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二年,3月13日。
当南泥湾堡雏形已现之后,探险舰队收拾人手、腾挪补给,离开了南泥湾,继续南下。
出航之后,他们的心态截然不同了。之前,虽然也是航行在漫漫大海上,但这一段航路已经有前人探索过,他们心里有底,并没有过多担心。而离开南泥湾之后,则进入了真正的未知海域,前方到底有什么?是大陆,是岛屿,是深海,还是世界尽头,到了之后会不会有巨大的墙壁阻挡,还是说前方是无底深渊会直接掉下去?
启航之时,本土发来了一份国公会亲署的电报,“我们相信,地球不会无尽,广袤的非洲大陆也必然有端点,端点过后会是奇妙的新世界。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你们的探索,祝勇士们一帆风顺。”这多少让人安心了些。
南下途中一路有风,是个好消息,不过风向多变。有时刮东风、东南风,对向南的航行很有助益;有时却变换成了正南方,正对着船行方向,减慢了航行速度。
不过更好的消息是,南下后气温越来越低,越来越舒爽。而且,根据经纬度测量的结果,原本好似无穷无尽的非洲大陆的海岸线逐渐退向西南,犹如一道圆弧一般。倘若真是圆弧的话,那会不会有拐点呢?拐点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月20日。
这一路走来,途径的海岸线都非常平直,没有安全的避风港,直到再次航行了一千二百余公里后,探险舰队才遇到了一处开阔的海湾。(后世南非的伊丽莎白港)
此地称作“海湾”其实有些勉强,北方的海岸线是一道自东向西的平滑弧线,西方有一个向南伸出的小半岛,东南方一大片都是开口。但发现这地方还是挺让船员惊喜的,因为他们从南泥湾一路过来,海岸线先是往正南走,然后转向西南,然后越来越偏西,而到了这处海湾,终于转向正西了!
“很有标志性意义啊!”潘学忠感叹道。
然后,他看了看航海日志:“算算距离也差不多了,就在这儿建一个据点吧。”
旁边的吴风平认可道:“也该建了。想想,以后的商船从北边一路过来,看着海岸线逐渐拐向西,‘拐了拐了’,然后在这里终于拐了,那简直就像回到家一样啊!对了,提督,这里该叫什么名字?”
潘学忠看了看地图,周边的粗略海岸线已经画了出来:“嗯,这个半岛的形状看着跟黄岛差不多,就叫新黄岛吧。正好,我们就去这个新黄岛上设点。”
曙光级轻车熟路地展开了勘探,好在新黄岛自身条件就不错,很容易在半岛东北方找到了一处合适的停泊地。然后接下来的几天里,船员们按部就班地登陆、建设营地和往周边侦察过去。
比之南泥湾条件更好的是,此地气候要凉爽一些,而且也没那么多雨水,放眼望去能看到不少自然草原。可想而知,以后遭遇的疫病等麻烦也会少一些。
“不错……如果后面真能发现什么好地方的话,这里可以作为一个中转站。”潘学忠总结道。
4月8日,据点初步建成,潘学忠留下一艘曙光级看守,带领其余舰队继续出发。
西去时,海上刮的是东风,也使得这段航程成为他们出发来走得最顺畅的一段路。
一夜过去,潘学忠醒来,按惯例洗漱吃了早餐,就上到了舰桥上。
他察看起了昨夜的航行记录,喜道:“果然,过了新黄岛,海岸线就是正东正西了啊!”
吴风平也说道:“而且,这周遭的海岸环境看着都不错,说不定是能养人的。就是山多了些,可惜。也不知道再往西,这段海岸能延续多远,能不能有真正的好地方。”
潘学忠说来:“一路走来,也没见到什么土着村镇,不知道是真没人还是此地有什么天灾……算了,走走看吧。”
4月10日,记录的海岸线又出现了向西南拐的趋势,这让他们心里一跳,不会没完了吧?但很快证明这只是虚惊一场,又往西北拐了回去。
4月11日,一个巨大的海湾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这个……真是个好地方啊!”潘学忠惊喜道。
相比之前遇到的那些个歪瓜裂枣,这个海湾可真称得上是良湾。形状近乎正方形,长宽约三十公里,入口在南,东西都是山,北边是广阔的平原,堪称胶州湾一般的要地!
还不仅于此!
“电报!”一阵滴滴答答的机械声后,一名通信兵突然激动地呼喊了出来,喜悦之情传遍了整个舰桥,“清扬号发回来的电报,在湾西那个半岛更西边,没有陆地,全是大海,全是大海!海岸线往北延伸过去,一眼看不到头!”
“什么?!”潘学忠和吴风平闻声都激动起来,难道终于过拐点了吗?
潘学忠一个箭步窜到了通信室去,抢过了刚译出来的电报——不过上面写的内容也就跟刚才念出来的差不多。他回过神来,回头下令道:“让玄天号带着剩下的曙光级继续找寻登陆点,我们出湾,去西边看看!”
水手们迅速将已经降下的帆重新升满,乘着东风出了湾,绕过了西侧那个狭长半岛的尖端,然后——
果然视线豁然开朗,北边阻塞视野的大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大海,而半岛西侧的海岸线向北笔直延伸过去,意味着他们终于探到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
“到了吗?我们真的到了吗?”吴风平激动地问道。
潘学忠也激动无比,但到了这个关头反而冷静下来,说道:“还不能完全确定,我们再往北探一段!”
于是这艘红白色的巨舰张满了帆,继续北行,但一直行驶了好几个小时,陆地都始终在东侧,北边没有阻碍,拐点真的到了!
眼泪几乎要从潘学忠的眼里流出来:“好,能够探到这处海角之地,我们也不虚此行了。先返航吧,去跟大部队汇合,再发个电报回去,跟本土报告我们的发现!”
“是!”船员们士气高涨,齐声呼喊起来。
日珥号开始调头返回之前的海湾之中,潘学忠带着军官们整理起了航行数据。
过了一阵子,正当他们伏案疾书的时候,外面却突然传来了水手的惊呼声。“快看!”
“什么事?”潘学忠抬起头来——然后也如旁人一般惊讶起来,不是因为别的,正是眼前出现了一番奇景!
他们之前北上的时候,右侧的大陆上是连绵的山脉,险峻雄奇,但也仅是山而已,一路过来都看惯了没什么稀奇的。但现在调头往南走,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去,这山脉却展现出了不同的风味——
南边的海岸线上,一座巨山拔地而起,然而却没有像寻常山脉那样冲天拔尖,而是整个顶都是平的,如同一个巨大的木桩一般。不仅如此,这个“大木桩”的东侧,还有一股白雾涌起,不断冲刷着山岭,如同海浪一般。
这一山一雾,巍峨壮阔,堪称人间奇景!
“妙啊!”潘学忠忍不住赞叹道:“鬼斧神工天作桌,珍馐佳肴待远客!走,过去看看!”
……
潘学忠将先前看到的那座大山命名为“桌山”,前往察看的时候意外在北部海岸上发现了一个优良港湾。此湾三面环山可避风,水深充足,燎原级可畅行,且岸上的地形并不崎岖,有大片草原,未来潜力很大。适逢此时舰队主力在南边那个大海湾中迟迟找不到太好的登陆点,所以潘学忠干脆让他们北上来这边登陆了。
接下来的几日,探险舰队就停留在附近,将周边海陆情形探了个清楚,然后发现了更多的惊喜。
不知是不是南半球开始入冬的缘故,桌山周围的气候明显比起前面几个据点要凉爽许多,而且看周围的地貌多草原而没有可怕的密林,说明当地的降水量不会很多,这意味着疟疾的威胁会更小。进一步的陆路探索发现,桌山以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盆地,东北两边是高耸的山脉,围出了一片平坦的平原出来,南北约150km,东西只有一半。这样的大小正适合设立一个开拓点,不会小到空间不足,也不会大到难以控制。
上陆探索的陆战队员们在内陆发现了一些土着,这意味着当地是适宜生存的,但也意味着开拓行动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不得不慎重应对。潘学忠很想将他们驱逐殆尽,但时机还不成熟,自己的营地都没有一个,没必要激化矛盾,只得捏着鼻子派人去与他们试着交流,用精盐、烈酒和玻璃小玩具与他们换了点土产,希望等以后来往多了,能获取一些当地的信息。
一系列新发现汇总起来,报告回了本土,而批复很快就回来了。
尚书省直接做出决定,在探险舰队发现的这非洲大陆的南端设立“海角郡”,下设桌山、新黄岛两县。并指示潘学忠就地等待下一批补给船队到来,等待期间继续探索周围情报,并带人在桌山县择地建立一个高标准的据点,以做长久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