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不轨 > 第44章 Chapter 44

不轨 第44章 Chapter 44

作者:余姗姗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14 00:02:40 来源:文学城

Chapter 44

在方许的身份确认之后,调查便直接指向肖润芝和汪鑫的死。

消息传到F国,那边警方也展开对林纯养父母的询问。

养父母起先还咬死不承认,后来听警方说,“假林纯”将会面临国内的法律追究,甚至坐牢,可能不会再支付后续的身份购买费用。这时候选择包庇他,是没有好处的。林纯养父母这才承认。他们还拿出一份购买合同,称五年续一次约。

傅明裕接到传真之后,对五年这个数字产生好奇。

为什么是五年,不是三年,不是十年?

十年周期太长,容易生出变故,三年则时间太短,F国的办事效率跟不上,何况方家的资产、债务需要跨国处理,方许未必能完成全部继承——林纯是针对方晓晓的遗产进行继承,可方晓晓还没有完成对方许遗产的全部继承,因此林纯在操作上需要多做一步。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方许以“林纯”身份继承方晓晓的遗产,一旦“林纯”死亡,那么养父母就是合法继承人。所以在这个过程里,方许还要考虑后续的操作。如何将林纯的养父母踢出局。

这里面每一个环节,换一个普通人仅仅是听就觉得很烦,懒得处理,可方许不但一步步推进,还将有利和不利自己的每一面都想到了。

他有脑子,也有执行力,唯一的缺憾就是健康的身体。

案子查到这一步,接下来就需要调取方许以“林纯”身份在F国留下的财务记录,特别是两种身份“交接”的那段时间。

现在已知的时间点是:“假林纯”回国补录指纹时,方许已经完成整容。

而整容是需要恢复期的。

专案小组咨询了专家意见,大手术最短也要三个月,长则六个月,看自身身体素质。

方许无疑属于后者,那么也就是说在补录指纹前六个月,方许就已经计划取代林纯。

那么林纯是这期间遇害,还是在方许摇身一变之后遇害呢?

专案小组拿到F国传来的资料之后,开始从中寻找蛛丝马迹。结果发现,在“假林纯”和方晓晓回国前将近八个月的时间里,她们一直住在F国郊区的一栋房子里。

这栋房子属于一个农场,租了三年,而租赁合同是方许在F国的代理人交给方晓晓的。

至于这个代理人为什么突然出现,突然拿出一份合同,起因是有人以农场主的身份发了邮件给代理人,询问房子为什么一直空置?农场主还说担心租客会中途毁约,他收不到后面的租金。于是代理人便找到方晓晓。

当时陪在方晓晓身边的还是林纯本人,方晓晓还沉浸在方许“失踪”的痛苦中,精神上病情反复,身体上因年少时就做过两次大手术,底子一直不好。

就在这时,方晓晓收到了来自方许的“遗物”。她认为这是哥哥留给她的礼物,因她曾经说过,想一个能接触到大自然和动物,少接触人的地方居住。

就是因为这份来得巧妙的租赁合同,方晓晓和林纯搬到农场。

据农场主说,那两个女孩刚来的时候和别人不太一样,其中一个女孩看着很不开心,脸色很差,像是有情绪困扰,而另一个女孩看着就开朗些,沟通和做事都很积极,遇到问题就会第一时间解决。

每次面对农场主一家,都是林纯出面。

警方问农场主,除此之外有没有发生怪事?

农场主起先说没有,直到农场主的女儿说,原本他们家隔壁住的是一家三口,后来老两口去世了,他们的儿子就将房子卖掉,搬进来的是一个“怪人”。

之所以说是“怪人”,是因为农场主女儿的朋友到大城市的亲戚家住,跟着去看过一出音乐剧名叫《歌剧魅影》。朋友大为震撼,回来后便绘声绘色地讲给农场主女儿听,说那里面的男主角经常在半夜才出来,身着披风,脸戴面具,还会教女主角唱歌。

农场主女儿形容,隔壁的“怪人”和林纯、方晓晓来农场居住的日期很接近,不过一开始“怪人”足不出户,只有负责照顾他的护士进进出出。

不过“怪人”和《歌剧魅影》不同,她是个女人,总是穿着厚厚的衣服,用毛毯裹着自己,脸上也裹得严严实实,头发包着围巾,让人不知道她是长发还是短发。

警察问,既然裹得这么严实,为什么知道是个女人?

农场主一家说,因为她穿裙子,以及护工对她的称呼。

后来过了大概两个月,“怪人”开始出门活动,但并不经常走路,有时候是坐轮椅。

那时候方晓晓对周围的环境已经熟悉,时常出门喂小动物。

农场主原本担心“怪人”会吓到方晓晓,没想到方晓晓对她却并不排斥,也不知道怎么就认识了,农场主第一次见到两人在一起,她们就坐在草地上,一同看着远处的黑脸小羊。

警察再往下追问,农场主的女儿回忆说,后来半年都很平静,直到某一天“怪人”突然搬走了。

不到一天,林纯和方晓晓就说要搬走。

不过……

农场主的女儿说,她总觉得那天的林纯很奇怪,不仅是口音、语气,连表情也不对劲儿。至于“怪人”是什么时候搬走的,没有人知道,他们一家早上起来,就听林纯说,从窗口看到隔壁半夜在搬家。

可如果是搬家,农场主一家应当也会听到动静。

不过当时并没有人在意这件事。

……

专案小组拿到翻译之后的笔录,第一时间开会讨论。

“‘怪人’就是方许,他当时在恢复期,只能将脸包主。身上穿得厚,一来是因为虚弱,容易冷,二来则是不希望通过身形露出破绽,毕竟方晓晓和林纯对他都很熟悉。而穿得多,动作就会缓慢。”

“半年的恢复期,方许一定不希望和方晓晓、林纯隔得太远。那里交通不便,网络也不好,他也不知道半年之后再回到市区,会发生什么。如果方晓晓和林纯搬走了呢?于是方许就用这个方法就近监视。”

“不只是监视,还有模仿。模仿林纯的行为、动作、声音、腔调。声音可以整容,说话方式和口音只能靠他自己练习。”

“方晓晓看不到‘怪人’的模样,可‘怪人’却对方晓晓了如指掌,只要随便说出几点,就会令方晓晓感到亲切。而且看不到对方的脸,方晓晓也会觉得更自在。她可以将‘怪人’想象成任何模样,甚至会认为‘怪人’是因为某些事故毁容了,面部残缺,就和她少了一个肾一样。不过方晓晓偶尔也会感觉到‘怪人’的熟悉,会生出错觉,好像方许回来了。而这种错觉,会令周围的正常人觉得,是方晓晓太想念方许产生了幻觉。”

“农场生活节奏慢,他们在一起聊天,一定会谈到生活和朋友。这也是方许从方晓晓口中获得信息的方式。对了,他们也一定会聊起方许,聊起方许的父母。不过我想,从方晓晓口中说出来的,一定和方许认为的不同。”

“那是一定。方晓晓害怕接触人,因为她遇到的人除了林纯都在欺负她。其实方许和方晓晓也是一种索取、压榨关系,但方许在初期也是被迫承受的受害者,这一点方晓晓很清楚。加上两人长时间在一起,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方许又是病号,很容易就激发出方晓晓的同情。方晓晓还会在方许身上找到存在感。”

一个是孤儿,一个身有残缺。

孤儿在身份上找不到认同感、归属感,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哪里,精神上没有支撑,生活中没有支柱。

直到有人告诉孤儿,通过一些奉献可以填补这些空缺,年幼无知、没有反抗意识的孤儿便选择相信。

她提供骨髓,拿出肾脏,用来换取栖身之所,不只是身体的,还有精神上的。

她给了方许“健康”,以填补自身精神上的空白。

而当她看到拥有一切物质的方许,却患有再多金钱都无法治愈的病痛时,她觉得自己也没有那么惨,她觉得方许更值得同情。

她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方许才是弱者,而自己是有能力保护方许、拯救方许的那个人。

当然,这种想法极大可能是方晟和程芸灌输给她的,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对她进行洗脑,令她找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存在价值。

因怜生爱,不一定发生在男人和女人之间,也会发生在两个小孩子身上。

方许有性别质疑,方晓晓则需要确立她在方家的一席之地,这都是“身份”困惑。

“所以方晓晓十六岁以前,因精神压力导致烂脸,就是因为方许病愈之后回归原本偏离的正轨。他经常和顾澎、萧婓一起出去,方晓晓就一个人留在家里。他们曾经是彼此唯一的玩伴,其中一个突然换圈子了,另一个肯定受不了。可她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挽留,还会觉得委屈——为什么我把肾给你了,你好了以后却抛弃我?”

“这种被抛弃的感觉直到方许留学,方晓晓才稍微好转。因为留学是家里的决定,而且方许还承诺方晓晓,将来她也到F国,他们会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两人的共生关系在这个时期已经非常紧密了。难怪方许的突然失踪,会给方晓晓造成那么大的打击,精神都失常了。”

“F国那几年应该是方晓晓度过最开心的时光,身边有方许,还有儿时最好的朋友林纯。那时候方许和林纯应该都扮演着保护者的角色,方许对方晓晓应当也有一定的感恩心理,他为了证明自己是健康的,就承担起照顾方晓晓的责任。至于林纯,她是本性如期,她在精神上是强大的,面对精神脆弱的方晓晓,同为女性,自然而然就承担起保护者的角色。”

“以林纯的性格为人,就算知道方许变性,也不会歧视他。而且林纯在男性那里遭受过欺凌打骂,这才发展出和Anna的关系。所以无论是在性别上,还是在经历上,林纯都会接受方许。照这个趋势,三个人一起生活应该会很和谐。”

“可惜啊,方晟和程芸意外去世,方许要回国处理遗产。这是一个转折点。”

“就算方许想甩开债务,也没必要杀林纯取而代之啊。这种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什么事促成的?”

“他只要是方许,顶着方许那张脸,无论做多少次变性手术都不会改变。他要彻底变成另外一个人,绝不只是改个名字那么简单。”

“可为什么是林纯?”

“我猜是因为林纯是一个非常有反抗精神的人,她的遭遇也非常令人同情,可她没有像方晓晓那样逃避、被动挨打。而且林纯是和方家关系最近的人。如果找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来做方晓晓的监护人,让方晓晓在遗嘱上写这个人的名字,等到方许冒充时,可能会面临有关部门的质疑和调查。”

“不,我还是觉得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咱们还没有接触到。”

讨论到这里,傅明裕提出疑问:“方许冒充林纯,那么他如何处理林纯的尸体?”

林纯遇害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

不过到目前为止方许还不承认,声称是林纯自己选择离开,去了哪里他不知道。

这样的说辞连三岁小孩都骗不了,可话说回来,要给方许定罪,就要先确认林纯的尸体下落,而不是只靠逻辑推断——定罪是看证据的。

就在众人讨论时,技术组那边也传来消息,说已经锁定《是谁杀了她》的笔者身份,IP地址也追踪到,虽然这个人中途换过一次虚拟IP。

最终IP地址来自F国,是那边一个当地人发出的。

F国警方找到这个人,询问发布文章的用意,对方却拿出一份文件说,他只是在履行协议。

协议里非常清楚地写着,要求他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将文字贴到网站上,并设置好发布日期。

而且这个当地人不懂中文,他只知道这是一本小说。

再追问下去,发现这个人是被一个当律师的亲戚委托的,该律师曾经去过疗养院。

“也就是说,是方晓晓委托律师发布文章。这么看来,文章内容的可信度比较高。我记得最后一章提到火。会不会林纯的死和火有关?”

“最后一章是提到火,可那里面说的是方晓晓被烧死,不是林纯。”

“方晓晓有解离症,对自我认知有障碍,可能她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忘记了到底是谁被烧死,只记得火这个元素。”

专案小组转而联系农场主,并再一次翻看农场主一家的笔录。

农场主的女儿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非常热情积极,她对小镇和村子里发生的一切都如数家珍,还会记录下来。

在得到消息之后,农场主女儿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记录,发邮件与专案小组分享。

她说,那时候小镇上掀起一股火葬热潮。以前大部分人都是选择土葬的,不过土葬的收费日渐增高,而且在一些特殊时期,整套费用(棺材、骨灰盒、葬礼、土葬费、化妆护理费等等)还会翻一番,高达数千欧元。真是应了那句话,生不死,死不起。

不过在小镇上,选择土葬的家庭,通常会把去世的家庭成员放在家庭墓地,可有些家庭并没有家庭墓地,或是一些没有家庭的死者,比如无家可归人士。

再者,如果选择火葬,费用要便宜将近一半,棺材也不用选择质量太好的,因为会一起烧掉——事实上棺材是整个过程中消费最高的。除此之外还有人工费、税收、第三方服务费、修建墓碑的费用。

恐怕连小镇上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而农场主的女儿却将几年间小镇上的葬礼活动一一记录下来,比如谁家用了土葬,谁家选了火葬。

农场主女儿还有个同学,现在就在当地做葬礼承办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她时常跟同学打听情况。

而据这个同学说,有一年因为形势特殊,许多人患上呼吸道传染疾病,小镇医疗水平有限,药物稀缺,不少体弱多病的儿童、成人和有基础病的老人相继去世。

就因为这种病传染性极高,当时有很多家庭就选择火葬。至于那些无家可归人士,毫无疑问也会被安排其中,不过这块是义务的,政府会给一些补贴。

对于火葬场来说,其实就是捎带手的事,尸体装袋送过来了,他们最多只会看一眼,就一起扔到焚化炉里,几具尸体一起烧。有时候太忙太累,连看都懒得看,反正只要不是活人就行。

农场主女儿说,就在方晓晓和林纯搬走后的第二天,镇上才处理了一批尸体。

了解到这里,专案小组陷入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说:“如果那些尸体里有林纯,那么方晓晓后来又是怎么知道的?”

“也许是方晓晓后来发现不对,因为无论方许演得多像,方晓晓和林纯一起生活那么久,一定能看出不同。可方晓晓有病,她的说辞没有人会相信。所以她才用找律师代发文这样迂回的方式揭露真相。”

“方晓晓是精神有病,不是傻。那个小镇不大,来来回回就那些事儿。农场主女儿很健谈,一定和方晓晓分享很多趣闻。方晓晓发现身边的‘林纯’换了一个人,就会联想到小镇上突然流行起来的火葬。”

“可就算事实如此,还是需要证据啊。尸体都烧了,怎么证明是方许干的?”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章 Chapter 4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