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变臣 > 第五百八十五章千年老二

变臣 第五百八十五章千年老二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6 08:02:05 来源:转码展示1

四月十五开科再试的消息传来,举城欢庆,至于那十个被关押在大理寺的带头鸣冤人,少有人提起。gsgjipo人心大抵如此,心善的念声好,嘀咕两句好人没有好报,多数人想着这十个人不能考,自己及第的机会岂不是多了几分。

消息传到江府,江安义既喜又烦。喜的是能成为会试副主考,自己的声望会大大提高,对将来的仕途也是好事;烦的是会试刚揭出弊案,自己此时一头扎进去与深陷泥潭相仿,本想着早早离开是非之地,哪知反倒越限越深。

范志昌有些郁闷,凭着真本事夺得第二名,如今又要重试,一鼓作气再而竭,不免有些气馁,好在恩师作为副主考,是个好消息(大郑没有别头试的规矩)。

范师本笑安慰道:“大概是老天见昌儿未得第一,有意成全,昌儿不可辜负上天给的机会。”范师本真是如是想,他对范志昌期望极大,会元和第二虽然只差一位,但名气却相差万里。做父亲的当然希望儿子好上加好,至于别人担心的能否取中则不是他要担心的了。

江安义接旨后收拾一下即刻进了贡院,在贡院中意外地见到了赵叔纶,与这位曾经的上官相见,两人都分感亲切。从赵叔纶嘴中得知富罗县如今是丽州有名的富县,黄羊书院人材辈出,两次乡试均有五六人中举,上科会试有两人及第,已经成为远近数州学士们向往的圣地;黄羊寺香火鼎盛,是东南最有名的禅寺,连带着黄羊观的香火也兴旺起来,只是观主至明真人时常云游四方不在观中。

“洪信大师已经离开黄羊寺,回德州安龙寺清修了一阵之后听说最近返回了明普寺,不知安义是否见过?”赵叔纶问道。他知道江安义与洪信大师的渊源极深,先是安龙寺,后有黄羊寺,都是江安义为洪信大师弘扬佛法所筹建,他不知道江安义身上还有佛门护法的木牌,要不然更要刮目相看。

江安义喜道:“洪信大师回京了吗?”这段时间他奉天子旨意呆在家中哪里也没有去,自然不知道洪信大师归来的消息。每次归京江安义必去明普寺,过往种种让他深信自己与佛有缘,离京之前一定要去拜见广明大师和洪信大师,顺便请他们指点迷津。

四月十五开科重试,天子亲选试题,一诗一论,诗为《咏夏》,策为“育才造士,国之根本,该如何选拔、考查、任用人才?”

一天考完,剩下的工作交给了同考官们。经过前次的教训,这次的同考官谁敢造次,一个个鼓足精神审卷,唯恐误取了庸才被认为徇私舞弊。重试的机会难得,举子们大多超常发挥,以致于考官们挑得眼花,举目皆是好文章,吹毛求疵优中选优,取中了三百七十七份,再与上次取中的人相综合,重试取士三百四十五名。

抄录姓名,范志昌赫然列在第一,而原本的会元杜秋良取在第八,两次综合范志昌取中会元。金殿之上天子

问过范志昌的名字,宋思礼知道他是范夫子的孙子,江安义、张志成和邓浩南三人合教出来的弟子,看到范志昌高中会元后笑道:“安义,你三元及第,弟子又高中会元,真乃士林佳话。”

江安义却摇头道:“我身为副主考,弟子高中会元,即便没有私情也难挡天下人议论,依江某之见,不能将范志昌取在第一。”

赵叔纶叹道:“赵某赞同安义的说法,只是有些委屈范志昌了。”

宋思礼见两位副主考都同意将范志昌拿下,大笔一挥将原来的第二名丽州俞德坤幸运地成为会元,而范志昌再次成为第二。

呈报天子御览后,张贴皇榜,第一次取中的贡士中保留了近二百人,被刷下的多是作弊之人,而新增的一百五十七人自然欣喜若狂,对天子感恩戴德,至于叶孜、马远翔这些原本有希望取中的人在大理寺中正与何英杰、周处存等人接受盘查审讯。

三天后殿试,石方真亲自驾临含元殿,三百四十五名贡士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入殿,拜见天子后依次跪座,殿试时间从巳初始酉正结束,殿试要求严格,不准说话随意走动,但允许在礼官的引导下如厕、饮水和进食。含元殿外两侧,左侧摆放着五口茶缸,右侧则是五筐大饼,还有咸菜,供贡士们取用。

殿试只考一策论,是天子石方真亲自出的题,“国之四民,士农工商,孰为轻重,请论之?”

范志昌看到策论心中暗喜,前段时间江师曾说过在化州推行的四民并重,齐头发展之政,并告诉他天子对此很感兴趣。这与时下普遍认为的“士为首,农为重,商趋利,工近贱”的看法不同,范志昌认真揣摩过江师所说的“士为头颅指挥前行、农为躯干支撑身体、工和商是手腿,前行靠他们”的说法,结合自身的所思所见,认为说的极为有理。而且天子郑重其事地将此事当成殿试的题目,显然是受了江师的影响。

和范志昌一样欣喜的还有不少化州士子,江安义在济民书院落成典礼上的讲话不少人听过,后来江安义在执政中大力推行,新成立的百工科编写了一本《巧工造物》的图册,对化州经济的促进有目共睹,所以这些化州士子是最先接受江刺史所说的四民并重的思想,今日殿试策论论四民轻重,化州士子多数回想着江刺史在书院落成上的讲话,以四民并重为论调各自行文。

在白宣纸上成文,范志昌修改了几遍,开始誊写到题纸上。题纸用宣纸裱成,极为考究,连每行的字数都有规定,范志昌执笔而出,一行工整秀丽的字跃然纸上,“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柱石也……是故无士不行、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异业而同道也。”

搁笔仔细读了两回,没有错处和忌讳之处,范志昌起身交了卷。不过午时刚过,不少人还在对着白纸拧眉苦思,礼官有些诧异,怎么这个年轻人就交卷

了,是不是答不上来,联想到科举弊案,如果真是如此,不光此子连带他的座师都要受牵累。

石方真对此次殿试十分重视,吃罢午膳稍事休息后重新回到含元殿批阅奏折,看到有人就交了卷不觉一愣,看交卷之人年纪轻轻,嘴唇之上连微须都没有,心中暗自恼怒,这是哪个世家的纨绔儿,居然一再拿朕的科举当成儿戏,朕非要重重处罚他不可。

示意刘维国让礼官呈上范志昌的题纸,石方真展卷观看,“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柱石也”。石方真点了点头,这字写得俊逸下过苦功,开篇也算明义,倒不是混水摸鱼之徒。

接下来往下看,石方真越看越欢喜,这篇策论清晰地说明了四民各自的重要性,强调了彼此间的联系不能割裂,等看到“是故无士不行、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异业而同道也”的结论时,石方真捊须点头微笑,这几句话说到了根本上,江安义的奏对中都未提及。

题纸的最后写着考生的籍贯、姓名以及三代情况,石方真看到上面写着范志昌三个字,祖父范炎中、父亲范师本,原本此子就是范师之孙,江安义之徒,看其仪表堂堂,如未成婚,倒是新乐的佳配。

刘维国看到天子拿着题纸连看数遍,边看边点头,脸上露着笑意,偷眼瞄了一下题纸上的姓名写着范志昌,他知道此子的来历,也听天子与刘贵妃提过此子,看来范志昌多半要招为二驸马了。

第三天,陈成济将此次殿试的名次交给天子,前十的名次要天子钦定。殿试时十位阅卷官都在殿上,天子脸上的神情自然看在眼中,谁不是人精,自然把范志昌的名字排在第一。

果然,石方真看到范志昌的名字笑容满面,道:“范志昌家学渊源,又有名师指点,十八岁能高中绝非幸事,其师江安义也是十八岁及第,诚为士林佳话。”

孔省笑道:“国多英才乃盛世之兆也,臣为万岁贺。”

看过选送的前十策论后,石方真提笔正要勾取范志昌为今科状元,陈成济躬身道:“万岁,臣以为今科发生弊案,状元应该选一个士林中有声望之人,这样才能让天下信服。万岁如点范志昌为状元,定然让人想起其师江安义,纵是无私在有心人嘴中也会变出徇私来,凭空生出事端来。老臣一直以为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太早成名显赫并不见得是好事,少年得志易轻狂,便为范志昌着想,也不要点他为状元郎。”

孔省心头一动,前十的人选中第五名是姜州包立铭,此人与陈成济是同乡,年在而立,以一句“雨打梨花深闭门”在士林中“梨花君”的美誉,会试之前陈成济曾盛赞他这位老乡才学过人定当高中,此时说出这番话来,恐怕意在包立铭。

石方真的笔一顿,斜了一眼陈成济,略思片刻,举笔将包立铭圈为状元,范志昌成为千年老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