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汴京梦话 > 第3章 第 3 章

汴京梦话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骑鹤下扬州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2-11 22:42:50 来源:文学城

温家画楼。

欧阳芾坐在板凳上发呆,突然开口道:“四娘,倘若一个人说,‘你的画胜于你的琴远矣’,那他是在夸你,还是在......贬你?”

“谁这么不开窍,这样评价我们阿芾。”一位身着荼白裙衫,外罩缟色丝织褙子的女子从堂前悠悠步来,边坐下给自己倒了盏茶,边眯起如水的杏眸笑问。

“呃,”欧阳芾挠挠头,“我只想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什么意思。”

温仪把玩着茶盏:“寻常人若要夸人,只会说,‘你的琴弹得好,画作得更好’,我不知晓这个人内心如何想法,但我知,他定是个不解风情的人。”

“啊?”欧阳芾回忆着,“不至于吧......”

“是谁这样说?”温仪凑到近前问。

“是王介甫先生,”欧阳芾压低声音,两颗脑袋凑到一块,“你听说过他吗?”

“听说过。王安石,便是那个屡次推辞馆阁之职不受,上书自请外任的官员,京城里凡有些许名望的文人,我大都知晓。”温仪道,“他近日返回京城了?”

欧阳芾点点头,问:“你为何知道这么多?”

“傻瓜,来我们画楼里观画买画的,除了市井小民,最舍得掏钱的便是那些文人士大夫们,我们自需打听清楚他们的喜好,自然也便了解得多。”

“这样。”欧阳芾情不自禁拍手,“好厉害。”

“不过,假若是他做出这般评价,说明——”温仪喝了口茶,“可能真的有几分道理,你就听了吧。”

欧阳芾:......你方才不是这样说的。

趁着客流稀少,温仪给欧阳芾讲起各种百姓间流传甚广的文臣小故事,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前宰相晏殊,现观文殿大学士文彦博,节度使韩琦,以及那些年范仲淹和宰相吕夷简的爱恨情仇,直至讲到欧阳修年轻时于青楼楚馆为舞姬现场作小词的风流事迹,欧阳芾终于觉得自己不能听下去了。

“......对了,冯学士前日又来了一回哦。”温仪想起来道。

“是吗?”

“他没见到你,似乎颇为遗憾的样子。”

“姑娘,药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欧阳芾一脸正经道。

“我可没有乱说。”温仪喝着茶,又帮着把她面前的茶盏也添满。

欧阳芾一时却未再动那盏茶,腾腾烟雾笼罩她的视线,她忽然道:“四娘,你真的认为他喜欢我吗?”

她认真盯着温仪:“可他只是买了我的一副画。”

说到那副画,还得追溯至欧阳芾和温仪的初相识。

六月间,欧阳修携家人返京,曾得当时主持太学的名师胡瑗老先生来访,胡瑗在其房间见得一副山水挂画,觉得清新淑丽,问起才知是其家中侄女所作。

“此等笔墨功力,依老夫看,不输翰林图画院的一些学正。”胡瑗当时笑呵呵道。虽有客套之嫌,但也对于欧阳芾小朋友的天资表示出极大肯定。

胡瑗与欧阳修开玩笑道:“如若不信,可将此画放至书画市场,且观是否有人前来购买。我赌很快便会被人购去。”

欧阳修当即被他挑起兴致,不顾欧阳芾在一旁抗拒的眼神,捻须笑言:“且试试又何妨。”

胡瑗乃教育大家,博古通今,然思想开明,不拘一格,与温仪的父亲温厚之这样的画商亦相结识。

于是欧阳芾的那幅山水画便被挂进了温家画楼,两日后,人来通知——画已被购走。

虽然只卖得三百文钱,远远比不上画楼里那些精良细致的花鸟画,但欧阳芾仍觉惊喜不已,后来两月陆续又送去几幅以往的画作,皆卖出几百文不等的价钱,还因此结识了画楼主人之女,温仪。

八月间的一日,欧阳芾照旧到温家画楼找温仪,同时借此机会悄悄观察旁人对她的画如何评价。

“我看这里的画样式颇多,当世兄不如在此画楼挑选一副,赠与令堂,如何?”

言笑间,几位士人打扮的男子站定在她的画前。

“这是......”为首一名男子对着她的画问。

温仪连忙上前介绍:“这是近日新送来的画作。”

男子转过头来,守在一旁的欧阳芾因此看清他的相貌。

墨裁的眉,清正的眼眸,文士宽袍在他身上衬得风度翩翩,微笑时透着自然而然的儒雅意气。

“可否知晓此画画师为何人?”他问道。

“这幅画的画师......”温仪朝欧阳芾望了一眼,看见她拼命摇头。“不方便告知,”她笑道,“诸位若是喜欢这画,何必在意画师是谁呢。”

“说得是。”男子笑了笑,继续观赏那副画。

他身旁友人端详着,却道:“这画,不似真的。”

“何意?”男子问。

“此画狸奴在下,荷叶在中,蛙趴于荷叶之上,如此奇巧的景致,实难于生活中见到。荷叶生于水中,狸奴怎会到水里去,可见得是画师刻意构图,想象而来。”

男子听罢,回视图中之景,若有所思。

“不是的,其实是因为那支荷叶长得格外高,又恰巧长在岸边,所以斜至岸上来了,那只猫经常在池塘边趴着,也不怕水的样子,青蛙是那日恰好在那里——”

欧阳芾话至一半,猛地顿住。

周围数人的眼光齐刷刷朝她身上望来。

须臾,方才问画的男子率先打破尴尬。“原来此画为姑娘所作,”他豁然而笑,向她作一揖,“方才出言怀疑,实为我等见识浅陋,还请姑娘原谅。”

“不会不会,”欧阳芾摆手,“他说的也没错,这样的景确实难见,我也只是恰巧看到。”

“当世兄莫非是想买这幅画?”身旁友人问。

被唤作“当世兄”的男子不答,只向温仪问道:“敢问姑娘,此画如何出价?”

温仪观他举动,眼光忽而一闪,开口道:“五十两。”

旁边欧阳芾骤然望向她。

几名士子皆脸色诧异。“五十两?这也太贵了!”“便是翰林图画院的画师,一幅画也不过数百两银子,姑娘开口是否有些过高了?”

欧阳芾在底下拉拉温仪的衣袖,用眼神无声问她:不是五百文吗,怎么变成五十两了?

温仪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打量着那名“当世兄”:“我家画楼里的画,放在别处该作何价钱,恕小女子浅钝,并不知晓,但在我家,此画便是如此价格。先生,是要买还是不要买?”

一句话,让其余人的目光全部聚焦于男子身上。

“还是先生亦觉,此画不值?”

男子目光稍转,见欧阳芾也在一眨不眨盯着自己,愣了一下,随即自嘲地笑了。

抬眸,仍是温文谦和的笑容:“若我购下此画,在下还有一个请求,想请画师答应。”

几人走后,充满愧疚感的欧阳芾握住温仪的手:“四娘,你知道有个词叫做‘坐地起价’......”

“你知道他是谁么?”温仪反问她。

“谁?”

“若我所猜不错,那位名叫‘当世’的,便是目下官拜太常丞,值集贤院的冯京,冯学士。”温仪笑看她,“想知我为何了解他?因为皇祐元年,他曾作为“三科状元”,名满京都。”

三科状元,乃是在州试、省试、殿试连中三元之人。本朝延续至今,获三科状元者仅为五人,除却冯京,前面四位中,两名英年早逝的姑且不论,剩下两名,一生之中皆任过宰相。

“......”这是被吓到的欧阳芾。

“他今年不满三十,已入馆阁,未来前途定不可限量。”温仪用一种谈论隔壁家小孩今年上了什么学的语气,不徐不疾道,“方才我是帮你试探他,且看他对你是否有意,若是有意,你不妨抓住这棵大树,将来无论如何也能够风光无限。”

“可我觉得他是被你逼的。”

“被我逼的?被我逼的那也只是第一幅,他何需再问你要第二幅?”

方才冯京道,若我购下此画,在下还有一个请求——此画乃赠家母,并非为己,故想请画师为我再作一副画。

“好,”欧阳芾当即答应,“你想要什么画?”

“皆可,画姑娘喜欢的便是。”

半个月后,欧阳芾画完了画,并未亲自交给冯京,而是拜托温仪代为转交。因前一幅画收款金额过巨,致使她良心不安,第二幅直接分文未收,白送给了冯京。

此刻温仪敲着她的头,道:“他原打算买两幅的,是你非要白送他一幅,害得我也有钱赚不得。本还能再敲他一笔。”

欧阳芾可怜巴巴道:“我错了。”

“算了,你自己的画本应由你自己做主,那个冯京,”温仪嫣然一笑,“喜不喜欢,也由你自己做主。”

欧阳芾望着她美目流盼,道:“四娘,你好漂亮。”

“少拍马屁。”

欧阳芾躲过她欲摧残自己头顶的纤手,嬉笑一阵,而后逐渐收敛了眉。

她望向街外川流不息的人潮:“......三科状元啊......”

*

回到家中,只见欧阳修和她堂弟欧阳发讨论着什么。

欧阳修手中拿着张写了字迹的纸,摇头感叹道:“这个王介甫......”

“怎么了?”欧阳芾走到跟前。

“你也来看看。”欧阳修将手中信纸递给她。欧阳芾接来一看,上面的字矫健刚硬,清劲峭拔,与她印象内那人姿态相合。

信里寥寥数语,简单表达了对欧阳修赞赏自己的感激之意,后面附着首诗: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欧阳芾念道,不禁笑了出来,“原来王先生喜欢的是孟子。”

“那日他来访之后,我曾赠他诗一首,诗中有四句,‘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乃是希望他将诗家发扬光大,并引领一代文风。”

“然而他拒绝了。”欧阳发道。

“是有礼貌地拒绝了。”欧阳芾坏笑道。

两人乐呵呵地看着欧阳修,后者继续摇头叹息。

“如此看来,介甫先生志不在诗词,更不在文章。”欧阳发道。

欧阳修无奈:“他的确志不在此。数日前,他上书朝廷,再度放弃就任馆阁的机会,请放外任,理由是祖母年高,弟妹在侧,京城开销太大,恐无力在京就职。”

“是这样吗?”欧阳芾道。

“托词罢了,”欧阳修接回她递来的信纸,将之仔细折好,装回信封,“他既嫌京城难以安家,我便请求朝廷给他一个清要之职,命他任群牧司判官,这样既可解俸禄不足之困,又不怕他无暇照顾家人。”

所谓“清要”之职,是指朝廷中公认的肥差,事少钱多,一般人想混还混不上。

“何必给他这么好的官,他不是连馆阁之职都不要?”欧阳发道。

欧阳修睨了自家儿子一眼:“你若有他一半才高,我也如此奏请朝廷,给你这般官职。”

“您很希望他留在京城?”欧阳芾问。

“如此人才,我自是希望他能够留京,为朝廷效力,这些年他一直在地方任官,政绩颇显,然就仕途而言,却是可惜了。”

欧阳芾见她叔父言语间大有想要再试一试,啃下这块硬骨头的想法,便也不再多言,兀自思考起来。

*

数日后,欧阳芾正准备出门,迎面遇上来家拜访的王安石。

她微一愣神,连忙喊道:“先生。”

王安石停步在她家门口,道:“何事?”

“先生......真的打算离京吗?”她小心道。

王安石默了默,道:“你已知晓?”

“先生不妨再考虑考虑,其实京城挺好的,满朝士林,在京任职者皆为人中龙凤,先生在京可与他们相交,未尝不是幸事。况且京城离官家更近,先生若有青云之志,可借此机会舒展抱负。”

“你是这样想的?”

“我......叔父很希望先生留下。”

王安石望着她:“你也希望我留在京城,留在官家‘身边’?”

欧阳芾不知为何,忽然就怂了,改口道:“当然先生不愿意便算了,做人还是应该听从自己的想法,先生喜欢什么便做什么,我都支持先生。”

“我已上书官家,接任群牧司判官之职。”王安石道。

“......真的?”

“此次前来,是特地拜谢欧阳公,若非欧阳公再三挽留,安石岂敢忝居此职。”

知道自己叔父成了,欧阳芾内心开怀,顺势道:“那先生可寻到住处?我听子固哥哥说,先生仍住在保康门附近的邸馆,不如搬来太学这边,此处地段上佳,有许多朝廷筹资建盖的公房,价格低廉,服务周到,晚间还有夜市,可以观灯赏景。”

王安石听她叽里呱啦推荐,平静接道:“想必还有书坊画楼,供不应求。”

欧阳芾眼睛一亮:“对,先生若要去画楼,推荐朱雀门外的那家温家画楼,里面画品繁多,有花鸟、山水,还兼人物画像。”

“......我会的。”

*

九月底,王安石就任群牧司判官,官至殿中丞,从五品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