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396章 建设家乡

澳洲风云1876 第396章 建设家乡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0-17 08:21:13 来源:转码展示1

结束了每天例行的早晨碰头会,青岛镇建设的一干核心人员四散而去,如今每个人手中的事情都多到忙不完,恨不得把时间掰开来使。

“海洋兄,你稍等一下。”镇长李思远叫住了正准备离开的王海洋,又看了下跟在自己身边的赵启山和麦广田,神情有些疑惑的问道;“你们俩还有什么事儿吗?”

“噢,我和王副总指挥等会儿要一起到库区去查看一下建设进度,镇长你有事先聊。”赵启山用手扶了一下帽檐,做了个牛仔致敬的动作,然后施施然的走出工棚外,去给栓在外面的坐骑喂食些黑豆精料。

麦广田站在原处显然没准备动,只是嘟嚷了一句;“我找王副总指挥也有事儿。”

好吧,你们都有正事儿。

李思远回过头来说道;“海洋兄,我们新镇区的下水涵洞已经修建完毕了,土石回填也有十几天了,道路上的粉煤灰和渣石垫层都做完了,现在就等进口沥青料铺路,你看能不能给我们疏通一下,尽快给我们安排一船料?”

“这恐怕不行。”王海洋很干脆的摇头拒绝,他皱着眉头说道;“进口沥青的量很有限,红河谷,松江这些大城市都需要,一年进口也就几船,差不多一个季度一船,天然沥青湖生产能力摆在那儿,短时间我们能拿到的也就只有这么点,从优先度安排上看,至少这几年不要指望进口的沥青料了,如果申请炼焦煤厂生产的煤沥青还有点儿戏,进口沥青真的不要指望了,我看干脆就用麻石板铺路算了,本地就有现成资源。”

“煤沥青质量太次了,太阳一晒就软化了,我可不愿意用。麻石板铺路“咯噔咯噔”的高洼不平,哪有沥青路好啊!”李思远是地道的完美主义者,他的标准是看齐松江,怎么可能愿意用煤化沥青?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湖位于中北美洲的特立尼达岛上拉贝亚地区彼奇湖,这是一个自然的沥青湖,在特立尼达岛西南方,这个湖没有一滴水,有的却是天然的优质沥青,因此人们称其为“沥青湖”。

这个世界最大的天然沥青湖面积约47公顷,该湖的神奇之处在于湖中沥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1870年以来,人们已不停地开采了14年,被运走的沥青多达百万吨之巨,可是湖面没有一点下降。

这种天然沥青是最好的铺路建筑材料和楼宇防水材料,昆士兰州每年进口二多万吨,主要应用在各大城市道路及城市建设中,是供不应求的好东西。

不是不想进口更多,而是产量和运能限制生产不了更多。

彼奇湖的天然沥青每年产量10多万吨,全都要靠人工一点一点的去挖,然后通过骡马道路输送到港口,现今的产量已经是极限了。

这其中一多半产量出口至美国,三分之一出口到欧洲,此外还有南美三强巴西,智利,阿根廷都需要,剩下澳洲能够拿到的很少。

除了质量最好的天然沥青,铺路还可以使用从美国进口的石油沥青,价格就便宜多了,质量最差的就是昆士兰本地生产的煤沥青,主要用于铺设连接城市的沥青道路。

煤沥青生产质量不过关,天气温度一高就会软化,在南方地区使用不打紧,可是在气温更高的北方地区就让人挠头皮了。

“李镇长,这个我真没办法,要不等一等再说,两个多月后会有一船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利亚湾发出的石油沥青,要不镇上尽快提交申请,看看能不能分到一些?”

“海洋兄,我知道你是联航公司的老人,肯定能给我们弄一些彼奇湖的优质沥青,咱们青岛镇要的也不多,就是把现有的镇区范围道路铺一遍,反正范围也不大,估摸着能有五、六百吨就够了,还要请你帮着想想办法啊!”

“我能有什么办法?”王海洋一脸为难的模样。

随着经济发展深入,伯爵领地内大大小小的上百座城镇都在发展,扩大,从红河谷到松江,北仑,从莫尔兹比到三马林达,只有19世纪联合航运公司的人才知道伯爵大人的摊子铺得有多大?

大都市的规模在扩大,小城镇也在持续增长中,每年进口二多万吨的沥青真不够分的。

去年为了优先供应龙锦公路近200公里的高标准沥青硬化路面,全年进口沥青计划13就用于该路段。

造成了红河谷及周边各市道路硬化工程推延到今年。仅这一项,就要用掉一半的进口额度,此外还有红河谷大都市以及松江和北仑的城市建设,都是优先度非常高的项目,青岛镇只能排在吊车尾。

归根到底

昆士兰北部城镇并非是伯爵大人领地,这亲儿子和干儿子的区别很明显,优先度和建设标准也低得多。

看到王海洋为难的神色,李思远眉头一竖,心中火气难以抑制的流露出来;“我还就不信了,青岛镇这么重要的项目500吨沥青也搞不来,启山,广田,你们不是认识伯爵大人身边的一位秘书老兄吗,也是咱们青岛港的股东之一,这事儿就交给你们办了,把手上的事情收拾一下尽快赶去红河谷,咱们镇上的建设可不等人,无论困难有多大,青岛镇的建设标准不能降低。”

“啊……”

麦广田没想到这件难事儿着落到自己头上,嘴巴张嘴能塞进一个鸭蛋。

“喊什么啊……青岛镇不是你们的家乡吗?为家乡出力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麦广田大眼瞪小眼的看着镇长,竟然无言以对。

这话说的没错

青岛镇是哥几个的家乡,为了建设美好家乡出一份力本就在情理之中,李思远不愿意降低标准,赵启山,麦广田他们又何尝愿意呢?

没辙,镇区道路可是面子工程,这事儿必须得出力。

几人正在议论着,远远的顺着蜿蜒道路驶过来一列马车队,约有十几辆马车全都装满了高高的蔬菜,水果,向着镇区方向缓缓行进。

这都是附近牧场出产的菜蔬,装满大筐大筐的土豆,大白菜,豌豆,西红柿和胡萝卜,马车队后方还有数百只羊被一路驱赶而来。

负责后勤辎重组的陆强带着手下骑马迎了上去,他的工作是把这些各自牧场出产的农产品和牛羊登记在册,然后按需分配给码头建设方和城镇建设方,各种数量品种一一交割,双方登记画押。

最后凭借双方认可的帐册,每周一次结账,由陆强负责将钱款返回给各自牧场,如此周而复始。

码头建设方由十九世纪联合航运公司统一付款,麾下又分成几个工程组,分管码头栈桥建设的,分管岸坡建设的,分管码头道路建设的,分管库区建设的各有一本账,最后进行成本核算。

这是因为整个工程分成很多项目组,各有独立工头包工,盈亏自负,这些由工程方垫付的款项最后都是要从工程款中扣除的。

城镇建设方同样如此,由红河谷实业总公司统一付款,最后一一与各家工程队结帐。

青岛镇的大开发给农牧场主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以老麦克为首的周边十几个私人牧场主当真发了大财,招揽了大批人手开荒种地,种植蔬菜水果,饲养奶牛,肉鸡,活鸭,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距离远一些的私人牧场主也不甘示弱,纷纷大力扩大羊群规模,争取在这一**发展中捞足油水,夯实家底,另外再多娶几个媳妇开枝散叶。

马车队来到镇上,陆强正在一群人中忙碌着,便被匆匆而来的麦广田拽出来了。

“广田啥事儿啊,你没看我正忙着呢吗?”

“啥事儿……大事儿啊,反正比你这些鸡零狗碎的事儿重要多了。”麦广田取下头上的牛仔帽,用袖子一抹额头上的汗扇了扇风,神情郑重的说道;“陆强兄弟,你说青岛镇是不是咱们的家乡吧?”

“废话,那还用说。”

“你想不想把它建设得更美丽吧?”

“我这儿忙的不行,你到底有啥事儿啊?”陆强不耐烦的转身就准备离开,衣服却被麦广田一把攥住了;“你能不能把手上的这些破事儿放一放?我有重要的事情和你说。”

“这些破事儿?”

陆强听这话一下子就怒了,将手中的账册卷成圆筒砸在麦广田的脑袋上,用力一下一下的敲下去;“我这都是破事儿,那你家牧场那些破菜和破牛破羊就别往我这里送,反正那些破英镑你也看不上眼,你的女人也不要穿漂亮的裙子,你也不用买马来女人和羊群,也不用在镇上购置大宅子,得罪了我,你活腻歪了吧?”

麦广田被他用纸桶子打的有点蒙圈,听了这一番吐槽之后,连忙一手握住陆强的手臂,防止纸筒子雨点般再打下来,脸上露出暧昧的笑容说道;“陆强兄弟,咱们好到穿一个裤筒,该照顾的还得照顾哈!”

“我照顾你个屁,你丫就是个白眼狼。”

“骚蕊,骚蕊,算我刚才说错话了,咱们陆强兄弟做的都是顶顶要紧的事,让咱们的牧场赚更多的钱,我都记着你的好呢,不过我这里有镇长交办的重要事情,关系到咱们整个青岛最美好的未来,你说是不是很重要?”

这大帽子一扣,陆强也不敢怠慢了,原本他已经转身准备走了,这时神情犹疑的停下了脚步问道;“到底啥事儿?”

“是这样的,你不是和唐绍仪秘书关系不错嘛……”麦广田凑上前去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遍。

搞几百吨优质天然沥青?

陆强知道红河谷市平坦宽阔的沥青道路那是相当棒,能搞到当然好了,但他不确定唐绍仪秘书是否有这么大能力,是否为难,是否愿意帮忙?

人情这玩意儿是昂贵的消耗品,可不能常用。

考虑了下,陆强迟疑的说道;“要不……咱们先发个电报问问看?”

“这话电报里咋能说得清,求人办事必须得显示出诚意,当面请求才是。”

“可是我走不开呀!”

“放心,离开你陆强天塌不下来,手上的事儿暂时交代给其他人做就好了,咱们来去一趟很快的。”

“那……好吧。”

陆强想想也没辙,几个人中就属自己和唐绍仪关系最亲近,当初是一个病房里吹牛皮发展出来的情谊,真是要拜托唐秘书办事儿,还真得自己跑一趟。

他是真心热爱青岛这个地方,真心愿意将镇子建设的更美好,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啊!

所有人都在为建设家乡出钱出力,他当然不甘落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