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1255再铸鼎 > 第791章 邕桂分流 下

1255再铸鼎 第791章 邕桂分流 下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17 01:01:20 来源:转码展示1

华夏元年,6月27日,靖安府。

靖安府,本桂州,因当年赵构登基前曾在桂州出镇而在后来升为静江府。西宋南迁后,定静江府为新的行在,改称靖安府。

二十年前的景定年间,蒙宋大战,兀良哈绕行西南,长驱直入南宋腹地。战后朝廷痛定思痛,决定整顿西南防务,当时的静江府便是重中之重。经过十四年的营造,到咸淳八年(共和2113),新的城池终于完全落成。它位于漓江西岸独秀峰之下,连山靠水,风景秀丽,同时城防强悍。

靖安朝廷南迁之后,正好接手这座完整的新城,省却了许多麻烦。

身处靖安府城中,抬头便可看到城东七星山和城北独秀峰的秀丽景色,若是沿着山路登上去,更是可见历年文人骚客留下的众多摩崖石刻,其中一句多年前广西提刑王正功留下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是为人称道、世代传承。

如今正值盛夏,靖安府也是炎热难耐。城北皇城中,一处小亭子内,右丞相章鉴一边被侍女扇着风,一边看向不远处的殿门——搞什么呢,怎么这么慢?

过了许久之后,终于有一名太监从殿中出来,过来向他通报道:“丞相,久等了,官家和太后已经好了,宣您进去呢。”

终于好了,章鉴站起身来,正了正衣冠,道:“我这就进去。”

他从石桌上拿起一杯凉茶,不敢多喝,以免待会儿尿急失仪,只啜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然后就跟着太监走进了殿去。

殿内,小皇帝赵晑穿着一身宽大的红袍,无精打采地坐在御座上,见章鉴过来,才按照一向被训练的礼仪坐直了身子。他旁边的副座上,贝太后穿着一身深紫色的丝衣,面部用薄纱罩住,板板正正地坐着。

章鉴进来刚行礼问过好,贝太后就迫不及待地取过一份报纸,问道:“章丞相今日来是所为何事,可是南宁那边有消息了?”

南宁府的留梦炎等人虽然拦截了驿路,但靖安府却并非对这个消息一无所知,呃,因为19日刺杀事件刚发生,20日报纸上就把消息爆出来了!

这没办法,靖安府作为西宋“行在”,自然也是被夏国渗透过的——也不能说渗透,他们是明着派驻外交官和商站的,西宋朝廷作为小邦,自然没法抗拒。有商站自然就有无线电,因此靖安府虽地处内陆,消息却格外灵通,天下大事基本都能在第一时间得知,倒也方便了。

留守靖安的章鉴等西宋大员得知此事之后,自然震惊无比,焦头烂额,紧急聚议商量应对之策。但议了半天也没个主意,只能上秉官家和贝太后,听取他们的意见。

身为皇帝的赵晑和贝太后理论上拥有靖安朝廷的最高权力,可赵晑年幼不知事,贝太后对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心知肚明,这几年来一直低调行事,除了朝会典礼露个面,其余时间都放手让贾似道和朝廷官员们自行其是。

但贾似道出事后朝政骤然生变,大员们谁也没有足够的威望出头,这时候皇室的权威作为一颗重要砝码就又值钱起来了。

贝太后久居深宫,也拿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来,但她长了个心眼,没有任凭章鉴施为,而是坚持要求把河内府的阮思聪、南宁府的留梦炎、梧州的范文虎、衡州的黄万石等封疆大吏召集回来,一同议事。

章鉴等人只得听命行事——然后这时候才发现情况不对,广南到靖安的驿路再慢四日也该到了,可一直到24日都迟迟未至,这么大的事绝对不该啊,到底是什么情况?于是他们就主动派使者过去,查探出了什么事。

现在章鉴找过来,难道是有消息了?

章鉴在椅子上坐下来,叹了一口气,道:“事态不妙,太后心中先有所预备。不妙之事有二,一是,南宁制置使留汉辅造反了!”

“什么?”贝太后惊叫了出来,“留制置他身居要职,为何要造反?”

章鉴在朝中一向是老好人,谁也不得罪——但他毕竟是右丞相啊,差一步就位极人臣了!能是真正的好人吗?

实际上留梦炎笼络人心整军什么的只是为了造势,试图以势迫使章鉴退位、自己上位,没打算真打一场内战。但刚有点风声传过来,章鉴就明白他在打什么主意了,然后当然不会任由他完成布局,肯定得利用自己离皇帝近的优势给他多上点眼药。这不,就直接送他一顶“造反”的帽子了。

倒也不算错。

现在章鉴做出一副悲愤的表情,道:“谁知呢,当下驿路被留汉辅截断,消息不通,只有只言片语传回来。或有说是临安伪朝许了诺要他闹事的,或有说是安南余孽与他约定互为兄弟之国的,总之众说纷纭,甚至还有说是夏人在背后支持的……”

“啊?!”前面还好,但当听到“夏人支持”的时候,贝太后不由得惊叫了出来。

开玩笑呢,东宋和安南人再闹也就那样,要是夏国插手过来,直接支持留梦炎,那就真的万劫不复了啊!

“竟是夏人支持?那可如何是好?”

章鉴赶紧安慰道:“不,不,只是捕风捉影,我已经去东昌坊问过华夏国的莫大使了,他们并没有支持留汉辅的意思。”

“这就好,就好……”贝太后松了一口气,然后又严肃起来,“即便不是夏国,那也不能轻视啊!没想到官家和贾相一向厚待留汉辅,其人却如此忘恩负义,真是无耻!……章丞相可有应对之策?”

“南宁制置司兼管军、政,既有不少人马,又能粮草自足,很是棘手……”章鉴沉默了一会儿,一直等到贝太后都有些焦急了,才开口道:“但毕竟留汉辅手下的战兵不多,更多的是收服的土兵,虽也悍勇,但堂堂之阵是敌不过新军的。只要召回广南的阮将军、梧州的范将军,两军夹击,便可破了留贼之局。”

贝太后喜道:“既然如此,那便快召两位将军出征吧!”

章鉴做出犹豫的表情:“便就难在这里了,驿路沿水而行,若想通知两位将军,便要自南宁府的地界上过,八成会被拦住啊!”

“啊?那怎么办?”贝太后又慌了。

章鉴拧着眉头道:“为今之计,要么派出猛士,自偏路潜越过去,送去调令,但这肯定旷日持久,不知得用多少日。要么……就得委托华夏国莫大使,请他们用电报送信,再设法说服二位将军……”

贝太后疑虑道:“这样一来,不会将军政内情泄露给夏人吗?”

章鉴道:“确实有这个可能,所以枢密院很有争议,未能达成意见。”说完,他抬头看了贝太后一眼,神情不言而喻,是在等她拿个决断。

贝太后又犹豫了起来,她虽不问政事,但宫中消息也通畅,基本常识可是有的。华夏国所图不小,必有一统之志,将来必定会对靖安府下手,如今求助他们,虽能解一时之困,但真的好么?

她还是摇了摇头:“此举隐患太大……留制置即便造反,一时也没法打过来,还是先设法从别的路途去与两位将军联络吧。”

章鉴有些意外,没想到她这么有主见,正欲再劝说一通,门外却突然传来喧哗声。

他们回头一看,便见枢密院同知夏士林正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着,一名太监跑过来通报,贝太后见状不敢轻慢,连忙将他唤了进来。

夏士林匆匆走进殿中,对太后行礼,又对章鉴略一拱手,上前附耳说了一句什么话。

章鉴一惊,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冷汗直冒。

贝太后见状,关切地问道:“可是出了什么事么?”

章鉴看了看夏士林,又对贝太后道:“当让太后知道……北边来的消息,衡州有事,伪朝攻过来了!”

静江府往东北过了灵渠是永州,再往东北是衡州,当初两个朝廷相争,衡州就落入了西宋之手。然而现在东宋又趁着西宋自顾不暇的机会打过来了!

贝太后感觉胸口发闷,连忙问道:“等等,伪朝怎么会来得这么快?即便是趁虚而入,可我们知道贾相出事都没多少时日吧!”

夏士林答道:“详情还不知道,只收到了衡州的告急文书。但大致也猜得出来,我们是从报纸上得知云屯事变的,他们自然也知了,不会比我们更晚……前不久,江西的文宋瑞向西出兵,湖南潭州的李叔章也整军备战,预备攻取岳州。而李叔章早就与衡州的黄安抚有怨,若是收到消息后直接把手下的兵将向南派到衡州去,那算算时日也正是现在了。”

贝太后直感眩晕:“这是趁火打劫啊!他们不是喊着要收复鄂州驱除鞑虏么,怎么先对我们下手了?”

章鉴叹道:“当年黄安抚与李叔章争衡州,李叔章棋差一招,退到了潭州去,必定是满腹怨懑的。现在得了报复的机会,又怎么会放过呢?”

贝太后急了,你这满朝欢,怎么为敌人说话呢?但又不好直接发作,于是只能抬声问道:“过去的恩怨就不要提了,眼下他们可打过来了,该怎么办呢?”

章鉴和夏士林相互看了一眼,又互相比起了手势,指头上上下下。

最后章鉴转回来,对贝太后一拱手,道:“衡州无险可守,而伪朝军多年备战,兵精粮广,我军若要坚守,即便能守住,也得投入大量兵力不可,损耗不菲。既然如此,不若就派人去与李叔章商谈一番,与他要些钱粮,我们撤出衡州,退到永州。”

什么,衡州人口税赋可不少,这还没怎么着呢,就要将大好地盘让出去了,真是晦气啊!

贝太后问道:“就这么退了?这不是长他人志气么?”

夏士林上前一步道:“虽退,却是以退为进。永州群山环绕,易于防守,就不用驻那么多兵了,正好撤到靖安府来,充实戍卫兵力。在阮范两位将军一时到不了的情形下,能多点兵总是好的,说不定单凭靖安府的兵力,就镇压了南宁的叛乱,那反而更好。”

贝太后感觉心中发堵,可她又提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来,只得道:“此事着枢密院署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