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县试科普
原本按照吴逸春的风格是会等到几个学生一次从乙班升入甲班之后,才会对新升入甲班的学生认真讲一讲考科举的事。
但是因为他对邵宇星的看重,也因为邵宇星即将成为他的女婿,这次虽然只有邵宇星一个人从乙班升入甲班,他也给邵宇星开了小灶,抽出时间来给他讲一讲科举那些事,尤其是他几个月后即将面对的县试。
大周朝科举的第一道门槛乃是县试,虽然是由每一线的知县大人分别随意出题,但也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比如说,一是考试的时间固定。
每一府下辖的各县考试的时间均是同一天,避免有考生多次跨县参加考试。
考试的时间是从早上卯时三刻一直考到天黑的时候,共计一天的时间。同时不准考生点蜡烛做题,天黑看不见写字之时也就是收卷的时间,若是到了那个时候考生这边还没有答完题也要强制收卷。
二是题目的形式固定。便是帖经十题、墨义十题、四书阐义二题、做诗一题。
帖经的意思就是将经义背诵熟练之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填空。若是知县大人心情,好给的空格在两句中间,那么考生可以联系上下文联想,能答上题目的考生肯定比例会多一些。
若是知县大人出的题目比较刁钻一些,给的填空都是空着头一句之类的,那么可能会有很多考生会想不起该填什么,考试难度就会比较大。
帖经这一类的题目是纯考背诵的,对考生的记性要求比较高。此类题型十分的死板、不灵活,记得就记得,记不得就记不得,没有任何可操作的余地。
墨义也是考背诵类的题目,但是比前一类的帖经要稍微难一些。除了考生死记硬背之外,还需要考生具备一些基础。比如给出一句题目:“作者7人”,以这一经书的正文提问“七人是指哪七人”之类的?
接下来的四书阐义二题就更难了。县令大人在出题时会根据四书的经文当中挑选出一句话来,要求考生阐释其中的意义,这可不是简单的中译中,需要考生对该句子深入的进行分析,将其背景、意义、影响等全部写出来,相当于一个小作文。
三是对于及冠和未及冠考生的区别待遇固定。
在考生考县试的过程中,二十岁以上及冠了的考生和二十岁以下未及冠的考生拿到的试卷是不相同的,均会分为已冠文题和未冠文题。
至于二者之间的难度差别有多大,这个就要看考生所在县的县令大人了,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
有些县令大人会将已冠文题和未冠文题的难易程度作出较大的区分,已冠文题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未冠文题。
但是有的县令大人会出难易程度差不多的题,或者甚至就偷懒直接出同样一个题目,只是在批卷子的时候根据考生到底是已冠还是未冠给出不同的分数,通常情况下对未及冠的考生要下手轻一些,对那些已经及冠的考生就会下手重一些。
这也就是童生试之中二十岁之下的人中童生的概率比二十岁之上的人中童生的概率要大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最后一题便是作诗一题了,在这方面不会区分已冠和未冠,只看诗词的优美程度。
这样的区分方式大概源于一个人的诗词和对圣人言的背诵记忆不因为已冠或者未冠有区别,但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见解却是有很大差别的。
大周皇帝认为未及冠的男子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不够深刻,写的文章可能有些稚嫩,在童士试之中可以对他们放松一些标准。
但若是考生已经及冠了,那这个男子需要了解事情不能再像小孩一样关在象牙塔之中,也要有一定的深度才可以为官做吏的原因。
因为每个县令的文化水平不同、想法不同,所以出题的难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况且四书五经内容繁杂,县令擅长哪一方面便会出哪一方面的题,对于考生来说便是猜测范围都是难事。
因此大周朝的考生们在不同的地方考县试其实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但是吴逸春对邵宇星说道:“其实有时候知县出题难一点并不是一件坏事,对于真正有学识的人来说甚至还是一件挺好的事。
县试毕竟不是一个资格水平考试,而是一种选拔考试。考试的人很多,最后胜出的却只有那么固定的几十个名额,考分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的。
若是知县大人出的题难,那么答上来的人少,你能答上就必然会获得高分,可以考中童生。这才是真真切切考水平的。
若是知县大人出的题目简单了,很多人都答上来了且全对,那么知县该如何录取童生呢?
要么就是知县大人以笔迹、书法的优劣来进行选拔,要么就是背后有些猫腻,他将送了很多钱的那几个人点为童生。反正人家都答出来了呀,即便题目简单又如何?人家也是全对的!
拿着这样一份全对的考卷备案,便是一省的学政大人日后到该县来督查,也挑不出他的什么错处来。
若是真的遇到那样的考官才是倒大霉呢,我们这些学子哭都来不及。
幸好我们淮南城的方焕枝方大人并不是那样的人,方大人为人正直,从不做徇私舞弊之事。他到淮南城做知县这几年以来,每年举行的县试之中选拔出来的童生都是实打实的有才学之人。
我也让学馆里参加过县试的人将题目默记出来看过,我认为方大人出的题目难度适中,既不是简单到每个人都能答得出来,也不会难到大部分的人都答不出来,而是很有区分度的。
如果你学问扎实就能回答得出来,还能答得很出彩,若是你学的不好,那便错漏多多,很难看。很能真正考察出你平日里到底是不是真的用功了。
话说起来,咱们淮南城历任的知县都挺不错的,出的题目中都没有很怪异的——既不会特别难,也不会特别简单,都是很合理的难度。”
邵宇星一边听着吴逸春的教导一边点头,深深把未来岳父大人的教导记在心间。他现在对考县试还是蛮在意的,毕竟关系着自己的小命。
花钱买童生也不过是双保险而已,最保险的自然还是自己努力向学、实打实的硬考上一个童生来的把稳。
事关自己的小命,再怎么小心也没有什么错处。
不过他听到未来岳父大人这么夸方焕枝方县令,心中却是很不屑的一瞥嘴,暗自吐槽道:“为什么这个方县令要是这样一个方刚正不阿的人呢?他若是像其他县令一样收钱办事那该多好?反正我阿爹有的是钱,拿钱砸他不就了事了?
现在可好,还得我在这辛苦念书。”
邵宇星越想越觉得不愤,于是他便问道:“吴夫子,为什么方大人和历任的淮南城知县出题都出的这么好,人品也这么好?难道就没有出一两个贪腐之辈吗?这不太合理吧?”
吴逸春闻言一笑,自豪的对邵宇星说道:“那自然是因为我们淮南城文风鼎盛,学子水平非常的高。
我们这个地方想要考中童生、秀才、举人都很难,但是我们省的举人到京城去参加会试之后,中进士的比例就会很高了,远高于其他省份的举人。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有些时候我们淮南城的举人比其他那些文风不盛的地方考出来的进士还要有学识和水平呢。毕竟皇上在点进士的时候还是会照顾一下全国各个省份,不可能让有些省份一个进士也分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县令大人出题水平如何,取的童生、秀才是谁,考试有没有猫腻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了,便是有贪腐之辈也不敢在这上面有猫腻,否则难道别人不会告到省学政大人那里去吗?
事关自家人的科举大业,谁都不会憋着不吭气的,县令大人也不敢做得太过分。”
邵宇星闻言心中大为惋惜,岳父大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咱们淮南城里读书的人太多了,其中厉害的人太多了,连个童生都很难考中呗。而且被这么多火眼金睛的文化人盯着,县令大人即便在考试中收钱放水也放得有限,不敢太过分。
为什么我要生在这样文风鼎盛的县试考试“死亡之组”呢?
若我的户籍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周围都没几个人念书的该多好,岂不是随便念一念都能考上个童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