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变臣 > 第六百七十一章考核贤才

变臣 第六百七十一章考核贤才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6 08:02:05 来源:转码展示1

李家的做法是情理之中的事,一人得道带挈全族的事在大郑实属正常,作为十大世家之一的李家肯把二房嫡女嫁于江安义为妾就是看重江安义的前程,张克济曾坦言这是两利的事情,让江安义进京之时务必要到李家拜访,加强彼此间的感情联络。xiashucom

亲戚亲戚,有了往来才有亲情,彤儿和冬儿都出身于李家,江安义于情于理也要来这一趟,而且不光是张先生,范师也建议他在李家找寻一个信得过的人做幕僚,一举数得、两全其美。

江安义借着李明性的话头道:“岳父的好意小婿愧领了,安义定会好生善待李家人。”

顺利完成大哥所托的事李明性很高兴,笑道:“这些人既然交给你和彤儿,你只管视他们为自家家人,打罚处治随意,像霞姑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了。”霞姑之事传到李家,李明德召回了她,并给江安义和彤儿写了封信致歉,并来信在化州的李氏族人听从安排,不得擅作主张。

李明性的表态让江安义心中一宽,当年霞姑之事确实让他头痛不已,好在彤儿坚定地支持他,才没与李家起大的冲突,后来霞姑被召回,接任的李王氏为人低调谦和,李家逐渐在化州站稳脚跟。

情意亦尚往来,江安义笑道:“小婿此次来李家,有一事相求。小婿此次从化州调任京城,以前的僚属多留在会野府,因而身边缺少出谋划策之人,李家人才济济,小婿厚颜恳请能聘用一两个才学之士帮我处理日常事务。”

这是意外惊喜,正是李明德希望达成的目的,准备明日正式向江安义提出,没料到江安义主动提出,这真让李明性有些喜出望外。同样感到欢喜的还有一旁的李东兴,妹夫想带人进京,这个好机会当然要近水楼台先得月,找自己了。

李东兴轻声连连咳嗽,就差开口提醒父亲推荐自己,可是李明性知道自己儿子的德行,此事关系到李家与江安义将来的合作与融合,肯定要与族长商议一番再做计较。

略思片刻,李明性道:“此事李家求之不得,我会向族长禀明,明日一早召集族中贤达,让安义自行挑选合适之人。”李东兴有些泄气,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如果族中汇集才学之士,他怎么排得上号。

吃罢晚饭,李明性便亲自去了积善堂,积善堂的灯一直亮到二更。第二天吃罢早饭,江安义随李明性再次来到积善堂,发现大厅内摆满了椅子,满满当当坐着五十余人,皆是二十几岁往上,四十岁往下的青壮。

来的路上江安义听李明性介绍,今日前来应选的人物都有秀才以上的功名,有十余人甚至是举人,在家中读书准备应试,算上在外任官进士、举人,江安义心中暗惊世家底蕴惊人,相比之下江家除了自家兄弟外,族人多是农家子,近些年开始有人读书上进,但要想达到李家这样的底蕴,没有三四代人的经营是不可能的。

今天江安义是主客,被安置在李明德的身侧,目光从两旁的

李家子弟身上扫过,入眼是一张张兴奋的脸庞。十家寒窗不见得得中,中了进士除了前三甲其他人多数外任为官,从**品的小官熬起,做到正七品县令又要十余年,而跟在江安义身边,秀才有他指点定能得中举人,举人本身有功名有他相助便能为官。

成为江安义的僚属,自然有机会结识京中诸位大官,甚至见到太子殿下,有这些资本仕途定然平坦。退一万步说,江安义在士林中声名赫赫,做他的僚幕一跃便成为士林名士,就算无意官场,寄情山水、悠游林下也会有无数人追随奉迎,享受另一种风光。

李东兴郁闷地坐在左下角,这样的好机会父亲为什么拿出来给大伙,年底分红的时候少了一两银子各房都争得像乌眼鸡似的,怎么没见他们“以大局为重”、“以家族为重”。

简短地说了几句,李明德把话题交给江安义。江安义谦和的说了几句开场白,自称才学不高、见识浅薄,处理事务考虑不周,因而想请两位贤才帮附自己,时常指点迷津,出谋划策。

不紧不慢地拨弄着手中茶盅,李明德打量着两旁的族人,发现不少人频频点头,看来真把江安义的客气话当真了。李明德暗叹,江安义二十几岁便坐镇一方,化州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这样的人如果见识浅薄处事不周,在座的众人包括自己在内有几个能说自己比江安义要高明,要想成为他的幕僚岂是容易之事。

客套话说完,江安义笑道:“江某此次奉天子所命前往林华县办差,恰逢贼人裹胁灾民作乱,面对叛乱官府无力应变,因而江某想向天子奏本,允许各县召集民壮加以操练,平日保乡安民,抓贼防盗,遇变则与官兵一道御敌,使地方有应变之力。”

此次回家探亲,江安义与张克济讨论过兴凌县、林华县的匪患,地方仅靠衙役维护秩序,面对大乱束手无策的状况让江安义忧心忡忡,两人多次商议才想出由地方举建团练的办法。原本准备返京后向天子奏明,今天为招揽幕僚,江安义灵机一动,作为考核的题目抛了出来。

“江某想请诸位起草一封《请建团练疏》,向天子陈明要害,请设州县团练使,州团练使由刺史兼任,副手为州司马,县团练使由县令兼任,县尉为副手,上县百人,中县八十,下县六十人,设练总、练长之职,由当地德高望重的乡绅担任练总、练长,练总、练长为虚衔,官阶由朝庭设定,建议练总为正九品,练长为从九品衔。”

江安义的话引起“嗡嗡”的议论声,李明德放下茶盅,轻咳两声道:“众人且莫议论,先听安义把话说完。”

屋内安静下来,李明德细思起江安义的话来,端州之祸他有所了解,要不是恰逢安东都护府押粮兵渡江救援,林华县铁定落入贼人手中,林华县是江南大县,水陆交通发达,一旦为贼人所得,裹胁附近灾民,祸不可测。

藏兵于民,民间多高手,江安义的奏书可解朝庭之急,按他所述

大郑二十七州,一千九百三十九个县城,朝庭只需给出四千不到的九品虚职就能募得二十万团练,这些团练的素质在李明德看来只会在府兵之上,这个奏本递上天子定会同意。只是二十万人的吃用、训练、服饰等等也不是小数目,这笔养兵的费用由谁来支付。

“团练虽属乡兵,当兵吃粮天经地义,这笔兵饷江某建议当地官府和有能力的乡绅协商筹集,毕竟保境安民、抓贼防盗是有利于乡人,乡绅为地方所重,为国分忧、安抚地方有责,团练之事应该出钱出力。”江安义道。

李明德心中一动,安齐县是上县,按江安义所奏可设团练百人,就算以十两一人计算不过千两银子费用,如果李家将这百名团练的名额拿下,便名正言顺地养下百名私兵,而且还能给家族增加两个九品官,就算不要朝庭的一文钱,也有无数乡绅争抢,地方官府不仅不用花钱,甚至县老爷还有进项。

幕僚之职除了出谋划策外还要替他处理公务,起草文书、奏章就是其中之一。李明德事先有准备,有仆人送上纸笔,厅中五十四人,个个奋笔疾书,能会在大厅内应试的都是饱读诗书的人,策论是科举之重,写奏疏是日常所习,算得上是驾轻就熟。大厅内“沙沙”之声响起,如春蚕噬桑,听到江安义耳中无比舒适。

趋着空闲,李明德对江安义轻声道:“安义这个奏章针对时弊,切中要害,天子看过定然准奏。这封《请建团练疏》说不定能收录在史书之中,老夫能亲历此事,不胜荣幸,说不定今日之事史书之中也会带上一笔,李家幸甚。”

江安义微笑道:“李家是江南望族,团练一事当仁不让,等天子照准《请建团练疏》后,明德公不妨通过明行公上疏天子,出钱出力出人,为国分忧。”李明德捊须点头,李家在朝堂上沉寂太久,是应该发出点声响了,要不然世人会以为李家已经没落。

一柱香的时间不到,居然就有人写完。江安义见此人三十五六岁的年纪,面带憔悴,身上的青衫陈旧,与衣着光鲜的李家子有所不同。江安义想起当年在泽昌书院时遇到李东凤和李世成的情景,心中概叹世家之中亦贫富不等,嫡枝和庶枝的区别不小,接过几张纸,江安义微笑地冲此人点点头。

“此子名叫李东鸿,是我族东字辈中不可多得的俊才。”李明德轻声介绍道,欲言又止地轻叹了一声。江安义见李明德神情黯然,似有难言之隐,看来这个李东鸿是有故事的人。

手中《请建团练疏》不过四百余字,叙事清楚、条理清晰,江安义看得连连点头,这篇奏疏就是让自己来写也不过如此,李东鸿片刻之间便能书就,而且字字珠玑,真当得起李明德“不可多得的俊才”之誉。

待看到奏疏中“当地乡绅熟知本地地势夷险、地方人情,团练与官府联为一气,兵能力战、民能坚守,实为朝庭镇抚地方之良策”时,江安义在心中拍掌喝采,已然选定李东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