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白落梅散文集 > 千年风霜寒山寺

白落梅散文集 千年风霜寒山寺

作者:白落梅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0-05-20 02:45:49 来源:转码展示1

乘一叶乌篷小船顺着运河的流水而下,或行走在枫桥古镇石板路的小巷,恍若一个云游的行者,带着寻幽的心境,独醒的禅意。mengyuanshucheng此时的你,不是悠悠过客,也不是匆匆归人。立于枫桥,只见宝刹叠云,烟蔼重生,掩映在青松古柏中的黛瓦黄墙,就是名扬天下的寒山寺。桥的此岸与彼岸隔着一段恍惚的光一陰一,穿桥而入,便抵达了云烟缥缈的江南古刹。

走近烟雾缭绕的寒山寺,让你在逸世超然的空灵韵致中,感悟菩提的心境和莲花的慈悲。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而寒山寺的由来却出自于唐代贞观年间的一段传说。讲述的是寒山与拾得二人相继前往苏州妙利普明塔院,皈依佛门。相逢时,他们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捧篦盒,笑容可掬,便有了“和合二仙”的说法。民间还有传说,“和合二仙”是为了点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来到人间,在此处喜得相逢并成为寺中主持,寺名也由此改为“寒山寺”。唐人张继笔下的《枫桥夜泊》,其“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名句使得寒山寺在写意的江南水乡,更加的古韵天然、禅味悠远。

寻灵意而忘红尘,会物理而通玄妙。这座被风雨时光冲洗了千年的江南古刹,也曾香火鼎盛,佛光璀璨;也曾僧客星散,门庭冷落。它历经岁月的兴衰荣枯,历经无数的硝烟战火,又被无数的工匠修补重建,在许多高僧的苦心经营下得以焕然一新。如今,它早已褪去斑驳的沧桑旧迹,显露其金碧辉煌的真身。这方江南的净土,收存了无数得道高僧的明月清风,他们禅坐于幽静的山林,过着清闲似仙的修行岁月。也承载了无数香客的匆匆步履,他们带着天南地北的脚印与尘土,来过,又走了,留下不同的夙愿与缘份。

淡黄的银杏叶铺满石阶,每一枚叶脉都向你传递着经卷里的深深禅意。循着空灵悠远的梵音静静地朝圣殿走去,转瞬回眸间,世事浮云已散尽。缭绕的香烟洗净俗世的思想,让你的心不染半点尘埃。大雄宝殿内,汉白玉雕琢的须弥座上安奉着佛陀的金身,他慈眉善目,神态安详。那淡定平和的目光,早已洞穿一切尘缘世事,他知晓人间冷暖,普渡芸芸众生。此时的你,无论是清醒还是迷离,都不重要,佛主不会计较你是否深刻,又是否肤浅。他指引给众生的都是一条通往灵山的胜地,那儿是西方净土,水天佛国。

大殿中聚集了许多宽袖大袍的僧者,他们手持佛珠,敲着木鱼,念诵着韵短味长的经文。这些人中有许多还是年轻的僧人,眉目间俊宇非凡。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甘愿远离亲人故土,抛却繁华世态,来到这深墙大院之内,静守清规戒律,常伴青灯古佛。断落的发丝,牵系多少的故人?飘然的背影,丢下多少的依恋?这些僧侣,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曾是苦海迷梦人,有的曾是世间功利客。如今洗身佛门,放下爱恨情仇,忘却前身后事,在泛黄的经卷里觉悟佛法无边,修炼虚无境界。

穿过般若门,又是一处菩提道场。这样的行走,不问起点也不问终点,亦不会在意一路上丢失了的是些什么,而拾拣到的又是些什么。寒拾殿是寒山寺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它座落于藏经楼内,浸润了深厚的佛法。寒山与拾得的塑像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嬉笑逗乐,是吉庆详和的象征。千百年来,他们饱读万卷经书,滋养了一身的道骨仙风,被世代的香客瞻仰与膜拜,也渡化了万千的世人。他们或于庙堂,聚会研经,煮茶参禅,在闲淡的光一陰一里载种慈悲。或漂游尘世,芒鞋竹杖,将一精一深的佛法传递到宽广的红尘陌上,为世人留下佛海驰航的想象。他们不是为了宿命而存在,却接受了时光往返的轮回。

怒放的佛光,粉碎世间所有华丽的色彩。跪于莲花的蒲团上,掀开一本发黄的经书,也难免不参禅悟道起来。遥挂在梁柱上的一面古铜镜,照见红尘百味,也照见五蕴皆空。佛说,远离颠倒梦想,消尽七情六欲,不问生,不问死,不问劫难,不问定数。只是在淡泊如水的日子里,饮一盏禅寂的清茶,闲数落花,坐看云起。在大佛的脚下,个人的悲喜是那么的渺小,功名利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浮生只是一梦,沧海不过桑田。这不是消极的遁世,而是一种洗去铅华的超脱,是千佛觉悟的悠然。如果你追寻了明月,清风就会将你疏离,守望菩提,没有人会比岁月还沧桑。

当你走在一精一巧的回廊上,怎能不被如霜的文字惊醒。雕刻在石碑上那一行行透着禅意的诗文,虽然历经沧桑变迁,却依旧可以闻到翰墨的清香。这些温润如水的古墨,至今都是潮湿的,触摸上去,还留存着历史的余温。从那些或浑圆或清瘦,或古拙或清新,或浓厚或淡然的字迹中,可以品味出他们不同的人生历程,不同的佛法心性。无论是清晰与模糊,无论是真实与虚妄,如今只剩下光与影的痕迹,只剩下婉转千回的韵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站在被岁月拂掠过的瓦檐下,感受被思想风物碰撞的心情。

穿行在苔迹斑驳的青砖路上,只闻得悠扬缥缈的钟声在风中回荡。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映入眼帘,这便是闻名遐迩的寒山寺钟楼。登上木质楼梯,走向一精一神的圣地,一种熟悉的景象在脑中浮现。那是在千年前,一个霜露满天的月夜,点点渔火明灭于远山近水间,寒山寺夜半的钟声惊醒停泊的客船。眼前这口悬挂的古钟已不再是当年诗人张继笔下的那口唐钟了。在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战火,经历了千年荏苒的岁月,一些真实的事物,被掩藏在历史的迷雾中,永远见不到天日。我们只有在亘古流传的浅淡意象中,去寻觅那段失落的唐朝遗梦,去触摸文字后面所蕴藏的风骨。是佛陀的召唤,点化了囚禁在世俗的灵魂,让迷惘的路人,在暮鼓晨钟的禅韵中,得以大彻大悟。

那一座轮廓深远的普明宝塔,它亦是经历无数朝代的兴废,却依然以巍峨的姿态拔地而起。眺望远方,多少楼台隐没在苍茫的烟水中。那粉墙黛瓦的姑苏繁华图景,如同一幅一精一致玲珑的江南刺绣,落在碧水白云间。运河千里琼花路,流尽黄金望孤舟。仿佛看到当年的隋炀帝,寻梦下江南,却再也回不去古都长安。夕一陽一无言的沉没,隋朝的万顷江山在酒杯中瘦去,只剩得一弯冷月,临着瑟瑟的江风,独钓千古情愁。

一生光景倏然而过,往事有如发生在昨天,却又那么遥远。枫桥下那条昼夜不息的大运河,它曾经惊涛骇浪,如今已平静无波,只余下风霜旧事、历史烟尘让后人追寻回味。且折一枝放生池中的莲花,将慈悲收藏于心间。在清越回转的钟声里远去,不作离情的开始,也不作禅深的结局。只是记得,曾经有一个你,曾经这样的来过,又这样的走了。

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