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裁云为信 > 第13章 钱庄

裁云为信 第13章 钱庄

作者:萧墨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1-04 23:12:10 来源:文学城

林礼迅速把头缩回来了。

又过一会儿,她悄悄抬帘,发现前面那位也已经缩回去了,方舒一口气。

她不想对视那双眼睛。如话本里所说,蛊惑人心的眼睛。她算是明白了,这人若是正经议论差事,眼睛尚还称得上正气凛然。若是不议正事,眼神便飘移不定,潋滟几度流转,或许可以用话本里“顾盼生姿”来描述。

可“顾盼生姿”说的都是美人,用来形容言屹,多少有些抬举。

若实话说,言屹就是会装。她想。

车队已然出了湘吉地界,路上过夜歇脚驿站不算整洁,还不如直接睡在马车上。累日颠簸,林礼心说还不如不跟着言屹,自己和汪吟吟本可以出了落霞关再找马,之后一路打马向启州去,如此更快,也更洒脱。

离关三日后,一行人已然进入乌苏郡内,行至闵州。去启州的官道上有一段路绕山而过,数日前天降暴雨,山上树木折断、巨石滚落把道拦死了。如今清理道路还要时日,若从官道走,便要等。若绕路从另一侧官道过,尚且不提前方道路是否亦遭大雨破坏,单说要先向南走再绕回来,也要多花时日。

“倒不如从青安江坐船去。”尹信道。

青安江是临江支流,绕过堵塞的道路和前方峻岭,从闵州东北直抵启州南,算是最快的法子了。他让万木千帆去当地会馆找个等着官道疏通去启州的可靠商人,付钱让他之后将车马赶到启州。

他本人去弄条船来。青安江上“于大娘航船”漕运有名,每隔数日都有船发向启州。只是近两日过路闵州的商旅都遭拦路劫难,把航船都定满了,如今有钱也拿不到去启州的船票。

既然如此,尹信不介意多花一点钱。反正他镇抚东南的经费没从户部过,是尹元鸿亲自掏的银子。送客的航船没有空余,就直接向别的船家买艘货船。东南漕运繁荣,货船满江都是。

他与一户船家议好价格,便要往钱庄取钱。

“言大人真有钱。”汪吟吟悄声在林礼耳边说,心道还好花的不是自己的银子。

林礼点点头,却是另一番想法。此去启州本来也在她计划之中——她总要去寻四师叔的,可路上打尖住店用的都是言屹的银子,如今买船更是破费。

她面子薄,心里怪不舒服的。

“言屹,这买船会不会太……”眼见他向对面的“开明钱庄”走去,林礼在后三两步追上,拍了拍他的肩头。

“太怎么?”他回头问。两人已经踏入了开明钱庄,院里人头攒动。

“……贵?”林礼想了半天,她怕解释不清自己的意思,嘴里冒出来一个“贵”字。

尹信正沿着抄手游廊向里头兑换银钱的台铺走去,林礼跟在一旁。他听闻此话差点笑出来,可转念又想到,姑娘家该是因为这一路上花费的事情不好意思。

“没事,我花的也不是我的钱。户部拨银子了。”他轻声,为了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真诚可信一点儿。

林礼本想说,你一个命官也得替朝廷省着点银子吧,怎么专做如此公款吃喝的行径,这说到底也是平民百姓上缴的税钱。没想到身旁人又补充:“他们给的很多,本来就花不完。”

“……哦。”这是彻底没了立场指责他。此刻两人正站在兑换银钱的队伍里,前面进程缓慢。

“大晋国库比你想的要充盈很多。”尹信藏不住笑了。

太尴尬了,林礼心想。孤鸿山小女侠当然受不了被嘲笑,随即拉脸道:“很好笑吗?我还不是担心你贪污公款,浪费纳税百姓的血汗钱。”

“我要是个贪官,倒是很委屈你跟着我,”尹信的眼里波光流转,是那种让林礼瘆得慌的眼神,“有损一代江湖名门的清誉。不过你放心,我镇抚东南查账,若是自己的账不干净,朝廷也不会指派我来了。”

也许旁人如此办差是有贪污的,但我真的只是因为家里很有钱罢了。尹信心道。

他很讨厌贪官,这点深受尹元鸿影响。

大晋朝厚待官员,除了月俸较前朝高,年年绩效优良者朝廷还会发放银钱奖励。此事在中政归吏户两部管,在地方则由地方政府与度支合计。这是尹元鸿立下的规矩。他读圣人之书,明白以德服人的道理。但半辈子行商的经验告诉他,与人相交的基础是情感与信任,安稳关系却离不开银子的维护。也许亲人会不计贫富,但旁的关系用银子维系最令人信服。

前周时期,尹家的商道就是靠义利并重走出来的。如今自己坐江山,商贾立国前所未有,本就是对古来“士农工商,贾者为末”的反叛。想要服众,单薄的圣贤书靠不住。大晋的国库里要有银子,还要把银子毫不吝啬地分给底下干活的人。

这便是尹信最佩服他皇爷爷的地方。开洋、改制、编令、减税、清肃……惠及四海,福泽农商。官员的月俸在过去十几年里经过三次大涨,地方调整更是数不胜数。

尹元鸿很少将臣子们视作他的私属附庸。大晋朝的君臣更像签订了一份理性契约的双方,君上多给钱,臣下多办事。

与厚待官员的决策相对的是,官员受贿、贪污、偷税在大晋上同杀人重罪。原因是尹元鸿以为,贪官贪的每一分钱下,都藏着因此穷困至死的黎民。

先前在落霞关,官匪勾结,蔡斌好在是自己死了,不然落在尹信的手里,只怕最后是人不人、鬼不鬼。

在如此情状下,官员若再有贪污之举,可就太不识抬举了。

尹信开始有些理解,为什么当初父亲斩钉截铁皇爷爷经此秋账一定会马上向东南派镇抚,而不是户部再审,或布政使合议。是因为他害怕的也许不是东南商贾偷漏税成风,而是害怕这背后有大量的贪官污吏,自己苦心经营十几年的惠官政策竟然在尹氏发迹的东南率先倒塌。

商贾偷漏税,在制度上总有办法弥补。尹元鸿无法接受的是,他饱含精明理性的治国方略,竟然会失败。

他不能接受商贾无法治国。

古来立道者多,殉道者寡。尹元鸿自己寻的道,如何都要走完。

“人怎么这么多?”身旁林礼忽问。

是已经等了许久,但面前人才去一半。

“别的钱庄可不见得有这么多人。”尹信回道,“方才过来,可曾看见几步以外的亨字号、贞字号钱庄了?”

林礼点头,方才是有瞥见,确实不如此处门庭若市。

“开明钱庄是国营钱庄。”皇爷爷的功绩,尹信忍不住念叨一二,“百姓对国营钱庄的信任,当然高于私家钱庄。当今陛下圣明,开国之初便筹建国营钱庄分布各地。你可知道其中最大效用?”

林礼摇头,示意他接着讲。前面人那么多,权当听着解闷儿了。

“这算是大晋换代的顶梁柱。”尹信眼里闪动。这是他自己钻研出的,此前还未和旁人说过,颇有几分炫耀的意思,“前周铜币和银钱混合使用。但朝廷铸铜币钱,银钱是民间依靠走私贸易,从海外招进来的,并不受官府控制。是以钱币市场混乱,此地一十进比兑换,他地一对十三,一对十二,变化千奇百怪。钱庄那时还叫钱行,只是处理其中铜银兑换,并不像钱庄那么多效用。”

“那与大晋换代又有什么关系?”林礼追问。

“他们的钱行是私营的。”尹信解释,“朝廷管不了。他们铸铜钱而不铸银元,是因为发现的银矿太少,经不起开采熔铸。而前周的税收制度在我看来是很失衡的,对海税商税征收过高。有一段时期,甚至禁洋。于是民间走私贸易兴盛,带入境大量的白银在民间市场的交易里流通,彻底取代铜币。可朝廷征的税里没有白银,而且白银本身是由海外入内,其数目不受朝廷管控,在钱行里的兑换比例波动很大……”

尹信瞧林礼连连眨眼,想来对方听不懂,三言两语自己也解释不清。也是自己傻,让一个习武的小女侠听这些。

于是他总结道:“总之在前周的财税政策下,有私营的钱行最终只能让朝廷穷,让商人富,商人手里有了钱,自然就可以造反。这不就能改朝换代了吗。”

实际上情况要复杂的多,前周的钱币市场相当混乱。前周铸铜钱以前曾发行过纸币,只是难以推行,破产了。到末年,由于私营钱行从中作梗,金银铜的兑换比例一地多变,海内行商相当不便。前周的财税政策在尹信看来简直胡闹,非常死板。加上中间无数贪官污吏,到最后中政向地方征的税白银化极低。

边疆战事连年吃紧,中政拿不出钱来只能征税。其实最先造反的是临江两岸的农民,只是他们的力量太过弱小。被后来造反的商人们收买了。

当时的东南商人手中无数白银,却因为各地的兑换比例和朝廷苛待商人的政策,生意越来越难做。尹氏手里有无数白银沉淀,商路又一再变窄,便听任大当家尹元鸿掀起了反旗。

林礼确实没有完全听懂,但她觉得身边人认真解释的样子值得尊敬,便没有打搅他。此时好在他们已经站到了台铺最前面,伙计出声要票据。

尹信回神,将怀中票据递出,换银。

一行人不多,不必乘大船。体量较小的船里,林礼喜欢船头雕花的那一只,他便买了那一只。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青安江漕运的船队里流传水下蓝草守护旅人的传说。

此去愿有所获。望着船厢外的碧波,他们有一瞬间同时在想这件事。

1.林礼不知道尹信真实身份,所以站在她视角写男主时会用言屹,要么就用身边人、对面进行模糊处理。对于尹信言屹的切换大家不要奇怪。

2.钱庄的出现是明朝中叶的事情,鼎盛时期是明清之交以后,此处有这种设定,商业王朝嘛,之后会有更金融的东西。前周灭亡的背景只讲了一部分,不过有学历史的朋友们可能能看出来我在内涵哪个朝代了。哦哦还有“于大娘航船”的小彩蛋当然是在讲唐朝时的“俞大娘航船”啦

3.尹信:天地良心花的真的是自己的钱。

4.说实话,若用当年明月的话来讲,立朝代就好比开公司,那么大晋的老板尹元鸿这样的管理公司的理念,真的比黑心老板不知道好多少,至少他确实给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钱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