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1255再铸鼎 > 第84章 新的建设 er….等等,有麻烦了?

1255再铸鼎 第84章 新的建设 er….等等,有麻烦了?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7 06:28:03 来源:转码展示1

1258年,八月二十,半岛区。zuowenbolan

张船长走进东海102的驾驶舱,又一次深情地抚摸着它的舵轮,喃喃地说道:“伙计,你可别比我先老了啊。”

东海102,这艘带着东海股东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白色大船,依然静静伫立在半岛区的海岸上。商社现在没有能力将它修复,只能让它继续停留在岸上,直面风吹雨淋的日夜侵蚀。

船上的现代物品,能拆卸的都已经卸了下来,有的运到东海堡封存,有的在各个工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拆卸不了的,比如发动机,也涂上油,用厚布层层裹起来。船身暴露在外面的部分用木船用的桐油漆涂了一遍,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得抢救一下。

但是这样子仍然无法避免它将来腐朽成一堆废铁的命运。所以当初全体大会上就有人提议,干脆在102彻底朽坏之前将其拆解,把拆出的钢材拿来用。这些钢材在后世虽然普普通通,但现在可比武备组炼出的那些山寨钢强多了。

但大多数股东对102还是有感情的。毕竟在当初的彷徨期,这艘钢铁大船可是为他们提供了坚实的庇护,这刚搬下船住进砖房还没几天呢,怎么就能过河拆船呢?所以全体大会不但没通过拆船的提案,还责令管委会每月分出一点珍贵的预算用于东海102的维护。

张船长走出驾驶舱,又下到已经空荡荡的客舱走了一圈,然后下了船,走到船底下正在忙碌的万浩然等人的旁边,问道:“小万,效果怎么样?”。

万浩然举起一个金属块,兴奋地说:“效果很好,锌块腐蚀严重,而船体的腐蚀情况却大大减缓了,和半年前几乎一模一样,这简直是效果拔群啊!”

张船长连忙接过那块金属看了起来,依稀能看出原先的银白色,但是表面粗糙灰暗,像被狗舔了一样。他又趴到船底看了一会儿,果然并没有多少锈迹,这下子他的精神头一下子高了起来,拍着万浩然说:“好啊好啊,这下子保存期就长多了,说不定我们还能看到它再次下水的一天呢,哈哈。”

其他人也哈哈笑了起来,万浩然把金属块又连在一根铜线上,埋进了土里。然后几人便返回了东海堡。

没错,这个金属块就是锌。他们现在做的事,就是用牺牲阳极保护法,把锌和钢制船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两个电极。这样阴极的钢铁在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时候,阳极的锌块会向铁中注入电子,代替铁遭受腐化,而损失的锌块是可补充的,这就大大延缓了船体的腐朽。

这样的方法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加工技术或者材料学,只需要一些锌而已,而这时代的中国已经有了提炼锌的技术,在莱阳就可以买到。

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冶炼出锌的国家。国内的锌储量相当丰富,往往与铅共生,提炼起来也不算很困难,只要把氧化锌矿石加热到九百度即可。不过锌提炼的难点在于,金属锌的沸点也只有九百多度,所以往往一还原就紧接着气化,提炼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炼出了一种新金属。直到偶然有人用封闭的冶炼炉加热铅和锌的共生矿石,在内壁上发现了一层金属,才渐渐摸索出提炼锌的蒸馏法。

当然,此时的人并没有认识到锌的真正价值,只是把它当一种成色比较好的铅来用,称其为“白铅”。

义勇队需要大量的铅做子弹,而各个工坊也需要一些作为材料,所以铅也是东海商社的经常采购项目。莱阳不但有铁,也有铅、铜、银等多种矿物出产,商务部买铁的同时,一般也会顺便买一些铅回来,这中间就间杂了一些白铅,被武备组慧眼识珠地认了出来。

锌的用处很多,比较常见的是与铜混合形成颜色鲜亮的黄铜合金,不过商社面临着维护东海102的难题,所以首批锌就被用作牺牲的阳极来保护这艘钢铁船了。半个月实验下来,效果确实很不错,锈蚀情况大大减缓,看来这艘船又能挺几年了。当然,这消耗的锌不算个小数,不过大家都认为值得,而且腐蚀后的锌块也是可以重炼的,实际损失并不多。

……

与此同时,胶西县。

胶西县城是百多年前就建成的,此后即使升为胶州驻地,也没有扩建,只是修缮了一番。所以在胶州海贸大兴的现在,狭小的胶西县城已经容不下众多的商行和居民,城外四个方向都到处修建了或高或低的建筑,尤以南边为甚。这个方向有云溪河与大沽河上的海运码头连接,可谓黄金水道,河边几乎修满了建筑,地价也是水涨船高。

其次就是城东了。由于云溪河不堪重负,不少人选择从城东走陆路去码头,日子久了这里也发展得不错,来往人流车辆非常密集,城门外侧两三里全铺了石板路,路旁一栋接一栋都是密密麻麻的小楼,招牌和布幡高高挂着,商业气氛非常浓厚。

所以,这条路上,几个月前悄无声息地开了一家“东海商行”,也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周围的店家在开业时捧个场,见是卖些长刀纸扇之类的东瀛货物,跟自己没什么竞争关系,也就放心了,最多偶尔串串门聊个天而已。

“好,那就有劳孙管家了。”

“定然定然,乌兄,我这就告辞了,下个月初十之前,必定给你消息。”

两个人有说有笑,从东海商行的门口走出来,一个矮胖的中年男人上了门口一辆绘着“孙天和”字号的四轮马车,向西而去了。

这个男人就是去年冬天在胶州湾西侧被张船长救下的孙安。孙家今年从南方返回后,果然如约带了一百石红糖到即墨东海酒楼致谢。这一来二去,他家就和东海人混熟了,成了东海商品的一个分销商。如今东海商社在胶西县开了商行,离他家在高密县的主店更近,所以生意重心就转移过来了。

而旁边另一个男人叫乌文成,是东海商社的股东,商务部的人,现在被派到胶西县负责此处网点的运营。

他在门口目送孙安站了一会儿,正准备回去,却见西边过来一顶青布轿子,走到这边停了下来。

一个小厮拉开轿子上的布帘,里面出来一个穿着绸布道袍的男子,大约三十多岁,抬头看了看东海商行的招牌,又与小厮说了两句,便向店内走过来。

乌文成见状,知道来了个狗大户,立刻迎了上去,做了个揖客气地说道:“这位客官,不知有什么可帮你的?”

道袍男子看了看他的短发,顿了一下,然后一边往里走,一边问:“我听说你们这里有不少奇珍,可是真的?”

乌文成为他拉开门帘,夸张地说:“自然是真的。我们东海商行搜罗四海奇珍,泰西翡冷翠的玻璃器,东瀛吹毛断发的精钢长刀,大食大马士革的整块板甲,极东海地岛的雪花白糖,无一不是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宝啊。”

乌文成一边吹嘘着,一边带这个男子参观店内的展示品。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东海自产的,但为安全起见,也为了吹出个好名头,所以都各自安排了个响亮的名字,假托为海外商品。

男子看着这些东西,确实有了些兴趣,拿起一个玻璃笔筒,问:“这东瀛和大食我是知道的,不过你说的泰西翡冷翠,是何处?”

乌文成早已打好了草稿:“回客官,这大食以西,仍有一片胡人居住的土地,这些胡人分散成数百个小国,各有其名,统称便是泰西之地。之前流入中原的各种玻璃器,多产自泰西南边的一个小国曰威尼斯的。而我们所进的这批玻璃器,则产于威尼斯附近另一个小国,曰翡冷翠。这翡冷翠玻璃,器如其名,如翡翠一般翠绿,亦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男子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又拿起一个玻璃碗装的白糖,尝了一点,说:“嗯,这雪花糖确实不错,你刚才说它产自极东海地,这又是何处?”

乌文成不假思索地说:“东瀛再往东,不知几万里,有一片蛮荒之地,物产不丰。但此地东南方有一大岛,却特产多种奇珍异果,这便是海地岛。岛上有异种蔗树,取出汁液再熬制,便是这雪花白糖了。”

男子一边摸着这碗白糖,一边听着乌文成吹牛,一边啧啧称奇,突然“咦”了一声,举起碗底一看,问道:“这玻璃碗底居然有个‘礼’字,难不成翡冷翠国用的也是汉字?”

“自然不是,不过我家商社与翡冷翠成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着,然后又拿过一个檀木盒子来,把里面的四只玻璃碗展示给他看,“客官,这就是我们专门定制的礼义廉耻四维翠玉碗,可有兴趣?”

男子拿过四只碗看了起来,确实眼前一亮,问过价钱,就痛快买了下来,还是用的白银付款。

此后,他在店里又转了一圈,拿起一件勇士胸甲,掂了掂,问道:“这是大食的钢甲?早就听闻大食产上等镔铁刀,没想到造甲术也如此精湛,这甲要多少钱?”

“客官好眼力,此甲是用大马士革特产精钢打制,六十九贯一件。”

“啊?你也真敢要。就是全身的步人甲,也用不了这么多钱吧?”

“客官,全套步人甲,不得五六十斤?而我们这大马士革钢甲,只不过四斤上下,轻若无物,却又坚固无比,技术含量可不是步人甲能比的,六十九贯自然是值的。”

“唔……”男子沉思了一会儿,又微微一点头,“算了,给我来一件吧,顺便把你们那长短刀也给我一套。对了,这甲你们还有多少?”

乌文成笑呵呵地喊人帮他把东西包装起来,说道:“承蒙惠顾。大马士革甲从大食万里迢迢运过来,我们这里也没几件,不过客官若是愿意付些定金,我们也可多订一些,只是时间就有些长了,您看?”

男子摆摆手,表示下次再说吧,又付了一些银子,就出门了。乌文成把他送出门,笑吟吟地看着他上了轿子,目送他离开,然后喜滋滋地回去了。

男子进了轿子,脸色却立刻阴沉下来,摸着那件勇士甲不知在想些什么。

轿子进了胶西县城,七拐八拐,进了城北挂着“姜府”牌匾的大府邸里。男子下了轿子,对着下人喊了一声“把李二给我叫过来”,便进了房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