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江都。
杨广听着天幕之中那熟悉的乐声《清夜游》,还有那些曾经的故人音容面貌,只觉得自己的人生甚至荒谬可笑。
“朕之头颅,与其让别人斫去,还不如由朕自行了断。也算是保住我大隋杨氏的最后威望。”
杨广怆然说完此话,不待那天幕之中所展露的叛军攻入江都,就提前喝下了毒酒。
他不愿意再被叛军缢弑,而且他早点死亡,也能让那些叛军更容易放过他的皇后和近臣。
就当是他为他们做的最后一件事罢了!
只是蓦然回首,终究还是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
·
天幕隋朝灭亡之后,接着的就是唐朝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
众人也得以在欣赏完隋朝的《清夜游》后又欣赏了在唐朝盛极一时的《霓衫羽衣舞》。
晋都洛阳。
“舞美,人美,乐声更是美,真乃仙乐也!与洛阳一般美妙,直教我乐不思蜀!(1)”
在宴席之上喝得半醉的刘禅望着天幕感慨道,那脸上更是带着茫然的憨笑。
而听到此言的司马昭则是非常满意刘禅这‘乐不思蜀’的情况,心中对于这位蜀国的后主顿时放心许多,认为蜀亡之后刘禅的表现却是就像是一个昏庸之主。
如此乐不思蜀的主公,果真就是扶不起,更别说那诸葛亮早已逝世,自然不会再有蜀地之人来心存妄想,意图复辟蜀国。
只是意得志满的司马昭又如何能知道,刘禅心心念念的其实都是他的父亲刘备和丞相诸葛亮。
可父亲和丞相都已然离他而去,他一个平庸之人又能能奈何?
是他刘阿斗对不住父亲和丞相了!
·
李世民亲眼目睹大唐的强盛繁荣,即便理智告诉他这只是神女显现出来展露李隆基这小子骄奢淫逸的证据,可他还是没忍住心中的豪气万丈。
这可是由他和他的子孙后代打造出来的盛世大唐!
比隋炀帝杨广的隋朝还有繁荣昌盛!
只要想到这样的场景不仅是隋炀帝杨广那些人能看到,他的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和阿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李世民这心里就骄傲得不行。
看吧看吧,你们都说朕不适合做皇帝,不是明君之主,可朕就是把大唐建设得如此繁荣强大!
反正此时李世民李二凤就是跟一只骄傲膨胀的凤凰差不多,简直就是让未来贞观之治的诸位大臣没眼看了。
不知道还以为这个繁荣大唐是陛下直接打造的,这意气风发的模样,简直不要太嚣张。
长孙无忌默默在心里念叨一句,虽然他也在看到这比隋朝还要繁盛的场景之后很为陛下骄傲,但好歹还是得谦逊遮掩一番。
怎么陛下就这么直接显露出来?
君王是要喜怒不显于人前,方能保持着君王的威严。
虽然说他们和陛下的关系都特别好,尤其是他和陛下的关系特别亲近,但也不是陛下肆意嚣张的原因啊!
小心被魏征给当场骂了啊,陛下!
长孙无忌的担忧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至少在看到皇帝陛下那几乎是要翘起来双腿的得意样子,魏征立刻就要实现今夜的第一次进谏。
倘若不是天幕的情形急转如下,他绝对不会轻易闭口的。
天幕里直接标出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那就是叛军之首的胡将安禄山一人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再加上手底下还拥兵二十万,有权有钱有兵,这不造反都有点说不过去了。
看到这里,李世民简直都要被愚蠢的李隆基给气死了,这个安禄山的掌权情况简直就跟玄武门之变之前的他差不多,只不过身份不一样。
这种情况下,有点野心的人都得反了,这李隆基到底是哪里来的信心觉得安禄山不会反?
他这个亲子都敢反他的阿耶,更别说是拥兵自重的节度使造反皇帝了!
正皱着眉头在心里大骂愚蠢子孙的李世民,突然看到天幕里说安禄山是李隆基最宠爱的杨贵妃的养子,瞬间就明白李隆基为何会如此愚蠢。
敢情这是觉得养子不会造反!
想到边境时不时就要侵犯一下大唐领土的胡人,又看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居然认胡人做养子,李世民觉得自己真是一把火堵在心里没有地方烧。
你一个家里有皇位需要继承的皇帝,居然随便乱认养子,这是生怕别人生不出野心吗?
做决定之前能不能动动脑子?!
李世民心中愤怒不已,而天幕已经放到了马嵬坡兵变,死伤无数的将士面对仓皇出逃的皇帝和贵妃等人,忠君思想让他们无法责怪自己效忠的皇帝。
于是只能强烈要求诛杀奸相和妖妃。
已经是七十二岁的李隆基老态龙钟,根本承受不住逃亡的奔波辛苦。
在他没有反应过来前,被他无比宠信的宰相杨国忠已然被护驾军士给砍杀。
而面对哭得梨花带雨的贵妃杨氏,李隆基纵然一时发抖,却还是让高力士把帛带给贵妃送去。
时年三十八岁的杨贵妃全身发抖,形容狼狈却丝毫不减风华美貌,只是她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活下去。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盼望着她死去,仿佛她的死亡就可以抵消这场战乱一般。
她的哥哥,她的姐姐,她的所有亲人都在刚刚被杀死,她也会很快死去的。
凄然一笑,杨贵妃没有再看向皇帝一眼,而是接过帛带,众目睽睽之下就在一颗梨树上自缢。
没有人欢呼,没有人说话。
现场一片静默,又累又饿的众人都在注视着杨贵妃这个绝代佳人的死亡。
随着《霓衫羽衣舞》的奏乐声响起,天幕的画面被分割成三等份:一份是杨贵妃的自缢场面,无数逃亡的人都在注视着;一份是昔日欢歌笑语奢侈糜烂的取乐场景,那里有着华衣美服珍馐佳肴;一份却是在安史之乱中为国战死的战士。
无数的人倒下,最后变成白骨累累,他们身后守护着的便是泱泱大唐。
天幕里的画面已然消失,巨大的棋盘再度出现。
当神女的身姿再度显现时,专心致志观看天幕的众人方才回神。
【在这场安史之乱中,吾认为非常值得一谈的就是香积寺之战。】
【这是安史之乱的决战。当时对战的唐军十五万,叛军十万。那是大唐最为精锐的军队,却是在做自相残杀的对战。】
【双方都是唐军,战术、战备和人员都差不多,所以想要分出胜负,就只能用人命去拼。】
【原先大唐这边的士气低沉,不愿再战。毕竟皇帝都选择带着他的贵妃和宰相逃走,他们作为曾经被抛下的将士,如何能有捍卫一个已呈现亡国之兆的国家的信心和军心?】
神女说到此处,神情是非常庄严的,直接就把众人的心,尤其是贞观君臣的心都给提起来了。
【在此吾不得不提一下《秦王破阵乐》(2),因为这一首破阵乐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到这一句话,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前的众人都有点不理解了,为何一首破阵乐能起到至关重要的的作用?
连李世民本人都觉得有点不可置信。
【《秦王破阵乐》是唐太宗李世民作为秦王时,率军大破刘武周,于军中所作之乐,即位之后也时常是每逢宴会就演奏。】
【这是大唐著名的歌舞曲之一,同时也是唐军稳固军心和提升士气的最佳军队破阵乐。】
【当时唐军根本无心迎战,一心只想投降。】
【但唐军的先锋李嗣业高声大唱《秦王破阵乐》,咬牙脱了上衣,手持长.枪冲进敌人队伍解决了几个将领。】
【看到这一切的唐军士兵也跟着高唱《秦王破阵乐》,跟着先锋一起冲锋陷阵杀敌。】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为何他们眼中常含泪水?只因他们对大唐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香积寺之战(3)持续了四个时辰,在这场战役里并没有任何与孙子兵法上相关的计策,因为它拼的就是人和刀剑。】
【短短四个时辰,整个香积寺尸横遍野,白骨深深,到处都是被鲜血染红的路。】
【最后唐朝胜利了,在付出一命换一命的惨痛代价后,十几万的将士性命,成功为唐朝多延续了一百五十余年。】
【而这便是一代天可汗的魅力,亦是盛唐的魅力。】
【即便是在唐太宗死后的一百零六年,他的余威仍在保护着大唐,保护着他的将士,保护着他的子民。】
【这正是验证了一个道理:有的人死了,但他永远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早就死了。】
【这说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
【香积寺之战虽然胜利了,但大唐也输了。】
【因为从此之后,盛唐衰落,备受欺负的晚唐拉开序幕。】
【晚唐国力衰退,民生凋灵,曾经让万国来朝的盛唐啊,却是虚弱到让外敌频繁侵扰。】
【而这就是因为那些能为大唐保家卫国的将士,几乎全部都战死在那八年的安史之乱中。】
【后世无数悲伤盛唐落幕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不死在开元二十五年?他们认为只要唐玄宗李隆基死在强占儿媳前,死在晚年昏庸前,死在安史之乱前,会不会盛唐就能一直延续下去?】
【但这仅是无数后世之人的妄想。】
【但吾认为妄想也未必是永远都不可实现,尔等听了吾这一课,想必心中已然燃起许多抱负,那边遵循本心去做吧。】
【有的命数早已天定,但能窥见神迹者,你们的命数方才起步。能在这未知命数道路上走多远,只待尔等选择如何。】
神女神情略带悲悯的说完此言,随后再留下“三日后吾将为尔等上第二课”,便翩然离去。
独留下被香积寺之战震撼到失语的众人。
而天幕之中的巨大棋局还是没有下完,就像是众人的命数一般。
此时已经在局中,却还不曾走到最后一步。
(1)《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记载,蜀亡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晋都洛阳。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 他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泛指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2)《秦王破阵乐》是中国唐朝宫廷乐舞。最著名的 歌舞大曲 之一。最初用于宴享,后用于祭祀,属 武舞 (与 文舞 相对)类。是 大唐 鼎盛时期的象征,气势不凡。秦王即唐太宗 李世民 ,“秦”是其登基前封号。公元620年,秦王 李世民 打败了叛军 刘武周 ,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3)香积寺之战:唐至德二载(757年)九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香积寺(今长安县南)北、沣水以东地区,大败叛军安庆绪部,收复京城长安的作战。
经过
唐肃宗在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谋杀夺位之后,拒绝采纳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先捣叛军巢穴范阳(今北京城西南),使其退无所归的建议,决定先攻长安。二载四月,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授以平定叛乱,收复两京(即西京长安、东京洛阳)的重任。五月,唐军在长安西面的清渠受挫,退保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闰八月二十三日,唐肃宗赐宴招待诸将,决计大举进攻长安。九月十二日,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副元帅郭子仪率兵15万,并借回纥骑兵4000,号称20万,由凤翔(今属陕西)出发,向长安推进。二十七日,进至长安城西香积寺北、沣水以东地区。唐军接受在清渠被叛军步骑夹击失败的教训,加大纵深部署,加强翼侧掩护,以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长安叛军10万列阵于唐军之北。叛将李归仁出阵挑战,唐前军迎击,击退李归仁部,逼至安军阵前。安军全力反击,唐前军稍退,安军乘势逼进,唐军抵挡不住,自相惊乱,安军争抢唐军辎重。李嗣业见部众溃乱,高喊:"今日不以身饵敌,军无遗矣"。他脱去战袍,坦胸露怀,手持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叛军当其刀者,人马俱碎,连杀数十人之后,唐军方稳住了阵脚。他立即整顿队形,率前军各执长刀,如墙推进,身先士卒,所向披靡。都知兵马使王难得为救其裨将,被叛军射中眉骨;垂下的眼皮遮住了眼睛,他拔出箭,扯下眼皮,血流满面,仍忍痛力战。此时,安军埋伏于阵东的精骑,企图袭击唐军侧后。唐军侦骑发现后,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率回纥骑兵4000,一举将其大部歼灭;接着仆固怀恩军又迂回至安军阵后,与唐军主力前后夹击安军。双方自中午一直厮杀到傍晚,唐军大获全胜,歼叛军6万余人,安军大败,溃逃长安城内。仆固怀恩判断安军必将弃城逃跑,多次建议率部追击。李俶以激战终日,部队甚疲为由,未予采纳,致使叛军将领安守忠、李归仁、张通儒、田干真等乘夜东撤。二十八日,唐军收复长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奏秦王破阵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