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变臣 > 第四百零九章杀鸡儆猴

变臣 第四百零九章杀鸡儆猴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6 08:02:05 来源:转码展示1

大堂上一地狗毛,江安义已是意兴索然,告了尿遁,把大堂留给温琦等人嘶咬搏杀。jiujiuzuowen

阳光有些刺眼,背着手向大门行去,一路上遇到的衙役和胥吏敛声低头垂立,向这位刺史大人表示恭顺和敬畏。

身后传来急切的脚步声,余光华和田老汉追了过来,见到江安义脸色不愉,两人停住脚,有些不知所措。

江安义露出笑容,温和地道:“是江某疏忽了,居然把你们给忘记了。两位不要急着走,有些事恐怕还要劳烦你们做证,且在驿馆中暂住,我会交待秦县丞照看你们。”

招手叫过一名胥吏,让他去安排两人入住事宜。余光华打定主意抱紧刺史大人的粗腿,看江安义的意思是要出衙门,连忙笑道:“大人可是要上街,小的对乌云县很熟,愿意为大人做个向导。”

田老汉想着自己没办法报答江安义的恩情,能陪着江大人在街上转转也算尽一份心,笑着附和道:“大人,老汉也陪您走走。”

乌云县郑夷混居,建筑物以木为框架,土黄色的砖墙,或者篱笆墙,常见的屋顶为平顶和穹顶,与郑人的双坡尖脊建筑迥异。余光华抖擞精神,跟江安义介绍着不同特色的建筑,哈米族的经堂、清和族的寺院、西域的商楼,一路行来说的头头是道。江安义的兴致不高,道:“你们县的慈幼养孤院在哪里,带我去看看。”

余光华是村正,他还亲自送过一名无儿无女的鳏夫到院中。慈幼养孤院在县南城边,一个破烂的郑式宅院,大门歪斜,土墙破裂,屋顶的瓦片零乱,也不知道下雨会不会漏。

还没进门,就听到屋内传出女人喝斥声,“……你们这群猪,排好了……成天就会吃,老家伙怎么还不会死……快滚开……”

污言秽语滔滔不绝于耳,江安义听得火冒三丈,抬腿一脚踏在破门上,破门飞起砸落在院中。江安义踏进院来,见右侧的檐下摆着一口乌黑的锅,一个妇人手持着勺子,在黑锅前站着三十多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和老汉,有几个人拿着碗,蹲在檐下,听到声响,众人惊愕地抬头向他看来。

江安义也不说话,几步来到锅前,一股难闻的味道从锅中散出,往锅中看,灰乎乎的一团糊浆,几片黄色的叶子粘在上面,让人望而生畏。

“你是什么人,居然敢闯慈幼养孤院,不知道这里是官府重地吗。”那妇人醒悟过来,挥舞着手中的勺子,勺子上沾着的糊糊向江安义洒来。

江安义侧身避开,避让的动作让妇人胆气大壮,凶悍地吼道:“居然敢损坏慈幼养孤院的大门,我叫人抓你进衙门打板子。你们这群蠢货,还不给老娘抓住他,还想不想吃饭。”

那些孩子和老汉迟疑地向江安义围过来,余光华连忙喝道:“这是江大人,谁敢动手。”

那妇人听余光华喊大人,狐疑地打量了一下江安义,大概见江安义气度不凡,一直拿不定主意,喝住围上前的众人,换了副笑脸道:“这位大人倒是面生,奴家当家的是县衙的司户佐白松安,不说您也知道,就是白县令的堂弟,莫要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

上县设有司户佐四人,但身为白县令的堂弟,身份自然不同,难怪妇人笑容里带着几分自傲。江安义没有理她,上前细看窝中的糊糊,好不容易才分辨出其中有米粒、黄豆,估计还有些面粉,不过从糊糊的味道和颜色来看,锅里的东西早已霉烂。

“他们就吃这样的东西?”因为对方是女人,江安义按捺住勃发的怒火,冷声问道。要知道,天子下旨慈幼养孤院每人每年拨给八百文的供给。因为要租用房屋,江安义特意吩咐半年给钱五百文一人。司户参军颜易曾向他呈报过各县报来的人数,江安义记得乌云县申领了八十九人,合银四十四两半,他还说按四十五两给付。没想到,四十五两银子的供给居然吃的比猪食还不如。

那妇人显然对江安义的发问很不满,嘟囔着脸道:“还能吃什么,白吃白喝还挑三拣四吗?”

江安义道:“官府不是每人每年补了八百文吗?这半年也给了五百文一个,四十多两银子不够吃顿干饭吗?”

那女人脸色一变,骂骂咧咧地道:“你是干什么的,问这些做什么?什么五百文一个,老娘总共才得了八两银子,总不能让老娘自己贴钱来养活他们吧。”

四十五两银子才给八两到慈幼养孤院中,江安义义愤填膺,转头对余光华道:“劳烦你去趟县衙,让白治光带着县里的大小官员给我到这里来。”说着,从腰绊解下鱼符递给余光华。余光华兴高采烈,说声“稍等”,撒腿向县衙跑去。

那妇人听到江安义让人把白治光白县令叫来,吓呆了,拿着勺子张着嘴,那半天醒悟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哭嚎道:“大人饶命啊。”

江安义奏报给天子的四份奏章是他在化州施政的纲领,《奏请军屯御边疏》是施政之基,《奏请化州境内设立西域边市疏》是发展之道,《奏请重开慈幼养孤院疏》是收拢民心,《奏请师夷所长疏》是未雨绸缪。

计划得很理想,施行却困难重重,军屯和师夷还未正式施行不说,设立边市举步维艰,原以为慈幼养孤院不用各县花钱,做起来会容易些,结果一场善举被当成谋利的工具,吃着这样的糊糊的百姓怎么会对官府感恩戴德。

水至清无鱼,清官在大郑官场上属于凤毛麟角,只要贪得不是很厉害,能为老百姓做些事,江安义也就忍了。原本想找到白治光贪赃的证据,将他的县令撤去了事,但看到慈幼养孤院的情形,简直是火上浇油,江安义不想轻饶了白治光。

任化州刺史以来,江安义想聚合众人做事,遇事多有退让和隐忍,看来让官场产生了错觉,认为自己年少可欺,连温琦这样的墙头草都敢在背后造自己的谣。江安义的心变得冷酷起来,化州官场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白治光,就做这只儆猴的**。

伸手从一个女童手中拿过粗碗,江安义用碗在锅中舀了一点糊糊,闭住呼吸吃了一口,酸腐难咽,夹杂着溲味。抬脚将锅蹬翻,江安义问那个女童道:“小妹妹,你们每天都吃这样的东西吗?”

那女童眼中露着惶恐,看着淌了一地的糊糊,点头道:“唔。”想是饿的紧了,看着地上的糊糊居然吞起口水来。

江安义从怀中掏出点碎银,对田老汉说:“老丈,烦你看看旁边有卖吃的没有,让人送些来,先让大伙吃顿饱饭。”

功夫不大,田老汉带着饭铺的人送来馒头、米饭,还有些卤菜。那些小孩和老人狼吞虎咽,拼命吞食,江安义怕撑坏了人,让田老汉控制着给。吃着白面馒头,扒着香喷喷的大米饭,众人看向江安义的眼神充满了感激。

几位老者过来要跪下嗑头,道:“多谢大人垂怜,我等代表院中老少给大人叩头了。”

江安义赶紧拉住老者,叹道:“朝庭有旨,慈幼养孤院每人给钱八百文,这些钱能让你们吃得饱,不至于挨饿受冻,可恨白治光居然连救命的钱都要贪没,一会白治光来了,你们只管与他理论。”

与县令理论,几位老者吱唔着不敢开声,田老汉道:“老哥哥,你们不要怕,这位是化州的刺史大人,管着白县令,你们有什么委屈只管申诉。”

听说眼前的年轻人官比白县令大,几个老者大的胆子哭诉起来,时不时拉过一个小孩向江安义展示身上被责打的伤痕。正说话间,白治光、秦光海等人到了,江安义示意他们站在一旁,听老者们控诉。县里的众官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虽然克扣慈幼养孤院不是他们所为,但被人戳脊梁骨骂的滋味不好受。

江安义冰冷地目光盯着白治光,白治光已经知道自己难以善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索性回瞪起江安义来。白治光心中有数,江安义顶多能治自己贪脏之罪,即使查出数千两银子,也不过是丢官罚银,何况刺史只能暂停自己的官职,任免要行文吏部,由吏部批文才生效。这一来一往要一个多月,只要打点到位,说不定自己换个州照样当县令。

“白治光,你该死”,满是杀气的话语从江安义的口中说出,整个院中像被寒风刮过,不少人打了个寒颤。

白治光硬着头皮道:“大人,慎言。虽然你是上官,但下官亦是朝庭任命的六品命官,你们同朝为臣,大人有何权力轻言下官的生死。何况大人所说的罪名都是莫须有,无有实证,下官不服,下官要到大理寺上告。”

“哈哈哈哈”,江安义怒极反笑,道:“白治光,重开慈幼养孤院是万岁所命,是万岁怜惜天下百姓的善举,你居然敢克扣这里的钱,败坏万岁的爱民之心,你欺君妄上,贪赃枉法,你说你该不该死。”

边说江安义边向白治光逼进,凌厉的杀气有如实质,迫得白治光忍不住往后连退几步,他突然想到这位刺史大人虽然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却也是个武夫,曾经在水匪巢穴卧底,曾经挫败过元天教的袭杀,死在他手里的人恐怕有数十条。看着江安义闪着寒光的眼睛,白治光感觉下一刻这位刺史大人就会伸出手掐断自己的脖子。

秦光海暗赞,江刺史不愧地三元及第的状元郎,不光诗词写得好,帽子也扣得好,败坏万岁的爱民之心,光这一条白治光就重罪难逃。

“秦光海”,听到江刺史叫自己,秦光海高声应道:“下官在。”

“白县令口口声声说他冤枉,你带人去查抄白县令的宅院,把查抄出来的东西摆在衙门口,让乌云百姓都看看白县令是贪是清。”

江安义的话出口,白治光立时软倒,跪在地上道:“大人,下官知罪,请大人开恩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