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5号的提示抵达水塔后,我沿着内井爬上去,果然在水箱顶盖上方找到了一具阵亡的尸体。
这个人用的是71式,还剩下一些子弹,尽管偃月用不了,我还是把它们收进了装备包。
烟雾弹造成的视觉影响正在减弱,装备仓库周边的景象逐渐显露出来,我对照着地图,一一确认了受困三名队友所在的位置。3号和4号此时正躲在一道矮墙后,和我的直线距离很近,但我们之间的区域在图上被打上了红色的禁止标记。
“昨天晚上有队伍在那儿埋了地雷,不能直接通过,”队长说,“3号、4号,你们从西侧围墙后绕行,2号你掩护他们——对了,你还有子弹吧?”
其实我也没有多少了,完整弹链只剩下最后两条。
但这种时候没必要说出来徒增他们的负担,子弹打空了可以再补,队友没了就真没了。我说:“我有的,放心吧。”
趁着装备仓库那边的枪声又起,3号和4号开始沿围墙向西转移。
两个人移动的速度慢得出奇。我扫了一眼队伍面板,没人挂负面状态警示,大概还是要躲避其他在附近活动的队伍的缘故。
刚刚烟雾弹笼罩的区域横七竖八倒着几具尸体,也没人敢过去捡装备。
几分钟后,装备仓库那边的枪声频率逐渐有了减弱的趋势。
“还没走出去?”队长的语气略带几分焦灼,“仓库门口的几支队伍被打残了,现在正往外撤,你们得快点了,要不容易和他们撞上。”补枪的人才不会在意两拨人是不是一伙的。
但3号和4号快不起来,周围在搜寻漏网之鱼的人太多了,而且大部分是几队结盟。两人小组身处其间,必须全神贯注观察身旁的每一点微小的情况变化并做出反应。大概是为了不被干扰,两人甚至关闭了一会儿队频通话。
很快,从装备仓库溃散的几个残兵,已经奔到了先前他们藏身的矮墙后。
从我的位置,能够看到墙隙间杂乱闪过的人影。距离3号和4号已经不足100米,而两人行动的节奏依旧不紧不慢,定位地图上的光点半天不带动一下的。我没想到这两人如此沉得住气,尤其是4号,他之前给我印象多少是有些冲动的。
队长在频道里打字提醒他们快被赶上了。
其实他就算不说,3号和4号此刻也听见了——游走在这一带的团队发现了这群慌张逃窜的残兵,火力很快倾泻了过来,打得斑驳的墙皮都簌簌落了一地。在震耳欲聋的噪声中,两人终于移动到了围墙的尽头,并在冲出的一瞬间接回了通讯:“2号!”
我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扣动了扳机。
一个三发短点射,精准无误地将墙对面探出头的狙击手压了回去。3号和4号快速向着水塔奔跑,这段路不长,只有50来米,但能借助的掩蔽物太少了,我不再吝惜子弹,全程用火力护着他们进了水塔底部的机棚。一起跑进来的还有几个幸运跟在他们身后的残兵,在到达安全地带后发出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欢呼声。
队长问:“成了?”
他应该是个很沉稳的人,从开场到现在,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他的声音里带上少许轻快。在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他的光点也开始缓慢地跳动——他所处的位置是一个距离装备库较远的土丘,周围人少,也相对安全,绕过来的路线并不会经过战圈的中心。
队长一边走,一边在频道里诚恳检讨道:“其实5号是对的,从一开始我们就不该打这个装备库的主意。是我决策失误了。”
“别这么说卢头,最开始来这里抢装备也是我提议的。”
“不是你们,主要还是我的问题。我太慌了,没看穿敌人的虚张声势,太早打空了子弹,要不咱们后来不至于那么被动……”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复盘起战斗过程。
天已经亮了。硝烟未散的地平线上,霞色日光透过朦朦云霭洒下来,即使是战场,这一刻也显得柔和澄净。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这个场景地图挺美的。”
队长停下脚步,抬头看了看漫天的朝霞:“说得对。不是所有人,都机会在模拟系统看日出,我们不能浪费宝贵的演习机会。”
接着他深吸一口气,动员道:“演习还剩不到30小时了,场上留到现在的队伍,很少有人能像我们这么齐整的。这说明我们都非常优秀,一时的失败不能打垮我们!接下来,只要大家齐心协……”
“轰——”
一声巨响,截断了他未出口的话。
爆炸的浓烟腾空而起。
“队长?!”3号和4号在队频里急忙喊了起来,“你在爆炸点附近吗?!你情况怎么样?”
我在水塔上方,清晰看到了土丘南侧的树林里闪过的火光。
是爆破器,不知道是人为控制的,还是设的定时。爆炸发生的太突然了,不过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巧合的概率更大,那条路真的很偏,有目标经过的概率太低了,放置爆破器的队伍应该也只是碰碰运气,不会特意浪费人力去盯守。
面板上,队长那一栏的数盏警示灯同时转红,几秒后,又随他的名字一齐灰了下去。
他退场了。
频道里3号和4号的呼喊声在这一瞬陷入死寂。
我沿水塔内井爬下来。和3号、4号两名队友第一次正式见了面,3号是个长相斯文的青年,4号则身材相当健壮,作训服包裹着的肌肉线条利落剽悍,不愧是扛得起70kg负重的男人。
两人此时此刻状态都不算好,除了接近临界线的饥饿和疲惫值以外,萎靡中带着一丝丝难以置信的神情,和刚刚被调动起又迅速跌到谷底的士气,显然更需要时间去消化。
队长退场后,他的系统权限自动顺延到了我身上,但我没说什么。说什么也没用,再如何强调我们是一支优秀的队伍,也无法改变眼下的事实——数据分析师挂了,根据地丢了,奇缺弹药,队伍里还有一个失踪人口。
于是我只说:“先休息吧。”
和他们一起跑出来的残兵一共有5个人,分别来自4支不同的队伍,其中3个都是独苗。这时也都没走,抱团总是要安全些。大家排了个次序,开始轮流进食和休息。
我把缴获的子弹给3号,又从别人那匀了一份口粮。吃完后就又爬上了内井。
这次我没有爬很高,在视线里能守着队友们休息的位置就停了下来,调出操作面板,用队长权限屏蔽了3号和4号的信号输入,轻声问:“5号,你睡了吗?”
5号:“没有。”
我说:“听队长之前说,在进攻装备库的事上,你曾劝阻过他们?”
他说:“是。”
我想了想,没有问原因。抬手点开地图,把昨天夜里在信号屏蔽区里侦察到的信息一点点补进去,一边跟他简单说了那个大团的情况:“……他们收人来者不拒,所以扩张的速度非常快,除非像昨天上半夜那样,有组织的大联盟去推他们的据点,让他们减员。否则按他们扩张的速度,现在怕是得有三四十人了。”
“不用怕是,他们现在已经超过四十人了。”
“你怎么这么确定?”
“因为不会有你说的那种联盟。”5号说,“大团在屏蔽区里优势太大,要冲击他们的据点,至少需要多于他们50%的兵力才有胜算,否则就是送死。根据历史数据,演习开场第42至44小时——就是你出屏蔽区到现在,留在场上的总人数平均在120上下,排除本次地图中有平民聚居区的因素影响,在屏蔽区方圆5公里内活动的人数应不超过56人。”
“而按你所言,你走时大团已经有20人以上的规模了。再排除陈钦他们和停车楼里的人,该区域内的剩余人数即使全部结盟,也无法对大团形成有效打击。”
“因此,”5号顿了顿,冷冷地下了结论,“你现在该做的是考虑对策,而不是寄希望于敌人自动消失。”
“……”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他一直不露面,是怕被队友打死。
我说:“我没有。”我是真没有,40人的大团,就是40个人头,要是真被别的队伍先一步打垮了,我大约还会有点惋惜。目前我的队伍击杀数是19,虽然维持这个战绩到结束,大约也能排到中游偏上的水平。
但止步于此,我还是会意难平。
“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对5号说,“你觉得大团会对这个装备库感兴趣吗?”
虽然事实已经反复证明了,民兵装备库就是个靶子,它在本场演习中存在的意义对大多数队伍而言只是增添了一个险恶的陷阱。但大团不一样,他们人多势众、实力强横,又有平民人质在手,如果他们有意参与争夺装备库,未必没有得手的可能。
5号说:“一个装备库或许不足以打动他们,但再加上围绕着装备库的你们,他们一定会来。”
我明白他的意思,我想要大团的人头,而大团也一样。
这个装备库,眼下应该是地图上半部分人员最密集的区域了。大团的扩张,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拿人头,守着一个据点不动,效率很低,而且随着规模越大,平均到每支队伍的击杀数就越少。
他们迟早要移动,寻找刷人头的机会。而机会最多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目的地。
只要他们愿意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其实在刚刚接应队友的时候,我从水塔顶部观察了一会儿四周的地形,心底就隐约有个想法——装备库西侧是一片长达2公里多的半月形山垄,南缓北陡,利用好了,或许是能打一场以少对多的战斗的。
从大团据点要到达装备库,向北走直线是最近的,但要穿过我现在所在的废墟地带,这里是战斗最激烈的区域,他们如果不想一上来就遭遇正面冲突,就绝不会走这条线;而西侧的半月形山垄植被较少,不利于隐蔽,他们应该也会尽量避开;
相对最优的是东侧的丘陵线,树林茂密——就是我们队长阵亡的那片树林。有纵深,可进可退,如无意外,将会是大团的第一选择。
“我打算在东侧的树林里设陷阱,作出有人埋伏的假象,让他们改走西线,”我说,“西线植被少,但沿着山体还有一些冲击沟可以利用,埋伏一队人在那里,趁他们经过时打乱他们的队伍,只要距离足够近,他们碍于队伍中带着平民人质,也不敢放开手脚使用热武器。”
“这队人不需要直接救出人质,只要趁乱把大团一路往北引,拉大他们队伍的前后间距。再有另外两支队伍,在北面山势最陡的位置形成夹击,拖住他们的战斗人员,第一队人这时在后方负责疏散掉人质,再调头回山上,三面合围,把大团彻底歼灭。”
5号听完,没有直接表示同意或反对。只说:“这个计划风险很大,成功率不超过42.09%,你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凉水泼得还有零有整的。
我笑:“这种时候,不应该给我一些鼓励吗?”
“你不需要鼓励,”他语气平淡地说,“因为只要有一线希望,你就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