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补天 > 第16章 第 16 章

补天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梅林旧友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3-05-19 19:48:10 来源:文学城

司月这一天过得实在是充实,先是从朔方村回到张家村,接着又从张家村跑到玉雀城接回张村长,在村口处看了一出戏不说,晚上又听沈遇讲了这么一个稀奇的故事。

真是有趣。

而玉雀城那边的官家衙门处,这一天也是颇为忙乱。

自打夔王在城门口张贴了召募令,民间的能人异士三三两两地赶去衙门处应召。这一整天,衙门侧堂处皆是熙熙攘攘的。

城中首富崔五德跟在自己的宝贝女儿崔宝珠身后,苦口婆心地劝说她莫要前去衙门应召。崔家家境富裕,还怕养不活一个女儿?再说了,哪有女儿家在外头抛头露面的,成何体统?

但崔宝珠这回这是铁了心,任凭崔老爷如何劝说,都憾动不了她的决心。

崔老爷跟到衙门入口处,直到被侍卫给拦住,方垂头丧气地往回转。

这边崔宝珠入门后,在登记处录好自己的名姓,便在侍从的引领下,走进一方院子。

院子里有男有女,或站或坐,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崔宝珠打眼一瞧,好家伙,妖魔降世也没几天,这里竟聚集了二十多号人。她一颗心沉了沉,来时信心满满,在瞧见这么些人后心里头也开始打起了鼓。

正胡思乱想间,忽然有十数名军士打扮的士兵,抬着一两米多高的铁笼从侧门进来。那包裹铁笼的铁柱根根皆有她的手臂粗,里头关着的赫然是只妖怪。那妖怪头大身小,四肢却奇长,张嘴时,露出里头两排尖尖的利牙。怪模怪样,吓人得很。

这是何意?崔宝珠心道。

“各位英雄,欢迎来到此地。”士兵中,领头人站出来抱拳,粗着嗓子道。

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领头人道:“妖怪,速度奇快且力大无穷,杀人不过瞬息的功夫,极难对付。铁笼里关的,正是这样一只妖怪。降妖除魔,可不是闹着玩的,而是性命攸关的。因此,夔王有令,若有能力使笼中妖物昏睡者,视为合格;有能取妖性命者,视为优等……”

原来是要考校这个,这可难不倒她。崔宝珠摩拳擦掌的,就等着在众人面前大显身手。

她是跃跃欲试,但旁人可没她这本事了,有那浑水摸鱼的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没等领头人说完话,已经走了十来号人。这些人,估计是盯上榜文提到的“优厚报酬”了。可惜实力不佳,只能行骗,却未料临门一脚还有考校这一关,知道骗不过,只得自觉离开了。

这会儿崔宝珠倒不着急表现了,只等着瞧热闹,看看留下来的那些人怎么通关。

最先出手的,是个相貌憨厚,圆头肥耳的小胖子。小胖子一身粗布衣裳,不过十七八的年岁,翻手结印动作干净利落,可惜笼中妖怪毫无动静。

围观者有人噗嗤一声笑了,将小胖子一张胖脸羞得通红,领头人刚要请他下去,又见他重新结印再试一回,便随他去了。本来不抱希望的,谁知这回竟引动了符纸,符纹灵力化作金光,打在妖怪身上。妖怪狰狞着脸大叫一声,笨重的脑袋带动身躯缓缓地往下倒去。

领头人“咦”了一声,手执木棍递进笼子里,往那妖怪身上戳了戳,妖怪一动不动,鼾声倒是响得很。

“合格!”领头人面露笑容,“你叫什么名字?”

小胖子憨憨地摸了摸头:“我,我叫许得福。”

领头人给他发了张号牌,有侍从领着他到别处去了。

崔宝珠瞧得饶有兴味,本以为这个许德福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应试人员过关应该更加精彩更有看头才是。谁知道开局即是**,余下的十来人不过是些滥竽充数之辈。

等到崔宝珠上场时,领头人直摇头叹气,一个年轻小姑娘,能顶什么用?看来今日运气不佳,只招到个勉强合格的许得福。

崔宝珠可不管他怎么想,双手结印,符纸刷的一下直飞至笼中妖怪前,啪的一下打在它身上,轻易便收割了它的性命。

领头人确认妖怪已亡之后,欣喜若狂:“优!优等!”实话说,自榜文张贴后,召募到的人中,只有此女能力最为卓著。

“这事得让殿下知道。”领头人击了个掌,兴冲冲地往外走去。

刚到前院,就被同僚给拦住了:“瞧你这兴冲冲的,是要干什么?”

领头人压下内心的狂喜:“今日召募,来了位玄术高超的小姑娘。你快让我进去报知殿下,让他也高兴高兴。”妖魔降世以来,夔王一直愁绪满怀,他们这些做手下的又怎会不知?

同僚听了也高兴:“这倒是好事啊。”不过,还是没让对方进门,“殿下现在有事,这事待会再跟他说。”

领头人难免奇怪,有什么事比这件事还重要?

同僚悄声道:“里面来了位老道。他那玄术……”说到这里,竖起了大拇指,“那是没得说。轻而易举就能灭掉城外一大批妖物。”

领头人喜得眉毛都要飞起来了,好事一桩接着一桩,看来妖患不日就能解决了。

书房里,他们口中的老道却并不像他们那般乐观。

那老道是个干瘦的老头,身着黑袍,看上去就像是田间辛劳耕种的农人。他表面瞧着普通寻常,走在大街上,没人会想要多看他几眼。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干瘦老头,竟是多年前四大观中玄青观的传人。不过前朝后期朝庭下旨废除道观之后,观中后人只得隐匿于民间。

属于道观的荣耀和辉煌已然成了过去,但斩妖除魔的道门宗旨却在观中后人心中传了下来。方老头出山,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履行从小到大他师傅灌输给他的道门宗旨。他师傅仙去了,但是那些宗旨依然留存在方老头的心中,这也是他这辈子坚定要走的道。

即使他的道并不能让他富有一方。

他是父母养不起丢弃在路边的弃婴,被他师傅捡来养大。而他师傅所有的,不过是几亩薄田而已。这几亩薄田的出息,勉勉强强够养活师徒二人。若是没有这次意外,再过一两年,他也会捡个弃婴,沿袭师傅的老路,将师门技艺传承下去。

这就是方老头的过往。

方老头抚着椅把缓缓坐下,手掩在唇边不时咳嗽。

夔王道:“老人家既有恙在身,不若待本王请来郎中给你调理好身子骨再谈?”

方老头垂下眼皮:“多谢殿下关心,老身这是老毛病了,不碍事。”

夔王亲自给方老头倒了一杯茶:“本王瞧着,老人家于玄术一道多有造诣,不知是否知晓此番为何妖物忽然降世?”

方老头接过茶杯,重重一叹:“此番实乃灵气复苏之故。”

“灵气复苏?”夔王沉思。

民间禁止谈及两百多年前玄门四观之事,渐渐地,知道此事者鲜少有人了。

不过,宫中藏书却详细地记载了当年之事。他在宫中时,也曾粗略看过一些。

书中提及,两百多年前,天地间充斥着灵气,是以妖鬼不绝。后来,只不知何故,灵气不在,妖鬼也就不存于世。世间既无妖鬼,玄门四观便成了前朝的眼中钉,肉中刺。

然而玄门却对早已悬在头顶上的铡刀一无所察,或者即使知道了也不在意。在玄门看来,即使灵气不在,可玄门信徒无数,前朝若真拿玄门开刀,玄门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大概是手握权势太久了,舍不得丢弃,玄门的决定使得中原大地在之后百多年陷入混战之中。在那段日子里,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旷日持久的混战中,战死的将士、饿死的百姓不知凡几。

好不容易,在他父皇母后及无数将士的努力下,新朝建立,正是百废俱兴,百姓们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之际,形势却忽然急转而下。

“难道,又要重返乱世了吗?”夔王俊眉拧紧。

方老头将茶水一饮而尽,听到夔王的话,却道:“其实不然。”

夔王急问:“愿闻其详。”

方老头反问道:“殿下可知玄门莫问天和梁有琴两位祖师之事?”

夔王道:“听闻莫问天乃道门奇才,至于有琴祖师,本王所知不多。”

方老头叹了叹气:“当年莫问天痴迷于雕琢之技……”遂将莫问天如何前往昆冥山,如何将奇石带回中原,又如何向梁有琴借刀雕琢奇石之事一一讲出来,而后道,“那奇石吸收足够的灵气,终于石身化为肉身,模样竟与真人一般无二。那石头自得人身,便悄然离开了天容观。天容观观主不见了石头,还以为是门徒监守自盗,发了好一通脾气。”

“那石头再出现之时,已然是天底下赫赫有名的女天师司流光。当时无人知晓她的底细,倒是让她风光了好长一段时间。只可惜,妖始终是妖,终于有一日她露出了马脚。玄门立下追杀令,四大观玄术高手集结,将那司流光追至季马川,合力将她重新封印。说来也是奇怪,自那之后,天下灵气尽失。”

夔王听到这里,试探着问:“老丈的意思是说,如今灵气复苏,极有可能是那司流光封印解除之故?是否需要找到此妖,重新封印,解此困境?”

方老头点点头:“老身猜想,确是如此。当年我观祖师也料到今日之事,遂将司流光的画像留存下来。叮嘱后人,若再见到此妖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其封印。”

玄青观最后一任观主,也就是方老头第四十四任祖师在和前朝的对峙中溃败逃亡后,看到路边数不尽的无人收拾的尸骨,心有戚戚焉,立下誓言从自己开始,其后玄门弟子当以斩除妖灵、诛杀厉鬼为已任,再不许卷进权术的斗争中。司流光的画像,就是那位祖师凭记忆画就的。

夔王接过方老头递过来的那幅巴掌宽的卷轴,一展开,愣住了。

“这……这就是那司流光?”还以为有了画像一切好办,谁知道这画像……笔法拙劣,如小孩儿涂鸦一般。看来画像的那位玄门祖师并不擅丹青啊。

方老头又咳了几声,方道:“殿下莫急,画像虽然简陋,可祖师提到过,那司流光长得明艳逼人、丽色倾城,只要见到她的容貌,绝无可能认错。”

张家村的破庙中,沈遇已经讲完了书中有关司流光的记载。

司月大失所望:“这竟是个虎头蛇尾的故事!还说司流光是只厉害的大妖怪,可有关她的事,三言两语就说完了。而且,也没见她做出什么为祸人间的事情,为什么你们非要追着人家不放?人家好好地活着,你们非得把她找出来封印,这又是何道理?”

沈遇面露不悦:“姑娘这话说得奇怪,人妖素来不两立。人类太过于脆弱,而妖鬼力量又太过于强大,只有封印了此妖王,让世间再无妖鬼,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而言,才是大有裨益。姑娘既生而为人,不该站在人类这一边吗?怎么反倒为妖物说起了好话。”

司月一想也是,人妖殊途,自己的事情烦都烦不过来,哪里有空闲替别人打抱不平。

“沈公子说得对,是我想岔道了。”司月从善如流,她将自己包裹中的琵琶找出来推给对方。

沈遇不解。

司月把琵琶推到对方怀里:“拿着啊。不是说这是什么法器吗?有了这个法器,应该能引出那什么司流光了吧。”明明就是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琵琶,她怎么就瞧不出来它的不凡之处?

沈遇接过琵琶:“姑娘不想找出这个司流光,救民于水火?”

司月毫不在意:“这么责任重大的事,我只要动脑子想一想就觉得脑壳疼,还是留给你们这些聪明人去操心吧。”

沈遇笑了笑:“姑娘性子旷达不羁,沈某原不应叨扰。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姑娘既与此事相干,就由不得姑娘自己做主了。”

听他这话的意思,竟是要拘着她了。司月纳闷:“我不是把琵琶给你了吗?为什么非要缠着我不放!瞧你也不像个坏人,怎能说出这种话。”

“抱歉。”他依然是那副温润的模样,话语也似乎是向人道歉的意思,可做出来的事情却是让人跳脚。

司月若是个乖乖听话安份守已的女子,当初就应该留在关外的祈绵山,根本不会踏进中原大地半步。此时此刻,她当然不会因为沈遇几句话就坐以待毙束手就擒。

然而,当她打算不顾夜色离开张家村之时,却发现自己怎么也走不出这个破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