这些年轻才俊比拼文采?更何况以裴小友之才,将来成就未必在你我之下啊!”

说罢,他再次看向裴书谨,目光饱含期待道:“裴小友,不知你是否还有其他的诗文作品?若是有的话,能否整理一些送到我府上,好让我一饱眼福?”

裴书谨闻言,目光一怔,心中思绪翻涌。

自古以来,都是学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主动呈上,以求文坛先辈的指点和引荐。

可眼前的这位顾大人,竟然主动提出想要阅读自己的作品。

这对于自己这样出身寒门的学子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殊荣。

念及此,裴书谨心中微动,点头答道道:“承蒙大人厚爱,晚生定会将作品悉心整理,尽早呈送给大人。”

得到裴书谨的应允,顾子兴似乎仍觉未尽兴,又拉着裴书谨走到那篇《阳春赋》前,细细询问起这篇文章的诸多细节,从行文布局,到韵律用词,再到典故引用,无一不问。

裴书谨亦耐心作答,并不时向顾子兴请教对于某些句子的看法和建议,自觉收获颇丰。

——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过去了一炷香的时间。

顾子兴还有要事在身,不便在书院久留,遂向二人道别,准备返回大理寺。

然而,就在他离开之际,一阵嘈杂之声忽然从不远处传来,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就是这里!”

“此文分明是我所作,为何却署上了他人之名?还请山长为学生做主!”

伴随着这道愤慨之声,一群人气势汹汹地跨入了复廊,瞬间便将四周围了个水泄不通。

待看清为首之人的面容后,裴书谨目光骤然一冷,藏于袖中的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

蒋誉,居然是他!

裴书谨原以为,蒋誉是因为交易不成而心生怨恨,才会深夜派人报复自己的。

可如今看来,他的目的,似乎还远不止这些。

尽管裴书谨还尚未弄清这版《阳春赋》出现在这里的原因,但眼前发生的一切,却至少表明了一件事——这个结果,绝非蒋誉所期望看到的!

正因如此,他才会怒不可遏,纠集众人来寻自己的麻烦。

这般想着,裴书谨略微抬头,目光冷冽地盯着蒋誉道:“蒋公子这是何意?”

裴书谨向来不惹事,却也从不怕事。

此地既有书院师长,又有朝廷官员,是非曲直,岂容他随意颠倒?

看着裴书谨那双清冷深邃的眼眸,蒋誉不屑地冷哼一声:“我是何意,你自己心里最清楚!”

说罢,他忽然上前,猛地推开裴书谨,随后指着墙上的文章,向身后的山长控诉道:

“山长您看,这篇文章,与我刚刚在您面前默写的,是否一字不差?若我并非此文的原作者,又岂能做到这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