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霸王宠姬 >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霸王宠姬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作者:未降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5-24 07:29:15 来源:转码展示1

*

这些世家女眷们大多都是第一次见到楚禾, 还尚且不知道她的脾气。zuowenbolan

她们依着长幼尊卑站成了一列, 极为恭敬地垂首表示敬意。可其中还是有一两个年龄小的世家女偷偷瞄了她几眼。

这一看不要紧, 一看便难以忽略她那一双有若盈盈秋水的眸子——正是因为其中带着三分懒倦, 七分妩媚, 使她动静皆宜。安静时如一副美人画卷,而抬眸的瞬间便几乎要将人的魂魄勾去。

年纪长些的女眷虽面儿上端着些, 可心里却亦被这几乎摄人心魄的美艳所震撼。她们纷纷感叹着,这位传闻中的玉京第一美人, 竟是如此绝色。

楚禾坐到上席,抬眸看见下面的女眷们仍旧立在原地, 一动也不动。

她脸上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笑, 让人几乎就要捕捉到时却又转瞬即逝。只见她眼中渐渐起了一丝波澜, 目光凝在琼善身上。

琼善感受到了她的目光,这才缓缓地站起身来,径自走到了女眷们的最前头。

女眷们似乎也习惯了她站在最前面, 不用人说,便纷纷给她腾开了地方。如此看来,竟像是无言之中彰显了琼善在这青都贵女之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只见她不急不缓地掀起战袍一角,半跪在楚禾面前, 嗓音清冽沉静, 仿佛高山流水一般悦耳动听:

“琼善重甲加身,今日不能施以全礼,望王后娘娘见谅。”

楚禾淡淡一笑:“无妨。”

见琼善行了礼,她身后的女眷们才一齐拜倒在地, 高呼:

“妾身恭请王后娘娘圣安——”

礼行完了,若是依照规矩,上位者该回应一句“平身”,女眷们才能起来。

可是楚禾却迟迟也没开口,一时间殿内静极了,女眷们心里都纷纷打起了鼓点。

王后娘娘莫不是在这儿给她们立规矩呢?

她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落在琼善的背影上,看她半跪在原地的姿势,似乎比起她们更是难受。

女眷们面面相觑,眼神之中传达的讯息愈发笃定。谁说这琼善郡主恩宠非常的?在王后娘娘面前,她也不过就是个臣女,就算日后嫁进王宫,也只能是妾,入不得流的妾!正妻若是想要她跪着,她就得跪到天荒地老。

只是苦了她们这些局外人,还得陪着琼善一起跪。这些女眷们都是金枝玉叶的身子,跪了没一会儿便膝头疼得厉害,有几个坚持不住的已经额头冒汗了。

她们有些后悔方才没能主动朝楚禾行礼,为了讨好琼善,故意跟着她的一举一动做事。可这也不怪她们,往日里,这琼善便是青都贵女们的标杆人物,是被竞相模仿的对象。

似乎只要跟琼善越像,就越能够得到东尧王的青睐。

等她们跪得膝头都麻了,楚禾这才慢悠悠地开口,依旧是一样懒倦的嗓音:

“诸位平身罢,入席。”

女眷们这才揉着膝盖、让各自的侍女们服侍着坐回原席。她们一边揉着腿一边看着琼善的一举一动,似乎想要从她脸上捕捉到一丝一毫的不满。

可是琼善却像是没事人一般走回了自己的席位,脸上没有丝毫波澜,更看不出任何不该有的情绪。

楚禾心中暗暗佩服她的定力,转头看了一眼立在自己身边的立夏。

立夏了然于心,走上前一步朝下面的女眷们福了福身,语气温和开口道:

“各位夫人小姐们,这出产流光锦的邬水织造局本就是王后娘娘外祖家产,今年因为娘娘大婚,这才送来了这二十多匹流光锦,都是难得的新样子。娘娘前两天拿汤婆子烫了手,便想着做些布套罩在汤婆子外头。刚好这流光锦保暖又柔软,娘娘用着甚好,于是便催着宫人们,赶着这两天才做出来一些。”

楚禾手里托着一个精致的汤婆子,纤纤玉指把玩着坠在布套上碧玉色的璎珞,低头笑言:

“你们瞧瞧,这普普通通的汤婆子一穿上流光锦,都变得金贵了些不是么?”

这话说得无意,听得人却有心。

在场的人都清楚,这话里若隐若现地指向了穿着流光锦的琼善。王后娘娘有这么多流光锦,身上穿的却是寻常绸缎的华服,还慷慨地将流光锦拿出来赶制了见面礼,这与琼善耀武扬威炫耀自己战袍的行为大相径庭。

说得好听一点,琼善这是在展示圣恩,说的难听一些,她这便是僭越。

一想到这儿,女眷们望向琼善的目光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全然没有了方才的艳羡和崇拜。

几个贵族小姐更是压低了声音嘲笑道:

“她把那战袍宝贝得跟什么似得,谁知只配给王后娘娘套汤婆子用,哈哈哈。”

“瞎说什么大实话,人家可是王上跟前的红人呢,小心她一刀把你脑袋给削下来…”

闻言,饶是冷静异常的琼善也再不能装作好不在意的样子。她的脸色逐渐阴沉,目光逐渐袭上一层杀气。只见她猛地从席间站起身来,反手将自己身上的火红战袍一把扯下,冷声道:

“既然王后娘娘不喜,那么琼善就将这战袍物归原主。”

说着,她也不等楚禾的回应,捧着战袍便走出了朱雀宫。

女眷们一惊,纷纷将目光望向楚禾,似乎在等待着她的反应。

可楚禾却像是没看到琼善起身离席一般,脸上仍旧是云淡风轻的表情,可言谈之间却亲和自如了不少。

诸位女眷们这才明白,方才的戏全是演给琼善一个人看的。这位王后娘娘不过三两句谈笑间,就将这一向嚣张跋扈的琼善杀了个片甲不留,实在令人不敢小觑。

再说琼善褪下战袍,正是怒火中烧的时候。她当下便想着将衣袍还给赫绍煊,便直奔了校场。

谁知等她赶到的时候,赫绍煊早带着众臣回到了翰澜宫,让她扑了个空。

原来此时赫绍煊正与麾下诸多大将在翰澜宫里商讨要事。原来北境形式在这几日陡然生变,原先的作战计划已不再适应当下的战况。无奈,赫绍煊只能在大军出征前夜紧急修改对策。

以赫子兰为首的年轻将领主张速战速决,他们打算沿青都以北的官道直接北上,这样一来,大军便能够在七日内急行军抵达北境战场。这个方案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就连赫绍煊本人也认为这是最佳方案。

可就在作战方案即将要敲定的时候,人群当中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声音。

身着一身青袍官服的谢照衡从人群里飘然而出,朝赫绍煊拱手道:

“臣不同意急行军。如今我们尚未完全摸清北境战场的情形,再加上北境多条要道被封锁,消息传播极慢。倘若贸然前进,若是在出云川遇到伏兵,那么大计将土崩瓦解……”

他还没说完,身旁有一个老将便回头嗤笑道:

“谢大人,您作为天子派遣来的朝廷监礼官能够参听军务,已是吾王格外开恩。可现如今,您管的是不是有点太多了?出云川地势险要,常有激流,北境蛮族若不是得了失心疯,怎么会在此处涉险?你想得太多了!”

赫绍煊没吱声。他一开始听见谢照衡反对他的提议还有些犹豫,可当他仔细听完了两人的对话,见已经有人公然反对谢照衡的提议,便没再理会,只低着头继续与赫子兰商讨粮草供应的问题。

谁知谢照衡却仍然不死心,竟再三劝阻道:

“请吾王三思…正所谓‘兵者,诡道也’。吾王与北境桀漠王夙冉交锋多年,安不知他行事多诡谲?倘若我军主力受损,那便将是至少三年不得大出于天下,您真的甘心吗?”

老将军亦反唇相讥:

“谢大人!兵法不是只停留在书本上的,若您愿意褪去这一身青衣朝服,拜入本将军麾下做一无名小卒,我保你一年之内自己也能撰写出一套像样的兵法,哈哈哈哈…”

武将们平日一向看不起谢照衡那副阴诡不定的做派,见状亦纷纷仰天大笑,丝毫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

而赫绍煊对谢照衡的戒备未减,更不可能临危之时相信他的决策。他虽没有跟着嘲笑谢照衡,却也面色肃然道:

“谢卿,此事非你所长,还是请留在青都,替我处理好民生便罢…”

他说完,便埋下头去,再不理会谢照衡。

谢照衡刚想再行谏言,却不想恰逢此时,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道紧急军情,打破了翰澜宫群臣辩论的节奏。

只见一个身上插着两面赤红战旗的兵士闯入殿中,浑身被雨水、泥水淋湿。有人认出他来,正是往来北境战场与青都的斥候。

东尧军中斥候在执行任务时,身上往往会挂两面小旗,分蓝、黄、红三色。若挂蓝旗,证明战事稍松,不至于紧迫;若挂黄旗,便是说军情略有紧急,需小心行事;若是挂上红旗,那么便是八百里加急的军情,途径任何关卡也不得阻拦。

因而群臣看见他身上的两面赤红战旗,都纷纷安静了下来,目光紧紧地锁在他身上,焦急地等待着他即将带来的军情。

那斥候快步上前,朝赫绍煊一拱手道:

“禀王上!前线宋将军急报,桀漠二十六万大军压境,已连破雎砚、龙川、平饶三大关隘,离重镇昆阳已不到六十里!昆阳守军仅五万,却有十二万民众,实在抵挡不住大军猛攻啊!”

赫绍煊脸色肃然,见状立刻抽出一支令箭命道:

“你带我令箭赶回昆阳,命宋世初加紧城防。告诉他,不出七日,我一定率大军增援!只要他守住七日!”

斥候眼睛一热,连忙接过羽箭,匆匆而去。

众人目送着他走后,赫绍煊立刻凝神在地图上找到昆阳的位置。沉默良久之后,决心不再进行战前推演,直接按照原定计划北上增援昆阳。

他又从一旁抽出令箭递给赫子兰:

“先锋大元帅赫子兰,我命你即刻率领先锋部队出发,急行军至昆阳驻守!”

赫子兰一听军令便浑身气血上涌,立刻肃然接过令箭,语气铿锵道:

“末将领命!”

谢照衡见他一道道军令发下去,自己已无力回天,一早便悄然退出了翰澜宫。他正在宫外紧锁眉头之时,却偶然撞上了刚刚赶来的琼善郡主。

琼善老远便听见翰澜宫里面一派热火朝天,可她再一看谢照衡脸上却没有丝毫欣喜的神情,于是便率先上前一步拱手道:

“今日大军出征在即,谢大人为何如此沮丧?”

谢照衡抬头看她一眼,淡淡一笑躬身行礼:

“郡主有所不知,大军北上,必至出云川。老臣正是因为担忧军情,所以才面带沮丧。郡主来的正好,王上此时正在分派军务,若是现在进去,兴许还能争得头一份大功。”

琼善不明所以,于是凝神问道:

“谢大人认为途径出云川不妥么?”

谢照衡摇了摇头,自顾自地长叹一声,嗤笑道:

“三日之内,大军行至出云川,遇其天险,必遭伏兵。”

听见他如此一本正经地阐述了缘由,琼善险些笑出声来,却到底还是忍住了。

她望向谢照衡的眼中带着一丝同情。她心中不自觉地感慨着,眼前这人果真是书读的太多了,连最基本的兵家常识都没有。

出云川地势险峻,稍不留神便会坠下暗流,对方怎么会挑在这么差劲的位置埋伏?

她虽如此想着,却忽然换了一个角度快速思考片刻。琼善目光闪烁,忽而却又换上一个担忧的语调道:

“实不相瞒,我亦有此忧虑。”

谢照衡没注意到她这一细微的变化,猛然一听到琼善的回应,不由地眼睛一亮,抬头望向她:

“郡主相信老臣所言?”

琼善点了点头,脸上忧虑未减:

“只是王上如今急功近利,恐怕听不进去任何谏言。我依稀记得仪安城离出云川不过短短二十余里,守将乃是镇远大将军孟忌。我想,若是能得他襄助一二,我大军自可顺利通过出云川。”

听了她的话,谢照衡眼中一亮。

可是很快,那抹光芒便慢慢散去,转瞬间恢复如常:

“郡主说笑了。我们东尧向来与仪安素无交情,又凭什么能请的动镇远大将军出阵呢?”

琼善装作低头深思熟虑片刻,忽然抬起头来,故作不经意道:

“我听闻王后娘娘与孟忌之妹私交甚好,若是能由王后娘娘亲自出马,岂不事半功倍?”

谢照衡眼中闪烁片刻,像是在思考此事的可行性。

不过多时,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随即匆匆朝琼善一拱手便朝朱雀宫方向去了。

琼善望着他的背影眼眸渐深,一扬手便将手中火红的战袍重新披在身上。她身边的侍女连忙帮她穿戴齐整,却有些摸不着头脑地问:

“郡主为何偏偏给他指明了路?若是王后真请的动镇远大将军,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我们岂不是得不偿失?”

琼善斜睨了她一眼,冷哼道:

“谢照衡根本不通兵法,出云川地势险要,哪里来的伏兵?无稽之谈罢了。可若是他能请的动楚禾去仪安城求援,那到时候降临到她头上的,就不知道是功劳还是私通外臣的罪名了。”

侍女恍然大悟,连连赞叹道:

“郡主果真好计谋。”

琼善抬头看了一眼烟雨中巍峨耸立的翰澜宫,眼中忽得片刻柔软:

“我只是希望王上能有一天明白,我才是这世上最懂他的人…”

*

朱雀宫里,楚禾望着跪在下面的谢照衡,无可奈何地开口道:

“谢大人,朱雀宫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我已再三婉拒,你为何偏要闯入?”

谢照衡收起了他从前试探楚禾的那副花言巧语,明明白白地坦言道:

“眼下东尧大军出征在即,王上与麾下诸将一意孤行,臣也实在别无他法,只能来求助于王后娘娘了。”

楚禾脑中忽而一闪,低头仔细盘算了一番日子,恍然道:

“难道桀漠大军已经攻到昆阳了?”

谢照衡有些惊讶于她的消息敏捷,旋即点点头应道:

“的确如此。眼下昆阳危殆,王上与诸将急于快速抵达战场,竟要抄近路走出云川。殊不知出云川地势险要,多山丘暗渠,是极易藏兵之所。可老臣人微言轻,提此异议竟无人附和,只好狼狈而出,来寻王后娘娘了。”

楚禾的心不由地提了起来。依照她前世的记忆,这场战役明明会在半个月之后才会发生,现在为何提前了这么多?

这场战役她的确是知道的。前世她还未嫁入皇宫时,曾听哥哥楚贞说过,东尧王率领的军队在出云川遇到桀漠伏兵,因而受到重创,没能保下昆阳。因此,天子赫元祯甚至降罪东尧,罚了足足两倍的朝贡。

东尧也因此陷入僵局,只能龟缩杞海以南休养生息,直到三年后才复出征讨桀漠。

她忍不住看了谢照衡一眼。

谢照衡在东尧之处一直未被赫绍煊重要,一直到三年后北上攻取桀漠时,他才逐渐成为东尧军中的灵魂人物。她原先以为这是因为谢照衡早期并未展现出过多的才能,可她没想到的是,原来谢照衡竟然早在此时就已经有了异于常人的敏锐度。

想到这儿,楚禾的语气缓和了许多,对谢照衡的印象也大为改观:

“谢大人来寻我,是想要我帮忙劝谏王上么?”

谢照衡摇了摇头道:

“王上年少气盛,此时已被急功近利冲昏了头脑,出云川是势必要去的了。”

楚禾有些疑惑:

“那谢大人觉得我应该怎么做?”

谢照衡朝她拜了三拜,正襟危坐道:

“臣恳请王后娘娘亲自前往仪安,请镇远大将军孟忌率兵巡视出云川。桀漠大军将主要兵力集中在昆阳,不会分出太多兵力埋伏。但见孟忌军旗,他们一定会以为仪安城的守军赶来增援,因此不会妄动。这样一来,我军便可不费一兵一卒,畅通出云川。”

楚禾一滞,一面惊叹于谢照衡的思虑之余,一面正色道:

“谢大人,东尧与仪安向来互不干涉,你如何确信孟忌一定会帮我?”

谢照衡不卑不亢地抬起头来,目光坚定道:

“但凭娘娘与孟小姐的私交,臣敢肯定,孟忌一定会出兵。”

楚禾正在思索时,却见敛秋行色匆匆地从殿外走入,附在楚禾耳畔说了一句:

“娘娘,王上率领大军已自北城门而出。因为军情紧急,来不及告别,于是遣人送了一张字条。”

楚禾接过字条来,展开一看,只见上面撰写着两行端正的小字:

“我走了,别担心,回来时带给你杞海原的第一簇梨花。”

这两行字与赫绍煊平常龙飞凤舞的字迹不同,一笔一划极为清晰,竟像是出自一个初学写字的小儿手下。

只是从那有些僵硬的笔触之中,楚禾似乎能感觉到他小心翼翼的认真。她心中微微一动,如春雪消融一般无声无息。

她小心地将纸条折好,随手塞进荷包之中。她抬起头来平静地朝敛秋吩咐道:

“敛秋,备马。”

敛秋以为自己听错了,连忙道:

“娘娘要去何处?奴婢去备车可好?”

楚禾摇了摇头,坚持道:

“备马,我要去仪安。”

敛秋没办法,只好按照她的吩咐下去准备了。

楚禾站起身来朝谢照衡道:

“谢大人放心,我亲自去一趟仪安,定能请的出镇国大将军。”

谢照衡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俯首称是。

*

楚禾让立夏侍候着换了一身简单的劲装,只随身装了一包碎银子和地图便准备上路了。

立夏帮她整理衣襟时,面露担忧地说:

“娘娘非要走这一次么?不如遣几个禁军随护左右?”

楚禾果断地摇了摇头,轻声安慰道:

“这次行动需得悄无声息,不可惊动太多人。你放心,我在玉京的时候也常常同泣云一起骑马出远门,不妨事的。”

立夏还是放不下心来:

“娘娘马术精湛,奴婢是知道的。可是娘娘手无寸铁,也并不会丝毫武功,奴婢还是担心…不然还是让奴婢陪侍左右吧。”

楚禾按住她的手腕,坚定道:

“立夏,我还需要你和敛秋在宫中待着。此番我出宫的消息,切莫让任何人知道,否则会招来大祸,你明白么?”

立夏停顿片刻,知道她已经打定了决心,终于长叹了一声,不再劝阻。

她给楚禾易了容,又在楚禾的劲装外面加了一件男装,随后引着她走到一处不起眼的小门,低声对楚禾说:

“娘娘,敛秋拿着您的令牌出宫去置办骏马了,您从这个门出去,绕到后四街,找一家秋门酒局便能找到她。”

楚禾点了点头,轻声道:

“你回去吧,我一个人能行的。”

立夏坚持要目送着她离开,楚禾只好独自一人走向那扇宫门。

这里往常都是供宫里负责修缮的劳工们出入的,盘查得并不算严格。

楚禾一边在心里默念着千万别被抓到,一边深吸了一口气,装作若无其事地跟着两三个刚刚下工的劳工一起鱼贯涌出宫外。

可是楚禾看见他们一个一个地掏出一块小木牌来,心里不由地慌了神。

她不由地加快了脚步,企图蒙混过关。

眼看那宫门离她越来越近,可那门口的禁军侍卫却忽然将目光锁到她身上。

看她一副陌生面孔,那侍卫眉头一紧,不由分说地伸手将她拦下,厉声道:

“何人私闯宫禁?交出你的令牌!”

就在楚禾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身后却忽然响起一个熟悉的嗓音:

“朱大哥,这是我家远亲,如今在冬矢宫做活的劳工,前两天不小心丢了令牌。我带他出去便是了。”

楚禾一回头,看见魏葬穿着一身宫廷禁军的军服,将满头青丝俱束于脑后,高高束起,脸上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满身都是少年气。

那名姓朱的侍卫打消了疑虑,一摆手示意道:

“既然如此,那便去罢。”

魏葬随即走到她身边,轻轻拢住她的肩,带着她走出了宫禁。

他们走出了宫墙之后,魏葬的手才缓缓放了下去。他垂眸朝楚禾略一躬身道:

“方才事态急迫,请恕属下唐突。”

楚禾摇了摇头,径直往南四街走去。而魏葬则一直默默地跟在她身后,也不言语。

等到了酒肆门口,敛秋早已等在了门口。看见楚禾和魏葬过来,敛秋连忙迎上去,将两匹骏马的缰绳递给了楚禾。

楚禾有些不解,转过头问敛秋:

“怎么备了两匹马?”

敛秋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话,还是魏葬率先开了口道:

“小姐莫怪敛秋姑娘,是我准备的这两匹骏马。这青都管制战马极为严苛,只有禁军的养马场可以找到千里马。敛秋姑娘来找我时,我向百夫长告了七日休沐,专程护送小姐前往仪安。”

说着,魏葬从怀中掏出一块还带着体温的令牌:

“这是小姐的令牌。”

碍于此处人多眼杂,楚禾没有反驳,只是接过自己的令牌,朝敛秋道:

“你先回去罢。若是这几日有人问起来,就说我病了,不见人。”

敛秋连忙应了,小跑着便离开了酒肆。

魏葬转身走进酒肆当中,买了五斤牛肉和两只水袋挂在马背上。他将其中一匹马的缰绳递给楚禾,压低了声音道:

“小姐,去仪安需从西城门走。”

说着,便自然地伸出胳膊来,示意楚禾借力上马。

楚禾没有依靠他的帮助,自己一翻身便骑上了马背。

“时辰不早了,我们快些上路吧。”

魏葬应了一声,纵马与她并驾齐驱,一齐赶往西城门。

此时青都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阻挡了他们的视线。魏葬像是变戏法一样拿出两个斗笠来,将其中一个递给楚禾:

“小姐,估计今天要冒雨出发了。到下一驿站还有八十多里路,我们要在天黑之前赶到那里。”

楚禾接过斗笠,略一点头,一双眼睛却担忧地望着眼前绵密的春雨道:

“但愿巨鹿原的路没有被阻断,这样我们明日晚间便能赶到仪安…”

她的手忍不住摸向自己腰间的荷包,似乎感受到那人的温度近在咫尺一般。她心一横,随即一抖缰绳、夹紧马肚,胯|下骏马便立刻如离弦的箭一般飞了出去。

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就在他们刚刚离开的西城门上,一直有一双眼睛注视着他们离去的背影。

*

入夜,东尧军某处营帐之中还点着一抹昏黄的灯火。

琼善掀帘从帐外进来,迫不及待地走到有亮光的地方,从袖中掏出一只细细的铜管。

她捻开密封管口的印泥,从管中倒出一封卷起的字条。

琼善随手将铜管扔到地上,急不可耐地展开字条,手指因为过分激动而微微有些弯曲颤抖。

她快速读完字条上的内容,跳动的烛火在她脸上忽明忽暗地闪烁片刻,透着一丝诡异的氛围。

终于,琼善的脸上终于绽开了一个笑容。

她忽然站起身来,将自己的侍卫唤进帐中,吩咐道:

“你派一队人马加紧西部的巡逻,记住,不管看到任何可疑的人都要立刻来报。”

侍卫有些疑惑道:

“郡主,西部已有两只巡逻队轮岗…”

琼善的脸色随即冷了下来。侍卫见情况不对,连忙应了下来,毕恭毕敬地退出了她的营帐。

琼善冷笑了一声,吹灭了帐内唯一的烛火,她瞬间便跌入了黑暗之中。

几乎与此同时,楚禾与魏葬两人一前一后疾驰在巨鹿原的广袤草原上。他们跑得飞快的原因除了赶路以外,还是为了躲避这巨鹿原上四处出没的野狼。

楚禾伏在马背上,疾风从她耳边呼啸而过,吹动她的衣袍猎猎作响。可她仍然可以听得见那远处山谷之中不绝于耳的狼嚎。

她有些害怕,忍不住大声朝魏葬喊道:

“我们还有多久可以到驿站?”

魏葬答道:

“还有两个时辰。”

两个时辰…楚禾忍不住捏了一把汗。

她座下的骏马已经开始大喘气了。自他们离开青都以后,便一刻不停地奔向仪安,战马已经快要到达极限了。

楚禾望着前方漆黑一片的草原,终于慢慢勒紧马头,放缓了步伐。魏葬感觉到她减慢了速度,不由地有些忧心忡忡道:

“小姐,这里有很多狼,我们恐怕不能停下。”

楚禾干脆从马背上跳了下去,抚摸着马头道:

“再这样跑下去,战马会活活累死的,我们必须休息半个时辰,否则跑不出巨鹿草原。”

她岂能不知,这样做是在把自己的性命推到了悬崖上?可是为了能尽快走出这片草原,她必须要让战马得到片刻的休整。

魏葬闻言也没再坚持,而是跟她一样跳下马背,慢慢地往前走。

楚禾偏过头去看了他一眼,借着月光,隐约看清了他消瘦的身影。

楚禾忍不住问:

“魏葬,你是昆阳人么?”

魏葬沉默片刻道:

“我记不清了。我记不得以前的事情。”

楚禾垂下头来,从怀中掏出那支梅花鹿骨笛递给魏葬:

“我听人说,这是昆阳所产的骨笛。如今我们就在东尧,或许你应该去看看,或许能找到你的亲人呢?”

可魏葬并未接过那支骨笛,而是埋着头沉声道:

“不用找了,我知道他们已经死了。”

楚禾略微一滞:

“你不是不记得以前的事了么?”

魏葬抬起头来,似是朝她的方向望了一眼:

“可我记得我叫魏葬。这是我唯一记得,也是我唯一知道的关于我的身世的事情。”

楚禾一时语塞,不知该说些什么来安慰他。

月色清冷如霜一般照在少年肩上,竟是前所未有的孤独。

这时候,远处忽然有一队举着火把的人马出没。

魏葬连忙提醒道:

“小姐,快上马!”

楚禾立刻骑上马背,从草原上疾驰而过,试图避开那伙人马的视线。

谁知围堵在他们前面的人马越来越多,最终竟然成了合围之势,将他们牢牢困在中央。

随着包围圈不断缩紧,魏葬咬牙道:

“小姐,我来拖住他们,你找机会逃走!”

楚禾连忙伸手拉住他的衣角,沉声道:

“别慌,这是东尧军的巡逻队。”

即便稳住了魏葬,楚禾心中仍旧隐隐不安。

她隐约感觉自己已经落入了一个设计好的圈套之中。

若非如此,东尧军的巡逻队怎么会恰巧巡逻到此地,又恰巧在这个时候撞上了他们?

可是这一切都不容她细想。那为首的骑士持一把长戟纵马迎来,正满目戒备地看着他们。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楚禾凛然道:

“我们是东尧商人,准备去仪安做生意的,并非刻意闯入防区。各位军爷手下留情,我们即刻便走。”

那名军官听出了她是个女子,似乎犹豫了片刻。

这时候,那军官身后有个士兵纵马上前,走到他身边耳语几句。

军官一听他的话,立刻走上前两步:

“两位得罪了,请跟我们走一趟。若是审查无误,自会放你们离开。”

楚禾踌躇了片刻,转头朝魏葬点了点头。后者顺势收了腰间的暗器,默不作声地跟在她的身后。

楚禾知道此时要想逃出去根本没可能,比起拼上魏葬的性命挣脱,还不如听从他们的话走一趟军营。

若是运气好,或许他们可以顺利离开。

可谁知他们刚刚走进军营当中,却看见四处漫山遍野尽是灯火通明,似乎是在刻意等待着他们的到来一样。

忽然,楚禾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从大帐之中缓缓走出,呼吸立刻变得急促了起来。

赫绍煊怎么会在此地?她是无声无息地离开的王宫,有谁能赶在他们前面给赫绍煊通风报信?

楚禾紧紧地抓住了缰绳,几乎深深地将指甲嵌进自己的掌心之中。她看见他缓缓朝自己走了过来,脸上看不出喜怒,只觉得压抑。

忽明忽暗的火光勾勒出赫绍煊朦胧的轮廓,楚禾一眼便望进他的双眸之中,仿佛坠入无尽的深渊,眼看着周遭的昏暗将自己吞噬。

她的心脏跳动地愈发沉重。

眼前是她百口莫辩的情形。

她该如何解释深夜至此?她该如何解释魏葬?她该如何让他相信自己?

楚禾努力地想着,脑中却一片空白。赫绍煊早已经走到了她面前,看她端坐在马背上一动不动,竟伸手一把抓紧她手中的缰绳,用丝毫不容反抗的语气道:

“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