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1979闲鱼人生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孙掌眼带来了玉簪引路

1979闲鱼人生 第一百九十二章 孙掌眼带来了玉簪引路

作者:六道红叶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1-03-24 15:46:37 来源:转码展示1

骆涛也没有盲目的一口答应,随他而去,而是先观察一下地形,环境,小心别有什么危险等着自己几个人往里面跳。

小亭搭建的很简易,四周除去有几棵粗壮的树木,就别无其它可以掩体遮挡的事物。

离寺院的矮墙相去也不是甚远,那边游人倒是少点,但也是处能引人注意的地方。

骆涛望了王老一眼,征求一下这位老江湖的意见,王老也没制止,只是点了下头。

“那好,请。”骆涛心里面倒是想很见识一下,入行这么长时间了,还从来没有真正碰到过这类人。

从他们拦下骆涛时要同他做生意,骆涛就对这三人的身份猜个大概,不是铲地皮的游击队,那就是盗墓贼。

铲地皮专指跑农村收货,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为“游击队”,又叫“铲地皮”,也泛指盗墓的人。

“呵呵,您请。”

这位素质也是很高,礼节那是一点不失,让骆涛和王老先行。

来到凉亭也没石桌石櫈。

凉亭就上盖一漏斗蓬,另外有四根木桩,栏杆坐椅倒是莫要多想。

好在也不知道是哪位前辈留了三摞青砖,每一摞都差不多有三到四砖左右。

骆涛和王老同这位先生落了座,徐乐和七子则抱着买的东西立在进来的时的柱子一旁,另两位更是经验老道,不用吩咐他们就背过身,观察着四周。

要是身材再长的魁梧点,配上墨镜,绝对是专业的保镖。

三人落了座,便进一步开始盘道。

“不知道两位先生怎么称呼?”

“哦,我姓骆,这位是我的老师姓王,不知先生您贵姓?”

他听着骆涛的介绍,眼睛就偷偷瞄着王先生好几眼,才开口回道:“不敢,我姓孙,朋友都叫我孙一眼。”

“哦,是吗?那孙先生的本事绝对不小,不然得不到这样的雅号。”骆涛也借机捧了他几句,调调气氛。

“微末小技,就为了混口饭吃。不像两位先生是做大买卖的,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花卉大瓶应该是康雍乾时期的吧!不知道我有没有说错。”

他一出口骆涛就对他的本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那大瓶是件民窑乾隆时期的东西,不上手凭借着远远看那么几眼,就能摸个差不多,这人那绝对有真本事。

他也想借此展现一下自己的本事,算是让骆涛知道他也是行里人,好为接下来的东西做铺垫。

像他这种人,在盗墓团伙中应该算是掌眼的级别。

没错,他们也有自己的等级考核,这掌眼也是从古玩行里借用过去的,从下往上依次是:“苦力”、“腿子”、“支锅”、“掌眼”。

咱先说说这“苦力”是什么意思。顾名思义,这些家伙都是出力的,没有啥技术含量。一般就是负责挖掘的工作,拿的是辛苦费,大都是“临时工”。

“腿子”就已经很有行内“文化”了,他们对盗墓的基本技能也已经掌握的很是熟练,也有充分的实践经验。那些“苦力”就是他们物色过来的,在干活的时候,就得听从他的指挥。只是财力和人际关系上还没能达到“支锅”的实力而已。

而“支锅”这一级,就很不一般了。他们可以说是这个行当中的灵魂人物,其下统辖许多的“腿子”为他干活。

最上面就是掌眼了,一般这样的人,是不参与具体的工作,他们这群人就负责鉴定东西和联系大买家,掌舵全局。

现在他们这一行的等级应该还没有划分这么严格,虽然这个等级早就有了,但在大时代来的时候,他们还真不敢冒险继续做,时间一长也差不多就散了。

现在也是春风一吹,有些不好的思想也开始萌芽冒尖,想迎着这阵风挣一把。

“孙先生好眼力,不知道您是支锅还是掌眼啊?”

骆涛这要问清楚,他们那一行支锅也是狠角色,还肩带着找卖家的活。

“呵呵,骆先生见多识广,连这都知道,佩服,在下不才现在也算是位掌眼吧!”

这话怎么说的,什么叫也算。

“哦,失敬了孙掌眼,。不知道您要和骆某做什么生意?”

底细基本上了解了,接下来就可以直奔主题。

他没有急着搭话,而是从上身左口袋里掏出一布包,看布包裹的长度也差不多有二十公分左右,看着他那口袋也没多大,居然能掏出这么个长度的东西,想着他的衣服里面应该有夹层吧!

他拿开布包,经验老道的放在地上,作了一个请势,“两位,不妨看看,还入眼吗?”

骆涛和王老对视了一眼,皆被眼前这玉簪震到了,这玉簪长约十七公分,整体保存完好,白玉质,光洁无瑕,簪首刻有麒麟瑞兽和云纹,略有点朱砂痕迹。

簪身也是刻有云纹,簪尾端是呈尖锥状,打磨的很圆润。

这玉簪映着下午的阳光显得就更加的漂亮。

“能不能上手一看?”好东西在眼前,怎么能不上手一抚。

“当然可以。”

骆涛得到了孙掌眼的同意,也是压着内心的激动,小心把这玉簪拿在手里,仔细观赏。

玉质应该为羊脂白玉,刀法颇有点汉代“游丝毛雕”的韵味,骆涛也一时拿不定注意,便让王老给掌掌眼。

“王先生,您老看看。”骆涛手递了过去。

太熟悉的朋友,倒是大可不必太在意规矩。

这游丝毛雕盛行于战汉这段时期,汉代还有“八刀”和“毛刀刻”这两种极具特色的雕琢技法。

游丝毛雕此类雕琢技法,细阴线形若游丝,细如毫发,逶迤婉转,顺畅遒劲,又被称为“游丝刻”或“跳刀”。

“嗯。”王老接过来看了几眼,便又递给了骆涛,同时也得到了他的暗示,是真品无错。

这样骆涛也心安了不少,他实在对玉这方面没多少了解,就是王老也不过是因为见识的多,才敢断定不是新货。

“不知道孙掌眼打算多少才能匀出这东西?”骆涛小心把玉簪放在地上的布包,开口询问价格。

“骆先生,不急,我这还有几件,还请您给看看,价钱好说。”

孙掌眼看骆涛也是个识货的人,不免想着一下子把手里的剩货全出手。

“哦,那今儿个骆某倒是有眼福了。”

两人相视一笑,那是各怀鬼胎暗巧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