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暴君的宠后[重生] > 第135章 第 135 章

暴君的宠后[重生] 第135章 第 135 章

作者:绣生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0-09-22 01:32:41 来源:转码展示1

按照鲛人族的说法, 当初追兵太盛,无论如何摆脱不掉。kanshushen余峤为了以绝后患,设计孤身将追兵引去了海上,而鲛人族则躲藏到了其他地方。余峤其后是生是死无人知晓, 只有族人猜测, 余峤大约是在海上与追兵同归于尽了。

而叛出大邺的淮述安几经周折寻到了鲛人族,以余峤好友的身份提出送鲛人族出海躲避, 还他们一个安生日子。淮述安对幸存的鲛人族确实算尽心尽力, 更对余峤表现的一往情深,鲛人族被他蒙骗, 对他颇有好感,反倒是对大邺与萧厉则是深恶痛绝。

再加上淮述安晚年间留下来的手札,这一切都误导了他们, 叫他们以为是萧厉负心薄幸, 背叛了余峤。而淮述安则是那个求而不得、深情守候之人。直到他们看到余峤特意留下的手札, 方才窥见了真相。

原来余峤当年引追兵出海前,曾托淮述安给萧厉送过一封信,信中言明不论萧厉背叛是真是假, 但他都相信他的品行。请他念在过往情谊之上, 为鲛人族留一条生路。信中他告知萧厉鲛人族藏身之地。言明若是他无法归来, 请他代为寻一处安稳之地安置鲛人族。然而淮述安收到信后,却并未转交给远在邺京的萧厉, 而是私自看了信。更在余峤失踪之后, 煽动被蒙骗的薛常,二人一同进宫质问萧厉,为余峤讨公道。

萧厉当时对他已有怀疑,但却始终没有证据, 加上薛常与淮述安都是他过命的兄弟,他又困于朝堂,还要分神寻找余峤与鲛人族的踪迹,实在分身乏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二人与他决裂,叛出大邺。

之后所发生的事,便是后人所知的所谓“真相”。薛常与淮述安自立为王,分别建立了西蜣与雨泽。而邺太.祖萧厉娶了前朝公主为后,之后他大肆清洗朝堂势力,培植亲信。短短数年间将大邺朝堂变成了他的一言堂,大邺吏治清明,百姓和乐,天下人无不拜服。而皇后则在他独揽超纲之后不久便因病去世,这数年间,萧厉并未扩充皇宫,只与皇后育有一子,立为了太子。

但余峤手札中却写道:他当初引追兵到了海上之后,确实准备与他们同归于尽。但过程中出了意外,追兵虽然覆灭,但他自己却并没有身死。而是重伤昏迷,沉入了海中。后来他被海中鲛人救到了荒岛之上,方才发现自己濒死之时意外觉醒了鲛人血脉,因血脉返祖,他双腿化为鱼尾,无法再上岸。只是虽然行动受限,但他仍然保持了人形时的清醒。

他跟随救他的鲛人生活,一直试图去岸边打探消息,但还没等他打探到消息,却先撞破了淮述安的阴谋——他随着鲛人群,无意间撞进了鲛人族隐居的这座岛屿。

他看见淮述安乘着大船,一批批地往岛上运送工匠与宝藏,为他建造所谓的“天宫”。他本就聪慧,将这些年的事情串联起来重新思索,便发现了破绽。而巧的是这些年来萧厉从未放弃过寻找余峤与鲛人族踪迹,对淮述安的怀疑也没有忘怀过,在淮述安数次秘密出海之后,他的人也暗中跟了上来。一直困于海上的余峤终于得以与萧厉相见。两人重逢之后,将所有误会一一摊开来说,方才明白了淮述安的险恶用心。

得知真相之后,萧厉有心带兵踏平雨泽。但却被余峤劝阻了。一是大邺百姓休养生息数年才有了如今太平盛世,并不宜再兴兵戈;二是鲛人族在岛上生活安宁平静,若是与淮述安开战,鲛人族与“长生不老”再度被提起,即便有萧厉庇护,也难有安生日子;三则是余峤当时之状况,并不宜在人前露面。况且二人都是心怀大义之人,各有各的重任。萧厉要顾着大邺百姓,而余峤在破除鲛人族诅咒一事上已有了些许眉目。两人一番商议之后,最终决定引而不发。

淮述安那些年倾尽雨泽之力建造“天宫”,而薛常知是自己酒后失言才泄露了鲛人族消息,更是愧疚难安,他得知淮述安的计划之后,将自己这些年积攒的财富尽数送往南海,以作对余峤和鲛人族的补偿。而淮述安则幻想着,有朝一日余峤归来,看见他的真情,必会为此感动。他要让余峤知道,让后世人知道,唯有他才是一心一意爱着余峤。萧厉顾虑太多,肩上责任太多,他对余峤的爱,与他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余峤写到这一段时说:“淮述安其人,年少显贵,一世顺遂,未尝人间疾苦。他以为他所做一切都是源于爱我,其实不然,不过是他偏执作祟罢了。他临死之际,我与萧厉去见了他最后一面,将这些年所发生之事告诉他,他疯癫恸哭,死不瞑目。”

余峤的手札记录口吻十分平静,不像淮述安留下的那些自欺欺人的手札,处处都带着浓烈情感。从他言语之中不难看出,他虽然对淮述安生厌,却并未痛恨他。经年之后往事远去,淮述安亦将被淡忘。这大抵便是淮述安死不瞑目的原因。他终其一生,坏事做尽,却没能在余峤心底划过一丝波澜。

淮述安死后,余峤重归大海。他没有去见鲛人族,反而住进了天宫之中,专心寻求破解鲛人族宿命之法。而萧厉与他分别之后回了邺京,彼时太子已经长大,足够守住大邺江山。萧厉不久后便设计假死,放下江山重担,秘密出了海。

看了余峤手札他们方才知道,当初萧厉与前朝公主成婚,乃是双方做的一场交易。前朝公主早有婚约之人,前朝被推翻后,公主身不由己,被旧臣推出来作为制衡萧厉的棋子。而萧厉直接釜底抽薪,与公主做了一场交易,两人明面上做相敬如宾的夫妻,实则这些年公主一直与旧情人在一起。后来公主有孕,生下一对龙凤胎,萧厉留下了男孩,立为太子。女孩则交给亲生父亲抚养。在萧厉掌控朝堂之后,公主假死,与情人带着女儿远走他乡隐姓埋名,再不知所踪。

太子继位之后,萧厉终于可以卸下重担,在晚年与余峤相守。然而余峤变为鲛人之后,这些年容貌再无变化,而萧厉却在一年年老去,萧厉唯恐自己死后余峤一人孤独,在两人晚年之时,两人孕育了一个孩子。那孩子随了余峤,出生时便是鲛人模样,却极其聪慧。一家三口住在天宫之中,偶尔随着鲛人出海,日子倒也快活。

这个孩子的出生给余峤破解诅咒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萧厉一百零五岁寿终正寝之时,余峤以自身为祭,为鲛人族寻到了一线生机。

他最后在手札上写道:“萧厉寿终,阿慕也已经长大寻到了相守之人。鲛人寿数漫长,我深觉独活无甚趣味,遂自愿以身相祭,平息龙鱼之怨气。鲛人族被诅咒的宿命自此终止。但“长生不老”为世人狂热追求,鲛人族一日尚存,一日便不能自在生活。遂我又拨动命盘,寻另一机缘。若是此事能成,想来尔等应已经寻到天宫,看到了我特意所留之手札……”

安长卿看了萧止戈一眼,觉得这手札上所说“机缘”,说得或许便是他们。当初他莫名其妙地重生,本就十分神异。但若是余峤所为,那便能解释通了。若不是他重生,他们这些人想必不会寻到此处,也不会发现鲛人族和余峤的手札。届时就算是诅咒破解了,鲛人族仍然只能在海上隐居,最后等待他们的,还是只有灭族的命运。

如今一切重来,他们寻到了鲛人墓,发现了余峤的手札,找到了所有的真相。一切便都能迎刃而解了。

“按照手札所说,鲛人族的诅咒当是破解了。”安长卿看向余三道:“这些年里,族中人可有何异常?”

余三皱眉沉思片刻,迟疑道:“异常?也不知道算不算异常,余桥这些年长得十分快,而大姐二姐的寿数也短了些。”

因为鲛人族的特殊之处,幼儿其实是长得非常慢的,鲛人族年幼时个头总比同龄的普通人要小一些,到了年长时,面容也不会有太大变化。直到寿数终了的那一两年间,才会迅速衰老,直至死亡。而鲛人族最长寿者,能活到一百五十余岁。就是寿命短的,也多能活一百二三十岁。但过世的余大却只活了不到八十岁。余二更是刚过七十,便已有了衰老之兆。

萧止戈道:“或许这便是诅咒正在消除的表现了。”

对于早已经深受诅咒影响的鲛人族,或许消除诅咒影响还需时日,但是对于新生的鲛人族来说,这诅咒大约已经消失,或者说影响十分小了。比如说除了红纹,其他都与常人无异的安长卿和余桥。再比如出生之时便没有红纹与任何异样的萧安珩兄妹俩。原先他们以为只是年岁小还未显现,如今看来,或许正是应了余峤所说。

余三仍有些不敢置信。他看了看自己的手,喃喃道:“我们当真能与普通人一般了?”

这是所有鲛人族做梦都不敢奢求的事情。世人只道长生不老有多玄妙难求,但实则长生不老带给鲛人族的,只有没有尽头的东躲西藏和异于常人的痛苦。

安长卿道:“应该不会有假。”

几人将鲛人族往事的来龙去脉都弄清楚之后,遵照余峤所说,将所有手札付之一炬。接着便去寻余峤所说的解药——余峤果然料事如神,他不仅料到了后人会寻来,连雨泽后人都算计了进来。他在手札上说,淮述安所制作的毒,乃是当初余峤赠与他防身所用,却没想到淮述安执念成魔,把这毒药用到了自己继任者身上。为了计划能顺利进行,他并未给当时雨泽王室解毒,只在暗格之中留下了一瓶解药,可以彻底解除毒性。

几人匆匆下了八角楼,就见下面的海水已经涨到了小腿处。余三道:“尽快拿到解药离开吧,不然怕是更难出去。”

他们回了先前那间偏殿,淮如峪在桌案旁边的墙上细细敲击了一会儿,果然找到暗格,在其中寻到了一小瓶药丸。不过他为人谨慎,没有立刻服药,准备等出去之后再找大夫验一验再吃。

找到了解药,众人便准备离开,临走时经过那些存放大量宝藏的偏殿,淮如善有些感慨道:“可惜了这些珍宝,从此就要埋葬海底,若是能运出去,也能做不少事了。”

他的话众人都十分赞同,安长卿也有些唏嘘,如今大邺国库也正缺钱呢。

只是他们的人力和时间都有限,这些东西又多又沉,实在难以将其运送出去。只能忍痛放弃。

一行人沿着原路返回,余三原本该与他们分别回村,但是余峤手札解开的往事,叫他明白他们一直信奉的事实也未必就是真的,他犹豫一瞬后,还是主动邀请几人与他一同回村。

安长卿原本也有此意,见他主动邀请,自然欣然同往。

淮如峪兄弟归来后让随行大夫验过解药,确认无毒后,便吞服了解药。虽然解药是否有用,大约要等五年之后方才知晓,但如今好歹一颗心不用再时刻悬着,轻松不少,便也都跟着去做客。

鲛人族大约从未见过这么多外人,一时都有些紧张戒备。直到余三将天宫之中所经历的事情讲给他们听,他们方才露出愕然神色,对萧止戈一行人的戒备和敌意也少了许多。余桥尤其高兴,手舞足蹈道:“那以后我们可以出海到外面去看看吗?”

他出生时便在岛上,对海那边的世界不算十分向往,但这岛就这么大一点,实在容易住腻歪。如今知道能出海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自然高兴得不得了。

“我们许久未曾离岛外出,还是要谨慎一些。”余七大约还是不能释怀小弟的死亡,对他们敌意最深,也抗拒离开。

余五温声道:“老七莫要钻牛角尖,你又不是不知道,村子地势与天宫差不多高,若是天宫淹了,村子迟早也要淹。或者说,是这座岛正在缓慢地往下沉,我们迟早要离开的。”

岛在下沉这件事早有端倪,村子里只有少数几人发现了,怕其他人担忧,方才一直没有说。如今得知诅咒解除,而安长卿亦愿意给他们安排一个全新的身份,让他们摆脱旧日鲛人族的阴影,重新开始新的生活,那便是再好不过了。

余七闻言不再说话,倒是余三与余五一直在问海岛外面的事情。萧止戈亦承诺会替他们寻一个适合生活的地方,等他们离开,这座岛屿沉入海下,以后这世上,便再没有长生不老的鲛人族。

安长卿一行人在村子停留了五日,和鲛人族商议好离开的日子之后,便准备起航离开。等萧止戈回了邺京,寻一块合适的地方,便会再派船只来接他们离开。

出发那一日,鲛人族去送行,八艘海船停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之上,俱是整装待发。

安长卿与萧止戈立于船头,对岛上的余桥等人道:“最多三月,我们必会来接你们。”

余桥眼睛极亮,蹦起来朝他挥手道:“我也要这样的大船来接我!”

安长卿便笑着说好。

一声号角声响起,船队缓缓起航。安长卿与萧止戈牵着手站在船头,看着眼前的海岛越来越小……

比起来时,船队不再急躁,航行地十分平稳。远处海面上有海鸟低飞,落在漂浮的木箱上整理羽毛,安长卿目光无意扫过,顿时凝了凝,他趴到船边仔细看了半晌,立刻叫人放小舟下去打捞。

淮如善闻声而来,奇怪道:“你捞海上的破箱子干嘛?”

安长卿指着飘飘荡荡的木箱子道:“你再仔细看看,那是什么?”

淮如善闻言立刻凑近去看,看清楚之后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喃喃道:“这是天宫里的……它们怎么到这里来的?”

安长卿也觉得奇怪,不过奇怪归奇怪,若是不出意外,这些箱笼里装的可都是金银珍宝,还是得捞上来的。下海的士兵将箱笼捞上来打开,果然就见里面满满当当装着金银。

箱笼一共有上百个,尽数捞起来后打开,几人面对里面满满当当的金银珍宝,俱都沉默了。

淮如善小声道:“我怎么觉得有点不正常?”这便宜捡的实在有点吓人。

他不说,其他人也这么想。天宫在山中,就算被海水淹了,这些箱笼被冲出来,也不至于会飘到此处。此情此景,倒更像是被特意放在这里,等着他们来捞的。

“这海上不会真有鬼吧?”淮如善忍不住嘀咕道。他又想起来在天宫看见的那个影子了。

“你们还记不记得,萧厉与余峤还有一个孩子?”安长卿问道。

手札中记道:在萧厉晚年时,两人育有一子,取名为萧慕鱼。或许是为保护孩子,余峤并未太多提起这个孩子,只一笔带过,说这孩子随他,乃是鲛人模样。余峤说鲛人寿数更长,按照时间推算下来,萧慕鱼还活着倒也不奇怪。

萧止戈道:“说不定他还活着,只是不愿露面。余三说几十年前天宫机关忽然启动,大门紧闭。但我们进入时一路通行,并未遇到机关。大约便是有人暗中帮忙,”他们先前猜测是余峤破解了天宫机关,但若仔细推算,时间其实对不上,但若是萧慕鱼破解的,就能解释通了。

还有淮如善所见到的那个人影,鬼魂的可能性不大,是萧慕鱼的可能性反而更大些。

只是他们虽然这么推断,却也没有实证。毕竟鲛人族的存在已经足够稀奇,遑论更难见到的鲛人。几人对视一眼,都默契地将此事按了下去,不再深究。只有安长卿趴在船边,朝着涌动的海水道了一句“多谢”。

将箱笼捞起来后,船只继续航行,直到看不见船只了,那片海面上才扬起一条银白色鱼尾,紧接着另一条鱼尾也扬了起来,在海面上拍打出浪花,平静的海面上,两个赤着上身,长发如海草披散的青年遥望已经看不见的船只,之后齐齐摆动鱼尾,再次钻入了海底。

***

返航一共花费了十余天,到达雨泽时,已经是十月中旬。

因为出来太久,安长卿与萧止戈没有在雨泽多留,清点了人马和行囊后,便准备启程回邺京。他们离开前,淮如峪在朝上提出了雨泽自此并入大邺版图,向大邺称臣之事。

雨泽官员第一反应自然是反对,但淮如峪坚持己见,又将利弊一一与他们分析清楚,拉锯数日之后,他终于说服众臣,派了使臣随同萧止戈一行前往邺京递交正式国书。除此之外,淮如峪出于感激,附送了大批贡品,其中就包括淮如善喂养的一对大象和一对白孔雀。

一只变成了一对,安长卿自然乐意之至,唯有淮如善一脸愤懑地指责他哥拿他的宝贝充门面,进而愤愤地混进了使臣队伍之中,跟着安长卿一行北上。

安长卿是在队伍出发后五六日才发现混进来的淮如善的,返程时他们走得急,此时已经出了雨泽边界,进了大邺境内。淮如善不怕被送回去,也不再遮遮掩掩,主动现身跑到安长卿的马车上去蹭吃蹭喝。

路上又行了半个月,进了十一月时,他们一行终于抵达邺京。

提前接到消息的群臣在邺京城外恭迎。彼时萧止戈与安长卿骑着骏马并肩受百官叩拜,在他们身后,是前来递交国书的雨泽使团,以及雨泽进贡的大象和白孔雀。大象高大威武,只观体型便觉得骇人;白孔雀高洁神圣,即使屈居木笼之中,仍然犹如神鸟,凛然不可侵犯。

他们在百官的恭迎下带着大队人马与大象白孔雀进城,听闻消息出门观看的百姓们瞧见了,纷纷跪地口称万岁。

这一日,后来在史书上被称为“盛世之开端”,大邺收复旧地,扩大版图,数百年盛世自此而始。

*

皇帝与雁王离京数月终于归来,甚至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得雨泽主动臣服。先前对两人离京颇有微词的官员们此时只剩下交口称赞。群臣尚且如此,目睹邻国进供的坊间百姓更是将皇帝与雁王捧成了天上神仙下凡。都说是老天看世道艰难民不聊生,才送了明君下凡来救民于水火。

坊间传言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深信不疑。而萧止戈听闻,不仅没有阻止,甚至还在其中添了一把火,让这传言烧得更旺。

十一月初八,雨泽使臣当朝递交国书,自愿合入大邺版图。萧止戈欣然而允,封淮如峪为闵王,淮如善仍为煜王。改雨泽为泽州,为闵王与煜王之封地。同时派遣鸿胪寺官员常驻泽州,正式设立海上通商口岸,与海外诸邦往来贸易。

十一月十六,新任西蜣王亲自带领使团抵达邺京,亦主动递交国书,称愿归顺大邺。这是安长卿第一次见到商阙,他身形高大,眉宇间有深深“川”字纹路。他单膝跪在地上,右手贴于左胸,垂首肃容道:“薛无衣之承诺,今日我来兑现。望陛下善待西蜣百姓。”

萧止戈走下龙座,接过他亲手递交的国书,郑重道:“朕必不会叫你们失望。”

自此,西蜣归入大邺版图,萧止戈改西蜣为蜣州;原西蜣王商阙亦封王,以蜣州为封地。

雨泽、西蜣先后主动归顺大邺,数百年前从大邺分裂出来的版图终于完整。待一切封典结束,恰好又是一年冬至。

冬至日,帝王需至城郊祭天。

去年冬至之时,是萧止戈独自前去,但今年他不仅带上了安长卿,还带上了萧安珩兄妹俩。这一年冬至祭天大典格外盛大,除了文武百官到场,还允许百姓观看。

无数百姓蜂拥而至,等着看祭天大典。

邺京此前下过一场雪,祭坛之外尽是一片银装素裹,给祭典又添几分圣洁。萧止戈与安长卿并肩行来,自红毯一端走向祭坛。自古以来都是帝王独自祭天,从未有过他人同行的经历。但官员们显然已经习惯了萧止戈的“不合规矩”,况且收复雨泽与西蜣,雁王亦功不可没。如今皇帝便是给他再高的尊荣,也无人再敢置喙。

两人在礼官的唱礼声中,一丝不苟地执行祭天仪式。礼毕之后,唱礼官本来宣布祭天大典结束,却被萧止戈抬手阻止了。

只见身穿明黄龙袍的男人上前一步,声音郑重道:“今日祭天,天地为鉴,群臣百姓为证,朕正好再宣布一事。”

他话音刚落,便见一侧的太监总管韩彰捧着一卷明黄圣旨上前。萧止戈接过,沉声道:“雁王安长卿,与朕成婚三年有余,风雨同舟不离不弃。于私,为朕诞下太子与隋珠公主,使大邺江山后继有人;于公,朝堂建言献策,忧君之忧,苦百姓之所苦。又辅佐朕不费一兵一卒收复雨泽与西蜣……乃封无可封之大功,朕感怀于心,为彰雁王之功绩,特封雁王为凤君,与帝同尊,并称‘双帝’。”

说完不等愕然的众人反应过来,便将那卷圣旨郑重放入安长卿手中。身后早有准备的汪昱用金盘端着一件银白色绣金龙的龙袍上前,双膝跪地,口称“凤君万岁”。

萧止戈将与他同款不同色的龙袍展开,披在安长卿身上,高声道:“今日百官万民为见证,朕在此立誓,朕与凤君,绝不负诸位期待!”

誓言掷地有声,呆愣的百官从惊愕中回过神来,纷纷跪地高呼:“陛下英明!凤君英明!”

四周百姓受此感染,纷纷跟随跪地山呼,素白一片的天地之中,二人并肩立在祭坛之上,受百官万民叩拜。

天空中有纯白雪花飘飘扬扬地落下来,萧止戈握住身侧人的手,望进他的眼底,神色郑重道:“从此以后,便是我们的盛世。”

“如君所愿。”安长卿桀然一笑,紧紧回握住他的手。

——后世史书记载:邺武帝萧止戈一生戎马征战,大邺休养生息十数年之后,他与隋珠公主带兵亲征,一举踏平北方诸部,大邺版图一再扩大;邺仁帝安长卿与太子留守后方,改革农业,发展商业,大力扶持海上贸易。大邺国力之强盛,百姓之富足,前后五百年亦无人能及。

后世评价仁武双帝,皆称赞二人乃是文武合璧,相辅相成。他们以二人之力,为大邺江山数百年传承定下了基业,而两人所开创之盛世,亦被合称为“仁武盛世”。

就像当初萧止戈所说,后世史书,终究成为了他们二人的见证。即便他们早已作古,但他们坚贞不渝的感情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绩,仍然为后人所传颂。

【正文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