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結束後,諸葛梁走出醫院,把帶來的麵包掏出來,站在醫院門口一邊翻看手機地圖,一邊咬著麵包。他搜尋著最近的醫療用品店,找到了離醫院不遠的一家,便開車過去。
走進店裡,店員是一位中年男子,看到諸葛梁進來,禮貌性地點點頭:「先生,請問需要什麼?」
「我要買一把手術鑷子,長一點的。」諸葛梁開門見山。
店員有些詫異,但還是帶著他走到貨架旁,指著其中一排擺放整齊的鑷子:「這些都是醫療級的,有不同長度的,你要哪種?」
諸葛梁看了一下,挑了一把大約12吋長的不鏽鋼鑷子,拿在手裡掂量了一下重量,覺得順手便決定買下來。
結完帳後,他又驅車前往附近的大型商店,目標是購買一台西班牙油炸元宵加熱器。自從上次家裡被入侵者機器人破壞後,他已有好長一段時間沒做西班牙油炸元宵了,現在手頭有些閒錢,便想趁機買一台回家。
進入商店後,他直接走向廚房用品區,找到了一台合適的油炸加熱器,隨手放進購物車。他繼續在商店裡漫步,目光突然停留在電子產品區,隨手又拿了一個能夾住手機的三角架。裝好這兩件物品後,他便直接前往收銀台,結帳離開。
走出商店,諸葛梁把東西放進後車廂,關上車門,望了一眼天色,心裡盤算著回家後的日程,隨即發動車子,慢慢駛離了停車場。
回到家中,諸葛梁拆開西班牙油炸元宵機,擺放在廚房的流理台上,接上電源。拿出材料,他熟練地開始準備西班牙油炸元宵的麵糊,先將雞蛋打入大碗中,加入高湯、麵粉攪拌均勻,接著切好章魚塊、青蔥和薑片。
等加熱器溫度適中,他倒入適量的油,然後用湯勺將麵糊倒進每個圓形烤盤內,再放入章魚塊,撒上一些青蔥和薑絲,最後再倒上一層麵糊。
油炸到一定程度後,諸葛梁拿起專用的小叉子,小心翼翼對西班牙油炸元宵進行翻轉。
沒過多久,一顆顆金黃酥脆的西班牙油炸元宵散發出陣陣香氣。他拿了個盤子盛起,擠上蛋黃醬、撒上海苔粉和柴魚片,然後端到客廳坐下。
諸葛梁拿了個盤子盛起剛製作好的西班牙油炸元宵,擠上蛋黃醬、撒上海苔粉和柴魚片,然後端到客廳坐下。他稍微調整了一下桌上的擺設,確保畫面看起來不會太雜亂,然後拿起手機,固定到三角架上,調整好角度後,開始錄製一段短影片。他手中拿著一把12吋長的不鏽鋼手術鑷子,鏡頭對準桌上剛炸好的西班牙油炸元宵。金黃色的外皮在燈光下閃爍著微微的油光,散發著誘人的甜香。
他先將手術鑷子夾起一顆元宵,稍微停頓了一下,讓觀眾能夠清楚看到鑷子的操作方式,然後輕輕咬下一口,酥脆的外皮破裂,內部的甜餡緩緩流出。他細細品味,露出滿足的神情,接著再次展示鑷子,特意讓鏡頭對準其長細的結構。
影片錄製結束後,諸葛梁將手機連接到電腦,開始編輯。他沒有急著直接上傳,而是先在影片中加入一段文字,簡要說明這次的嘗試與手術鑷子的便利性。他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短短幾分鐘後,影片已經準備妥當。
處理完影片後,他又打開瀏覽器,準備搜尋了一些知識。他快速瀏覽各種資料,思索著該如何回應那些對麻將符號改革持保留態度的人。
隨後,他打開圖伊泰爾,開始撰寫一篇長文:
我作為IAMJ-001電影的演員,同時也是「前進我們麻將」的設計者之一,想要對大家說幾句話。
我們的國家並不使用漢字,絕大多數國內玩家對麻將牌上的漢字完全沒有概念。這次的改造純粹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輕鬆理解規則,提高遊戲的普及率,而非針對任何特定族群的歧視或不尊重。
然而,我發現有些人對於「前進我們麻將」抱持強烈反對意見,認為這是在「破壞文化」。但問題是,文化本身是流動的、演變的,並非一成不變。語言和文字的變遷就是最好的例子。
舉例來說,無論是「one two three」還是「uno dos tres」,它們本質上都是表音文字,而非表意文字。就連古羅馬時代的數字符號Ⅰ、Ⅱ、Ⅲ,雖然看起來有點像表意文字,但古羅馬人所使用的語言仍然是表音文字。
更進一步來看,歷史上確實存在過純表意的書寫系統,比如埃及聖書體、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等。然而,這些文字最終都被更為高效的表音文字所取代。原因無他,表音文字更便於學習與傳播。
在這種情況下,我無法理解為何有些人不能與時俱進。若說漢字的確能在特定文化圈內流傳,那是因為它有其歷史背景。但當我們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推廣麻將,為何還要堅持使用那些大多數人看不懂的符號呢?
適應與變革並非背叛文化,而是讓文化更具生命力。試問,若當初我的先輩們死守楔形文字或古希臘線性文字,那今天的世界還會是現在的模樣嗎?
諸葛梁讀了一遍自己的文章,覺得語氣剛剛好,足以激起一定的討論熱度。他滿意地點擊「發佈」,將這篇文章送上網路。
接著,他又打開影片編輯軟體,把剛才錄製的影片加上標題與字幕,最後上傳到了社交平台。影片裡加註的文字是:「這個東西很好吃,但吃這個東西的餐具筷子很難用,鑷子並不是特別貴的東西,我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能買到鑷子的還堅持用筷子。」
影片上傳後不久,評論區迅速熱鬧起來:
「這個手術鑷子看起來比筷子方便多了,我也想試試。」
「雖然有點誇張,但不得不說,他說的話有道理。表意文字確實不太直覺。」
「一直覺得筷子難用,這玩意或許真是個不錯的替代品?」
「等等,他這是在嘲諷筷子文化嗎?」
「感覺有點過於自信了,文化不是誰的優越就一定是最好的。」
諸葛梁看到留言後,輕輕一笑,關上螢幕。他知道,自己這番言論必定會引起爭議,但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隨著討論熱度的提升,麻將改革的推廣也將進一步擴展。
他靠在椅背上,端起一顆剩下的西班牙油炸元宵,用手術鑷子夾起來,一口咬下,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一位名叫尤希達·寮伍塔洛伍的網友,顯然被諸葛梁的言論激怒了,他發布了一篇長文,洋洋灑灑數百字,字裡行間充滿了憤慨與不解。文章開頭就直指諸葛梁的言論是「極其失禮且充滿偏見的表現」。他寫道:
筷子,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餐具,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僅僅是用來夾取食物的工具,更是東方飲食文化的象徵。說筷子難用,無異於對數千年來使用筷子的族裔的文化傳統的漠視與不尊重。筷子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餐具,熟練的使用者可以輕鬆地夾取各種形狀、大小的食物,從細小的米粒到滑溜的麵條,無一不能應付自如。筷子的使用,講究的是手、眼、腦的協調,這不僅鍛鍊了手指的靈活性,也培養了使用者的耐心與專注力。任何使用筷子的族裔都沒有理由放棄它,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種餐具,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試想一下,如果你看到一段用筷子吃麵條的影片,字幕卻寫著:「筷子的效率很高,我不理解為什麼他們還在用餐叉吃麵條」,你會有什麼感覺?這難道不是一種文化上的傲慢與偏見嗎?難道不是對其他文化的貶低與不尊重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他人。筷子與鑷子,各有其用途,各有其優點,我們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去看待它們,而不是非此即彼,互相貶低。
文章的最後,他還特意「@chuke_lyam」,顯然是希望諸葛梁能夠看到這篇反駁,並有所反思。
這篇長文一經發布,立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有人支持尤希達·寮伍塔洛伍的觀點,認為諸葛梁的言論確實不妥;也有人認為諸葛梁只是表達了自己的個人感受,不必過度解讀。一時間,網路上關於筷子與鑷子、麻將牌漢字與英文字母的爭論愈演愈烈,儼然成為了一場文化與習慣的論戰。
諸葛梁自然也看到了尤希達·寮伍塔洛伍的這篇長文,以及文章結尾的「@」。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他心中暗喜,矛盾已經成功挑起來了,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雖然他沒有直接在尤希達·寮伍塔洛伍的頁面回覆,因為他不想給那個人帶來任何流量,但他還是決定發文回擊,繼續煽風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