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被皇帝前夫挖坟后 > 第11章 第 11 章

被皇帝前夫挖坟后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秋若耶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4-22 00:13:54 来源:文学城

承天门举办了隆重仪式,雍帝头戴十二缀珠冕旒,亲赐饯别酒,为求亲使团送行。

使团两千余众沿朱雀街出都城,得知太子将迎娶南诏公主,平息战事,结两国之好,祈盼和平的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送。

出了外郭城,骑在马上的李璟揭下面甲,左右卫率护在两侧。这趟出使,只有领头的鸿胪寺少卿与东宫宿卫知晓他的身份。

队伍一路南行,出了武关,便算离了长安地界。因得过太傅嘱咐,东宫宿卫个个打起精神,沿途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前后示警。

出关后,一路行了数日,皆是太平无事。

长长的队伍绵延行在官道上,旌旗飘扬,军马健硕,一辆接一辆厚重马车装载着求亲国礼,由严整肃穆的禁军护送。

路上的商队与往来驿卒、百姓,远远望见一面面禁军旗帜,便心生畏惧,早早避让在旁。

山野春景怡人,杏花争艳,柳绵飘白,多少有些让人心生懈怠。

李璟挽辔而行,出京后无心赏春景,只留意田垄青苗生长如何,百姓如何耕作,见到荒田空地便忍不住蹙眉。

这日,如往常般夜宿官驿,亲卫戍守内院,禁军于附近扎营。

为了犒赏行军半月的队伍,鸿胪寺少卿命驿馆备下丰盛酒席,带头开怀畅饮。李璟素不饮酒,何少卿也不敢向他劝酒,只管与属官们喝得痛快。

有皇命在身,本不宜痛饮,但沿途没遇着什么凶险,文官与将士们都松了心弦。太子管不到鸿胪寺,李璟一介副使身份,更加约束不了他们,只略提点几句,果然惹得何少卿不快。

唯有东宫百名宿卫对李璟言听计从,一路上均不沾酒。

二更天时,官驿内外已鼾声四起。

李璟却未睡,挑了灯烛搁在案头,提笔书写沿途农事见闻。不觉到了三更,余光忽地瞥见窗纸上一片透亮。

他觉出异样,停笔起身,推开窗格,从二楼俯瞰驿馆内院,就见马厩里火光冲天。

他心中陡沉,正欲唤人,便听见木梁燃烧倒塌与马嘶声中,有箭矢破空的啸声,火光里,一支支飞箭密集地朝楼上射来。

“殿下,当心!”

东宫右卫率腰佩刀剑,疾步闯入房中,一手掀翻长案,抵住窗棂,上面霎时钉满了箭簇,笃笃声如疾雨。

刺客不期而至,李璟本就不曾奢望能平安抵达南诏,但箭矢来得如此迅猛,不顾驿馆里无辜的官员与将士,来者杀意昭昭,李璟不禁动了怒。

“请殿下先行撤离!”右卫率江敛拔出佩刀,眼神坚毅,没有惊惶,唯有护主的信念。

马厩火势蔓延,驿馆很快陷入一片火海。

李璟不再迟疑,抄起佩剑与几卷文书,随江敛出了房门。

楼梯上下醒来的人们奔走呼喝,争相夺路,不时有人中箭,滚下楼去,惨呼声不绝。

外间驻守的禁军遭遇突袭,一些人还未从醉酒中醒来,便被乱箭射杀。余下军士奋起抵抗,拔刀与敌军厮杀。

驿馆被从三面围射,东宫宿卫护着李璟,从安全的东面撤离。

李璟回望火海中的驿馆,瞳孔映着火焰,面色凝重,不肯即刻就走。

“左右郎将,领三十人,灭火营救被困官员;左右参军,带一百人,协助禁军击退刺客!”

宿卫军个个望着李璟,没有行动。

“眼下情势不明,臣等不能擅离殿下左右!”江敛垂头道。

“救人要紧!”李璟拔出佩剑,目光森严,“那些朝廷命官,还有鸿胪寺少卿,倘若都死在驿馆,孤还去什么南诏提亲!”

东宫宿卫这才依令行事。

江敛迅速聚合剩下的四十余人,护送李璟撤入深沉夜色。

没有马匹,李璟只能靠着双腿,在遍布荆棘杂草的崎岖地面上深一脚浅一脚,狼狈地奔逃。

一支燃着火星的飞箭划破夜空,扎进李璟脚边的土地。

他骤然抬首,夜色下的天空缀满星星点点的火箭,一支支点了火油的箭矢从东面高坡上射来,将东宫宿卫军圈入蔓草间。

他们中了敌人的埋伏。

何其狠辣的对手,竟欲置他于死地!

“保护殿下!”江敛率先挡到李璟面前,挥刀劈斩飞来的箭矢。

李璟握剑在手,思绪万千。为了扭转梦中被废的命运,他亲自踏上一条看似捷径实则凶险的求亲路,却因此命丧途中,岂不荒唐?

脑子里闪过无数画面,一双秋波潋滟的明眸忽地掠过脑海。濒死之际,他竟想起了梦中女子那双似哀似怨的眼,心中一阵抽痛。

宿卫四十余人转眼只剩二十不到。

都是活生生的儿郎,一个个挨在一起,用血肉之躯挡出一堵人墙,承接一支支射来的火箭,被烧得皮肉绽开也不肯倒下。人躯转瞬被烧成焦炭,浓烟刺鼻,夜空里飘着雪花般的灰烬。

李璟横剑于颈,眼中充血,厉声喝道:“孤的头颅在此!”

江敛身中数箭,猛然回身攥住李璟剑锋,鲜血从指缝间横流,仍奋不顾身,疾声大喊:“殿下不可!”

“将士们因我而死,我岂能独活!”

刺客军有备而来,驿馆放火诱他奔跑,看似留下疏漏,实则铺了一张大网,要在旷野进行一场猎杀。

绝望悲痛涌来,李璟下了死志,就要刎颈赴死。

地面忽地起了震动,一下,又一下。随后从四面八方传来的震颤,汇聚如万马奔腾。

夜幕下,远方天际升起一线光明,初看以为是破晓黎明,渐渐地,那光明如浪涛蜿蜒,由远及近,劈开冗长的黑夜。

幸存的兵士,埋伏的刺客,都齐齐扭头望去,光明引燃他们的瞳孔。众人呆怔看着远方神迹一般的景象,山坡上的弓箭手都因此停了放箭。

铁蹄声声踏入旷野,明灯盏盏汇如星河。

李璟放下长剑,低声呢喃:“浮屠军。”

明王座下,神都浮屠军,一骑挡百军,千骑可抵十万兵。

铁骑颈下悬着明灯,马背上,浮屠军头戴兜鍪,身着薄甲,手持戈矛,腰悬金色弓,疾驰四野,不兴杀戮,如神佛散在人间的耳目。

山坡上埋伏的弓箭手见势不妙,都生了退意,悄悄潜入林中,借着夜色掩护,撤走了。

李璟向浮屠军拱手:“多谢明王援手!”

一名浮屠军拨马出列道:“明王有令,遣首座与太子同行,入南诏。”

李璟疑惑,明王坐镇神都,派弟子去南诏做什么?再者,浮屠军个个都是黑甲罩面,一般模样,哪个才是首座?

他不确定地问:“请问首座是?”

“日后自会相见。”

浮屠军完成任务,整齐划一地撤离,马蹄飒沓,明灯远去。

“不是说同行吗?”江敛不舍地目送。

有了浮屠军同行,哪里还惧沿途刺客。

可为什么把他们丢在这里不管了?

江敛简单包扎了手上的剑伤,砍断了身上中的流箭,还能挺住。

黑夜即将过去,李璟命残余部将收敛牺牲的将士,就地掩埋,在土冢上做了标记,待返回长安时,再带他们的骸骨还乡。

行刺他的人究竟是不是三弟派来的,早晚会查个明白。

破晓时,留在驿馆的百来名宿卫赶了过来,带着残存的几百禁军,以及从火海里营救出来的官员,包括满面黑烟的鸿胪寺少卿。

何少卿一见李璟,羞惭不已,念及折损的人手,老泪纵横,避了人向李璟认罪:“悔不听殿下所言,险误了国事,老臣当以死谢罪,这颗脑袋姑且寄在臣项上,好侍奉殿下南行,待返回长安,再由殿下发落!”

倒是会替自己找台阶,待回了长安复命,他便是功臣,哪里还有罪。

求亲使团少不了一个正使,李璟便冷着脸饶了他。

何少卿自此夹了尾巴,大小事都要请示自己的“副使”,甚至每日三顿饮食放几分盐几分椒辣,都要记在小抄上,没少惹来属下奇怪的眼神。

救治了伤员,盘点抢救下来的国礼,幸而有不少可用的。沿途城镇里买了马车与马匹,使节队伍整顿之后,重新上路。

几日后,李璟攀上一座山峰查看地形,眺望到远方行来的浮屠军,与使节队伍隔着十来里。

神都浮屠军不宿官驿,白日行路,夜里修行,与使团互不相扰。

李璟想不通明王用意,同行两月也不曾见到那位首座。

不过神都那边向来行事隐秘,也不奇怪。

据说,连父皇都不曾见过明王本人,不知明王容貌,也不知明王年岁。但父皇与两都百姓都虔信明王能沟通上天,传达天命。

明王被誉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李璟猜测,或许明王已经一百来岁,只能待在通天浮屠上,整日打坐修行,问卜天命。

于是派了沟通世俗的首座弟子入尘世,代明王行事。

想来,那位首座也不是寻常人物。

从春至夏,气候日渐炎热,使节团一路南下,终于抵达南诏边境。

却听说,西蕃使节早在几日前已进了南诏王宫,献上了丰厚的聘礼,向诏王提了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 1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