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二章鸦巢生凤
若明日便是结局。
怕来不及,唱一曲赠你。
可惜满心遗憾。
未提起。
此意离去,遥遥无期,清明雨落,柳下风作笛。
折花应许,坟前新碧,去年落叶,终是零落碾为泥。
人生如戏,惆怅似题,是非对错,从何处起笔?
残垣断壁,无名遗迹,人间最恨,生别死离。
许久未归,鬼谷桃开,迟迟未语,思绪沉心底。
高朋满座,却无知己,佳期不聚,只是伤痕难治愈。
醉酒月下,随风而去,明朝醒来,清露沾满衣。
往事而已,绝口不提,失去之后,才知珍惜。
回归了无期,不愿再走伤伤伤伤伤心路。
绕回圆圆圆圆圆心处。
也曾在梦中,四处寻寻寻寻寻你千百度。
却也留留留留留不住。
问窗外清风,是否曾与你相遇?
————
越接近洛阳,乌鸦越心悸。
向南的路上,横着龙门渡。
裴光仿佛是看穿了心事,或者也对当年的旧事存有回忆。
只默默走路,闭口不提,很长时间,两人皆不言不语。
“想寻找接近杨影的机会,就得去面对达奚冰。”
裴府一行,刚从洛阳皇宫,胡太后的眼皮底下逃离。
听说尔朱荣亲率大军,即将杀来,裹挟着新的,傀儡皇帝。
迎面相会?还是绕道而行?
无论怎样,乌鸦都曾答应裴光,一起寻找孪生哥哥,杨影。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去见见尔朱荣吧!”
“你有信心杀出来?”
“没有。他麾下猛将如云,逃,都不一定成功。”
“有万全的计划么?”
“还记得,曾来过裴府的娄昭君么?”
“哦?嗯。那个带着女儿的指极星。”
“扬言要揭发她身份,以此胁迫她,把我们引荐给她老公,高欢。”
“然后呢?”
“不要管皇帝,直接去见尔朱荣。”
“这不合常理吧?”
“我们此去冒险,只为找到杨影。皇帝与尔朱荣之间什么的,浪费时间,不用理会,早晚有一天,鹬蚌相争,在所难免。”
“这话你也真敢说……”
“见到尔朱荣后,先示好。”
“然后呢?”
“然后寻找燕不回。”
“她是突破口么?”
“大概……”
“根据?”
“燕不回器重杨影,会替你哥和你考虑。”
“没了?”
“燕不回身为达奚冰的老师,可能知道些我们不了解的内情。”
“难道不是一伙儿的?”
“最好不是。”
“你这话说得……”
“难道你有自信打得赢她?”
“如来心经、八剑齐飞,天下无双,陆上最强。嗯……我还是回去再练练吧……”
“通过燕不回,绕过达奚冰,接触杨影,摘下面具。告诉他:是时候该回家了。”
“简直不敢想象,就这么简单?”
“这是最好的情况。”
“给我整个最坏的情况。”
“如你所愿:燕不回和达奚冰是穿一条裤子的,已经把你哥洗脑了,娄昭君临阵反水。给我们背上个胡太后同党的罪名,然后所有人一起下场,围攻你我。”
“可以。”
“刺不刺激?”
“要真这样,我能跑么?”
“我能跑,你估计跑不了。”
“凭啥你能跑?”
“我会幻术。”
“我会百兵炉解。”
“听说,你哥狂化后被燕不回打得满地找牙。”
“你大爷。”
“你大爷来了也被打得满地找牙。”
“燕不回真这么强?”
“相传一身功夫,是达摩菩提传授的,你说呢?”
“嗯……我也想学……”
“达摩他老人家居无定所、云游四方,看缘分吧!”
“你有十成把握,敢说一定能跑脱?”
“不错。”
“幻术这么厉害么?”
“我师父用幻术与达摩打个平手。”
“敢问授业恩师何人?恐怖如斯?”
“鬼谷子。”
“好吧。如果不用幻术,你能打得过燕不回么?”
“估计不能,所以要用幻术。”
“天下还有比燕不回更强的人么?除了达摩菩提、鬼谷先生。”
“很多。”
“很多?”
“嗯,儒家圣贤、墨家巨子、苗疆圣女,以及你爹生前。”
“咱能说点正经的么?”
“这哪儿不正经了?”
“都些什么……”
“所谓无风不起浪。你所听到的传说,其实全都有原型。”
“我爹真要这么厉害,我家怎么会被灭门?”
“因为达奚冰所用的迷烟,就是从苗疆圣女处得来的。”
“你还真敢说啊!总之,必须要拉拢一切可能拉拢的对象、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裴光觉得,话题要再这么继续下去,就要聊死了,赶紧做了一个总结陈词。
之后赶紧策动缰绳,一马当先冲到最前面。
乌鸦仿佛一直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身后娜娜,捂着嘴偷听,笑了一路,终于还是憋不住了,红着脸大笑起来,腰都直不起来了,眼角还挂着泪。
马上,就要到达河阴了。
这就是裴府一行人,在见到尔朱荣之前的经过。
简单,直接。
而其后发生的事情,众所周知。
乌鸦料到,燕不回一定会在事后,有所察觉,并单独前来找他。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于是命令裴光在“河阴之变”后,就不再摘下面具,无论昼夜。
而且与娜娜和几个亲信一道,互相照应,形影不离。
而自己,则故意落单,卖个破绽给燕不回。
只是没想到,对方来得这么快。
————
燕不回在来之前,早与达奚冰通过气,所以也不用多客气:“那我就敞开天窗说亮话了:白登山下,是你家大少爷所为?”
昏暗的烛光依旧摇曳,两条鬼影憧憧,使整个房间,都沉浸在一片微弱的淡黄色光芒之中。
如同沉没于夕阳下的湖泊水底,晶莹剔透水晶宫。
几只乌鸦飞进飞出,如同水底几条黑色的鱼儿,在自由游动。
“是的。”
“那你还有什么好说的?”燕不回突然拔刀相向。
却砍了个空。
“因为达奚冰并不像你看到的那般单纯。”司马玦的身形瞬间化作了一群四散而逃的乌鸦,扑打的翅膀让燕不回一时睁不开眼睛。唯听见声音传来。“你一直苦心经营的隐秘机动,在达奚冰的授意下,早已变质了。成为了指极星为了实现他们的政治目标,而在手中肆意滥用的利刃。”
袅袅白烟从桌下的青铜香炉中升起,燕不回竟感到一丝恍惚。
忙用袖子捂住口鼻:“不好!有毒!”
“放心,没有。只是加入了一些安神醒脑的草药。”只见司马玦缓缓从窗外显形,优哉游哉的坐在窗台上,打着羽扇继续说道。“达奚冰在你跟随贺拔岳离开云中后,就被吸收成为了指极星的一员。而隐秘机动也从那时起,由原先的一支战场上的机动化部队,逐渐被改制成以暗杀和侦查为主体的特种部队了。”
燕不回知道:乌鸦说的都是对的。
自从她回归本部后,就隐隐察觉到不同。
只是碍于达奚冰是自己得意门徒,而不断企图自我欺骗和麻醉,不愿意正视现实罢了。
“我凭什么相信你?”燕不回收刀回鞘,觉得还是和聪明人交流比较舒服。
“凭你袖子里的那封半焦的信。”司马玦指了指她的袖子。
燕不回忙用手捂住:“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眼睛尖,刚刚看到的……”司马玦两条腿一前一后,从窗台上放下来,有起身回到房内。“不过,我倒是知道,同样的元如雪写给杨影的信,原本一共有十二封,除了你抢出来的这半封,其余皆被达奚冰看后焚烧了。至于信里什么内容,恐怕除了达奚冰,世间已无人知晓了,不过单凭这件事儿,就能看出来:达奚冰和你,并不一心。”
燕不回原本只是猜忌和怀疑,现在说开了,反倒心里舒畅了很多:“这些情报,你都是从哪里得来的?”
“信息的来源,不能告诉你。但有一点我可以说:情报这个东西啊,在不同的人手中,价值和意义是不一样的。”司马玦得意的摇了摇头。
“所以,你是想让我今晚铩羽而归么?”燕不回也放松了许多,自己找了个安稳的地方坐下。“我可还没完全信任你们主仆。”
“我也没奢望你会帮助我们。”司马玦表情淡然又坦率。“当然,要是能在适当的时候,对我们伸出援手,求之不得。还有,我想找机会见一下杨影。”
“可惜,暂时实现不了了。”燕不回也很狡猾。
“因为他不在这里,而是在云中么?”司马玦就在刚才,得到了确切的情报。“突厥汗国,他协助突厥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这倒是挺出乎燕不回的意料的。她只知道慕容绍宗派他独自去前线送死,后面的故事,并不清楚。
果然,团队中还是需要一个有能力、且精通政治的军师。
燕不回又回想起了自己在“河阴之变”中的糟糕表现,再一次坚定了这个想法。
而燕不回的惊讶也被司马玦看在眼里:“你很惊讶,觉得这不像是杨影的所为?”
“嗯……那孩子还年轻,对天下局势也不太关心,应该没有这么长远的战略眼光……”新建一个独立的民族政权来巩固自己的战果,怎么看都不像是杨影的水平能做出来的事情。
司马玦却不意外,因为他已经想到了一个人。
可惜,只是推测。
不过就算有确凿的证据,估计司马玦也不会将他的名字说出来。
这么算来,仔细想想,为师父守孝的日子,也确实差不多了。
找机会自己也应该回去看看,为师父的坟上,添一把新土吧!
想到这里,不知为何,突然特别想喝桃花酒。
“很快,我军会担任先锋,被派遣去邺城……”
“侯景也被调来,协助你们作战,贺拔岳认为葛荣已是强弩之末,计划把防守战,打成歼灭战。”
还没等燕不回说完,司马玦已经接上。
“看来我真的没什么好对你说的了……”燕不回摊开双手。原本自己是来兴师问罪的,最后却连招架之功都没有。
面前这个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真是深不可测。
“而且你也是这么打算的,恐怕我没说错吧?”许多看似未卜先知,在他眼中确是稀松平常。乌鸦表情很自然,从手边取出一个卷轴。“我这里有个计划,可以帮你活捉葛荣。不过作为交换,你必须对达奚冰说:裴少爷从没去过白登山。”
“若真如你所说,冰儿是指极星成员,那就算是我有心掩护你们。她也不一定会听信。”燕不回摸摸下巴,觉得这招数太简单。
“那你别管。”司马玦笑道。“你只管去说,我还有后招。”
燕不回听完,点了点头,伸手去捞卷轴,却被司马玦一晃,没有得到。
“一言为定,可不能反悔!”司马玦还加上了最后警告。
燕不回一拍桌子,一股强大的劲力将桌上所有的物件,都仿佛吸来。司马玦想要抵抗,奈何实力不济,卷轴脱手,乘势飞入燕不回手中:“嗯……好!成交!”
燕不回话音刚落,却抬眼见司马玦化作一缕黑烟,腾升而起,消失不见。
忙屏住呼吸,展开五感,发现房梁上的乌鸦,正缓缓聚合,积少成多,终成人形。
定眼一看,还能有谁?却是司马玦。
只见他抱着一只膝盖,一条小腿从梁上垂下,摆来摆去,悠闲自在。
“你什么时候上去的?”燕不回啧啧称奇,抬头询问。
“你来我屋外的时候。”司马玦一跃而下,如实相告。
“就算再笨,我大概也猜到你属何门何派了……”燕不回终于回想起自己的授业师傅达摩老祖,曾描述过的纵横鬼谷了。
“不敢不敢,在下本领,不及恩师十分之一。”司马玦抱拳行礼,十分谦虚。
————
永安元年,八月。
叛军头领葛荣,四面被堵,粮草耗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召集全部六镇义兵,倾巢出动,包围邺城,号称拥百万之众。
麾下先锋鲜于成德,率兵抢先抵达汲郡。所到之处,大肆屠戮,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柱国上将军尔朱荣,急上表元子攸,请命讨伐。
上意恩准。
九月,尔朱荣以侯景为前锋,贺拔岳、高欢为翼,侄儿尔朱兆殿后,亲率七千主力,东出滏口,前来讨逆。
誓要活捉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