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滨江警事 > 第一章 年纪太小

滨江警事 第一章 年纪太小

作者:卓牧闲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10-07 14:08:29 来源:转码展示1

1988年8月28日,晴。

虽然早立了秋,天气依然炎热。

陵海县公安局大院里的树木被似火的骄阳晒得无精打采,知了在枝头上聒叫个不停,让本就烦闷的沿江派出所指导员李卫国又多了几分焦躁。

新兵下连,老兵过年。

来局里接新同志本是一件高兴的事,结果兴冲冲赶来一看,发现要接的竟是一个孩子。

所里缺人,但缺的是能做事的人。

李卫国从来没遇到过这么荒唐的事,哭笑不得地说:“王主任,不是我不服从命令听指挥,主要是这个韩渝太小,看着更小。”

政工室王主任递上一支烟,坐下道:“十六岁,不小了,我侄子十五岁就顶替我嫂子去农机厂上班。”

“我们是派出所,不是农机厂。我们干得是管人的工作,要的是威慑力。他看着跟初中生差不多,走出去哪有威慑力?”

李卫国点上烟,又吞云吐雾地说:“他身高最多一米五五,体重估计不到一百斤,最小号的警服穿他身上都会松松垮垮,让他做干警不是在开玩笑么。”

外面那个孩子哪儿都好,就是看上去太小,做民警是不太合适。

王主任一样头疼,但再头疼也要把工作安排下去,不缓不慢地说:“老李,韩渝家是船民,祖上世代跑船,渡江战役时还征用过他家的船,招他爷爷为支前船工。

后来县里成立船运合作社,他父亲做过合作社二大队的支部书记。再后来撤销合作社成立航运公司,他父亲做过航运公司机帆船队的队长。”

原来那孩子家是船民……

陵海乃至整个滨江地区历来有歧视船民的传统,尤以歧视生活在船上的人为甚。

直至今日,还有很多人吃饱了没事做,拿自己的小孩寻开心,说你是从船上抱来的,不听话就把你送回去。

政策上对船民也不是很好,虽然在成立航运公司时把船民都转为城镇户口。

但很多船民到现在依然住在船上,靠水运或打渔为生,过着城不城、乡不乡、工不工、农不农的生活。

李卫国做了两个月沿江派出所指导员,天天跟船民打交道,很清楚船民多么不容易,船民家庭能出一个中专生更不容易,有些不忍再不要那孩子。

可干警干警,就是干活的,不能干活的人接回去有什么用。

他沉默了片刻,抬头道:“王主任,我们现在说的是他的工作安排,不是参军政审。”

“我是介绍他的情况,他很争气的,学习很用功,八五年参加中考,中考成绩全县第六名。我儿子学习成绩要是有这么好,我睡着了都会笑醒。”

“学习好归学习好,关键他太小,把他带回去能做什么。”

“能做的事多了,他是在船上长大的,对江上的事比你这个沿江派出所指导员熟悉。再说他是滨江航运学校毕业的,学的是水运管理专业。”

“什么水运管理,江上河上的水运不归我们管,我们也管不了。”

“总比旱鸭子好吧。”

王主任摘下眼镜,揉起发酸的鼻梁。

李卫国一连吸了两口烟,不解地问:“滨江航运学校是交通厅的,他属于交通系统,应该分配到交通局,怎么分我们这儿来了。”

王主任一样觉得奇怪,戴上眼镜:“在大中专毕业生的工作分配上,我们只有接收的义务,没有反对的权利。”

“你就没去问问人事局?”

“去问人事局,开什么玩笑。我只是个政工室主任,又不是县委办主任。”

“王主任,这事不好办,徐三野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我就算把人带回去,他也会把人给你送回来。”

“他敢!”

王主任冷哼一声,随即话锋一转:“老李,你是老同志,思想觉悟高,局里安排你去跟徐三野搭班子,就是担心他再犯错误。今天杨局让我通知你来接人,而不是通知他来,就是希望你回去之后做做他的思想工作。”

如果徐三野的思想工作有那么好做,他就不叫徐三野了,更不会被发配去刚成立的沿江派出所当所长。

李卫国不认为自己能做通所长的工作,愁眉苦脸:“王主任,我们沿江派出所是新成立的所,辖区船民渔民虽然不算多,但全漂在水上,管理难度大,光办理船民户口簿和船民证都忙不过来,你就算给不了我们人,也不能给我们个孩子。”

这几天除了工资没涨什么都在暴涨,群众恐慌。

好多人跑银行信用社去取钱,再去百货大楼、商业公司和各大小商店抢购。

个个担心钱会更不值钱,见什么买什么,把货架上和柜台里的商品抢购一空,也不管买回去有没有用。

局领导按照上级要求划区划片,都在外面坐镇维持秩序,防止有人兴风作浪。

王主任作为局党委委员也有要负责的片区,等会儿就要去农业银行坐镇防止挤兑,不想再听老同志叫苦叫难。

“老李,我没时间跟你磨嘴皮子。韩渝伱肯定要带走,他是七月二号来报到的,今天都八月二十八了,不能再不安排工作。徐三野的思想工作你一样要做,并且要做通!”

“又是政治任务?”

“可以这么理解。”

“他是中专生,有文化,为什么不把他留在局里。”

要是把人留在局里,让人家看到有个小屁孩在机关里跑来跑去像什么样?

不过这些话王主任是不会说出来的,起身拍拍他胳膊:“老李,其实局党委把韩渝安排到你们所还有一层考虑,就是希望你发扬传帮带的传统,帮着好好带带。”

“让我带孩子……我自个儿的孩子都没带过!”

“那是你的家事,我跟你说的是公事。好好带三年,等你退休了,他也长大长高了,局里到时候就好安排。”

……

韩渝就坐在政工室门口的长椅上,能清楚地听到王主任和那个老指导员的对话,却因为浑浑噩噩一句也没听进去。

他并不担心工作,作为国家统一分配的中专生肯定有工作,只是好与赖。

也不担心钱会不值钱,因为本来就没几块钱。

更不是在想整整打了八年的两伊战争结束了,长达十三年的安哥拉内战也结束了等国际大事。

之所以浑浑噩噩,是因为眼前发生的一切,不知道是梦到过还是经历过,觉得此情此景是那么地似曾相识。

这种感觉以前也有过,但没今天这么强烈。

那会儿问过班上的同学,大多同学也有。

有同学甚至开玩笑说是不是跟《飞碟探索》和《奥秘》里说的那样,遇上了ufo,有了特异功能。

再后来问老师,老师说这不是什么先知先觉,而是一种叫作“海马效应”的心理学现象。只是大脑错误的先入为主,将眼前的事物,当成记忆中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然而,此时此刻,韩渝有些怀疑老师的话。

因为今天的错觉不但很熟悉很清晰,并且产生了一系列联想!

要是等会儿跟办公室里的老指导员去沿江派出所,很可能会因为年纪小、个子矮、身材瘦弱单薄被那个叫徐三野的所长送回来。

姓徐的所长很强势,局领导的话他都敢不听,而且会带一个坏头。

沿江派出所不要,别的单位都会跟着不要。

局领导没办法,到时候很可能会安排自己这个新人去金盾宾馆打杂。

如果只是去金盾宾馆摘菜、刷盘子倒也没什么,反正这几年工作分配很少有对口的,不然也不会有“我是党的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放在大厦不骄傲,搁在茅厕不悲观”的顺口溜。

可真要是去金盾宾馆打几年杂,有了摘菜、刷盘子的履历,会被所有人瞧不起。将来做片儿警人家都会怀疑你有没有那个能力,搞不好这辈子都别想翻身。

想留在局里是不可能的,想让人事局重新分配更不可能。

韩渝暗暗下定决心,等到了沿江派出所一定要见机行事,绝不能被姓徐的所长退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