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边关小厨娘 > 第88章 第 88 章(捉虫)

边关小厨娘 第88章 第 88 章(捉虫)

作者:团子来袭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01-04 01:30:46 来源:转码展示1

姜言意反拥住他, 他比她高出很多,下颚正好可以抵着她额头,这个相拥的姿势, 就导致姜言意侧脸几乎是贴着他胸膛的,能清晰地听见他的心跳声。kanshushen

他会这样问她,大抵也是知道了原身曾经喜欢陆临远时做的那些事。

姜言意轻轻叹了口气:“封朔,你在西州遇见的这个姜言意,跟京城那个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

“我喜欢你, 也只喜欢你。陆临远如何, 跟我是毫无干系的。他做错了事,该罚便罚, 但我不希望因为我的缘故, 你有意重罚他。”

“这辈子别的东西你或许得去争去抢, 但在这份感情里,你可以坦荡磊落, 没必要为了不相干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沾上污点。他纵有千般好, 在我心中却也不及你半分。”

封朔没说话,大掌落在她后背,指尖穿透她浓厚的长发, 掌心贴着她身上那件浅色的裙袄, 用力收紧,他嗓音里带上一丝喑哑:“谢谢。”

他只当姜言意口中的现在的她跟京城的她不是同一个人, 是姜言意已经彻底告别了过去的意思。但后面的表白,对他没有触动是不可能的。

他争抢了一辈子,第一次有人告诉他,有的东西他可以不用去争夺, 因为那本就是属于他的。

也是头一回有人在意他的名声,他在世人眼中跟阎罗无异,什么骂名都可以往他身上安,他也早习惯了。现在这种被珍视的感觉,陌生却又让他贪恋。

幼时在宫中,多少次被人指着鼻子骂他本不该活在这世上,就连母妃在看到他身上数不清的伤痕时,也会哭着对他说,或许一开始就不该把他带到这世间来。

他一直都是被人弃如敝履的,哪怕后来裂土封王,世人敬他畏他,也只是因为辽南王这个身份和他曾经的战绩。

封朔闭上眼,让自己内心翻涌的情绪慢慢平静下去。

姜言意脸挨着他大氅上镶边的狐裘,道:“对我庶姐也是,你秉公办理便是,不要想着为我出口恶意什么的。”

她不愿封朔自降格局去做那样的事。

封朔问:“你不恨她吗?”

姜言意道:“我和言归从小到大,的确是对她做了很多很过分的事,我因曾经做错的事受罚,该我承受的东西我没有资格去恨,只盼再无交集就好。流放我到西州、打断言归的腿、害死母亲、把楚家被逼到这步田地,有她的缘由在里边,但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皇帝,我该仇恨的也是皇帝。”

平心而论,原身娘三,毕竟领了个恶毒配角的头衔,对姜言惜从小就非打即骂,原身甚至还找人坏她清白。姜言惜作为一个古早苦情小白花女主,基本上是前期在姜家被欺负,入宫后被妃嫔欺负,每次都得靠男主或男二才能解围。

她看小说那会儿就不太喜欢女主这个柔柔弱弱的人设,尤其是被男主各种强取豪夺后,嘴上说着恨,心底又爱得死去活来,实在是让她恨不得冲进书里去,把女主拎起来抖一抖,倒干净脑子里的水。

如今真穿进来了,拿的还是个恶毒女配剧本,遇上男女主稍有不慎就得狗带,她只想离她们远远的。原身自己和她的亲人,都已经受到了比女主惨痛百倍的惩罚,她们曾经欠女主的早还清了。

姜言惜犯了事,受她应受的惩罚便是,她不愿意看到封朔为了自己刻意去对付姜言惜。

冤有头债有主,皇帝和姜尚书欠她母亲的、欠楚家的,终有一日她会让他们还。

她让封朔知道姜言惜的身份,是为了让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她们手上。毕竟她脑子又不是有坑,总不能帮着姜言惜和陆临远一起瞒着封朔。

封朔一直没有说话,姜言意抬眼看他:“怎么,你觉着我优柔寡断了?”

封朔黑眸沉沉,说:“没有。”

他松开双臂时,两手改为捧住姜言意的脸,细碎而缠绵的吻就这么落到了她眉眼间,大雪还在下,雪花落到脸上的冰凉的,但他的唇却是温热的。

他吻得急切,像是害怕失去什么。

她永远坦率,永远都把是非对错分得再清楚不过。

他先前一直怕姜言意对陆临远有余情,就是因为陆临远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一腔正气满身傲骨。

天底下的姑娘哪个不喜欢那样的磊落儿郎,但他每一步都是从阴谋诡谲中走过来的,他卑鄙他无耻他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活下来。

她这样的性子,喜欢的约莫也是书经上的那类正人君子罢。

姜言意被封朔亲懵了,她鸦羽般的眼睫轻颤了一下,恍惚间想起,他第一次吻她,似乎也是在这样一个下雪天。

封朔吻上她唇时,虎齿在她丰润的下唇瓣轻咬了一下:“在想什么?”

姜言意含糊道:“在想你啊。”

心底的不安奇迹般地被这句话安抚了下去。

封朔结束了这个吻,宠溺捏了捏她的鼻尖,“今天涂的什么口脂?”

姜言意老脸一红:“今天没涂。”

她才从楚家过来,口脂没带过去。

封朔抿了一下唇,似乎真在判断,片刻后抬起头看着她促狭道:“怪甜的。”

姜言意脸红得更厉害了,她过来时喝了银耳百合莲子羹,楚老夫人上了年纪,味蕾不太灵敏,所以吃东西口味都比较重,莲子羹里糖放得有些多。

她抡起粉拳在封朔胸膛上砸了一记:“不正经。”

封朔轻易就捉住了她的拳头,包裹在掌心,见她面红耳赤,也就没再逗她。

他知道现在整个西州都是关于楚家的不利言论,她嘴上不说,但其实心底也是担忧的,今日突然过来,可能也是为了楚家,便道:“外边关于楚家的谣言,很快就能盖过去,你别担心。”

他语气笃定,姜言意却有几分疑惑,流言蜚语堪比洪水猛兽,强堵是堵不住的,经历过后世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她知道要想盖过一个话题,除非引出另一个更有争议的话题。

楚家的这盆污水的皇帝泼的,除了等人们自己忘却,还能用什么方法盖过去。

她问:“你打算怎么做?”

封朔说:“我反了,就不会再有人议论楚家的事。”

姜言意委实是吃了一惊,她短暂错愣了一会儿,指出了关键所在:“但凡举事,都得有个名正言顺的由头才称得上师出有名。”

新帝虽暴戾,但继位以来,打压了只手遮天的外戚,又炼出樊家这样一柄指哪儿砍哪儿的利刃,虽然樊家恶名昭著,但不可否认新帝利用樊家排斥异己,制衡外戚,提拔了一批死忠于他的朝臣。

陆家世代肱股之臣,陆大学士作为当世大儒,却跟新帝理念不合,其一是新帝整顿朝堂时牺牲了太多无辜,其二是新帝在感情上太过意气用事,为了妃嫔贬谪臣子,实在是为陆老爷子所不能忍,才在金銮殿上怒斥新帝。

论私仇,肯定有无辜被牵连的世家憎恨新帝,可这没法动摇其根本,为一己私仇而反,在百姓中不会得势。

不触及自己的根本利益,没有谁愿意过流离失所的日子。

除非……她把自己被新帝罚至西州当营妓的事宣扬出去,新帝失德,那就有反他的理由了。

封朔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捏了捏她的手心道:“当年慕武侯在郢州一战大败,以至于郢州十四城的大宣百姓皆被明翰国所屠,满朝震惊,慕武侯畏罪自杀,随后慕家被满门抄斩。但本王接管南境战场时,才发现其中蹊跷颇多,慕武侯的死并不简单。”

当年陈国公大费周章用两个死囚换下了慕家兄弟,以此瞒天过海。辞官归隐后将慕家兄弟托付给了封朔。慕玄青跟随封朔出生入死,只为了查清慕武侯死的真相,替慕家沉冤昭雪。

而他和慕玄青都险些战死的那一仗,慕玄青曾在军帐中收到一支羽箭,箭头上附有“欲知武侯死因,死守郢州三日”的纸条。只可惜他们死守终究没能等来慕武侯死的真相,只等来明翰国大军压境。

姜言意闻言惊骇不已:“郢州失守,跟皇帝有关?”

封朔目光深沉:“那一仗后,慕家兵权就落到了太后外戚高家手中,新帝能成功夺嫡坐上龙位,慕家的兵权还是威慑了不少人。”

而新帝登记时,他受了重伤尚在逃亡之中,若是没有慕玄青替他挡下那一斧子,他估计也会死在战场上,后人是唾骂他守城不力还是感慨他以身殉国也未可知。

尽管早知道皇室夺嫡手法肮脏,听封朔说起这段往事,姜言意还是觉得恶心。

帝王权术下,葬送了多少忠臣枯骨。

如果封朔的推测是真,那么当年郢州之变,不仅让新皇拿到了兵权,还能顺带除去封朔这个威胁。

她忍着心中的不适问:“这些年可寻到了证据?”

“若是有证据,池青也不会至今不敢用他原本的姓氏。”他语气低沉,再抬眸时,目光已经锐利起来:“不过当年的证据找不到了,新帝指派樊尧年跟突厥王子接头的证据却不难寻。”

突厥王子如今还关在狱中,哪怕突厥王子抵死不认,让他在诉罪书上按手印也不难,樊尧年虽死,他爹樊威却还在。樊家一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同一战线上的人。

樊威对新帝恨之入骨,让他配合指控新帝,樊威定然是乐意的。

为了除去一个眼中钉肉中刺的藩王,不惜引狼入室。不管新帝的算盘是不是让他和突厥斗得两败俱伤后再来个渔翁得利,既除去他又消耗了突厥兵力,实情传出去后,世人都会不耻。

王权至上,黎民苍生便命同蝼蚁乎?

***

封朔再去审陆临远时,陆临远因风寒,整个人都病恹恹的,肤色苍白,嘴唇也干裂得起了一层皮。

但见到封朔,他还是立马正襟危坐,努力让自己仪态看起来挑不出错处,仿佛是圣人跟前最恭敬不过的学生。

“下官见过王爷……咳咳……”他见完礼就一阵咳嗽。

封朔坐在太师椅上,牢房暗不见天日,只有墙壁上的火把带来几线光亮,他的冷峻的面容一半映照在火光下,一半隐匿在暗影中,一句话没说,就给了陆临远无尽压力。

封朔等陆临远咳嗽完了,才问:“你来本王麾下,本王不曾薄待你。今日,本王想听你亲口说说,那黎姓女子究竟是何人?”

陆临远心中大骇,他看着封朔那双凌厉威严的凤目,突然有种感觉,封朔已经知道了一切,如今问他,不过是想给他最后一次机会罢了。

他素来敬仰辽南王,如今却被他怀疑上,陆临远心中不好受。

指甲扎进手心却感觉不到痛意,他闭了闭眼,终于还是坦诚:“下官有罪,下官欺瞒了王爷。她……是姜家庶长女。”

封朔目光冷然:“池青可问了你不止一次,为何不说?”

陆临远有些难堪地道:“下官有愧,下官只是不想让政局纷争波及无辜。”

姜言惜曾是皇帝宠妃,落到封朔手中,最好的情况莫过于成为封朔对抗皇帝的砝码,好歹是痴恋了一世的姑娘,哪怕情分淡了,他也不忍心看她好不容易得到了自由,转眼却又成为人质。

他原想着让底下的人拿走突厥王子交给姜言惜的信物,再将她送去乡下,他的人会给她一大笔银钱,她隐姓埋名好好度过这一生,二人缘尽于此也就罢了,怎料姜言惜会折回来找她,还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陆临远一面觉得没脸再面对封朔,一面又担心姜言惜的安危。

他跪地给封朔磕了一个头:“下官自知愧对王爷。”

听完他这番言辞,封朔只是冷笑:“波及无辜?你可知她险些帮乌古斯丹传信给了突厥暗桩?”

池青带着姜言惜去乌古斯丹跟前一试,果然就试出了东西,随后又以陆临远做胁,逼姜言惜说出了乌古斯丹让她逃跑时交代她的事,现已派人前去北城门茶舍诱捕突厥暗桩。

陆临远闻言,瞬间白了脸色,他痛苦道:“她当是……不知突厥王子的身份的。”

若是当时在马车上,他就捅破乌古斯丹的身份,姜言惜也不至于还傻乎乎把敌国王子当成救命恩人,陆临远现在是悔不当初。

哪怕姜言惜是无心的,但那消息一旦传了出去,也和通敌无异,封朔便是杀了她都不为过。

封朔听到他的辩词,目光果然又冷了几分:“听闻你被贬西州时还曾在刑部任职,刑部便是这般办案的?”

豆大的汗珠从陆临远额角滑落,他没法眼睁睁看着姜言惜真被封朔处刑,一急喉咙里又窜上一股痒意,他边咳边道:“王爷,听闻皇上十分看重她,您且留她一命。此事的确是临远愧对王爷,临远愿为王爷肝脑涂地,以报王爷栽培之恩,望王爷再给临远一次机会!”

比起被当做突厥同党,姜言惜成为人质或许更好些。

封朔还未开口,邢尧突然行色匆匆从外边进来,附耳同封朔说了什么,封朔神色微微一变,没再继续审陆临远,起身离开了大牢。

陆临远隐约听见外边的牢房过道里传来邢尧刻意压低了的声音,似乎在说楚家什么的。

封朔突然离开,跟楚家有关么?

楚昌平的确是个有能力的,一想到楚家已经举家迁至西州,而他还得躲躲藏藏,京城也是靠着陆老爷子在儒生中的威望才没人敢动陆家,陆临远就心急如焚。

他发了烧,头痛欲裂,努力从上一世的记忆中找寻这个时间段关于楚家的的信息。

上一世,楚昌平也来西州给姜言意收尸了,只不过那时死的的确是姜言意。

最后楚家所有人锒铛入狱,只有楚昌平一人在大长公主的帮助下幸免于难。楚昌平独子被活捉,楚昌平带着旧部前去救人,正赶上皇帝亲自出宫找姜言惜,两拨人马碰上了,楚昌平和他独子都死于乱箭之下。

陆临远觉得自己一定是烧得神志不清了,楚昌平遇难,他想的竟是姜言意姐弟今后在西州的日子只怕也不好过了。

***

牢房外,封朔听完邢尧汇报完澹州传来的急报,面上一片阴霾:“澹州驻军不到五千,从何处调来的三万大军?”

刚赶过来的池青也是焦头烂额:“据探子来报,领兵的虽是太后的外甥高元驹,但随行的还有一千禁军,只怕真正领军的是龙椅上那位,调动的应当也是高家的屯兵。楚将军率三千精骑不敢与之正面强攻,加上如今民间对楚家骂声一片,楚将军等人进退维谷,朝廷那边又一直围剿,只得躲到了山上。”

封朔只略微沉思了片刻,便道:“放消息出去,说姜家庶女在我们手中,且看皇帝那边作何反应。另派人前去接应楚昌平,以备万全。”

皇帝为了姜言惜作为的那些疯举封朔也略有耳闻,甚至姜言惜前脚抵达西州,皇帝后脚就暗中带兵北上,封朔觉得这其中或许也脱不了干系。

若是皇帝当真重视姜言惜,到时候以姜言惜为质,能换回楚昌平独子自是再好不过。

楚昌平独子楚承茂曾是状元郎,后来弃文从武,只是那几年慕玄青风头太盛,京中儿郎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楚承茂又刚入军营,哪怕小有所成,名气也被慕玄青盖了过去。

封朔抬脚往外走,池青跟在他后边道:“还有一事需要向您请示。皇帝的兵马就盘踞在澹州,您举事的消息一散出去,皇帝带兵截下渝州易如反掌,没了粮道,西州这边的几十万将士饿都能饿死。依属下之见,眼下得先派人前去渝州游说兴安侯,能成自是再好不过,若不能成,也得另寻法子,收购至少能管三个月的粮草。”

封朔道:“就按你说的去办。”

池青苦哈哈问:“派谁前去渝州?”

封朔脚步一顿,思索片刻后道:“陆临远。”

池青眸中闪过些许困惑,然而下一刻狐狸眼里瞬间放出亮光,便拱手道:“王爷高明。”

陆家跟兴安侯是世交,陆临远去游说兴安侯,再合适不过。

看在陆大学士的面子上,兴安侯便是再狠的心肠,也不能直接砍了老友儿子的头颅。

而且这步棋,还能试探出陆临远的忠诚与否。

先前封朔尚还觉得陆临远可用,怎知他转头就欺上瞒下,如今不管陆临远这么表忠,封朔都不敢全信了,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试试他。

封朔没有理会池青拍的马屁,他吩咐邢尧:“楚昌平的事,口风紧些,别传出去了,姜家庶女严加看管,切不可让她寻短见或是逃了。”

邢尧抱拳应是。他何尝不知,封朔不让走漏风声,约莫是怕姜言意得知楚昌平遇险,心中担忧。

一旦决定反了朝廷,封朔跟幕僚们还有商议不完的事,为了防止突厥,西州以北的城墙每年都会加固,但南边的城防就太过薄弱了,粮草的事情有眉目了,还得着手布防。

***

姜言意回古董羹店看了一圈,发现就算自己不在店中,生意也差不了,她心中总算欣慰了一点,不用一直守着小店,她才能空出时间去做更多其他的事。

邴绍说面坊那边的锅灶都可以用了,本着面坊早开张早赚钱的想法,姜言意下午就跟邴绍一块去了面坊。

面坊有资历的老师傅一共有五个,两个擅盘面,三个是绕面的好手。

所谓盘面,是把发酵好的面团遛条盘进一口专用饧面的大缸里,等面发酵好了,再捻成拇指粗的细条飞快绕上两根木杆子,这一步就是绕面,绕好的面还需要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成功的面拿去通风处晾晒,一根木杆子搭在高架上,把须面挂起来,另一根木杆子则用适当的力度拖着须面往下拉,拉到底了,那拇指粗的细条也就变成了粗细一致的挂面,晒干后可以保存很久。

这些做了几十年须面的老手做事不需要姜言意多嘴,每一步的工序都是刻在了骨子里的。

第一天做事,其他伙计兴致也高,想在姜言意跟前展露一番拳脚,个个都很卖力。

这些人中,最短的入行也有个五六年了,不知姜言意打灶放大锅,又订做了簸箕大的蒸笼是用来干嘛的,但姜言意让他们把放蒸笼的锅生火,他们也没敢提出异议,一切照做了。

姜言意瞧见挂出来的面条已经变成细丝了,便让伙计取下来,放进蒸笼里蒸熟后,继续像做挂面一样,用木杆子绕上蒸好的面条,再放到打好的土窑里烘干。

这土窑是专做烤全羊的那类土窑,姜言意打造时特意让泥瓦师傅往大了做的,一次性能挂近十根木杆子进去,封住窑口,底下再用炭火烘上几个时辰,面条里的水分就全干了。

这做法虽比不上后世的工业制造,但已经是在当下生产条件下最为快捷简便的法子。

烘干水分的方便面取出来,用铡刀切成面块。

因为绕蒸好的面条时疏密不一,切出来的面块也是各有各的丑法,受限于当下技术,姜言意只能让伙计们把切好的面块挑选一下,密些的面块到时候卖两文钱一块,稀疏些的则一文钱一块。

伙计们对做出的方便面很是惊奇,哪怕眼下没有调料酱,他们也直接烧了滚水,只放盐泡了一块面饼子。

无油炸的泡面吃起来口味本就寡淡些,加上没有特质调料酱,这碗只有咸味的泡面实在是称不上好吃,可伙计们还是兴奋不已。在今天之前,他们从未想过把面先蒸熟再烘干,就可以变成泡水即食的食物。

意识到这将是个赚大钱的路子,伙计们都不用姜言意激励,自己就乐意加班加点赶制面饼。

当天下午做好的那些面饼,姜言意带回古董羹店卖,因为是直接摆在门口卖的,几乎是被一抢而空。

得知现在方便面能供应得上了,还有不少人来提前下单,姜言意预订的单子都写了好几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