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1255再铸鼎 > 第617章 共克时坚 六 清理枯枝

1255再铸鼎 第617章 共克时坚 六 清理枯枝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17 01:01:20 来源:转码展示1

1270年,5月21日,青岛。

“唉,希望他们在那边过得好吧。”

青岛牧场南部的码头边,王破虏中校看着一队队的马匹登上了运输船,依依不舍地如此念叨道。

随着旱灾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民间开始减少牲畜的存栏量,而官方同样抵抗不了这个趋势,也开始裁撤役畜,拥有大量马匹的骑兵系统和炮兵系统则首当其冲。服役年限已久的老弱役马首先被淘汰,卖往江淮地区;其他马匹的规模也受到了限制,最好的那批青岛马当然要保留,而一部分性能不突出的却惨遭淘汰,有的卖给了民间尚有余力的家庭,更多的则上船发往海外,如辽东、瀛山岛和此岸郡等地,由那边继续饲养。正好,这些地方也在往本土运粮,一来一去正好充分利用了运力。

如此一来,由东海商社及管委会所属的各本土牧场直接掌握的各类马匹的数量就下降到了一万五千匹的规模上,缩减了30%。这个数量看上去仍然不少,但对于严重依赖于后勤的东海军来说也只是勉强够用,一旦打大了军马快速消耗可就不够了。这也是他们最终决定停战的原因之一。

“别那么垂头丧气嘛,”旁边的范奎安慰他道:“想点好的,你们这把劣马都送出去了,剩下的不都是好马了?等扛过两年休养生息,以后用的马就越来越好了啊!”

范奎现在在海军陆战队系统内已经升到了少校。这次,他要带着一个海军陆战队营和两个陆军步兵营随着船队前往日本的此岸郡,说好听点是训练,不好听点就是把军队派出去“就食”。不过无所谓,日本那边乐得他们增援呢。

王破虏听了他的劝慰,笑道:“也是,这么一轮淘汰,还在栏的基本都是大食马或者血统改良过的青岛马了,再繁育个几代,说不定真就打出牌号来了。”

经过多年的西洋海贸,东海商社已经攒下了三百匹公阿拉伯马和五百匹母马,而且还在不断进口中。这个数量的种群不但足以满足军马的配种需求,还可以自我繁殖,使得纯种马的数量不断扩大。除此之外,这么多年下来他们已经攒下了八千余匹一代混血母马,两千余匹二代母马,不到五百匹三代母马,为繁育数量更多的青岛马提供了基础。这些混血青岛马的品质仍然参差不齐,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和血统培育,一个新的马种迟早会诞生的。

……

“排队上船,拿好自己的东西,不准说话!”

在青岛对岸的黄岛港中,一群剃了光头、身着灰衣的“旅客”正在登上一艘顺风级运输船。他们将加入这次前往此岸郡的船队,随着军队和马匹一起远渡重洋。

只是,他们的身份有些特殊,不是一般的移民,而是被改判了流放的囚犯——东海国当然也是有恶人的,随着法制建设,每年抓捕的犯人不但没少,还比以前多了。换了以往,这些犯人还能劳动改造,但今年情况特殊,也喂不起他们了,干脆打包送往海外开疆拓土吧!

不仅如此,今年的移民政策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向本土输送移民的额度一下子砍了八成,反而鼓励各海外领的士大夫招募移民,因此而向外输出了不少,在事实上出现了“逆差”。

而各海外领地则一下子得了不少甜头,不仅此岸郡,瀛山、辽东、黑龙江、龙牙、西洋等地都各有分润,开发进程一下子跨进了一大截。相应的,他们也得挤出运力来向本土输送粮食,谁都不容易啊。

……

5月21日,此岸郡,埼玉县。

埼玉县是原先武藏国的一部分,当陈远琪带人在此岸郡站稳脚跟之后,便开始了“废藩置县”的进程,在关东平原周边废除旧有的带着显着日本印记的令制国,改设县治,埼玉县就是第一批设立的县。

不过为了避免过度刺激本土势力,此岸郡所设的县的权力并未深入基层,县城实际上只是个商业城池,基层仍然由各领主统治的庄园占领着。这也没办法,关东平原之外,山势崎岖、地形破碎,饶是瀛山公司可以凭借骑兵优势牢牢地占据平原地带,也没什么精力去对付山里的土包子们,只能这么羁縻统治着。

这种情况到了今天终于开始改变了。

“开门,共克时坚!”

一伙穿着瀛山公司白底紫号衣的匪徒,哦不对,是治安军,用轻便的雏龙炮轰开了一所庄园的大门之后,喊着口号冲了进去。

庄园的主人邵进(旧姓沼田)没办法,只得带了家人跪在地上,用磕磕巴巴的汉话问道:“为何?我的粮食的交了的,为何讨伐?”

领头的那个治安军军官哼了一声,恶狠狠地说道:“你交的是今年的常例夏税,可还有共克时坚的派捐呢?你家的份例合白米三百石,为何迟迟不送去县城?”

今年本土闹旱灾,不过关东这里倒是风调雨顺,陈远琪急于在政治上有所表现……哦不对,是深为本土民生所忧虑,便主动在控制区内以“共克时坚”为名加派了税赋,要求地头领主们多送粮食过来,好运回去救灾。而这个邵进就一直抗命不交,再加上之前的教化考核和人口解放考核成绩不佳,于是此岸堡里的老爷们就决定先拿他开刀了。

邵进双唇一张一合,说不出话来……他家就一百多领民,交了夏税米缸都快空了,哪里能挤得出三百石白米啊,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他跪在地上哭喊着:“我的,不捐的不是,粮食的没有啊!”

但军官毫不理会他的难处,大手一挥,手下士兵们便如虎似狼地冲了出去,在庄园内翻箱倒柜起来。

不久后,他指着一堆搜出来的糙米问道:“怎么没有,这不是粮食吗?”

邵进泪流满面地说道:“那些,百人的口粮,没了饿肚的得死!”

军官贪婪地看着庄园中被拉出的那些浑浑噩噩的农奴,这可都是劳动力啊,这移民指标又能完成一部分了。“无妨,那便连人一起带回去吧,去此岸郡扛个活,总比在这里饿肚好啊,哈哈哈……”

这样的事情,不止在埼玉县,在关东各地都频繁地发生着。

从五月份开始,此岸郡的东海人终于撕下了伪善的面皮,把更深入的统治强推给和善的日本人民(农奴原本是不算人的)。不仅如此,之前他们在关东所分封的各汉人领主也成了他们的帮凶。在他们凶狠的铁炮的威胁下,一个接一个的庄园沦陷了,土地和人民被他们瓜分,悠久的日本传统几近断绝,整个关东地区几近变色。

而在这**裸的同化行径之下,一关之隔的腐朽的日本天皇朝廷却视而不见,闻而不问,依旧沉浸在大和之国的迷梦之中,真是可悲可叹啊!

……

5月22日,益都府,北薛家庄。

“这可是我家祖传下来的土地啊,你们想这么收走?没那么容易!”

“呸,别家也就罢了,你薛家我不知道?什么祖传的土地,你祖宗可是姓蒲察不姓薛的,当年你们女真人入中原抢了这片庄子设了劳什子谋克,把别家的土地据为己有,还敢叫什么祖传?”

北薛家庄东部的胶济铁路工地上,两帮人正在对峙着。其中西边薛家带着一帮扛着锄头草叉的佃户,东边杨家领着一帮扛着铁锨大锤的工人,隔空相互示威,大眼瞪小眼,而阵前两家各出一名老者,在相互对骂着。

骂着骂着,薛家老者被揭了老底,顿时恼羞成怒。他家确实祖上是女真人,可多年下来早就与一般汉人无异了,与之类似的家族在山东不知道有多少,怎么还能拿这个说事的?

他当即反驳道:“一派胡言,当年祖宗确实是自辽东入关的,可是这都多少年了,白纸红印的官契都立着,还能有了假?倒是你老杨家难道不是仗着守济南有功,趁机侵吞了好几家的产业,苦主可还都在世呢,还有脸说我家?”

杨员外听了也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又把薛老当年扒灰的丑闻掀了出来;而薛老也不落下风,当即指出杨家有私通蒙元的嫌疑。这两家原本是在为铁路征地的事宜争吵,现在说到痛处,对骂顿时升级,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听得来助阵的佃户和工人们直呼过瘾。

原来,这两家都是北薛家庄的乡绅,这个村落以薛氏冠名,薛家的势力自然要大些,往日常有欺压别姓的霸道行径。不过后来杨家出了个将才,在齐国公手下做事,家里有了人撑腰,才硬气起来,领着一帮外姓与薛家对抗。双方小冲突不断,但也没有真的生死之仇,只是这么谁都看不起谁,一直在闹着别扭。

直到这个月,事情才闹大了。

之前,杨家尝到了上面有人的好处,便想多尝点,于是把族中子弟多多派了出去闯荡,希望能闯出点名头来。其中有一宗做了包工头,从家乡带人去东海国承揽各类工程,不但赚了钱,还在江湖上有了点名头,跟交通部也搭上了关系。于是,胶济铁路开工之后,线路正好经过北薛家庄,交通部一看这庄子里有熟人,便把征地的活外包给了这户杨家人。

而杨家人得了东海国撑腰,这可扬眉吐气了,故意把线路划在薛家的地头,借机就要夺他们的地。可薛家难道就肯吃这个亏了?于是双方就闹将了起来。

今年东海国闹旱,不少农民没了活计只能进城打工,交通部正好将他们雇了过来修铁路,所以进度惊人的快。眼看着胶济线已经修过了弥河,一天天往这近了,可是这北薛家庄的地还没征好,上面接连催促,所以杨员外也撕破脸了,报告上去说有劣绅闹事,诓了一群工人压到了薛家田里要强抢。而这片田是难得的水浇地,今年粮价高,薛家正指着它赚钱呢,怎么会让?于是也招呼起了佃户跟他们硬顶了起来。

现在两人越吵越凶,局势也越来越紧张,眼看着弦就要断了!

“有马!”

正在这时,工人队伍里突然有人惊呼起来。众人循声望去,果然东方出现了一片烟尘的痕迹,这不正是骑兵飞奔的迹象吗?既然是从东边来的,那肯定是东海国派来的了。

想到这一点,薛家的气势瞬间萎了下来,而杨家那边则士气更加高涨,嚣张地大呼小叫起来。

不久后,来客显露了真迹,白衣骏马,果然是东海军的人。

这一队东海骑兵打马冲到两帮人中间的空地上,气势夺人,将冲突的趋势止住,然后为首一个中尉单独走出来,试图弄清发生了什么事。

他见吵架的是两个老头儿,便从马上翻了下来,朝两人一拱手,说道:“两位员外,我是铁道旅护路营的骑兵中尉江朋义,经热心群众举报,说你们这边有征地争端,是怎么回事?”

杨员外见来了撑腰的,立刻趾高气扬地指着薛老头说道:“就是他,他家拒不配合征地,破坏修路大业!”

薛老头看了看东边那队威武的骑兵,打了个哆嗦,但仍不肯服输,对江朋义做了个揖,说道:“这位军爷,可不是小老儿家不让,实在是这杨家太可恶,借着征地的机会,非得强夺我家的良田,哪有这个道理啊?”

江朋义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向周围打量了一圈,看看附近的田地。“阡陌纵横,小河流水,确实是良田……咦,北边不是有大片的荒地的么,为何不从那边走?”

负责征地的杨员外顿时结巴了起来,而薛老似乎看到了希望,连忙说道:“对啊!那边是杨家和他小舅子任家的地,因为经营不善才抛了荒,本来铁路从那边过是顶好了的,可是他家非得仗势欺人,抢我家的地!小老儿家丁寡势弱,只能任他们欺凌,军爷,你可得给我们主持公道啊!”

江朋义立刻转向杨员外:“杨员外,这北薛家庄的征地确实是你家负责的吧?真是这样?这可不行啊!等等,这些工人不是东边工地上的么,怎么你喊来了?”

杨员外支支吾吾,编造了一个理由:“不是,这不是那,这边要更近,土质也好……”

江朋义立刻打断了他:“怎么会?这边深耕的农田,还有河流,光加固和架桥还要多费些功夫呢!你也不用说了,我回去会如实禀报,让上面换人来负责的!”

说完,他又转向薛老头:“这位薛老,你也放心,我们的铁路工程虽然重要,但也不会让任何一个无辜百姓蒙难的!至于有人敢借势闹事,我们也一定会坚决清除出队伍!”

薛老头得了保证,脸上笑开了花:“好,好,天日昭昭,果然东海国是讲公道的!听说现在东边闹旱缺粮,我薛家这就捐粮一百石,然后等铁路修过来了,再派家养子去工地上帮着干活!”

江朋义朝他一拱手:“那便有劳您多担待了。其实这事您也不用太在意,之前胶东和胶济铁路的先例都证明了,铁路开通之后,两旁的土地也都会升值的,懂行的人巴不得铁路从家门口过呢。得……修过来的时日也不远了,您就等着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