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变臣 > 第三百九十八章老汉告状

变臣 第三百九十八章老汉告状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6 08:02:05 来源:转码展示1

化州的边市在磕磕绊绊中成立了。kanshushen化州边市掌西域商贸事宜,设市监一名,江安义兼任了,下设市丞(正八品下)史明玉和副丞(正九品下)余庆山。边市筹建两人起早摸黑,在重多制肘中按时完成边市的建设,江安义自然要论功行赏。谁都知道边市是个肥得滴的地方,张文津原本想占个副丞的位置,被江安义顶了回去,选择的几名胥吏也是府衙中勤恳老实的人物。

史明玉和余庆山每日都要不定时到场内巡视,看着若大的边市交易所里中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商铺有货,前来谈生意的人也不多。史明玉和余庆山都是愁容满面,八月份过去了三分之二,到手的税银还不足十万,江大人要要求每月至少要有三十万的税银进账,这怎么向大人交差。

府衙,江安义不动声色地听着史明玉述苦,他对这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年青人很了解,坚韧聪敏,踏实肯干,不是逼到无法可想绝不会来找自己述苦。等史明玉讲完,江安义笑着安慰道:“明玉,你做的不错,边市中商家不多不是你的过错,你且放心等待,我来想办法。”

史明玉走后,江安义陷入沉思。《与西域通商布告》在八月初已经下达到各县,境内的商家和过境的西域商人应该都已经知晓,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江安义问过司户参军颜易,找他来申领西域商贸许可凭证的人很少,柳氏、林氏、刘氏、卢氏等世家没有一个理睬刺史衙门的公文。倒是文进县韩府和安西男华府按照布告来府衙申领了商贸许可证,这两家运来的货物一半驻进了边市交易所,一半缴纳了过境费才出境。

江安义的手紧紧握着椅子的扶手,老虎不发威,这些人当自己是病猫。置州府公文不理的肯定是权势之家,西域商贸是块肥肉,十大世家多有插手,金殿之上的那些大臣们估计近半都有牵连,要严卡西域商贸,从他们手中刮层油下来,必然再次得罪天下百官,再加上有钱的富商。

孤臣的下场往往可悲,千夫所指,众口铄金,一旦新君登基,就很有可能用来平息官怨。江安义也害怕,他才二十四岁,按部就班下去前程远大,实在用不着逆水行舟,所以江安义想用蜜水果的生意来换取化州商贩对边市的支持,然而他低估了人性的贪婪,这些人吃肉吃汤啃骨头,最后连锅都想端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人的贪婪和轻视激起了江安义的怒火,剑眉飞起,如翅般的伤疤微微泛起红光,“咔嚓”一下,扶手被生生捏断。写给安西大都督杨祥亮的信已经发出,请他派人堵住化州通往并州的商路,有八十万两的交易在,江安义相信杨都督会帮忙。

偷偷潜往并州的途径被堵死了,剩下的就是关门放狗,绝不让未申领商贸许可凭证的货物。华司马手下有三千兵马,可是这些人多是当地的府兵,平日维护地方秩序还行,如果靠他们来盘查商队,估计塞点银子就会放行。

还有就是壮武将军梅弘民所部一万人,但梅弘民所部的军纪松散,甚至出现过周宗炫这种杀良冒功的事件,江安义用脚后跟都能想到,一旦放任这些人盘查,铁定会借机勒索敲诈财物,自己反受其牵累。

安勇所率的百余人亲卫倒是信得过,可是化州这么大,出境的路十多条,光靠这点人根本无法将堵住漏洞。左右为难之际,突然鼓声大作,江安义一愣,谁在乱敲鼓?有个小吏跑进来禀报:“禀报大人,府衙前有人击鼓鸣冤。”

刺史之职在于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巡视属县,体察百姓疾苦。说白了,刺史不是亲民官,只管官,正常情况下不管民,遇到刑狱等事,一般由县令自决,只有流放以上的刑罚才要刺史复核批准。

府衙门前虽然也摆放着鸣冤鼓,但通常只是摆设,要知道越级上级,不管有理没理,先打三十大板杀威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挺得住的。但凡事都有例外,民告官这种情况就是例外,当初江安义在富罗县时就被苏家、张家告到丽州府,没想到这罕见的事居然让江安义赶上了两趟,一趟是被告,一趟是主审官,人生有的时候很有趣。

在江安义的心里,一直有个做明辨是非、为民做主的清官梦。在富罗县时,前任颜县令和徐明远欺压百姓,江安义上任后将两人掀翻,顺手灭了苏家,打死张朴天,接着平定了黄羊山的盗贼,更换胥吏和衙役。老百姓感恩戴德,恶霸流氓劣吏们慑于江安义的威势,一个个噤若寒蝉,唯恐喘息声大了些,惹得这位太爷注意,丢了脑袋。

在江安义任富罗县令的一年多里,县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江安义耳中只听颂德之声,衙门前的鸣冤鼓落满了灰尘,英雄无用武之力,江安义暗暗得意之外,也不免有些遗憾。

今日鼓响算是响到了江安义的痒处,江安义连声道:“升堂,带告状之人。”难题暂且放在一边,找个有兴趣的事先做,绝对有益于身心健康。

鼓声响起,府衙震动,老胥吏感叹“有多少年没人击鼓鸣冤了”,议论着上一次鸣冤鼓响的年代,老吏们争论着“丰乐五年还是六年”、“是张秀才杀妻案还是李屠夫卖女案”,在新人崇敬的目光中摆一摆老资格。

鸣冤鼓响肯定是有大案发生,要不然谁会自找三十大板止痒,没事的官员胥吏上堂听审,有事的把事情押后也来看个新鲜。不一会,大堂之上除了站班的衙役居然挤了四五十号看热闹的人,就连张别驾也惊动了,他倒不是看热闹,是生恐又有什么事,自己不在场的话江刺史做出不利的判决。

华府的事虽然告一段落,但张别驾总感觉江刺史仍在调查什么,州里的慈幼养孤院又新添了几十个人,现在蜜水果生意火爆,江安义有言在先,要优先雇请院里的人做事,所以这些小孩一天到晚很忙。

蜜水果是门挣钱的生意,张文津当然不会放过,华府自家的农庄种了不少瓜果,正好用来制蜜水果。张文津凑了一股,二十两银子的投入估计最少有二千两的回报,原因大家心照不宣,给的爽快、拿得放心。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所以张文津这段时间一只耳朵搁在府衙里,有个风吹草动就往府衙跑,生恐又出了什么祸事,银子泡了汤不说,还被牵连。

田老汉浑身发着抖,他这辈子连县衙的门都没有进过,连会野府都是第一趟来。乌云县离化野府有八十三里的路程,田老汉走了两天,半路上遇到好心人,搭了辆送货的牛车总算进了城。打听了府衙的所在,在西大街找个了代笔的摊子花了八文钱写了封状纸,也没钱住店,猫在胡同的角落里迷糊了半宿。早起啃了两个菜叶饼子,在州衙前来回走了十多趟,鼓了几次劲,就是不敢上台阶击鼓。

足足磨了一个半时辰,好几次想掉头回家,想到家里几个孙子,怎么也拿不出赎人的十两银子。日头高高挂起,头上的汗滴直滚,田老汉心一横,反正都是个死,索性死在外头省得家里人埋。蹒跚地走上台阶,在看门衙役惊异的目光中,田老汉安定下来,拿起鼓捶,一下一下将自己的愤怒通过鼓声大声地喧扬出来。

看着地上哆哆嗦嗦跪着的老汉,江安义和声道:“老人家,无需害怕,有何冤枉,尽管讲来,本官是化州刺史,定然为你作主。”

还没等田老汉开声,一旁坐着的张文津先说了话:“大人,越级上告,论律当责三十大板。”

田老汉咬咬牙,做好准备挨三十板子,这规矩他来的时候就知道。

江安义看着下跪的老汉,身子枯瘦,头发多半白了,心中生起怜悯之心,问道:“老丈,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小老……老儿,今年五十……八岁。”田老汉哆嗦地道。

江安义叹道:“念你年近花甲,若大年纪,这三十大板暂记,如果所告不实,再打你个二罪归一。”

张文津抗声道:“江大人,这于律不合吧。要是越级上告大人不加见责,这府衙的鼓不用多久就会敲破了。”

“喔,张大人的意思是民间有许多的冤枉,不过百姓惧于三十杀威板而不敢上告了。”江安义本来就看张文津不舒服,在华政的案子上又被他搅了乱,早就想发作他,现在张文津又在公堂上拦他的话,江安义不由地火冒三丈。

张文津不慌不忙地捊着胡须道:“大人,律法森严,岂容擅自变更,本官只是依律直言。”

堂下听审的众人眼光各自示意,还没审案,刺史大人和别驾大人就先对上了,这场热闹还真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